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4)
舌有薄苔,脉虚细。
【辨证立法】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不纳气,心力衰弱则气短,身动即喘。治宜强心益肺纳肾气为法。
【处方】
麦 冬 10克
大 枣
黑锡丹 5枚
3克(同布包)
五味子 5克(打)
人 参 3克(另炖浓汁兑服)
陈橘络
红 各5克 北沙参 10克
炙甘草 3克
云茯苓
神 各10克
白杏仁 6克
西洋参 5克
二诊:服药4剂,汗出止,喘稍定。前方加核桃肉25克,蛤蚧尾1对,研极细粉分2次随药送服。
三诊:服8剂,喘息已平,余证均轻,欲到南方疗养。改拟丸剂常服。
【处方】
人 参 30克
五味子 30克
紫河车 60克
玉 竹 30克
淡苁蓉 30克
巴戟天 30克
冬虫夏草 30克
南沙参 各30克
云茯苓
神 各30克
麦 冬 30克
白杏仁 30克
炙甘草 30克
黑锡丹 15克
胡桃肉 60克
补骨脂 30克
蛤蚧尾 3对
橘 红
络 各15克共研极细末,蜜丸重1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下。
【解读】
久患喘息,证属肺心俱虚,肾不纳气,方用黑锡丹以镇摄肾气,生脉散加味以强心益肺,蛤蚧、胡桃肉补肾纳气,杏、橘等味化痰止咳,丸方仍循前法配制,冀巩固疗效。半年后患者来信云,服丸剂后其喘息至今未发,体力较前大有好转,复函嘱将丸方再配服一料。
人参——西洋参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止渴,宁神益智;西洋参甘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益气强心,镇静安神。人参偏于燥,西洋参偏于润,二药伍用,一燥一润,燥润参合,互制其短而展其长,补益心脾,扶正固本之力增强。
黑锡丹——大枣
大枣甘缓,补中养血,补脾和营,养心安神,缓和药性;黑锡丹护真阴、扶真阳、强心气、纳肾气,定虚喘。二药参合,以大枣之甘缓,制黑锡丹之重坠,共奏益气强心、温肾纳气、镇逆平喘之效。
黑锡丹定虚喘,非真阳衰微者不可妄用。用黑锡丹者,必须咳喘,痰饮稀薄,颜面或四肢浮肿,四肢不温,真阳虚惫者方宜。若乍寒乍热,痰黏不易咳出,误用黑锡丹者,必致阴竭阳脱之祸,患者痰浊涸恋,阳气未振,阴霾未散,真阳反伤,以致加重病情,故用此药时,须千万慎重,切勿妄投。
注:黑锡丹为黑锡(去渣净秤)、硫黄(透明者)各60克,胡芦巴、补骨脂、小茴香、沉香、木香、附子(炮)、川楝子、肉豆蔻各30克,肉桂15克组成。先将黑锡和硫黄放新铁铫中如常法结成砂子,放地上出火毒,研极细末,余药也研成极细末,然后和匀再研至黑色光亮为度,用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备用。
陈橘红——陈橘络(见第66页)。
云茯苓——云茯神(见第29页)。
五味子——紫河车
五味子(见第73页)。
五味子温而不燥,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敛肺气归肾,以收止咳平喘之功;紫河车别名衣胞、胞衣、人胞、胎盘,为健康产妇的胎盘。其为精血所生,有大补气血,培补元气,强壮治喘之效。二药伍用,扶正培本,止咳平喘之效益彰。与蛤蚧尾参合,纳气平喘之力更著,故施师常入丸剂之中参合使用,以资巩固疗效。
沙参——冬虫夏草
沙参甘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冬虫夏草甘温,益肾补阳,止血化痰。沙参以养阴为主,冬虫夏草以温阳为要。二药伍用,一阴一阳,阴阳互生,润肺平喘之力增强。
补骨脂——胡桃肉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呼、纳相合,呼吸功能是属正常,人即安康。胡桃肉甘温,补肾助阳,敛肺定喘,润肠通便;补骨脂辛温,补肾助阳,纳气归宅,温脾止泻。二药伍用,一肺一肾,金水相滋,敛肺纳气,止咳平喘甚妙。
补骨脂、胡桃肉伍用,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青娥丸。治肾虚腰痛如折,俯仰不利,转侧艰难。清·王泰林《王旭高医书六种》载,青娥丸治肾虚腰痛,《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故纸十两(酒蒸),胡桃二十两(去皮研),蒜四两,姜四两,杜仲一斤。虚寒喘嗽郑相国方,肺肾虚寒,为喘为嗽,除蒜姜仲除去三味加蜜送。”
补骨脂与胡桃肉同用,有水火相生之妙。气足则肺不虚寒,血足则肾不枯燥,久服利益甚多,不独上疗喘嗽,下强腰脚已也。古云:“黄柏无知母,破故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也。”(按:水母,海蛇也)。清·黄宫绣《本草求真》也说:“胡桃……诸书皆言能通命火,助相火,利三焦,温肺润肠,补气养血,敛气定喘,涩精固肾,与补骨脂一水一火,大补下焦,有同气相生之妙。”
根据临床体会,肺源性咳喘,心源性咳喘,凡表现为吸气短,肾不纳气者均宜使用。尤其于缓解期,更须长服,定有益矣。
巴戟天——肉苁蓉
巴戟天辛甘而温,温阳助火,祛风除湿;肉苁蓉甘咸而温,质地滋腻,性柔不燥,补肾壮阳,润燥益精,滑肠通便。巴戟天以燥为主,肉苁蓉以润为要。二药参合,一燥一润,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温肾壮阳之力益彰。
第九节 浸润型肺结核(肺痨)
宋某 男 27岁 职员 病历号 52、7、179
咳嗽已半年,音哑近4个月,经某医院检查为浸润型肺结核。现症:咳嗽不多,音哑喉痛,食欲不振,腹痛便溏,日渐消瘦。舌苔白垢,脉象滑细。
【辨证立法】
久嗽不愈,伤及声带,遂致发音嘶哑。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则腹痛便溏。脾胃不强则消化无力,食欲减退,营养缺乏,身体消瘦。幸无过午潮热、夜间盗汗之象,阴分未见大伤,尚冀恢复可期。拟清肺健脾以治。
【处方】
炙白前
百部 各5克
苦桔梗 6克(生炒各半)
野於术 5克
炒杏仁 6克
紫川朴 5克
炙紫菀
化橘红 各5克
诃子肉 10克(生煨各半)焦薏苡仁 6克
云茯苓 10克
凤凰衣 6克
半夏曲
枇杷叶 10克
6克(同布包)
粉甘草 3克(生炙各半)
土杭芍 10克
冬桑叶 6克
二诊:服药2剂,大便好转,日只1次,食欲渐增,咳嗽甚少,喉痛减轻,音哑如旧,仍遵前法治之。前方去桑叶,加南、北沙参各6克,炒苍术6克。
三诊:前方服4剂,大便已正常,食欲增强,精神甚好,咳嗽不多,音哑虽未见效,但觉喉间已不发紧。
【处方】
黛蛤散
马 勃 6克
5克(同布包)
炒苍
白术 各6克
诃子肉 10克(生煨各半)
凤凰衣 5克
炙白前
百部 5克
5克
紫川朴 10克
土杭芍 10克
苦桔梗 6克(生炒各半)
化橘红
炒紫菀 各5克
白杏仁 6克
云茯苓 10克
粉甘草 3克(生炙各半)四诊:前方服4剂,尚余音哑未见显效外,他症均消失,拟专用诃子亮音丸治之。
【处方】
诃子肉 30克(生煨各半)
苦桔梗 30克(生炒各半)
粉甘草 30克(生炙各半)
凤凰衣 15克 共研细面,冰糖118克熬化兑入药粉,做成糖球,含化即可。
【解读】
肺伤音哑,即古人所谓“金破不鸣”,治宜清肺。便溏纳少,治宜健脾,即前世医家所谓“培土生金”之意。本案通过脾肺双治,咳嗽便溏等症状消除甚速。治声音嘶哑,用诃子亮音丸最有效,施师用之多人,演员每以此方作为保护声带之常备药。
炙白前——炙百部(见第58页)。
炙橘红——炙紫菀(见第25页)。
半夏曲——枇杷叶(见第59页)。
白术(野於术)——云茯苓
白术甘温补中,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茯苓甘淡渗利,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白术以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二药伍用,一健一渗,水湿则有出路,故脾可健、湿可除、肿可消、饮可化、诸恙悉除。施师用二药治疗肺结核诸症,即遵培土生金之意也。
茯苓、白术伍用,名曰茯苓汤,出自《景岳全书》。治湿热泄泻,或饮食泄泻。张元素《医学启源》以茯苓、白术为君治疗水泻。
苦桔梗——诃子肉——甘草(见第53页)。
炒苍术——炒白术(见第28页)。
注:土杭芍即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为度,以增加温中止呕、止血之功。
第十节 渗出性胸膜炎(悬饮)
王某 男 39岁 病历号52、10、419
数日以来,寒热、咳嗽、气促、胸痛,咳时尤剧,食欲不振,周身倦怠,经某医院诊断为胸膜炎,胸腔有少量积液。
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立法】
外邪乘肺,表里不和,水饮停积,以致寒热,咳嗽,胁痛,气促。综观脉症,是属悬饮。治宜和表里,调气机,清热逐饮。
【处方】
甜瓜子 各30克(同打)
丹 参
牡丹皮 15克
10克
炒枳壳 5克
陈橘红
络 各6克
赤茯苓
芍药 各10克
北柴胡 5克
苦桔梗 5克
赭 石
旋覆花 各10克(同布包)
青橘叶 10克
鲜苇
茅根 各10克
白杏仁 6克二诊:服药2剂,寒热稍退,诸症减轻,原法加力。
【处方】
冬瓜子
皮 各30克(打)
紫丹参
牡丹皮 15克
10克
青陈皮 5克
青橘叶 10克
车前子
草 各10克(布包)
旋覆花
赭 石 10克
12克(同布包)白杏仁 6克
炒枳壳 5克
赤茯苓
芍药 各10克
全瓜蒌
干薤白 24克
10克(同打)
焦内金 10克
苦桔梗 5克
三诊:服药3剂,寒热全除,小便增多,日十余次,不甚痛,咳嗽亦轻,经医院透视胸腔积液消失。脉现濡软,正气未复,拟用六君子汤加味,嘱多服以愈为度。
【处方】
北沙参 各10克
云苓块 12克
白 术 10克
焦内金 10克
陈橘红
络 各5克
青橘叶 10克
清半夏 10克
炙甘草 3克
旋覆花
赭 石 6克
12克(同布包)
白杏仁 6克
冬瓜子 30克(打)【解读】
渗出性胸膜炎,中医无此病名,临床所见有胸腔积液者,多与悬饮之证相类。症见咳嗽、胸痛、胸闷、气促等。方用柴胡、芦根解表,白茅根、赤芍、牡丹皮清热,冬瓜子、甜瓜子、车前子、车前草、赤苓、橘红、杏仁驱痰逐饮,丹参、旋覆花、赭石、橘叶、橘络、枳壳、桔梗、青陈皮活血调气止痛。诸药配合,服药5剂即使胸腔积液吸收,疼痛减轻,寒热消除,收效迅速。
注:北柴胡又名硬柴胡,主产于北方各省。其退热作用较好,诸凡普通感冒、流行感冒、疟疾、肺炎之发热均可选用。
冬瓜子——甜瓜子(见第66页)。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冬瓜子——青橘叶(见第63页)。
陈橘红——陈橘络(见第66页)。
赤茯苓——赤芍药(见第21页)。
鲜茅根——鲜芦根(见第3页)。
牡丹皮——丹参(见第15页)
车前草——车前子(见第13页)
干薤白——全瓜蒌(见第74页)。
青皮——陈皮(橘皮)
青皮与陈皮,同为橘的果实,幼果为青皮,成熟果皮为陈皮。因老嫩不同,而功效有异。陈皮辛散苦降,偏理脾肺气分,长于行气健胃,燥湿化痰;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于疏肝胆气分,兼能消积化滞。二药伍用,青皮行气于左,陈皮理气于右,左升右降,升降调和,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调中快膈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