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大概三四年前认识的,我现在只求他老人家别买我这本书,因为这故事写完,估计我俩之间剩下的那点儿可怜的情谊,不管真假,必荡然无存。在故事中,就称他为G好了。G不是Gay(同性恋),只是英文名字以G开头而已,特此注明。
认识G同学源于工作。当时我的公司因为业务需要,需要向了解互联网广告投放的朋友学习经验,特别是搜索引擎的广告投放,因此身边的一个朋友推荐了G。他当时供职于某国际著名搜索引擎的广告代理公司,很凑巧,这个搜索引擎的开头也是G。
G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热情,我想可能和他的职业有销售的特点有关。他很喜欢参加或组织各种聚会,所以跟我那群能喝会唱、爱参加聚会的朋友挺合得来的,并且考虑到G的气场和社会资源跟我们也较比契合,因此在刚认识的那一段时间,大家经常碰面。
偶尔,我们也和G一起聊工作。跟G聊天时,感觉他充满了对事业的期待,并有创业的梦想。他善于把朋友带入到我们的圈子里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让我觉得可以和他建立起一个牢固的朋友圈子。但是,我的朋友们却觉得他目的性有点强,每次聚会都要拉着他们挨个聊些工作。当时我觉着这也无可厚非,首先想创业的人这样的不在少数,其次我觉得这可能是他销售职业的本能,因此也未在意。
有段时间,我记得每周都能接到G的电话,特别是周末前,问我本周要不要聚,谁来组织,要不要他来组织。因为那段时间挺忙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周周都聚,慢慢地便跟G接触得少了。毕竟不是一个被窝混出来的兄弟嘛。
没过多久,G同学创业了。这消息是他主动打电话告诉我的,原因是当时我有个朋友在做导航站,G的创业项目是在淘宝开了一个官方店,好像是经营儿童用品的,因此需要导入一些流量来把店做起来。我对电商毫无兴趣,也没什么深入了解,因此只是把我的朋友介绍给了他而已,此事也并未上心。
一次卡拉OK,G把我喊去了,认识一下他电商创业的合伙人,其实也可以说是投资人。因为他们创业,G并未出资,算智力入股,而实际的投资人是他介绍的这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G也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席间,我随口问了问G公司的经营状况,他都是以不错、还好回答。我也不了解这一行业,仅作为谈资。后来看G换了车,心想应该做得不错。
大致过了半年多吧,总之不到一年。有一次几个好朋友再次相聚,席间好友F把我叫到一旁,问我对G这个人怎么看。我说你指哪方面。
F说是工作上的。“我直说哈,工作上没跟他打过太多交道,只觉得人挺放得开的,看起来工作挺卖力挺有梦想的,细节我也不太清楚,不过现在应该电商做得还行吧?有人投资,该换的也换了,听说一天也有个几万的流水进账,淘宝排名也上来了。具体的我也不太懂,但如果效果不好,早该跟投资人吵崩了吧?”“嗯,”F说道,“我们那儿最近打算上一个电商项目,把我们的家具放到网上去卖,你知道我不懂这行,有啥推荐的人选没?”“晕,你知道我不了解电商嘛,你看我都不算做互联网的,你让我给你推荐不是毁了你啊?”我是真不懂他们这个领域,“有人给你推荐G?”F点头,我愣了一下:“那他自己的儿童电商项目怎么办?”“听说跟投资人在运营思路上有些分歧吧,但我听了听G跟我讲的他的思路,我觉着还可以。毕竟我们集团的实力比他们投资人的实力上还是雄厚些,我觉得既然让他来做整个项目的运营,只要我认可的计划我就会放手让他去做。”从F的眼中我看出,好像G跟他已经深谈过一两次了。“而且他可以带一个小团队过来,这对于我们新起的项目来说,能降低不少成本。”F看似很有信心。
F是我很好的朋友,所以我就直接说了我的看法,“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有矛盾并不稀奇,但我只是觉得G创业形势明明不错,却对你的邀约那么痛快就答应了,有点奇怪。不过你觉得合适就行,也别太放权,总要磨合一下,毕竟他之前是创业,到了你那儿,他是职业经理人,一点点放权比较好。”后来,我和F多次见面也未再提起此事,我们好朋友之间的聚会,几乎不聊工作,除非遇到困难。只是从别的朋友那儿听说,G去F的集团工作了,带了一支几人的团队。在F集团,G的薪水不低,起步也得小三万一个月吧,这还不算各种福利。从F每次聚会吃饭偶尔提到的各种蓝图来看,G至少是被F相当认可的,而且这蓝图应该来自于G的设计,因为我听着耳熟。有次,F还跟我说测试平台已经上线了,还真卖出了几套家具。我当时心想,G这小伙子看着忽悠了些,但看来工作还是挺用心的,因为F家的家具不比达芬奇牌家具便宜多少。
直到2011年八九月份吧,我突然得知G从F公司离职了。这事儿是G自己打电话告诉我的,并相约聊聊,毕竟好久没见了。
从G的嘴里我得知,他自己还是想选择创业,并又告诉了我他的各种梦想。我问他在F那儿做得不舒服么?他说那倒不是,只是觉着做家具电商有点累,可能和自己以往做电商的思路合不到一起,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可能有其必然的缺陷,他也在考虑去更大的电商平台,比如腾讯拍拍或者淘宝,或者自己创业。我问他:这次创业你想做什么?他说:按摩SPA。
继而话题便转换到按摩SPA了,他说其实做按摩SPA他还是经验丰富的,期间云云,我并未太听懂,因为这是一个与我相差太远的行业。最后两句话我倒是听清楚了--他要跟我借20万创业,说F也支持了他一把,已经借了他一笔,能凑个四五十万。差不多有个一百来万就能开起来了。
按摩SPA行业我是不懂的,但按摩SPA的地方我是去过的。我问他,100万够开个按摩店吗?这年头儿好点的地段这钱还不够房租的吧?他说:“够,肯定够。可以从小做起来。”其实20万并不是什么大钱,只是我觉着如果我做股东开了个按摩SPA,肯定得请一堆好友捧场,请朋友来我肯定不好意思开口要钱,不是免单就是打折扣,估计可能开张半年就直接歇业了,所以我借口钱都在女朋友那儿拒绝了他。后来G又短信和微博私信过我两次,说10万也好。我装作没有看到,就这么过去了。后来他就没太主动联系过。
之后有一次和F的好友一起喝咖啡聊天,席间我说起G从F那儿离开自己创业了。F的好友立刻冒了一句:“不是吧?G是让F给开了,别提了,每个月工资拿着,蓝图画着,拉了一堆人进来,不是朋友就是朋友,F对人怎样你了解,你看现在一年多了出活了么?
“啊?”我惊呼,“不是在测试期还行吗?”“亲,你傻啊?喊几个朋友帮忙做做测试效果你不会啊?”鉴于我和这个朋友的关系,我肯定相信他所说的。当时我的理解,可能G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是被F给开了吧,F又是个厚道人,从未跟我提过这事儿,可能也不希望G和朋友们难做。后来我又跟F谈起他借钱给G20万创业的事,他说:“我傻啊,我就不说忽悠了半天蓝图最后留下一烂摊子,我还支持20万创业,你当我民政部?”现在我彻底无语。G同学可是跟我说F也支持了一把,所以看看我能不能也支持他一把。
再后来,我们谁也没有再提起过G,虽然G偶有在我微博下留个言什么的,我也是象征性地回复一下。后来有一天他突然问我:“最近很多朋友都忙着没空出来聚会,是不是我啥事儿做得不对他们对我有意见啊?”虽然我口上说应该不会吧,可能大家都比较忙。然而我相信他心里清楚的。
出来混,混的就是个圈子,相关职业圈子里的朋友,总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候,见面口耳相传的便是圈子里人的传说,特别是世界信息化之后,传说传播的速度就更快了。虽然传说多半有演义的成分,但多种传说造就的口碑一般不会是凭空捏造的,总有与你深入打过交道的人了解事实的真相。
为了职业的发展,有时我们会绞尽脑汁地想进入一些圈子,因为不同的圈子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机会。有些人善于争取,争取进入一个圈子并创造发展事业的机会并非有错,但靠吹牛来赢取机会是不可以的,牛不可以吹,吹了就要实现它。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成功之前也吹牛,不同的是,他实现了,但是在没实现之前,大家都会觉得他吹的牛更像一个笑话。
无论你是一个多么擅长交际、擅长推销自己甚至擅长资源整合的人,在职场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依然是本职工作。普通职场和官场可能不同,从政的重点可能在于角色扮演,而职场不光要塑造角色,关键要实现你所扮演角色的业绩。角色扮演在职场中可以创造机会,但机会的把握最终还是靠业绩,而业绩并不是靠说话实现的。
这事儿就像恋爱一样。
自打我开始和现在的女朋友谈恋爱,她的耳边就不断飘入我的各种“传说”。主旋律离不开花心、不靠谱、爱玩、喜欢漂亮姑娘等,总而言之,就是不靠谱。更夸张的是她的10朋友8个这样和她说,并且讲述时还有故事、事例佐证,并且故事还都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发生在她的朋友身上一样,然而当我问起他们是谁时,绞尽脑汁后我依然不觉得我与他们曾相识。
当然这不怪他们,曾经的我爱玩、花心、喜欢漂亮姑娘……这都不可否认,唯一我还觉得光荣的是,比起闷骚的爷们,我活得还算真实。这总比表面上看起来老实,结果进了夜总会就上下其手的闷骚男们靠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