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沈祥和沈凉便起床了。
头还有些晕,但是此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匆匆吃了早饭,沈祥和沈凉便出门了。
临淮县南门,青丝垂柳,嫩芽方吐。过往行人,来往不绝,好不热闹。
兄弟四人再次会面,就在这临淮县的南门。
有柳,何不折一枝相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柳是‘留’的意思。不过,人要走,岂是说留就留的。
张季与刘越的家人都未来,只有两人站在古道旁,一人牵着一匹马。颇有“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
沈祥就算是在矫情,此时也是从那刚吐了嫩芽的垂柳上取下两根,分别赠给两人。
对于张季和刘越这种喜好模仿古人之风,应那名士之景的“雅人”来说,这柳自然是肯定要收下的。
而沈凉却准备了酒,酒中有黄土,这是一杯送别的酒。
不知不觉,一场在别人看来并不能算是十分重要的分别,却被四人演绎的如此悲壮。只是旁人谁又能清楚这四人的心中所想。
张季和刘越将沈凉的酒一口咽入喉中,那酒汁洒在脸庞,让两人看似十分的豪爽。“凉子,这酒不错,等我回来找你喝酒。”张季笑着说道。
古道苍茫,天高日远,春风拂面,是一个赶路的好时候。
几声珍重,几个少年,在这临淮城外做一场告别。
古人西出阳关,也大抵不过如此吧。
拗不住沈祥两兄弟的百般说教,张季和刘越拒绝不得,只得让沈家两兄弟再送一程。
不知不觉间,四人竟离开了临淮县城十多里地。刘越和张季牵着马和沈家两兄弟并肩而行,说着一些往事。
“老塘湖。”沈凉说道。
只见不知不觉中,几人竟然有一次来到了老塘湖。上次来老塘湖的时候,还是年前。那时大雪漫天,几人便是在这老塘湖中的钓鱼台上煮的雪茶。之后与方鹤在望湖亭中赌诗,换那花雕美酒。
看着眼前的老塘湖,那日的景象仿佛历历在目一般。
此时的老塘湖,波光潋滟,碧绿清澈,比起那雪天美丽了许多。“钓台春涨”果然名不虚传,此时正是初春季节。
“草长平湖水满塘,春风掀动绿波扬。纷纷白鹭冲天起,荡荡渔舟鼓棹忙。”还是那首诗,此时却是极佳的配景。
湖旁绿草如茵,湖中湖水荡漾。春风拂过湖面,碧浪翻飞。一只只白鹭冲天而起,湖中几叶渔舟蹁跹。
几人在这老塘湖畔驻足,欣赏着湖中的美景。钓鱼台上人烟不断,比起那日大雪之日,真是天壤之别。
四人也没有再入那望江亭,也没有入那风雪亭,只是在湖畔谈笑。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张兄,刘兄,珍重珍重!”沈祥对两人说道。
送到了这里,沈祥和沈凉也该回去了,这个距离已经足够远了。
张季和刘越南行往应天府而去,这个距离可是不近。
遥远的应天府,遥远的南京城。沈祥目光深邃,望向南边,自己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也会去那里。
临别的时候话语最是多,总是觉得自己说不完。
在依依不舍中,张季和刘越骑上了马。
马蹄声响,两人就这样慢慢的消失在了沈祥和沈凉的眼中。
沈祥和沈凉就这样驻足,目送着两人离开,直到两人的影子彻底消失不见。
“走吧!我们回去吧。”沈祥扭头对着身旁的沈凉说道。
两人走后,心中怅然若失,有些难受,身旁的美景也是无心欣赏。
“恩。”沈凉应道。
两人便向着临淮县城干回去。
来的时候倒不觉得什么,回去的时候却发现这路途竟然十分遥远,走到县城的时候腿脚已经有些麻了。
此时,已经接近晌午了。不过距离吃午饭还有一段时间,沈祥不急着回家,想要散发一下心中的烦闷情绪。
这个时候的临淮县城颇为热闹,街旁小摊很多,兄弟两人左右流连。
张季和刘越走后,就真的没有一起玩的朋友了。兄弟两人和别的人也玩不到一块去,以后的日子里只能在家中学习了。等待着年末过了守制的时限,才能出去游玩。
沈凉的年岁还是小,亡父虽然让他感到悲伤,但是对于所谓的守制,却是没有什么概念,心中反而还有些怨念。
而沈祥更不用说,对于守制这个东西颇为的不习惯,不过碍于孝道,也不愿多说什么。
兄弟两人在街上流连,前面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铺映入了兄弟两人的眼中。
“四方斋。”这便是这家店的名字。看到这个店名,沈祥却是不由得和前世一部火了很多年的小说联系在了一起。在那部小说中,似乎有个漱芳斋,和这个店名的音倒是挺像。
这店从外面看极为的雅致,颇有文士之风。这四方斋不是卖别的东西,正是卖笔墨纸砚这类东西的。
沈祥想了想,自己似乎还缺一支上好的毛笔,于是便拉着弟弟沈凉向着那四方斋走去。
这几日沈祥临摹宋朝著名词人、书法家东坡先生的《寒食帖》。《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自然十分精妙。沈祥对于苏轼还是十分推崇的,这是一个近乎全才的人,在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历数中国历史,能够达到苏轼这个高度的没有几人。
临摹《寒食帖》,让沈祥颇有所悟,书法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不过却是缺少一支上好的毛笔,让沈祥不太顺心。家中的毛笔时间太久,磨损有些严重了。
和沈凉一起踏入四方斋的大门,沈祥便被里面的东西吸引住了。上好的徽州墨,端砚,澄心堂纸,以及诸葛笔摆满了整个房间。
沈祥应接不暇的观看着,想要从中找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来。
四方斋的老板是个中年人,姓杨,人都叫做他杨老大。
此时,杨老大正在和一个大主顾交谈,那主顾一口一个杨老大叫的极为亲切。
不多时,生意谈妥,那主顾便离开了。
杨老大一望,便看到了正在店内流连的沈祥、沈凉两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