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7500000006

第6章 中观学派之源流及传承(3)

罗什又从罽宾国来的三藏法师佛陀耶舍学习《四韦陀》及五明诸论、阴阳历算,乃至外道经书、文学著作等。他在沙勒遇到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便随侍其身边参学,学习《阿耨达经》。罗什闻说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道:“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苏摩答曰:“眼等诸法,从众缘起,非真实有。”罗什执诸法为实,苏摩据缘生为虚,于是研核大小,往复移时,罗什方知理有所归,遂论小向大,乃叹曰:“我昔学小乘,如人不识真经,以为妙。”因广求大乘义趣,悟蕴、处、界诸法都是性空无相。从此信奉大乘中观学派,受持《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诸论。不久随母至温宿国,大破一著名外道,于是名声远播,四方宗仰。龟兹王躬往温宿迎罗什还国。年二十岁,具足于龟兹王宫,从卑摩罗叉学习《十诵律》。不久,他的母亲辞往印度,临行嘱咐罗什:“方等深教,应大弘真丹,传之东土,唯汝之力,但于自身无利,奈何?”罗什说:“大士之道,利他忘躯,若必使大法流传,能洗悟蒙俗,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于是留跓龟兹,住新王寺,就读《大品般若经》;又住雀梨大寺,读大乘经论,发其精微,洞其秘奥,西域诸国莫不伏其神俊。于是道震西域,声流东土。

苻秦建元十五年(379),东土僧人僧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称赞龟兹佛教盛况,盛赞青年比丘鸠摩罗什才智过人,弘扬大乘佛法。当时道安法师非常重视译经事业,听到罗什在西域有如此的声誉,就一再敦请苻坚迎请罗什来中原。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将吕光率兵相迎。吕光西征既利,遂迎罗什,然于途中闻苻坚败没,遂于河西自立为王,罗什乃羁留凉州十六七年。直至后秦姚兴攻破吕氏,罗什始得东至长安,时为东晋隆安五年(401)。姚兴礼为国师,居于逍遥园,与诸义学沙门从事译经工作。

自后秦弘始五年(403)四月始,罗什先后译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阿弥陀佛经》、《维摩诘经》、《十诵律》等经论,有系统地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其译经之总数说法不一,《出三藏记集》称三十五部计二百九十四卷;《开元释教录》则谓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自佛教入传,汉译佛经日多,但所译多滞文格义,不与原本相应。罗什通达多种外国语,所译经论内容卓拔,文体简洁晓畅,至后世颇受重视。其时,四方贤俊风从,罗什悉以培育,皆得玄悟。罗什一生致力于弘通之法门,当为般若系之大乘经典与龙树提婆系之大乘中观部论典之翻译。所译之经典,对我国佛教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所译之《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道生传于南方,经僧朗、僧诠、法朗,至隋之吉藏而集三论宗之大成;再加上《大智度论》,而成四论学派。其所译之《法华经》,肇启天台之端绪;《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之根本要典;《阿弥陀经》及《十住毗婆沙论》为净土宗所依之经论;《弥勒成佛经》促成了弥勒信仰之发达;《坐禅三昧经》之译出,促成了“菩萨禅”之流行;《梵网经》一出,中土得传大乘戒;《十诵律》则提供了研究律学之重要资料。

罗什门下有僧肇、道生、道融、僧叡、昙影、僧导等,名僧辈出,蔚成三论宗、成实宗两大学派,故被尊为三论宗之祖。居十二年而入寂,时为晋义熙九年(413),世寿七十。临终曾言:“我所译经无误,当舌根不坏。”荼毗后果然舌根不烂。

第七代 僧肇与僧叡

鸠摩罗什来中土前,我国佛教义理就重在般若,而各家解释不同,曾有“六家七宗”之繁。自罗什重释《大品般若》,又译《中观》等四论以释经,自此以后,谈般若者皆以罗什解释为准绳,以《中观》等四论为正宗,前之“六家七宗”不待批破而自销声匿迹。罗什门下,号称桃李三千,著名学者不下数十人。罗什示寂后,他们分散各地讲学,然往往不拘一家言说,其中专精守纯,深得罗什正传者,当推僧肇、僧叡二师。

僧肇(384-414),长安人,俗姓张。家贫,以傭书为业,遂得博览经史。初好老庄,曾读老子《道德经》乃叹曰:“美则美矣,而栖神灵累之方,犹未尽善。”后见古《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有感悟曰:“我知所归矣。”遂出家。善方等大乘经典,兼通三藏,二十岁名满关中。才思幽玄,精于谈论。闻鸠摩罗什羁留凉州,前往从之,罗什叹为奇才。及至姚秦破凉,乃随侍罗什入长安。禀姚兴之命,与僧叡等于逍遥园详定经论,解悟弥深,被称为解空第一。弘始六年(404),罗什译出《大品般若经》,师乃撰《般若无知论》呈之,颇受鸠摩罗什及慧远大师赏识称赞。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罗什示寂,僧肇悲痛交怀,为追悼永往,又著《涅槃无名论》以慰哀思。惜英年早逝,义熙七年(411)示寂,年仅三十一岁。今据学者考证,推定其出生年应为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后人收集僧肇所著之《宗本义》、《物不迁》、《不真空》、《般若无知》、《涅槃无名》诸论,题名为《肇论》行世。相传其又著有《宝藏论》、《维摩语经序》、《长阿含经序》、《百论序》等。然《宝藏论》并非僧肇所撰,乃后人所伪记。

僧肇虽然生于玄学盛行之后,早年又曾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但其学问实际得自于鸠摩罗什,他的思想以《维摩诘经》、《般若经》及“三论”为宗。他以缘生无性(实相)、立处皆真为中心思想来谈体用动静有无等问题,颇为学术界所赞赏。关于体用问题,当时的学者有两种不同的主张:王弼、法汰、道安等说《般若经》(本无论),主张贵无贱有;向秀、郭象、支道林谈《般若经》,又崇有贱无,都不免有所偏执。僧肇破斥这些偏执,主张体用如一、非无非有、即静即动之说,对于《般若经》及“三论”的中道思想可以说大大发展了一步。

僧叡,魏郡长乐(河南安阳)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出尘之志,十八岁剃发,依僧贤为师,二十岁即博通经论。尝听僧朗讲《放光般若经》,常质疑,僧朗叹其才。二十四岁,游历诸国讲说,听者成群。常慨禅法未传,姚秦弘始三年(401)十二月鸠摩罗什至长安,即随受禅法;且请罗什出《禅法要解》,日夜修习,精练不怠。司徒姚嵩深相礼敬,秦主姚兴亦称其才器。曾与僧肇等共参订罗什之译经。后人称为罗什四大弟子,与道生、僧肇、道融被旧传称为“四圣”。

当罗什译《法华经》时,至《五百弟子受记品》,为“天见人,人见天”一语之经文汉译,颇费思量,时僧叡建议改译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罗什甚喜之,一时传为佳话。后罗什出《成实论》,令僧叡讲说,其旨甚合罗什之意。僧叡平生愿求往生安养净土,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后自知命终,当众告别,入房洗浴,烧香礼拜,面向西方,合掌而寂,世寿六十七。此外,由僧叡自撰之《大品经序》中,得知僧叡亦尝师事道安。

僧叡另制《小品经序》、《法华经后序》、《大智度论序》、《中论序》、《十二门论序》、《思益经序》、《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自在王经后序》、《关中出禅经序》等现存经序;尚有《成实论序》、《百论序》、《思益经义疏序》等经序散佚。据《法华文句》卷八下、《法华传记》卷二等则称僧叡曾科判《法华经》,作《九辙》,故时人呼为“九辙法师”,此事恐与道融之事迹混同。

道生(355-434),又称竺道生。师是东晋时之《涅般经》学者。钜鹿(河北平乡)人,寓居彭城(江苏铜山),俗姓魏。师事竺法汰,故改姓竺。十五岁即登台讲座,虽宿学名士莫能抗敌。二十岁,受具足戒,讲演之声誉遍天下。初住建业龙光寺,后入卢山幽栖七年,师事慧远,博研经论。复至长安受鸠摩罗什之教,时称罗什门下“四杰”之一。义熙五年(409)归返建业,主张“阐提成佛”、“顿悟成佛”说,教界为之哗然,其他之《涅槃》学者亦排斥之,遂再度栖隐庐山。直至昙无谶译之《大般涅槃经》流传至建业,众人始叹师之卓识。师著有《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辩佛性义》、《法华经义疏》等。僧肇所著之《注维摩诘经》、宝亮等所著之《大般涅槃经集解》等,皆常引用师之说法。此外,师提倡四种法轮说,于后世之影响极大。宋元嘉十一年(434)入寂,世寿八十。弟子僧瑾、道猷等继续唱导顿悟之义。

同类推荐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禅是最好的生活

    禅是最好的生活

    "禅就是活在当下,幸福就在此时此地;生活处处有禅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我们若能以禅的智慧彻悟人生、唤醒潜能,便能寻回真实的自己,在纷繁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喧嚣的尘世里享受内心的宁静,为自己营造出一种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幸福生活。本书是作者多年读禅和悟禅的结晶,全书注重对生活的直观感悟和理性思考,专注于内心力量的激发和人生价值的改变。禅是一种智慧。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而是用来愉快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修仙小农民锄田记

    修仙小农民锄田记

    获得读心的超能力,内练《黄帝内经》。陈时运,就如他的名字那样,时来运转。于是,他开始了他大刀阔斧建设家园的牛逼人生。
  • 龙傲天的异界之旅

    龙傲天的异界之旅

    唉!我大天朝高三狗穿越到异界生不做秦皇汉武死要做龙傲天你如果不想再也回不到地球见不到身边的人,你就必需打怪刷BUFF升级然后用高三狗能掌握的知识称霸异界,享受龙傲天的生活然后破碎虚空超神回到地球啦啦啦啦啦啦
  • 这个学霸有点妖

    这个学霸有点妖

    一觉醒来,宁草忽然发现这个世界的学霸们有点妖。某院士手握质能方程,扔出一片指甲盖,当场灭掉一座城!某长江学者精通法学,孤身进入不法之地,三千逃犯明正典刑!某高校教授沉迷博弈论,因势利导层层铺垫,令世界各国陷入囚徒困境!知识就是力量,原来竟是一句大实话……
  • 超神采集

    超神采集

    游戏玩家许昼来到一个波澜壮阔的武道世界,成为卧虎村中一普通少年,自幼跟随其父学习打铁,年满十六时,准备完成祖辈流传下来的规定:独自一人打造一把玄器。没想到意外开启随身携带的游戏基础技能:采集术,还有一个游戏背包。
  • 惊天重生:毒眼魔医

    惊天重生:毒眼魔医

    都市异能爽文!男强女强,双强联手,结局一对一!二十二岁的她死于非命,重生回到十八岁,从此一颗蒙尘的珍珠开始绽放芳华。她风姿绰约却喜怒无常,对付敌人从不手软、对待朋友超级护短。短短数年,商界出现传奇,医界成就神话,一步步走向事业巅峰,透视越加精湛,身手令人诚服。商界妖男、医界神童等无不想接近美人,为她护航。然这一世,男人注定如衣服,她的地盘她做主。
  • 我家后院是仙侠世界

    我家后院是仙侠世界

    无法适应职场林林种种,大学毕业之后,燕云选择回到家乡,经营起了自家的小农场。原本平静惬意的生活,随着鱼塘里突然出现的时空裂痕,进而发生离奇转折,燕云发现自己能够往返当下世界与一个神秘的仙侠世界。稀松平常的灵花灵草,药用价值几乎秒杀人参灵芝;被人随手遗弃的法宝秘籍,修习之后战斗力完爆绿巨人;……燕云渐渐意识到,他全新的人生即将启航!
  • 七月有你真好

    七月有你真好

    七月的晚霞刚刚好七月的星空刚刚好七月的清晨刚刚好七月的你也刚刚好~乔七月本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高中生,她是被养父母在野外捡来的,养父母生不了孩子,就把七月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七月不想辜负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努力学习,可脑子就是不开窍,常常倒数,同学嘲笑她老师也不屑教她。终于在她16岁生日的那天……“叮~智力+1”“叮~美貌+1”……从此后彻底改变了她生活,使她一步步走向了人生巅峰。嘲笑她?!乖乖把脸擦干净等着被打吧!
  • 霸道痴情总裁的强娶妻

    霸道痴情总裁的强娶妻

    她认为不喜欢就永远不会喜欢,更不信什么一见钟情,小时候的事情更是忘的彻底他喜欢她至极,认定了的事情就不会改变,她只能也只会是他的准妻子,别人休想“既然已经没有关系了,请你离开,我们再也没有关系了!”
  • 万世圣道

    万世圣道

    仙道渺渺,人道茫茫;世间有五仙,天地人鬼魔;世上有五灵,人兽灵鬼魔。
  • 我去哪里找,像你这么好

    我去哪里找,像你这么好

    他喜欢她多年,始终都是默默地陪伴,朋友之上,恋人未满。表白后的在一起,她分不清这是习惯还是爱情。犹豫、痛苦、矛盾,不得已的告别。谁记得海誓山盟,只记得你送我的一条皱纹。久别重逢,这段还未烫下句点的感情究竟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