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造力测量
1.创造力测量的内涵与功能
创造力测量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在进行一般能力即智力的测量时,人们相继发现,在智商较高的人群中,智力和创造力之间几乎没有关系。这说明创造力不等于一般智力,因而编制创造力测验也就成为必要的工作了。智力测验的内容一般为常识性的,并有固定答案,因而测量结果主要反映人的记忆、理解和推理能力。而创造力测量的内容,不强调对现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强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超乎寻常的独特性,问题的答案也非唯一和固定的。
创造力测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鉴别功能。创造性测量可以有效地鉴别被测量者的创造性发展水平,发现他们的特殊才能。二是选拔功能。在鉴别的基础上,根据测量的成绩选择具有高创造潜能的人才以满足特殊培养、训练的需要,这是创造性测量的选拔功能。如选拔在围棋、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个体,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测量手段进行筛选。三是培养功能。创造性测量目前已被引入到人才培养中,作为培养和训练人才创造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日益得到推广和普及。四是诊断功能。通过对受培训才在接受特定培训前后的创造性进行测量,诊断所采取的创造性培训是否达到目标。
2.创造力测量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效度和信度是心理测量的两项基本指标。对于创造性测量来说,最重要的是“预测效度”和“评分者信度”.预测效度是指测量中所得的分数能不能有效预测被测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成果,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的评分者对相同的答卷能不能得到相对一致的评分结果,或者是指同一个评分者对相同的答卷在不同的时间里能不能得到前后相对一致的评分结果。
制定创造性测量工具的研究者一般都会在论文或《测量手册》中报告该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的高低。对于没有报告效度和信度的测量工具,或者效度和信度达不到一定标准的测量工具,在使用的时候要特别谨慎,不能轻易下结论。
(2)统一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所选用的测量工具要同使用者本人对“创造性”的定义相统一。
如果认为个体创造性的高低程度表现在发散思维能力上,那么就应该选用以测量发散思维为核心的创造性测量;如果认为创造性不仅包括发散思维也包括聚合思维,那么测量时还应加入聚合思维能力的测量;如果认为创造性不仅是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创造性人格,那么在测量时还应增加创造性人格测量。
总之,统一性要求使用者必须弄清楚自己所选用工具的特点和可解释的范围是否符合自己对创造性所下的操作性定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创造性测量的科学性和目的性。
(3)多样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使用者必须从多个方面考察个体的创造性。大量事实和研究证明,具有高创造性的人,他们的心理素质表现在许多方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这就要求测量者使用多种手段来进行鉴别。如果仅仅使用一两个创造性测量作为工具,那么结果不一定会十分准确。比如,在言语上没有表现出高创造性的个体,也许在操作上有出色的创造性。因此,在对个体的创造性进行鉴别时,必须遵循多样性原则来做出全面判断,丽不能以偏概全。
(4)适宜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所采用的工具必须适合所要测量的对象。
首先是被试年龄的适宜性。不同的创造性测量要求被测者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反应,例如,有言语反应式、操作反应式以及纸笔反应式等。
其次是学科的适宜性。在进行测量时,测量者必须明确各种创造性测量的测量目的。数学创造性测量只能用于数学范围,用于测量个体在语文方面的创造性显然不合适。其他各学科的创造性测量也是如此。测量者必须牢记,测量工具的选择应和测量的目的相对应。
3.创造力测量的注意事项
(1)正确对待创造性测量
首先,就创造性测量的工具而言,任何创造性测量都有其自己的理论基础做背景,要掌握这种工具,测量者必须先了解其理论背景,对于这种工具具体测什么,其结果说明什么,要十分清楚。只有具备了这些背景性的知识,才有可能正确地使用所选择的创造性测量。
其次,作为过程的测量而言,测量是考察创造性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是说测量对于创造性而言就是万能的。任何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利用测量来评价创造性同样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因此,决不能无差别无原则地使用创造性测量,只有当测量内容最适于使用测量法时,选择创造性测量才是最有效的。
(2)选择恰当的工具
首先,如果测量者是借用已有的创造性量表进行测量,不仅应对所备选的工具的有效性和理论构想都十分明确,还应在同类工具中选择最有影响的、最有效的工具。其次,要注意工具的修订问题。因为目前的创造性测量大多是由西方人编制的,由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在借用国外量表时应充分考虑该量表中的各个项目的内容是否适合中国人的心理。
(3)选择恰当的主测者
由于创造性本身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测量的选择、施测、记分和解释都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尤其是在个别施测的情况下,应主要依赖专业水平较高的主测者。同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主测者对于同一个体的创造性评价结果很可能不尽相同,有时差距甚至很大。因此,只有尽量选择有相同专业背景的主测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误差,以达到较高信度的评价结果。
(4)客观地解释结果
创造性的测量者不可过分迷信测量分数。无论是为了筛选还是鉴定个体的创造性,分数都不是绝对可靠的依据。不少研究表明各种创造性测量的预测性都不太令人满意。抛开测量技术本身的误差不算,就个体的创造性而言,也是可以培养的。即使目前测量没有表现出很高创造性的人,也不能被认定其终生就没有创造成就;即使在某个方面没有表现出创造性,有时在其他方面的创造潜能可能也很大。所以,测量者面对受测者,在解释测量分数时,应客观地就其所能说明的方面、程度加以分析,绝不可夸大其辞。
4.创造力测量的常见工具
(1)芝加哥大学创造性测量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盖策尔斯和杰克森对儿童的创造性,特别是青少年的创造性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于20世纪60年代初编制了“芝加哥大学创造性测量”.该测量共由五项分测量组成:①词语联想。要求被试对“螺丝”、“口袋”一类的普通词汇尽可能多地下定义,根据定义的数目和类别记分。②用途测量。要求被试对五个像“砖块”一类的普通物品说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用途,根据用途的数目和独特项记分。③掩蔽图形。向被试呈现18张画有简单几何图形的图片,要求其从掩蔽着这些简单图形的复杂图形中找出它们。④完成寓言。呈现四段没有结尾的短寓言,要求被试给每个寓言都续上三种不同的结尾--“道德的”、“幽默的”和“悲伤的”,根据结尾的数目、恰当性和独特性记分。⑤组成问题。向被试呈现四篇复杂的短文,内容都是关于买房子、建游泳池等有关的数学问题。要求被试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多地自编从文中能找到答案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的数目、恰当性和独特性记分。
该测量一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阶段的青少年,采用集体施测方式。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以测量、学业考试的形式在教室中施测。对测量结果从反应数量、新奇性和多样性三方面记分。
(2)威廉姆斯创造力测量
威廉姆斯创造力测量是测量青少年创造力的又一个常用的有效工具。威廉姆斯创造力测量是一套测量组合,包括三个分量表:发散思维测量、发散性情感测量和威廉姆斯评价表。其中前两个测量是专为儿童及青少年设计的团体测量。
发散思维测量包括12道题,都是未完成的图形,要求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目的是测量个体左半脑言语能力和右半脑非言语能力。其分数代表吉尔福特智力结构中发散思维的因素,主要是测量应试者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严密性四种特质的程度。
流畅性包括:①观念数量的扩充;②思路的流利;③反应数目的多寡。
灵活性包括:①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②变换类别的能力;③富有变化的思路。
独创性包括:①非同寻常的反应;②提出聪明的主意;③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
严密性包括:①能够修正观念;②扩展简单的主意或反应,使其更趋完善化;③对事物或看法进行深化。
发散性情感测量,又称威廉姆斯创造倾向测量,共50道,答案为三选一,由受试者自己判断自己的观念倾向。这种情感测量可得到四种因素的分数和总分,四种分数分别评价受测者在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等四项行为特质上的程度。
好奇心包括:①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②主意多;③乐于接触模糊、不确定的情境;④肯深入思考事物的奥妙;⑤能把握特殊的现象,观察结果。
想象力包括:①视觉化和建立心象;②幻想尚未发生过的事情;③直觉地推测;④能够超越感官及现实的界限。
挑战性包括:①寻找各种可能性;②了解事情的可能及与现实问的差距;③能够从杂乱中理出条理;④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
冒险性包括:①勇于面对失败或批评;②敢于猜测;③在杂乱的情境下完成任务;④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威廉姆斯评价表为观察受测者在创造行为方面八种因素的量表。八种因素的每个因素后面列有六项特征,全量表共52道题。其中前48题为三选一的问题,另4题则为开放式的题目,是供教师或家长对儿童观察后的自我报告。测量结果可代表被观察的儿童在每一创造性因素中所发展的程度,以及家长或教师对富有创造性儿童的态度。
该测量适用于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生的所有青少年。该测量采用团体测量方式,测量时依照指导语说明,对低年级被试而言,情感测量应逐题解释题意。威廉姆斯评价表可由教师或家长在学校或家庭自行填写。在该测量的中文修订版操作手册中有关于指导语、记分标准、常模、信度和效度等的详细资料。各分测量对测量时间的要求不尽一致。发散思维测量:学三、四、五年级25分钟,六年级到高中三年级20分钟。发散性情感测量:没有时间限制,一般约需要20~30分钟。威廉姆斯评价表:没有时间限制。
(3)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量
吉尔福特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同事在大规模的能力倾向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智力模型,并将发散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操作明确地提出。通过因素分析编制出了这一著名的发散思维测量工具。
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三个特性:①流畅性。创造性高的个体,其心智活动必然流利畅达,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即反应迅速而且量多。②灵活性。具有高创造性的人思维灵活多变,可举一反三,较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问题。例如,要求说出砖块所有可能的用途,灵活性低的个体的一般反应是“盖房子、修仓库、铺路面、筑围墙……”事实上,这些反应仅仅局限于“建筑材料”这一种范围内。灵活性高的个体则可能做出这样的许多不同种类的反应,例如“做门槛、压纸、打狗、当板凳……”③独特性。一个创造性高的个体,对事物往往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见解,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例如能对砖块想到一些非同寻常的用途。吉尔福特根据这些维度编制题目和作为记分的指标。
除以上这些发散思维的测量外,测量创造性人格的量表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编制的16项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等。创造性测量方法的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智力测量的不足,是对心理测量学的重大发展。它为人们研究创造性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方法;它基本达到了测量的标准化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可靠性。现在,心理测量方法除了应用于科学研究外,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同创造性相关的临床、咨询、教育、员工培训、人才选拔等各个领域。但是,创造性的测量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缺陷,有待在今后的应用中进一步加以解决和发展完善。
(第四节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其产生离不开创造动机、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的思维(创造想象)以及启发灵感等也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而创造力的强弱主要受创造思维能力的影响。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方面,既要针对个体差异因人适宜,又要结合环境影响因地适宜。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通过这种思维,人们可以在科学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并使认识超出现有水平,从而达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境界。
(1)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创造思维要求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或重建,创造出个体前所未知的或社会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创造性思维不仅遵循一般思维活动的规律,而且要另辟路径,超越甚至否定传统的思维模式,冲破旧理论的束缚,提出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等划时代的理论,都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这一基本特征。
(2)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的产物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固然要求进行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地多联想,提出多种假设或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创造性思维还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众多的选择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答案,或经过检验采纳某一种假设,这就必须经过聚合思维。
(3)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因为创造想象可以弥补解决问题时事实链条的不足和尚未发现的环节,提供未知事物的新形象,并使创造性思维成果具体化。所以文艺作品中新形象的创造,科学研究中新假说的提出,创造发明中新机器的设计等,都离不开创造想象的参与。
(4)灵感状态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