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哲敷评曾国藩之二
原文
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①,一则清朝的曾国藩。二人都是以书生而克平世乱,都是在千辛万苦中,把学问事业,磨炼成功,都是戎马倥偬之间②,读书为学不倦。不过王守仁天资高③,是高明一路的人,故其为学途径,多偏于上达一方面④,于下学功夫⑤,则言之颇少。曾国藩为笃实一路的人⑥,处处脚踏实地,故其为学途径⑦,最合于下学之门。阳明之学学之不善,还会发生毛病;曾国藩的学问,则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弊端。高明的人应该走这条路,迟钝的人也应该走这条路,下学的工夫如此,上达的工夫亦不过如此。因为他对学问的见解,不与凡俗同,而自己又能身体力行的做出榜样来,这便见得他的真学问。
——节录自《曾国藩的治学方法》
【注释】
①王守仁:明代浙江余姚人,学者称阳明先生。主张以心为本体,提出“求理于吾心”的知行合一说。
②戎马倥偬(kSngzSng):从军作战紧迫匆忙。
③天资:资质。
④上达
⑤下学
⑥笃实
上进。
向人请教。忠诚老实。
⑦故:所以。
王守仁像
【评析】
胡哲敷在此篇中重点强调,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难得的能将“学问和事业”两者相统一的伟人。曾国藩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他比常人高明之处。如前篇一样,如从封建的伦理准则来衡量,胡哲敷的这一评价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