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不找借口找方法”的培训和谈心活动
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搞执行力比赛
我在讲授企业管理课程时,常和听课的企业老总们探讨员工的话题。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杰出的员工行动快,平庸的员工借口多。
由此看来,一个借口多多,不愿行动的员工,是不会被领导欣赏和器重的。在我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抛开所有的借口,立刻行动起来,先做了再说”。
记得我在东莞市一家规模较大的港资企业进行企业管理辅导时,遇到这么一位“借口型”主管。总经理首先问他所在车间的“7S”为什么没做好,他说是订单多,员工都在赶货,没时间推进“7S”;其次问他负责的生产线为什么跟不上公司的生产计划,他说是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产量低;再次问他部门的产品合格率为什么低,他说是员工的品质意识不够;最后问他部门的员工流失率为什么比别的部门高,他说是员工对公司的薪酬和待遇不满意……不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是一大堆的理由,并且都是别人的错,自己一点儿责任也没有。
说明:“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这7个词的缩写。
不论是干部还是员工,一旦能够找到一大堆的理由,就是想要推卸责任了。这位“借口型”主管就是一个例子。只要谁说他负责的部门不好,他就能找出很多理由。实际上,找这些理由,无非给自己没做好工作开脱,证明那不是他的错。
俗话说:“工作搞好搞不好,关键看领导。”有什么样的主管,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这位“借口型”主管带出来的员工,也是借口多多。所以,这个部门的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甚至拖了全公司的后腿。为了改变这个部门的被动局面,我和总经理分别找这位主管谈话,想让他做自我调整。但谈话后依然没有大的改观。
在用人方面,我坚持的观点是“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在找这位主管谈话没有产生效果的情况下,我和总经理讨论撤换主管。于是,这位“借口型”主管被人力资源部调去研发部当技术员。他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在调令下达第二天就辞职了。后来,我们给这个部门配了一个“行动型”的主管。
任何一个企业和单位,都不会让一个喜欢找借口的干部或员工待在一个职务上太久。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求所有的员工多一些行动,少一些借口。因为行动能使人进步,而借口只能使人更加落后。
这位“行动型”主管按照我给他的建议,上任第一个月,在“消除借口,赶快行动”方面重点做了三件事。
第一,开展“不找借口找方法”的培训和谈心活动,调整大家老是找借口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是可以通过培训和谈心改变的。员工们认识到了“找借口”对自身成长和对公司发展都不好,就会自觉改变自己,少找借口,多行动。
第二,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这位“行动型”主管之所以能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成长为主管,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得益于他不找借口,比别人行动快的积极态度。我让他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向员工现身说教,让大家认识到,找借口没有出路,只有积极行动,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大家都积极行动了,整个单位的业绩就提升起来了。
第三,搞执行力比赛。
比赛的规模有大有小,方式灵活多样。公司通过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积极性,这样工作起来,效果会越来越好。
第一个月还没结束,这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就有了很大的改观,生产计划达成率提升7个百分点,品质合格率和员工流失率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在车间“7S”评比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其实,不管是干部还是员工,只要消除了找借口的心态,行动力和执行力自然就提升起来了,工作的效果也就立竿见影了。
从案例中“借口型”主管被公司降级和“行动型”主管被委以重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借口是职场的天敌,行动是进步的阶梯。
记得有一次,我在江门市委党校讲企业管理课,一个学员向我请教两个问题:优秀的员工赢在哪里?平庸的员工输在哪里?
我告诉那个学员:“广义的解释会有很多,狭义的解释是:优秀的员工赢在行动,平庸的员工输在借口!”
其实,优秀和平庸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在多行动,还是在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