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有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而且友人也常用此问题来考教我,那就是《水浒传》的创作主旨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很好回答,细想一下真难。你给他回答这是一部官逼民反,肯定劳动人民反抗或者施耐庵个人抱负的寄托也对,古时候的人都有一种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的儒家观念。施耐庵在张士诚失败以后,将世界看的是那叫一个云淡风轻,所以他是不会做官的,统治者求他做官他都不搭理,晚年更是起了一个耐庵的字号,耐得住庵堂之寂寞。已经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境界。想必他此时已经是看得很开了,而友人的这个问题也不好回答,按照官逼明反思路来解释,太教科书了。我知道他是不会想要这个答案的。
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月黑风不高的夜晚打坐中我终于打通了这个滞塞已久的关节,我这人有一个爱好就是打坐,心静了,世界也就跟着安静了。一时高兴给远方的朋友通过电话告诉了这个想法,浑然忘却了此时已夜到浓时,不知友人在恍恍惚惚之间听我高谈阔论可曾明晰一二。
是我们长久以来将问题复杂化了,古人有少不读水浒之说,为什么?因为《水浒传》就是一本以暴制暴思想的宣传手册。少年血气旺盛,戒之在斗,而水浒传就是一本宣扬暴力的书,所以就有了少不读水浒的说法,害怕年轻人跟着学坏,更在一段特殊时期,水浒传被禁了,当然,这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不做过多讲述。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够厉害了吧?够暴力了吧?但是在更为暴力的高俅面前他就被轻易的压倒了,后来上到梁山又被白衣秀士王伦不当回事,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还是不够暴力,有底限,一个强盗土匪有了坚守有了底限,那他注定就是弱者失败者,宋江也一样。
好在他够聪明,可以取巧,怒杀王伦是经过他一番思索的,他要是不杀王伦,王伦终会被晁盖一伙人杀掉,到时候梁山就没有他什么事儿了。所以他选择自己杀,将自己的本事给晁盖看看,反正杀一个强盗也不算什么,因为他原本就是杀强盗出身的,于是晁盖“谦让”他为梁山王,林冲不受。林冲真的很聪明,他知道自己不能接受这个位置,他如果真的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他早已经是个死人了。他刚杀了王伦,已经犯了江湖之大忌,再者晁盖一伙儿又不是自己人,如果他冒然接受了,两方都会以各种理由杀他。
林冲就暴力过两次,一次是杀陆虞候一次是杀王伦,这也是他的闪光点,要是他一直有杀王伦与陆虞候的暴力,那么梁山就是他的了。
秦明使得一手好狼牙棒,交战勇猛,暴力,不知道用狼牙棒砸碎了多少对手的脑壳,算得上暴力了吧?但是妻子女儿被宋江杀害满腹委屈却不敢直言以对,照样为宋江车前马后,跑腿办事,因为他没有宋江暴力。
李逵,鲁智深,阮家兄弟亦如此。
造成这种创作主旨的原因是什么,那就要从施耐庵说起了,施耐庵是张士诚的一个谋士,相当于朱元璋的刘基,朱棣的姚广孝,周天子的姜尚,刘备的诸葛亮,也就是军师,后来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分天下,朱元璋有野心有实力,陈友谅有野心没实力,张士诚有实力没野心。张士诚太过于安于享乐,少于追求,施耐庵正是看到这人不成器这点以后离开了。
于是《水浒传》就成了自己的另一个战场,他时而是豹子头,时而是无用的军事,时而是暴躁的李逵,时而又是安静的武松,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跟了一个唯唯诺诺,有操守,有底线的主子,所以起义注定是要失败的。有着自己失败的经历在里面,作者创作的主旨当然是悲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