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今属河南襄城县)出生于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他嗲嗲李修曾混到了太尉,宰执天下,上辅君王,下安黎庶。他屋里伢李益差了点,也当上了赵国国相,牧守一方。
(名词解释:嗲嗲,湖南话,爷爷的意思。)
(名词解释:伢,湖南话,爸爸的意思,一般会与屋里一起用。)
作为根正苗红的官三代,如果李膺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想必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富不过三代嘛,你嗲嗲,你屋里伢,都这么酷炫,到了李膺这里,也是该出个败家玩意了,不然你让其他人怎么玩。
李膺偏不让别人如愿。
他从小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性格孤傲清高,不屑于和不读书的坏小孩当朋友,也就和比自己成绩好的高材生玩玩,把同郡的荀淑尊若师长,陈寔敬为兄长。
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好学生——李膺同学自然难逃朝廷的青眼,年纪轻轻的就被朝廷举荐为孝廉,轻松获得了踏入官场的通行证。
有人要问了,孝廉是个什么玩意儿?混上这玩意就能做官?
孝廉是个什么破玩意要想讲清楚,得从李膺的嗲嗲的嗲嗲的嗲嗲那一辈说起。
那大概是西汉汉武帝刘彻时光景,刘老爷子鼓捣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政策,根据儒家的思想,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在认真学习了儒家重要思想之后,刘老爷子顺带制定出了“举孝廉”这种特别重视品德的选拔人才制度。
孝廉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通俗点来说,孝悌保证你是个忠臣,清廉说明你是个能吏。
这样孝顺廉正的人不拉去当官,简直就是天理难容。
按照刘老爷子制定的游戏规则,各级市政府遵照党中央最新指导精神,每年向中央政府推荐孝者﹑廉者各一人。
被举者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儒经的儒生,被举荐以后,没有官职者可以授以官职,成为一名光荣的国家公务员,原为小官者有机会升为大官,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拼搏奋斗。
自汉武帝之后,从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有不少都是孝廉出身,“举孝廉”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
后来西汉嗝屁着凉啦,东汉拉风登场了。
但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汉字。
“接盘侠”刘秀同志作为东汉王朝的缔造者,一直扯着西汉皇族的大旗招摇撞骗,不仅全面接收了西汉的地盘,更是全盘接下了西汉的政治制度。
“举孝廉”这么伟大且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基本国策自然难逃他的手掌。
好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扯完了,咱们继续闹嗑李膺这个人。
刚步入职场的李膺同学还没来得及进行入职培训,就被大领导——司徒胡广相中,特意征聘李膺到朝廷充任要职。
(司徒:三公之一,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物)
李膺自己也争气,在朝廷的摸底考试中,名列前茅,用耀眼的成绩为自己这个“官三代”正名。
刚好那时候青州地段不是很太平,民风不是很淳朴,工作不是很好开展,不知道哪位朝廷高层脑子一热,就把职场菜鸟李膺同学丢去了那里当青州刺史。
(刺史:州郡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三职于一身,简单点来说,就是他任职的地方,军政一把手都是他,实打实的土皇帝)
从一介布衣混到一方山水的军政一把手,李膺才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这样的美事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估计会和范伟大叔一样“嘎”得一声就抽过去了。
李膺同学却泰然处之,坚决不抽。
毕竟他是官宦子弟出身,眼光高,世面足,见过的政府高级官员比普通人见过的城管都要多。
接过朝廷任命书的李膺,拾掇了几件换洗衣服,牵过自己的“宝马”牌高头骏马,奔着青州就去了。
还没等李膺到青州,青州官场就已经炸了。
从郡守到县令,在听到李膺要来青州的消息后,个个如坐针毡,饭局都安排在公共食堂吃了,也不跑出去给企业剪彩了,还反复叮嘱家里亲戚最近时间少在外面给自己惹事。
至于贪污受贿的政府官员那更是直接,连招呼都不给组织打一声,主动卷起铺盖就滚蛋了,养老金、退休金什么的统统不要了,就当做给祖国妈妈120岁诞辰献礼了。
能让那帮子厚颜无耻的政府官员洗心革面,重新做官,实在是李膺同学公正严明的名气太大。
坊间传闻,李膺不贪污,不受贿,执法如山,不徇私情。
俗话说:千里当官只为钱,遇见个这么不上道的上级,那绝对是祖坟埋错了地方。
有人要问了:强龙不压地头蛇,李膺一个刚来的,凭什么让当地的老油条畏之如虎?
凭什么?翻开李膺的简历仔细看看就明白了。
李膺有背景(他屋里伢,他嗲嗲),有关系(司徒胡广大力举荐),有能力(考试成绩不错),懂套路(官宦世家,官场上的明暗规则早就耳熟能详)。
跟这样的人斗,那不是自寻死路?
还是走了好,早走早安心,慢走要没命。
一夜之间,青州地界政治清明,政府清廉,成了人人称羡的乐土。
李膺也顺理成章得成了朝廷眼中的“香饽饽”,高层对他那是赞赏有加:
“小伙子,很不错嘛,有前途,初出茅庐就能把一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没给你家老子丢脸,组织上很看好你呦。
年轻人嘛,就是要多挑担子,多干多学,要把自己当成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你,你就去哪里,不要有畏难情绪,更不要有抵抗情绪,要能上,更要能下。”
组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不久,李膺便被调任为渔阳郡太守,又转任蜀郡太守。(太守类似于今天的市长)
当时李膺因为自己的母亲年纪过大,行动不便,特意向组织打了报告,恳请组织接受自己的辞职信,准许自己回家赡养老母。
报告打上去了,可李膺左等右等,没等来组织的同意信,却收到了组织新的任命书,他被调任护乌桓校尉。
乌桓,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为东胡族一支,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少数民族。
护乌桓校尉,则是朝廷设立的专门管理乌桓民族的政府官员,军政一把抓,油水完全靠想,黑锅基本没跑。
要知道,那年代,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汉乌两族同胞沟通起来本就有困难。偏偏乌桓同胞们又不爱学习,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喝酒打猎薅羊毛,一提学习就犯困,一见异性就兴奋。
乌桓兄弟们在大草原上溜达惯了,举目望去,天宽地广,四野茫茫,乾坤醉胸怀,星河入梦来,从小便养成了放荡不羁爱自由,随心所欲就任性的懒散性子。
通俗点说,就是天生不服管,就爱干闲事。
遇见这么帮子治下民众,是个人都想哭。
有人曾给护乌桓校尉提建议,对于这帮子不服王化的刁民,打一顿就好了呀,不打不服,打服为止。
不好意思,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死得很难看。
先不说你能不能打服这帮子草原大爷们,咱们光扯你这主动挑衅的行为。如果一个不小心擦枪走火,演变成大规模群体性斗殴行为,再升级成民族内部矛盾,激化乌桓同胞揭竿而起,请相信骚骚我,即使你是九命猫妖转世投胎,你也会被愤怒的东汉朝廷给剥皮抽筋,挫骨扬灰。
所以说,所谓的护乌桓校尉看上去光鲜华丽,威风凛凛,实际上此中心酸,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永远不懂。
这破岗位就是个天天笑脸相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小心翼翼地伺候那帮子大老爷们,关键还没有任何油水的受气包般悲情角色。
更令人上火的是,当时东汉朝廷江河日下,日暮沉沉,老实巴交了几十年的苦哈哈邻居——鲜卑同胞们心思也开始活泛起来了。
想当初,东汉王朝威震八方,万国来朝,鲜卑同胞自然夹着尾巴做人,捏着鼻子做事。
现在东汉不行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天天在草原上吃风沙的日子已经过腻了,也是该改善下咱们鲜卑同胞们的生活状况了。
毕竟牛羊肉吃多了,膻味太重,女朋友都难得找好伐,也是时候换个口味,比如说跑去荆楚尝尝那里的臭豆腐什么的。
鲜卑同胞们淳朴直接,说干就干,丢下马鞭,操起菜刀,就奔着东汉朝廷讨生活来了,动不动就在护乌桓校尉管辖的那一亩三分地里到处溜达。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自此,边疆不宁,四处狼烟。
说了这么多,只为了告诉你一件事,这绝对不是个好差事,反倒是个催命的祸害。
在别的地方可以吃香喝辣,在这里只有餐风露宿,在别的地方尽当大爷,在这里尽装孙子,在别的地方作威作福,在这里担惊受怕,更何况本来李膺就准备请假回家照顾老妈,更是有一万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对这样******的任命果断说不。
一边是安稳的幸福,承欢膝下,尽享天伦之乐。
一边是未知的困境,披荆斩棘,独对千难万险。
这样的选择题,是个正常人就知道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李膺头脑发达,四肢单薄,却做出了类似傻子一般的举动:他准备赴任。
因为他内心那点可笑的信仰:
泱泱华夏,怎容胡酋肆虐!
巍巍大汉,岂忍何处不宁!
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
这些光耀史册却渐渐被世人所遗忘的东西,
就由我来亲手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