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笑,瞅着刘如花直想乐,“好,难为你年纪轻轻,想的如此周全。”
刘如花拉着费扬古一笑,“主子娘娘最辛苦,咱们好好照顾她,也是应该的。”
费扬古听刘如花一个劲儿说皇后辛苦,明里暗里全是对姐姐维护,知道刘如花是怕皇后没生男孩儿,引得皇帝不喜,故意如此为之。显出娘家重视,给皇后撑腰。心中一暖,跟着附和一通。
这两人心思,康熙如何不知,对着二人摆手,“好了,快去吧。早点儿让承恩公与两位夫人知道,也高兴高兴。”
费扬古与刘如花告退离开,喀喇沁王夫妇与科尔沁王夫妇也告辞出宫。
奕誴与五福晋代皇帝送蒙古亲王出宫。到宫门外,分别告辞之后,奕誴去宗人府告知新公主出生,要宗人府备案存档,好预备上玉牒。五福晋笑着恭送娘家父母亲离开,再目送丈夫骑马而去,在秋风中站了一刻,望着丈夫背影消失在四九城红叶之中。直到身后丫鬟催促,才扶着丫鬟的手,上了马车。一个人坐在车里,轻轻抚抚肚子,悄声叹气:四嫂,能让做弟妹的取取经吗?
众人跪安之后,康熙问了王嫂,知道皇后已经喝了鸡汤,精神尚好,此刻正逗小公主玩耍。康熙一笑,皇后果然没那么重男轻女。抬腿就要往西暖阁迈。
王嫂等人拦了几拦,没拦住,索性由皇帝去了。笑话,皇后生孩子都生在了乾清宫,还管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对皇上来说,制定规矩就是让别人遵守,顺便给自己去打破玩儿的!
乾清宫内一片温馨祥和,重华宫中,则是平添几缕愁绪。原因别无其他,重华宫三阿哥载浚——没了。
乾清宫报喜小太监进了门,不敢多说,只说皇后产女。奕訢从书桌后抬头,沙哑着嗓子问:“新公主何时出生?”
小太监躬身回话,“午时三刻。”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哇!怎么就是位公主呢?要是皇子,那该有多吉祥啊!
“午时三刻?”奕訢捏捏手中佛珠,“浚儿,是你转世重生了吗?”
皇帝新添了嫡公主,举国欢庆。保皇派固然有些遗憾,那些保储派则是从内心深处拥戴皇后:主子娘娘,多谢您生了个公主哇!公主好,公主好啊!
康熙失落了一刻,随即重燃斗志,决定等小闺女满月之后,就跟皇后商量再生儿子之事。想明白了,就打量着去瞧瞧皇后跟新闺女。举步进入西暖阁,隐约仍有血腥气味儿,还未散去。瞧瞧皇后精神尚可,康熙笑着挪到床边,凑近闺女襁褓,伸手拍拍,“嗯,挺胖的。”
梅梅一笑,“不算很胖,五斤九两。”
“五九?”九五?康熙听了,再次感慨这孩子会长,瞧瞧,这数字真吉祥,寓意深刻啊!
看皇后抱的有些累了,招手叫来奶嬷嬷,“抱公主下去歇着吧。”顿了顿,又吩咐,“燃香来。”
梅梅小心放公主到奶嬷嬷怀里,叫她到隔壁歇着。听见皇帝叫燃香,急忙笑着拦住,“坐月子时候,燃什么香啊。趁着中午天暖和,叫他们打开帘子,透透气就是了。小心些,别直接让风吹到床上了。”
康熙听了,这才吩咐照皇后说的去做。
等到太阳顺着窗棂照到暖阁内,在床前屏风上洒下一片赤金,梅梅打个哈欠,对着康熙略带歉意笑笑,“还真是累了。”
康熙替她抿抿耳边头发,“辛苦你了,好好休息休息吧。”
梅梅点头,借着康熙胳膊,慢慢躺下,看康熙依旧坐在床边,怕他心里有话,不好主动说,便忍着困意,小心问:“皇上莫不是有什么事要跟我说?”
康熙听了,对着梅梅笑笑,“也不是什么急事,朕只是在想公主名字与封号。皇后有什么建议吗?”
“这个……”梅梅略微顿上一顿,“名字按照族谱起就是了。皇上学富五车,您想出来的,自然都是好的。封号么——公主还小,大公主尚未册封,做妹妹的,还是不要太急了。”
康熙听了梅梅这话,知道她疼爱大公主,微微一笑,回答:“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自然不能相同对待。不过,大公主素来孝顺,长幼有序,多少照顾她一些,也是应该的。难为皇后想的周全。”
梅梅笑着摇头,“哪里是我想的周全,我就是怕大公主得了封号,离指婚就不远了。母女多年,看着这孩子长大,心里不舍,私心想多留她几年罢了。再说,咱家选秀女,不也是十七岁以上嘛!公主——才十二三岁呢!”大闺女呀,娘能为你做的,只有拖了。谁让你碰上了这么个喜欢嫁姑娘到蒙古去的“爹”呢?
这还真是有些冤枉康熙了。人家就是随便一提。就算真要跟蒙古联姻,那也得等荣寿公主指婚之后,才说大公主之事呢。说起公主所的荣寿固伦公主。那一位可是皇家这一辈里最大的公主,如今又记在皇后名下,算起来,无论嫁去蒙古,还是嫁在京城,额驸那是紧着挑。只是荣寿公主身后毕竟还有重华宫,若是指婚指的不好,难免惹得重华宫心生间隙。荣寿公主婚事,怕是比大公主更棘手些了。
帝后二人正说着,外头王嫂进来回话:“启禀万岁爷、主子娘娘,大公主来了。在外求见。”
康熙扭头,看皇后昏昏欲睡,不欲打扰,轻轻站起来,命王嫂好生照顾皇后,自己踱步到大殿,命崔玉贵迎大公主进来。
大公主跟着崔玉贵进了大殿,行礼之后,笑着问:“皇阿玛,女儿是来看皇额娘和小妹妹的,皇额娘好吗?小妹妹漂亮吧?”
康熙笑着叫大公主走来近前,拍拍大公主肩膀,由衷感慨,“咱们家大妞长大了,懂事了,你皇额娘这么多年尽心抚养,总算没有白费。”
大公主听了,略微羞赧,低头握着帕子不肯说话。
康熙见这孩子这幅醇和模样,心里忍不住嘀咕:“皇后说的没错,要真把大公主嫁到蒙古,怕是早就给草原豺狼啃的骨头都不剩了。”想到这里,康熙挥退众人,小声说道:“你皇额娘睡着了,小妹妹也睡了。等她们醒来,再带你去看望。现在,皇阿玛有事问你,你——可要如实回答啊!”
大公主扑扇扑扇两只大眼睛,对着康熙认真点头。
康熙笑笑,尽量做出一副慈祥模样,“大妞啊,你年纪也不算小了。你的终身大事,朕与你皇额娘始终放在心上。这两年,千挑万选,总算挑了两个合适的。一个是你四姑姑家的长子,一个是瓜尔佳氏公子,一个是富察家的孩子。都是青年才俊,将来,都能袭爵。做父母的,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我们认为好,对你来说,未必就合适。所以,朕想让你自己挑。你喜欢哪个呢?这里没有外人,跟皇阿玛说说。好帮你参详参详。”
大公主听了这话,顿时羞红了脸,半扭过身子,侧脸对着康熙,低头撒娇:“皇阿玛~”
康熙呵呵一笑,起了逗乐之心,故意哄劝,“好孩子,若是这三个你都不喜欢,等你妹妹满月之后,朕与你皇额娘再挑。直到我们的大公主满意为止,可好?”
大公主低头,一字一句慢慢说道:“女儿久居深宫,除了弟弟与他的伴读,并未见过什么人。您问女儿对哪个满意,女儿就知道弟弟伴读一人么,叫女儿——如何回答呀?”说完,对着康熙行上一礼,含羞遮面,趋步而出。
“载淳伴读?葆初啊!”康熙摸摸下巴,嘿嘿乐了,这位大公主好眼光呢!“嗯,那孩子也不错,就是比你小了两岁。”呃,这算不算****?
刚琢磨着等皇后醒了,与她商议商议。曾国藩、李鸿章就举着捷报高声求见。
国事为重。康熙命二人直接入内,内侍接过捷报呈上。康熙一看,顿时乐了,连声说道:“好好好,好啊!”
曾国藩、李鸿章对视一眼,暗暗咂舌:能不好吗?叫郑亲王肃顺、威海将军石达开领着海军,一个舰队、一个舰队,轮番出外打“海盗”。直接打到人家家门口,等着人家投靠英德法俄,四国联合出舰队“维和”之时,又派端方、曾继泽上去游说,说什么自己乃是帮着那日本小国保护渔民安全。也多亏端方、曾继泽俩人初生牛犊,敢于直面列强枪口,据理力争,肃顺等人又配合得好,懂得摆出舰队,打肿脸充胖子威慑威慑。如若不然,以现在国力,若是真跟列强硬碰硬对上,别说圆明园,怕是连颐和园,也要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