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日益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战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日益向非军事领域拓展,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和所有方面燃起战火。战争越来越成为政治家、科学家、银行家,乃至传播学家们的事情。
技术兵器和非杀伤性武器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战法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在战争中,弱势一方与强大的敌人比拼军事技术、开展军备竞赛,不仅不切实际,而且没有必要。要想以低成本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抛弃狭隘的武器概念,从自己的实力出发,有什么样的武器制定什么样的战法,力求在战法上超越对手,在非军事领域进行全方位狙击。
在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中,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军队先后打败了武器先进的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军队和美帝国主义,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神话。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超越了“武器至上”的狭隘思维,以超限战击败对手。
毛泽东军事思想所蕴涵的超限战思维同样是指导弱小企业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有力武器。在当代营销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不是技术、资金和设备,而是品牌资源整合的技巧和手段。我们看到,只要是有意或无意中应用了毛泽东营销思想的中国企业,如华为、奇瑞、力帆、比亚迪、娃哈哈、招商银行……在面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时,无不取得了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
在营销战争中,人们习惯于依靠积累的财富、资源、大量的“友军”或最新的科技来换取胜利的筹码,但这些武器只是物质和工具上的,真正的营销战争是心理上的,是智力、战法而非营销武器的游戏。而且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物质或工具上的武器力量随时都可能失去,财富会消失、技术会过时、合作者会抛弃你,而如果你学会了超限营销的艺术,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将你的筹码夺走。正如孙子所说:“不可胜在己。”只有先战胜自己,才有可能战胜无所不在的危机,才有可能在物质和工具武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找到克敌制胜的正确解决方案。
营销的意义不在于威胁、摧毁和消耗,而在于理性、实用和不战而胜的理念。营销的目标是要将哲学和竞争、智慧和策略融合为不可战胜的整体,要将营销的战场转向非营销领域--消费者的心中。
在营销战争中,只有深入研究消费者的认知心理,整合与动员消费者的认知资源,才能超越以生产、资本、技术等营销武器为中心的局限,不战而屈人之兵。
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营销武器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者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的营销战争,注定是一场超限战。
赵强邓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