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生产管理者在解决生产问题时,只凭直觉感应,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实际上,解决生产问题有一套标准程序。很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按照发现的顺序进行“排队解决”,也不能依照解决问题者个人的好恶,随意安排解决顺序,而是在必须符合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在企业资源分配的原则范围内,科学地制定解决问题的顺序。
生产管理者解决生产问题存在以下三种误区:
第一种误区,解决生产问题时采用“一时式”方法。生产管理者认为这一次解决好就可以了,即所谓的“见子打子,跟着感觉走”。
第二种误区,解决生产问题时采用“一事式”方法,就是说把这件事情解决了,但是与它相关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正是因为其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虽然解决了某一方面的问题,其他问题仍然会发生。
第三种误区,解决生产问题时采用“脉冲式”方法,就是问题解决了,然后又出现;当问题又解决了,隔一段时间还出现,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波浪一样。
上述方式都不是解决生产问题的好方法,那到底要如何解决生产问题呢?其实,解决生产问题有一套标准程序(见图4-2)。
解决生产问题的标准程序包括把握问题调查现状、分析原因、确认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和标准化等步骤。
图4-2 解决生产问题的标准程序
这里要说明一下,笔者一再强调要将问题简单化,如果问题本身就很简单,那就不用遵照这个标准程序了,标准程序主要针对比较复杂、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其实,解决问题就如同找医生看病一样,医生看病为什么只给病人吃两天药呢?因为医生想看一看病人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如果过了两三天,医生一看病人脸色有所好转,就可以让病人继续吃一段时间的药直到病好为止。但是,医生一看病人脸色惨白、病情加重,就会马上给病人换药,否则会吃出人命来。
医生这套先给病人吃药,不行的话再换药的方法与生产管理者解决生产问题的方法非常像。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标准程序:
首先,把握问题调查现状,这就同医生给病人听诊、把脉,化验血等各种指标;
其次,分析原因,确定要因。例如感冒有很多原因,对中医来说有风热、风寒等,到底属于哪一种病因呢?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再次,等主要原因确定了,就可以开药方了,即制定对策。开完药方,病人拿药回去吃,就是执行对策。
最后,对策执行以后,还要检查实施效果。如果效果比较好,就将对策标准化固定下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效果不好,再回头重新分析原因、确认要因、制定对策、执行对策、检查效果。有的问题经历一次标准程序就解决了,有的问题则可能需要反复分析才能解决。
一、把握问题,调查现状
解决生产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根据现状,把问题分析清楚。做现状调查时,生产管理者可以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手法。
第二步就是明确问题。叙述问题就是要将问题描述清楚,明确问题则是通过思考这件事的地点、时间、人员、程度等状况,做成问题分析表(见表4-1)。
表4-1 问题分析表
大家分析问题时,可以用这一问题分析表,但内容不能完全照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能之前遇到的问题,分析一次就找到解决对策了,但是针对复杂的问题时,笔者希望生产管理者可以按照表4-1所列的项目,叙述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情、什么地点发生、什么时间发生、人员有哪些、问题的程度怎样等。
这个问题分析表,生产管理者可以自己制作。生产管理者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特别是面对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将问题写下来,比在头脑里思考就下结论效果更好。
二、分析原因,确认要因
分析完问题后,就可以找原因了。很多时候,生产管理者往往会找出许多原因,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呢?这就要通过简化的方式来确定。
生产管理者面对众多原因时,一定要简化原因,在众多原因中寻找根本原因。如果在分析问题时,生产管理者会找到很多原因,那么,生产管理者会觉得根本原因是比较多呢还是比较少呢?笔者认为,应该是比较少,这也符合“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的应用
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发现意大利20%的富人拥有80%的财富,而80%的穷人只拥有20%的财富。他的这一发现就是著名的80/20法则,也可称为“二八定律”。
如今,“二八定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适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在企业里,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利润。如果产品的品种比较多,在这么多的品种里面,有20%的品种给企业创造了80%的利润。
找原因也是一样,如果有10个原因,大约只有两三个原因比较重要,它们占了80%左右的比例。在找原因时,生产管理者一定要找出这少数的、决定性的原因,它们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寻找根本原因还可以用到一些技巧,如检讨员工有没有按照标准执行。如果企业没有标准,那就说明企业存在问题,需要尽快制定标准;如果有标准,那么就要考虑员工有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标准是不是合理。
为什么生产管理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呢?这里笔者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为什么会铡掉两根手指
我以前所在的一家制造企业,有一百多台注塑机,企业实行三班倒,有三百多名工人操作这些注塑机。在我作为经理上任之前,企业一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平均每个月都有一两起手指被注塑机铡掉的事件发生。其实,这种现象在制造企业是比较普遍的。
我刚上任时,老板就对我说:“李经理,你要给我解决这个问题!”
我在和生产管理者一起分析原因时,找到了很多原因,如员工注意力不集中、太疲劳了、技术不过关,等等。在这些原因中,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或者说根本原因是员工违反了操作规程。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是当员工的双手同时按按钮时,它才会被压下去。如果员工是双手同时按按钮,注塑机是永远都压不到手指的,但是,有的员工自作聪明地想:“怎么这么笨呢,一只手就行了,为什么要双手操作呢?”于是,他们就把一个按钮用东西堵住,这样只需要单手就能操作设备,而另外一只手没事干就东摸西摸,一不小心手指就被铡掉了。
当找到员工手指被铡掉一事的根本原因后,生产管理者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笔者和生产管理者是这样处理的:召开员工大会,告诉员工为什么要双手操作,双手操作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另外,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作了一项规定:生产管理者在巡视时,如果发现有单手操作的员工,就当场罚款100元。罚款后还要告诉员工,企业不是想要员工的钱,而是想通过罚款增强员工保护手指的意识。当时员工的平均月工资才500元,一次罚款100元员工当然会心疼,所以之后再也没有人单手操作了,也就没有再出现员工手指被铡掉的事件了。
当找到根本原因后,如果原因很明确,生产管理者就可以马上采取措施。如果原因的影响度比较大,又没办法采取措施,这时候生产管理者就要进行要因分析,将重要原因细分成多个小原因,然后逐项采取对策。
三、制定对策,实施对策
根据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原因、确认要因,这些工作都是为了针对问题制定对策。那么,制定对策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1.制定对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策一定要具体可行
对策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要有可行性。对策的可行性除了与企业的人员有关外,还与企业具备的条件、环境等有关。如果对策缺乏可行性,无法有效解决问题,那么,再合理再必要的对策也是一纸空文。笔者建议,生产管理者在了解措施之后,先找一个问题分析解决。只有真正将解决问题的流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某一个问题,生产管理者才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最好选内部力量可以解决的对策
什么是内部力量呢?比如说,我是生产部的管理者,解决问题时最好主要用生产部的力量,其他部门只需要起到协助作用,因为你只能左右生产部,这也是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生产管理者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能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揽过来,建议或者移交给别人解决。
(3)活用创造性思考原则
创造性思考最好采用“头脑风暴法”来落实。“头脑风暴法”如何开展呢?企业可以让4~6人组成一组,每一组指定一个人负责记录,“头脑风暴法”的实施原则见图4-3。
图4-3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原则
①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
为什么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呢?比如说四个人正在讨论一件事,其中一人提出了一个方案,如果有人说这个方案行不通,那么其他三人就有可能认为这个方案确实行不通,就会把他的创意否决掉。因此,提出的方案不管行还是不行,都先把它们全部写下来,然后再一个一个讨论,不允许意见在刚提出时就被否决掉。
②欢迎异想天开
因为越奇怪的想法越有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也叫“不按照牌理出牌”。
③追求的是意见的数量而不是质量
解决问题的人要在短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数量越多,找到解决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④寻求各种想法的组合和改进
比如说,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别人可以在他的想法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创意,然后提出一个更好的想法。
在企业内部,生产管理者也可以以六个人为一组,通过“两分钟内寻找尽可能多的回形针的用途”这一游戏,练习一下“头脑风暴法”。
笔者在培训时,曾经与学员做过这个游戏,看看下面这些内容,你的小组是否也想到了:
回形针可以做腰带;
回形针可以做项链;
回形针可以做领带夹;
回形针可以做牙签;
回形针可以做鱼钩;
回形针可以做钥匙;
回形针可以订布艺沙发套;
回形针可以做门帘;
回形针可以掏耳朵;
……
答案提出来后,大家还可以讨论一下,看哪一种想法最有新意。接着,大家就开始讨论,到底哪些方案可行,哪些方案不可行,可行的方案就留下来,不可行的方案就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