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4M”检验法就是生产管理者要从 Man(人员)、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以及Method(方法)等角度出发发现生产问题(见图3-5)。
图3-5 “4M”检验法
一、重视人员的培训
1.培训内容要结合员工需要
生产管理者在安排基层干部发现问题时,要让他们观察员工有没有按照作业标准工作。如果员工严格按照作业标准工作了,那么就要考虑员工的效率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有的企业采用计件方式,有的企业采用计时方式。对于采用计时方式的企业,建议生产管理者在给每一个岗位的员工设置一个定额后,检测员工有没有达到定额、有没有问题意识、能不能经常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没有责任感、经验够不够、是否有改善意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只要有一个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问题。
生产管理者应先找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进行解决。比如说,员工缺乏哪些方面的经验,生产管理者就可以给他们提供这些方面的培训。企业培训就是针对员工缺乏什么就补充什么。
2.培训员工马上能用到的技能
员工在学习知识时有个特点:他们学完知识一个月后,如果完全不用的话,他们就会完全忘记。因此,在培训时,一定要培训那些他们马上能用到的技能。
有人说培训没用,笔者认为现在的企业培训的确有70%~80%都没有用,但是,培训没有用不代表培训不好,反而说明培训没有做好。那么,什么样的培训才称得上是好培训呢?对于企业来讲,好培训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选对培训题目。
培训要选对培训题目
现在企业培训最欠缺的就是选对培训题目,很多企业挑选的都是一些当今时髦的题目。比如,听说别的企业在培训“六西格玛”,就也把“六西格玛”给员工讲一讲。结果,员工在听企业培训“六西格玛”时,不仅不懂如何使产品的缺陷或错误越来越少,反而还在心里想:老板花钱搞这样的培训还不如把钱拿来给我们发奖金呢。
为什么企业不培训一些员工马上可以用到的技能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企业不清楚员工缺乏什么,这就需要生产管理者观察、分析员工缺乏哪些方面的培训,然后再设计员工需要培训的课程。
选好了培训题目,接着就是选培训老师。培训老师不一定要选最好的,而是要选最适合企业的。
3.及时检查培训效果
培训完了以后还要及时跟进培训效果。比如说,培训了员工某一项技能,接下来生产管理者就要了解员工这方面的技能是否有改进。如果员工的技能没有得到改进,就需要在员工操作的过程中帮助他,直到他改进技能为止,这样的培训才会有效果。
二、解决设备问题的关键是保养
1.减少设备故障,做好保养工作
除了人员的问题,生产管理者还要关注一下设备的问题。比如,用这个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合格、设备会不会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设备需不需要改进和保养、设备精密度和数量够不够、设备操作流程是否顺畅等问题。其中,解决设备问题的关键在保养。设备的保养与人的保养很相似,如果不保养,就容易出现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设备出故障是正常现象,其实,这是不正常的。
什么是故障呢?人为造成的障碍就是故障。也许有人会问:“出现故障很正常呀,人可以不生病,设备可能会不出故障吗?”答案当然是可能。比如说,人们明明知道熬夜、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但是就是要去做,这就属于故意让自己出现故障。如果一个人懂得保养,他绝对会很少生病。同理,如果设备保养好了,也就不会经常出问题。
如果设备保养不当,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就会增多。另外,如果设备保养不当,还会缩短使用寿命、降低精密度,进而降低设备使用率、降低产品的品质以及增加维修成本。
2.为设备建立档案
在保养设备时,生产管理者需要给设备建立档案,将设备买回来时的各项指标、哪些地方出现过故障、定期需要做哪方面的检查等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出现了问题,该更换的零部件就要换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可以说设备处于零故障状态。设备处于零故障状态并不是说设备不需要保养,而是说如果设备保养得好,在运转过程中就不会出问题。
比如,设备通常是在生产最忙、最紧急的情况下出现问题的。如果设备保养得好,就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私家车,有些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就抛锚了。笔者也开了很多年的车,但从来就没有在半路上出现过抛锚的情况,这就是零故障。当然,笔者的车辆是司机定期维修保养的。设备也可以做到这样,定期维修保养就可以保证设备在运转时不会突然出现故障。所以说,设备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养问题。
3.保养是操作设备之人的事
有人会问:“设备保养是操作设备之人的事还是维修设备之人的事?”答案笔者来告诉大家,比如人的身体,你觉得个人的作用与医生的作用哪一个更重要呢?当然是个人更重要了。操作设备之人就是你自己,医生就是维修设备的人,所以,保养是操作设备之人的事。
身为生产管理者,千万不要向员工灌输不管设备只管生产的观念。这样的观念容易导致操作设备的人不爱护设备,一旦设备出现问题,他们就叫维修人员维修。真正懂得设备保养的人,使用的设备的寿命会比不懂设备保养的人使用的设备的寿命长很多。
三、处理好材料问题
1.处理好材料供应问题
材料的问题包括材料的运用是否准确、品牌和数量是否正确等问题。如果材料出现问题,企业生产就会很被动。企业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生产管理者就需要检讨。
生产“断线”关生产部经理什么事
以前我在企业做生产部经理时,生产部经常“断线”。所谓“断线”,即生产线断下来,停工待料。导致生产“断线”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们自己部门造成的,二是其他部门造成的。
企业对生产部经理考核时,首先要确定生产部的“断线”指标。只有每个月生产“零断线”,生产部经理才达标,否则,出现一次“断线”,生产部经理就要被扣一部分奖金。那么,由于其他部门而造成的“断线”还用考核生产部经理吗?答案也是要的。即便是其他部门的责任,但是作为生产部经理,也是有责任去跟催材料的。
现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管理者都不管部门之外的事,他们只知道材料来了就让员工做,材料不来就停工,所以,“断线”问题一次又一次也发生。如果生产管理者能够经常同采购部门沟通,问清楚他们材料是否充足,缺少的材料是否来货。如果材料来货了,生产管理者还应该去核实一下。这样,如果材料不合适,还来得及更换材料。如果材料没到货,生产管理者就要检讨自己是否及时跟催了。采购部门的员工有时可能因为某些事情忘记了购买材料,如果生产管理者跟催一下,企业就很难出现材料不足的问题,工厂也就不会停工。
2.处理好材料与库存的关系
与材料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库存。仓库的存货够不够、此刻的库存是否合适,等等,也是生产管理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以前生产管理者喜欢带客户去仓库参观,让客户看看企业有多少存货。可是,现在的观念改变了,企业一般不会带客户去仓库参观。如果客户看到企业还有非常多的存货,客户就可能认为企业存货太多,产品不够畅销,竞争力不足。于是,客户可能会和企业终止合作。生产管理者最好让客户知道,企业虽然有仓库,但是没有太多的存货,这样的话,客户就可能会觉得这家企业很有竞争力,成交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库存太多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如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寻找等行为;占用资金、损失利息及增加额外的管理费用;物品的价值衰减,导致物品变成呆料、废料;占用空间,影响人员通过,易造成仓库建设投资的浪费等。
现代企业的存货应该是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当然存货有一个限度。笔者曾提到过“零库存”,很多人误认为“零库存”就是一定没有库存,其实并不是这样,“零库存”就是将库存减少到最低,甚至可以为“零”,因为材料放在仓库里并不是越多越好,库存多了就可能造成浪费,特别是有些材料的时效性很强,现在不用的话以后可能也用不着,就只能浪费了。
四、研究好方法
在生产实践中,生产管理者要让员工结合自己的经历,不断研究出更好的工作方法,如操作流程是否能优化,如果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如果有标准化的方法,生产管理者必须将方法告诉员工,要员工完全按照规定好的方法去做,不要胡乱操作,否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标准化的方法已经告诉员工以后,生产管理者就要关注员工有没有按照标准化的方法操作。如果没有,那就要员工按标准化的方法执行。
在使用标准化方法操作的过程中,生产管理者还要询问员工是否发现了问题。如果发现了,员工就要提出来,然后和生产管理者一起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