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们说,病人体内的各个部位,他们通过鬼眼都能看得到,最重要的是找到病根。有的病如胸腹疼痛、风湿、关节炎等,病根开头多是像黑色的小石子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在病人体内尚未化开扩散的时候,可以隔着肌肤一次就取出来;如果已经化成粉末状扩散开来,说明病情加重了,就需要多次用嘴隔着肌肤吸吮出来,直到吸吮干净为止,病人才能康复。治这类疾病,巫师要一边看一边触摸患者的身体,摸至病根处,然后一手在后或上方轻击,一手在另一面接着,并用嘴朝着病根处轻吹几口气,于是一些像黑炭般的小石子隔着肌肤,像变戏法一样落到南木萨的手掌上。如果病根已经化成粉末状的东西,有的巫师则将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展开呈八字形,以食指抵住病根处,用嘴吮吸拇指,同样是隔着肌肤,将患者体内淤积的黑水吸出来,吐在掌心上。这些是邪恶之根,小心翼翼地展示给在场的人看过后,要立即投入火中焚烧,不能久留。
有的患者经常感觉浑身乏力、不适,但又说不清楚具体的疼处,这类病被认为是某种小鬼灵作祟所造成的。治这类病时,南木萨不需要吮吸患者的某个部位,而是让病人坐在自己的跟前,然后南木萨口里念念有词,或是轻哼,意思是召唤他的南木把作祟的鬼灵引诱过来。旁观者讲,巫师一念叨,过一会儿,真的会有像小虫、小老鼠之类的小动物慢慢爬到火塘边来,这些小动物被认为是作祟的鬼灵变成的。南木萨一见到它们就立即出手抓住,并塞到预先准备的竹筒里抛入火塘焚烧,这样就根除了病根。
巫师南木萨由于他的朋友“南木”们本领不同,因此巫师们的治病能力、范围也不同。有的巫师专治风湿关节炎类的病,有的专治肺病,有的专治腹泻、痢疾类的病。据老人们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夕,在独龙江中部,今天的孔当村一带曾流行过严重的痢疾,是有人从缅北带回来的瘟疫,患病的人们腹泻、头痛,很多巫师都束手无策,瘟疫像熊熊烈火般蔓延,村里不断死人,有300多人连续被夺去生命。最后,从北边村寨请来了一位大巫师,大巫师一到,立即做法,在村里烧了一大锅沸水让每个人喝,并洒遍村寨前前后后。对于正患病的,巫师一一用嘴对其肛门吸出病根。瘟疫像烈火被暴雨突然浇灭一样平息下去。事情过后有人问大巫师,用嘴吸别人肛门不嫌脏吗?巫师说,是作法唤来一种叫“南木吉”的神犬去吸患者病根的,不是用自己的嘴直接去吸,当然不嫌脏。巫师还说,“巴色卜郎”是传播痢疾的鬼,它像大黑猪的凶恶鬼灵,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但它竖立的毛发会四处飞射,像蜂群飞舞,人一旦被刺中就会患上痢疾。巫师控制它,要先用常人看不见的蓑衣之类的东西盖住它,使它的长毛不乱飞,再用长矛刺杀。
在原始社会,“巫术”与“行医”往往是分不开的,独龙族的南木萨正是扮演着这样的双重角色。巫师一般都是掌握一定医疗技术的人,也经常用一些草药给人们治病,并交代患者平日注意的事项,不一定都是从事巫术活动。独龙族的民间医学不发达,但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掌握了一些医疗知识,例如,有些草叶可以用来治疗伤口,有止血止痛、防止伤口感染的功效,有的草药可以治腹泻、头痛止咳等等。独龙族地区的深山密林里盛产贝母、黄连、当归、天麻、麝香、熊胆等名贵中草药,对于这些药材的药效,老百姓都能掌握。
除了治病,南木萨还经常进行拯救人的生魂卜拉的仪式。如果通过占卜得知,某个人的卜拉已经被某种鬼灵掠往天上的某一处关押起来,不久将被吃掉,即使这个人暂时健康无事,但不久就会死去。这时,巫师就要在这个人的家里举行仪式,将他家的鸡或猪的生魂卜拉交给巫师自己的南木,到天上去与恶鬼交涉,用家畜的卜拉换回人的卜拉,使其免遭不幸。用于仪式的家畜,由于失去了生魂卜拉,不会活得长久,仪式结束后就宰杀款待巫师。
南木萨还常常为幼儿的生魂卜拉充当保姆的角色,这种活动独龙语叫做“卜拉肖拉哇”,“肖拉”是保姆的意思,“哇”是“做、当”的意思。保姆其实不是由巫师自己来做,而是让他的南木朋友把幼儿的生魂卜拉带到天上南木居住的地方,将其保护起来,因为幼儿的生魂很幼稚,容易遭到鬼的伤害,有南木的保护,孩子就无病无灾了。幼儿的卜拉也是需要吃东西的,因此,家人要定期到南木萨家或邀请南木萨到自己家,准备一些粮食和家禽家畜,让南木萨做法请南木来,带给居住在天上的孩子的生魂。
有的人经常生病,如果测知可能会不久于人世,就要请巫师举行叫做“区续”的保命仪式,“区”在独龙语里的意思是生命之线,“续”是收拢、缠绕之意。独龙族人认为,每个人头顶上都有一根生命之线直达上天,一个家庭各个成员头上的每一根生命之线会紧紧缠绕在一起,像一条由多条细线捻搓的绳。如果有一根生命之线从家庭的生命之绳中松散,那么这个人就有生命之忧了,这时,就要请巫师南木萨举行“区续”仪式,将松散的生命之线重新紧绕到家庭的生命之绳上。举行这种仪式,家人要供祭酒食,或是一只鸡,这是招待南木萨的南木的。巫师在火塘边插一根小竹棒,竹棒顶上系一根线,分别象征家庭的生命之绳和生命之线,巫师口中念念有词,召唤南木将线缠绕竹棒,这样就完成了“区续”仪式。人们说,如果南木萨预知某人已经是上天注定要死的,巫师自己无力回天,会婉言拒绝举行“区续”仪式。
驱斩恶鬼“得格拉卜郎”是南木萨经常为病人举行的活动仪式。得格拉卜郎是很凶恶的一类鬼灵,它们能纠缠人的生魂,最后使人死于各种疾病、灾祸。这种鬼经常变成年轻漂亮的男女,去勾引人的生魂卜拉,它们常常出现在年轻人的梦里,同他们相爱,做“鬼夫妻”,这样,这些年轻人会逐渐消瘦,衰弱多病,最后被各种得格拉卜郎害死,死于滚木飞石、失足落水、滚落山崖等各种灾祸。得格拉卜郎就达到了吃人的生魂卜拉的目的。据说,被得格拉卜郎纠缠的人,每当独自行走于野外时,总会感觉身后有跟踪的脚步声,反身探视,却见不到什么,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请巫师举行驱鬼仪式。
驱鬼仪式一般是在病人家中举行。巫师让当事人坐在一群姑娘中间,如果当事人是个女子,要安排在男子中间,因为得格拉卜郎也有男有女,它们纠缠的是人的异性卜拉。当事人和身边的人彼此佯作调笑嬉闹,以此引诱得格拉卜郎嫉愤而来。届时,巫师南木萨请来他的南木,偕同助手,身藏砍刀悄然爬上屋顶,因为这类鬼是从屋顶下到火塘边的。等得格拉卜郎一到,就抽刀砍杀,这时,人们会听到屋顶传来“咯噔”一声巨响,也有的南木萨是使用弩箭射杀得格拉卜郎的。
有的砍杀仪式也在户外举行。当事人偕同数位青年男女穿上鲜艳漂亮的衣裳,携带乐器,沿江游耍,以引诱恶鬼跟踪前来。他们有意识地让自己走得疲惫不堪,这样紧跟在后的恶鬼也会异常疲乏,不易逃脱,便于砍杀。他们在返回的途中事先同南木萨约好相遇的地点,走到这个地点,当事人将手持的竹竿插在地上,恶鬼就会习惯性地停在竹竿顶上歇息喘气。此时,事先埋伏于此的巫师持刀闪出,飞快地朝竹竿顶端挥刀砍去。这一刀要又准又狠,既不能让恶鬼逃脱,又不能伤及当事人的卜拉。回到村子后,南木萨还要象征性地解去当事人被鬼缠在他手脚上的绳索,仪式方告结束。
据说,得格拉卜郎是杀不死的,巫师的砍杀活动只是将其赶跑,使它不敢再来纠缠。如果砍杀一次不能将其赶跑,还要再举行一次砍杀仪式。
独龙族的巫师不论是“乌”还是“南木萨”,都不是专事巫术为生的阶层,他们同普通人一样,要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也没有特殊的社会权利。人们对巫师的态度十分复杂,因为巫师有好坏之分。好的巫师叫做“南木吉尔”,“吉尔”是“洁净”的意思,他们的南木只做善事不害人,这样的巫师,人们是十分敬重的;坏的巫师叫做“南木布”,“布”是“腐烂”的意思,这样的巫师品行恶劣,一旦得罪了他们,便会唆使其南木去害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因怀疑巫师的南木作祟自己家庭而打杀巫师的事件也偶有发生。有的人甚至本身不是什么南木萨,只是装神弄鬼的骗子,只会招摇撞骗,骗取别人的酒食,对这样的人,人们是十分厌恶和看不起的。
第六节 丧葬习俗
独龙族是从他们的灵魂观念出发安排葬俗的。根据人不同的死因,独龙族采取了不同的安葬方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和露天葬等,其中土葬最为盛行,其过程和程序也比较烦琐和复杂。
一、土葬及其过程
独龙族老年人,在去世之前,口中常常念叨他所需之物的名称。家人就把死者生前所用之物或临终前所念之物集中堆放在死者身旁,送给亡魂阿细,带到他们居住的阿细默里。
人一死,要立即进行翻身仪式,即把死者的脸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意思是对着叫做“皂”的神灵,否则死者面背“皂”,就会面对叫做“皂纳”的鬼灵,这种鬼灵能连续九天吃掉九个人的灵魂,使人连续死亡。如果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死亡,翻身仪式以外,还要立即将其手掌用锅灰或火炭涂黑,因为婴儿的亡魂是要被天神格蒙安排到天上的“南木嘎尔哇”一层的,格蒙会让他经常抟雪球,抟雪球很苦,手涂黑了,格蒙就不让他抟雪球了。如果死者是有幼儿的,在盖上棺木之前,家人要用火烟在死者的怀里熏一熏,赶一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死者把幼儿的生魂带到“阿细默里”,倘若不如此,幼儿的命会不长。
人死了,要马上通知四方的亲人和朋友。亲人和朋友听到噩耗要立即停止手中的活,死人的那一天不能干活、种庄稼,这样对庄稼不利。人们要急忙赶来,在入土之前看死者最后一眼。
停尸一般不超过一个晚上,除非要等待远途奔丧而来的亲人。除了天亮之前死去的以外,早上或太阳偏西以前去世的都要停尸一晚,夜晚要由本村的年轻人守灵。入土安葬一般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有本村人帮助挖坟和做棺木,挖坟和做棺木的人都要双数,不能是单数,分配好以后就不能再添人手,否则吃人的鬼也会随之增加。死者在坟墓棺材里要面朝东方,头朝北,脚朝南,有的曲体,有的直体,有的仰卧。无论什么姿势安放,脸面必须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否则认为还会继续死人。
坟地的选择多在自家房屋附近的园地,远葬亲人,独龙族人认为是于心不忍的事情。埋好死者,参加安葬和挖坟的人,带上所有工具到江边洗手洗头,把身上的晦气洗干净。据说死者身上的晦气是像烟雾那样弥漫开的,人沾上它,以后到山上去,会遇到暴雨、暴风雪,十分危险。洗毕,返回时,人们行走的先后次序不能颠倒,即去时,走在前面的人要走在最后,走在最后的要头一个回来,位置不能交换和颠倒。这些参与挖坟和安葬的人要先到坟地查看,看翻新的泥土上有没有什么脚印,据说,不久要死去的人,他的脚印会印在新坟上;如果新坟上印有野兽的脚印,则说明以后本村人会打到野兽。坟地上还要烧上火,将从江边带回的江石烧红烧烫,再端来清水,水泼在烫石上冒出蒸气,把蒿草放在蒸气上祈祷:以后到山上去,不要遇到暴风雪,上山打猎要打到野兽,种庄稼庄稼要丰收,人畜不要得病……然后用冒着蒸气的蒿草轻拂手脚、全身,意为拂去身上的晦气。
从下葬当晚起,夜间坟地上都要彻夜烧起篝火,一直到举行完送亡魂仪式。挖坟墓的人要住到死者家里,坟地周围插上竹签、安放扣索对付鬼灵,夜间人们要不时地敲锣、呐喊着冲向坟地驱鬼。
死者死后第三天,死者家属要请巫师到家里,把死者的亡魂阿细从野外召唤回到家里,并一日三餐供以酒食。独龙族人说,人刚死的时候,失去了一切意识,过了三天后,他的亡魂才蜕变出来,渐渐恢复意识。起初,亡魂阿细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它会到处乱跑,当它爬到蒿草秆上时,发现蒿草秆不会压弯;走到沙滩上,发现沙滩上没有印上脚印,它又爬到细细的“昆兰”草根上,那草也不会被压弯,这时,阿细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于是就伤心地哭泣起来。巫师把阿细召唤回家的那天,家人要编一个小竹篮子,将死者生前所用之物,如衣物、弩箭、砍刀、珠子、织布工具等放置其中,并将竹篮挂在屋内死者生前的床边,等举行送亡魂的那天再移到坟地上,用一根竹竿悬挂起来。这一天,本村的各家各户都要打开粮仓,平均取出一些粮食,集中到死者家里酿酒,作为送亡魂仪式之用,叫做“投布能”,即亡魂酒。给巫师喝的酒要单独酿造,不能与“投布能”混同,因为亡魂总是不安分,不停地走来走去,有时,甚至一屁股坐到亡魂酒的坛子上,这对巫师来说是很不干净的,喝了这样的酒巫师会得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