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59900000005

第5章 朱德青少年时代成长的三位关键人物(2)

。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并不理解儿子的鸿鹄之志,反而抱怨、训斥,误认为儿子不成器。这时,朱德接到同学戴与龄从成都来信,约他去云南投考陆军讲武堂。1909年春,朱德决定自行离家,临行写下了投笔从戎的诗句:“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母亲与三叔朱世和为他筹资,得以远赴昆明。几经周折,于该年11月以云南籍身份、首用“朱德”之名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终得与中国革命之潮接轨。不久,秘密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参加新军,在南方共和派、青年领袖蔡锷麾下学习军事,以后追随蔡锷反袁(世凯)护国,直至升任旅长。母亲的家信,给朱德许多勉慰。母亲在家中善待儿媳刘氏,犹如自己闺女。

朱德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无论是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在寻找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上,在红军的艰苦转战中,还是在抗日战争中,钟太夫人甚为理解儿子的大志,勉慰儿子参加革命,为国做大事。

二、养父朱世连的精心选拔培养朱德的伯父朱世连是个治家严谨、心地善良而有独到见解的农民,平时少言寡语。他身为长子,但无子嗣,他并没有如世俗人那样,以此为理由休妻,他仍然对妻子刘氏十分好。为了解决子嗣问题,于是在胞弟朱世林家的男孩中选一个,结果选中了老三。“朱德小时候便经过磕头,过继给他们收养。至于为什么选中了他,他并不了解。”[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第十篇《四、关于朱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当时,朱德上面有两个哥哥:代历、代凤,第三个是姐姐秋香,他是男孩中的老三。伯父能够选中老三代珍(朱德读私塾的第一个名字)是颇具慧眼的。朱德在家中是处于上有哥姐,下有弟弟,“在大家庭中处于不上不下的地位,所以我不只是被压迫人民的孩子,就是在家里也是受到压抑的,既打杂帮助哥哥,又像个保姆照顾底下的弟弟们”[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第十篇《四、关于朱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朱德后来在延安向来访者是这样忆及的。在压抑中的老三,却意外地被伯父选中了。细心的伯父观察到:老三是聪明、爱劳动、爱学习、体贴长辈的人。他选中了他后,对他十分好,爱他如同爱亲儿子一样。养母刘氏,甚是喜欢孩子,养母与生母关系亲如姐妹。

朱德过继到伯父家,在开始的几年中并未显出什么大的变化,以后才显出了承继关系的作用。因为朱家的贫困已无法供老大、老二和老三同时读私塾了,于是在这三个男孩中作选择,最后将老三选拔出来,让他一直受教育。因为老三既是朱世连的继子,又是朱世林的亲子,对于这两房人来说,朱代珍都是他们的儿子,把他培养成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以便让他日后能为全家应付税吏和其他官吏,于是两家人共同负担他的学费,“家虽是分了,收入还要和过去一样,算到一处,朱德的教育还由全家负责”[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朱德随养父母搬到大湾去住,养父选择这个地方是一举两得;一是因大湾是朱家的老家,因为穷,房舍早已顶出去了,现在就在旧屋附近佃来近三亩地,经日后的辛劳,以赎回旧屋;二是因附近有一位极好的私塾先生席聘三,他已经答应朱世连的请求让朱代珍去上学。

朱世连为养子选择了席聘三的私塾,让他在这位当地最有学问和声望的高师门下求学,并在那里读了近十年书,这对于朱德的一生,是极为重要的。正是由于慈祥的养父的苦心培养,对造就朱德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提供了早期的条件。

1909年至1944年,朱德在外献身革命,三十多年没有再回过家。为尽孝道1919年曾接双亲和养父母到泸州安享晚年,养父母未启程,留在老家大湾。养父朱世连于民国十一年(1922)病逝厚葬于“轿顶包”坎下——朱德父母旧居背后。养母刘氏于1938年辞世,享年78岁,与养父合葬。

在白色恐怖期间,朱德家祖墓屡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1933年腊月三十日夜,朱德曾祖父、祖父、祖母、养父的坟墓均惨遭挖掘破坏。特别是养父朱世连的遗体遭害最为惨烈。反动派挖开坟墓见尸体竟没腐烂,口中含金,左手戴玉圈,胸部有玉牌一块,凶手竟向尸体开枪射击。抢去金玉,割下头颅悬挂数日示众。善良的养父朱世连身后遭此暴戮,令人愤怒!朱德生父朱世林墓背靠钟家山,遥对“轿顶包”,1925年春建成。该墓做工精细,营建坚固。反动派认为朱德当官,全靠轿顶包(风水好),先后挖坟,挖山包皆遇石质坚硬,加之地理先生——风水先生巧以风水理论劝阻,“……不能动,动了朱德更歪(更厉害)”,终使朱世林墓幸免于难,保存至今,成为仪陇著名墓葬。左墓碑刻有墓主朱世林墓志铭;右墓室碑空无一字,原备朱德生母钟氏百年后安葬再行补刻。钟氏为防不测,留下遗嘱将其尸葬于居屋左侧的松林包下。

三、卓绝的私塾老师席聘三的教导席聘三(1840年——1925年,)原名席国珍,又名白谷,字屏安,仪陇县马鞍场人。家贫,自幼随师刻苦攻读钻研,博览群书,尤好经史。及冠之年起,多次赴考不第。从此深恶科举弊端,清廷腐败。立志设馆育人,从教达60余年,成为当地名塾,朱德、陈光第、吴绍伯等人均受其启蒙教育。他善于“因材施教”,并能吸收新思想与新学,追求进步与革新,对少年朱德深有影响。

朱德6岁时(1892)随两个哥哥一同启蒙读私塾,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896)除夕地主“丁阎王”夺佃,迫使朱家骨肉分离,九岁的朱德随养父、养母迁往大湾,就学于席聘三塾学。

在发蒙后朱德上过茶铺垭、地主丁家、地主邓家、马安寺四个塾学,变动频繁。到了席家私塾后,一读近十年,并且为席先生所器重。

席聘三的私塾设在席家土扁中,教室就在东边的屋子里,学生自带桌椅上课(桌子是方的,凳子是树架子的)。朱德入塾时席先生不到七十岁,到他退塾时席已近八旬。席聘三是这样一位师长:他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他虽然不曾中举,但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在这个穷山沟里很有声望,这里的人把他视为对外部世界颇有卓识远见的学者。他乐于教书,有胆量、有见解。在他的教导下,塾生们修完了“四书五经”、“纲鉴”和“二十四史”,这些内容是任何私塾都要学的。但席氏却把私塾办得十分活跃,如在塾生们读书读得累时,席就带着他们到他的菜园中散步,边走边谈古说今,用尖锐的声音批评皇帝、将军和官僚。

席聘三是个接受新事物的老人,在封建王朝的末期“笃信西学”。他要求塾生们深入治学,勤力用功,以便今后到外地去研究西洋学问。他说,“人不做事业就没有用”,要能做事才能拯救世界(中国),不能救世界(中国)就没有道路可走。他搜集西方教科书籍,他从过往的旅客中弄到一本重庆一家肥皂工厂使用机器的小册子(有机器图形和简单的说明),于是他立即和学生们逐字逐句地研究起来。有一次朱德从学友吴绍伯那里得到一本北京译学馆出版(第一批出版)的数学书,席氏把朱、吴两个学生叫到家中连同他自己的儿子一连研究了几夜。第二年夏天,吴绍伯又从成都带回教学工具——丁字尺、半圆仪、算尺等。席聘三是个追求进步和革新的人。他给塾生们谈古今,议论时政。朱德后来忆及这位可敬的先生“到年近八十的时候,还是周身叛骨,朝气勃勃的论客”[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朱德在席氏门下就读十年,而这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中极不平常的年月:一方面是列强勾结中国封建势力把中国拖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深渊,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日益的觉醒。无论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还是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在这川北边远山区的席氏课堂里都有反响。在席聘三的启蒙下,朱德知道了许多国家大事。塾生们为《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而感到义愤,憎恨清政的腐败无能和列强的残酷侵略。当席聘三得到一份《公车上书》,他立即召集学生们讲解,极表赞同变法维新。自称是康有为的信徒,当他搞到了一份变法诏书,便立即召集学生朗读,反复研究,对维新变法的主张措施极表欢迎;当义和团高举灭洋大旗,提出“保国保家”的口号,席氏极为感动,并与学生们研究,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仪陇时自己该怎样去响应……朱德在少时,在席聘三的塾堂中开始接触并思考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席聘三对于朱德关怀备至,为他取名朱玉阶。他见他聪颖好学,极为器重。1901年,因经济困难,朱德父母打算让儿子停学。席即亲赴朱家,向朱德父母说“玉阶勇于进取,性愤不平,为人正直忠厚,必成大器”新修《仪陇县志》《人物?席聘三传》等有关部分,仪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年第1版。

,劝其父母咬紧牙关,助子完成学业;并慷慨免去“束”之资,只需背口粮来同住。此后朱德背粮入塾,与先生同吃同住,亲如子嗣。教诲朱德效法班超“枕戈待旦”、祖狄“闻鸡起舞”、岳飞“精忠报国”。朱德寄居老师家中的两年中,使他接触到过往于先生家中的一些读书人,听他们围坐灯下谈天下大事而大开眼界。当教育改革方案公布后,朱德回到家中要求进入顺庆(今南充)的新学校,家人不许,还是颇有威望的席先生请朱家家长到他府上长谈,终得到了同意。先生为自己的小儿子和朱德准备赴考。废除科举后,朱德考进顺庆府中学堂。

席聘三清贫而威武不屈。光绪十六年(1890),马鞍丁财主要建一座大庄园,欲寻正堂脊梁粗大柏木(长三余丈),探知席氏设馆的中梁正合要求。丁家软劝硬逼,意欲强夺,席聘三势不就范,暗施巧计火焚草房,锯断梁檀,使丁财主未得逞。

新修《仪陇县志》《人物?席聘三传》等有关部分,仪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年第1版。

席氏晚年贫病交加,患眼疾,得朱母钟氏赠送的水晶眼镜,丁财主得知欲“高价收买”,他宁可受饥寒,奋然拒之。1960年3月中旬,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回乡视察,10日上午,专程到席家土扁私塾旧址瞻仰,得悉先生贫病悲愤辞世。与席先生后代交谈、抚慰并合影留念。在朱德心中,席聘三先生是他“最崇敬的启蒙老师”。

综上所述,朱德生长在川北仪陇县的客家人聚居地,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客家人敬宗睦族、艰苦创业、重教兴文等优良精神对少时朱德的熏陶,特别是慈母钟太夫人的支持理解,养父朱世连的精心选拔、具有先进思想的名塾席聘三的悉心培育,使这个佃农的儿子幸免于辍学,坚持完学业,受到了极好的启蒙教育。有远大抱负的朱德走出川北山沟到昆明投笔从戎,自此投入中国澎湃的革命潮流,加入同盟会,继又追随蔡锷护国反袁,后来放弃当将军的荣华富贵,不远千里到上海,不远万里到德国追寻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成为了一代伟人。

(作者单位:四川客家研究中心)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汝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汝璈

    梅汝璈(1904——1973年),字亚轩,江西南昌人,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国际法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数学、写作、编辑、翻译工作多年,并曾参与立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梅汝璈代表中国担任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历史上的玄奘

    历史上的玄奘

    本书依据《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史料,吸收了现代玄奘研究成果,采用记实文学的笔法,描述了玄奘的人生经历,对相关的佛教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作了必要的介绍。
  • 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宁夏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行业褒奖规格高、社会影响大、事迹突出感人、引领时代的先进典型代表人物。包括:张存哲、杨芳、马彦清等。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屹立风口

    重生之屹立风口

    落魄屌丝余大成,醉酒后一夜回到大学时代,他兴奋的打了个响指,决定开启自己的逆袭人生。比如,先定个小目标,赚他十个亿!然后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彻底颠覆人们对以往的认知!
  • 唯见秋月白(宫系列)

    唯见秋月白(宫系列)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文士泼墨,雅士抚琴。这世间风流之士无数,谁能及他从容儇巧?她因这“太子妃”的头衔,从来待他如客,进退合宜,有礼有度,不曾逾越半分。却在那日,最不该是邀他煮酒一壶,最终无法将他视为陌路。所谓伊人,平淡如竹,和敬清寂。他精心布下天罗地网,只为将她守在身侧。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他的眉眼温柔含情:“我总是等着你的。”彼时许下的承诺,怎料一转身竟成了他一个人的天荒地老。此去经年,究竟该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只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致命奇迹

    致命奇迹

    林小雨日记:前世,香消玉损于海滩上齐海来了心生怜悯掩埋一世芳魂齐海走了海潮来了冲刷拍打芳魂再现于朗朗乾坤遗弃沙堆此景凄凉黄鹏来了满目沧桑茫茫人海原来你在这里唯愿今后生死轮回不离不弃!
  • 神殇·啼血无痕

    神殇·啼血无痕

    该奇幻小说具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质,它以上古华夏传说为主体背景,行文如寒冰覆盖下的岩浆,雍容优雅,对人性的洞察深刻而内敛。更被评论者誉为“深触肺腑,不能自已的感动”。值得读者用心一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临夏知秋

    临夏知秋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离了婚,我一直和我的母亲生活,母亲带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在这里开启了我的新生活……
  • 似水流年不可归

    似水流年不可归

    那个夏天还不太熟悉/空气里弥漫梧桐花的气息/那只夏鸟落在枝头/可是转眼又离去/夏天仍未离开/秋天却在默默继续/我走了/你过来/我回来/你离开/我们没说的再见/终于/再也没有见。很多年前,我想即便哭泣着,也要笑得很优雅。很多年后,我知道即便我笑得再多,也孤单如辰星。——夏天这是一个关于无邪少年游的故事。
  • 捡到一个异界

    捡到一个异界

    时值灵气复苏五年。慕长安的杂货铺里出现了一条通往异界的路,那里灵气枯竭,那些曾经被他们视为珍宝的灵器、灵草、丹药、功法武技一夜之间变为垃圾。你捡到一把残刀。你捡到一柄锈剑。你捡到一株枯萎的灵草。你捡到一本残缺的阵法卷轴。你捡到一个打不开的储物袋。你捡到一名不知名门派并且丧失修为的圣女。你捡到一位听说很厉害但却已经灭亡的宗门宗主。慕长安大手一挥:通通捡回去卖掉!群:781298923
  • 青蛙与蛤蟆

    青蛙与蛤蟆

    寓言是一种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文学体裁,它用比喻和讽刺等手法阐述哲理和智慧,虽篇幅简短,但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寓言不仅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思想的醒悟,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寓言是智慧之光,思想之灯,哲理之诗,道德之花,正义之剑,它宛若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闪耀于世界文学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