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巨冰覆盖的猩猩雕像下,李密与方反方一前一后,犹如两只小蚂蚁,愣愣出神。
如此巨大的一个广场,即便是华夏巅峰时期的盛唐,也不会超过二个,李密仔细掂量,在异国他乡的领土上,出现了具有浓郁色彩的中国古建筑,还有绝迹的猩猩,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诺大一个广场及雕像,耸立在李密的面前,他却无能无力,一点有用的线索,都找不到,这让他很懊恼。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雕像上肯定有线索,可要凿开如此巨厚的冰层,其难度和工程量,由两个人来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
自李密出现以来,方反方轻松了许多,用他的话来说,他只消将命交给李密,义无反顾地随着他的步伐走就行了。
只要李密愿意,不论是立马离开,还是继续前进,他都不用去深思什么。
因为他能想到的,李密也能想到,他想不到的,李密也能想到,他能做到的,李密也能做到,他做不到的,李密也能做到。
从他们的祖先起,这种信赖就已经存在,每次合在一起,都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发生。
“进去看看”
伫立在雕像前的李密,终于不再犹豫。
今天居然到这里,就算前面是龙潭虎穴,他也要去走上一走,一来是机会难得,就这么放弃,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也许会后悔一辈子,二来露丝诺娃尾随水军消失在幽灵潜艇里,她可是炎亨认定的女人。
为了她,炎亨不惜以命相搏,只身犯险。
将来他如何向自己的兄弟交代,以他们的背景,要么不交朋友,要么以命相托,平日里大家可以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地争斗,但那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良性竞争,无伤大雅。
真的遇到事情,他们几兄弟就是一人,同舟共济,以命换命,绝不含糊,这是老一辈更迭至今的传统。
他诸葛宇要是连炎亨的女人都救不了,还配跟炎亨称兄道弟吗?
丢弃兄弟的家人,任他们身犯险境而不顾,这是一个比同根相煎还要残酷的现实。
看起来不大的一段路程,实际上相隔甚远,李密他们费了很大劲才来到洞口旁。
在远处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现在身临其境,仔细观看,李密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哪里是什么巨大洞穴,用神话世界的洞府,地下皇宫来来形容才恰当。
李密没有带着方反方横冲直闯地冲进去,自有他的顾虑,不然,要欣赏,要感叹,进去里面更合适。
原来,这个巨大的洞穴入口,另有玄机,李密几乎可以肯定,身后的冰水,没一滴能渗入其中。
道理很简单,外面到处都笼罩在冰山下,而里面却是黑洞洞的一片,还有那些似乎是用来照明的夜明珠,射线很近,一点反光的痕迹都没有。
这可是空前绝后的大手笔,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利用水位或潮汐变化,将墓穴的入口,借助一些机关奇术设计在水下的先例很多,可那都有一个高度限位。
但眼前的这个洞府,明显不同,直接将水阻挡在洞外,并且入口还是透明的。
巧夺天工,惊为天人之笔。
在李密所知道的世界里,封建王朝几乎是不可能拿出这种手笔的,除非是在那之前就绝迹的绝学或是史书不可考的珍宝。
更可怕的是,幽灵潜艇是在方反方的注视下,飘飘荡荡地进入了这个洞府。
要知道,那是潜艇,不是飞艇,能肆无忌惮地游走在大气里。
李密取出双锏,看了一眼方反方。
借助着冰山反馈来的幽暗光线,方反方从他的行为和眼神中,得到了答案,一对大锤霍地出现在他的手里,紧跟着李密一头扎进了洞穴里。
奇异再次降临,他们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人翻马仰地摔在地上,而是飘在洞穴里。
他们终于明白,这才是外面的水进不来的真相,里面的压力密度,不比外面的水压低,隐隐还有高出一筹的势头。
真相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首要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幽灵潜艇,救出那队水军,再来研究,也不迟。
李密游走在洞穴里,环顾四周,发现这个洞穴不是一般地大,保守估计,直径也有两百米之巨。
洞壁上,有人工打凿过的痕迹,不过岁月的风霜掩盖了粗糙的工艺,每隔一段距离,还会出现一颗夜明珠,这些夜明珠,明显不是用来照明的,而是为了辨别方向,才被镶上去的。
根据位置的不同,每颗夜明珠所在的地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地方,都会出现一个蜂窝形的盆大的洞穴。
随着路程的推移,那些洞穴越来越多,从一个变为两个,以至于到最后的八个。
由于光线的缘故,李密没有在黑暗中发现什么,黑洞洞的洞壁,给人一种深邃吸光的感觉,使人生出一种如临地狱的渗人感。
一路下来,李密两人,凭借感觉和夜明珠的指引,谨小慎微地前进着。
忽然眼前一亮,视角豁然开朗,一个比洞口广场,略小一些的广场,出现在他们视线里。
和入口一样,上面的水,根本就不是用建筑工艺的方法隔绝的,而是简单地飘飘浮浮地悬挂在上面。
形状各异的水族生物,休闲地游着,不时有鱼儿蹿到下面的大气里,犹如惊弓之鸟,拼命上游,惊得与它同行的鱼儿,成群结队地离开。
不一会儿,又有其他的水族生灵,上演着刚才的险情。
好在洞穴里的大气,与上面的水压是平行的,只要它们以同伴为方向标,就不会变成咸鱼。
不同的是,广场上没没有雕像,而是在它的四周多了八个一模一样的入口。
李密和方反方置身其中,四处张望,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同样是人工打凿出来的圆柱体巨井,这得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或者是他们用了某种不为后人所知的特殊方法。
古人,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愚昧无知,他们同样拥有者我们无法探测到的智慧与生产力。
“哇瑟“
开天辟地的大手笔!以方反方的见识与心性,都不由得咂嘴感叹。
”我们该走那条道?“
”我敢断定,建造者洞府的人,与我们同出一脉,如果没有当代高科技的辅助,他们要远远超过我们“这是李密给方反方的答案,同时也宣示了他们进入了何种等级的险地。
这对于方反方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以李密的来历与手段,竟然也自叹不如,甘拜下风,那么在这个洞府内,只要稍有变数,他们的小命算是要交代在这未知之地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