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巨细”
陈顺翻来覆去的看了半晌,唉声叹气了半天儿,得出了“皇家之人都不等闲”的结论,心里暗自思忖:怕是以后有的忙了。
玉九歌等人未正一刻就动身回了皇陵,可知道掌灯时分才回到清林苑。
成公公带着一众仆从等在清林苑的正门处,玉九歌下了马车受了成公公的礼就直接上了软轿去往后院。
孟姑姑等在了二门的垂花门处,见着玉九歌的轿子,连忙上前纳了个万福。
玉九歌叫了起,齐姑姑双手扶起孟姑姑。
孟姑姑笑意盈盈的看着玉九歌:“公主一路劳顿累了吧,院子里热水已经准备好了,公主歇歇,沐浴松乏松乏。”
玉九歌搭了孟姑姑的胳膊,赞赏的说:“还是姑姑最妥帖。”
孟姑姑神色恭敬,“有赖主子调教的好。”
齐姑姑扶着玉九歌另一边的胳膊,“早前儿合宫上下谁不知道孟姑姑的闲名儿。”
“妹妹快别打趣姐姐了,说起来也不知道公主用过晚膳没有,奴婢叫厨房准备了一些吃食,如果公主还没进膳,奴婢就着人去厨房吩咐一声。”孟姑姑笑着问。
齐姑姑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笑笑回答:“因着公主体恤奴婢们没有看过田舍农家的景儿,一路上走走停停就耽搁了用膳的时辰,况且哪儿的饭菜也不比家里头好。”
孟姑姑点点头,笑着说:“是这个理儿,等公主沐浴过后奴婢就着人传膳,厨房里还预备了绿豆汤,一会儿齐妹妹带着几个丫头去喝一碗,去去暑气。”
玉九歌神色间充满赞赏,说道:“本宫早就知道皇祖母和母后是宫里一等一的贤惠人,可没想到连底下的人都这么贴心,行为举止透着妥帖,说起来本宫甚是羡慕呢。”
孟姑姑闻言哈腰,一副不敢当的样子说:“奴婢当不得公主的夸奖,依奴婢来看,公主身边的齐妹妹和几个宫女也都是循规蹈矩的人,最是稳妥不过了,公主又何来羡慕之说呢。”
齐姑姑抬眼,看见玉九歌眼睛清亮的看着自己,显然也是认同孟姑姑的话,齐姑姑微赧,笑着恭维鞥孟姑姑:“姐姐谬赞了,跟姐姐比起来,素芳还差得远,以后还望姐姐多多提点。”
孟姑姑“哎呦”一声,“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惹得玉九歌和齐姑姑齐齐莞尔。
--------*----------*----------
初三、初四、初五、初六这几天,每天玉九歌都会带着人去往皇陵二十里以外“体察民情“,惹的一众地方官满心的以为这位大公主是要开门待客了,连忙叮嘱了家里的妇人登门拜访,可拜访的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的不见。
这样一来,地方官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位大公主葫芦狸猫的什么药,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地方官们烦恼,玉九歌确实懊恼,这几天走了不少地方,去了方圆大大小小不同的驿站,就连与辽东反方向的驿站都去了,还有各个要道、渡口,可还是一无所获。
玉九歌不禁有些灰心,素以初六这天早早的就回了清林苑。
这几天连日奔波,玉九歌身子有些吃不消,沐浴过后人就懒懒的不愿动弹,歪在临窗大炕上看书。
夏日的太阳挂在西边儿,这时候屋子里也不暗,玉九歌翻开着面前的几本书,每一本都不甚喜欢,最后挑了个才子佳人的故事翻看了下去。
院子里小丫头们叽叽喳喳的一阵笑闹,玉九歌看了一会儿实在看不进去,那故事写的太出格,读起来更觉得心烦就丢开了。
院子里实在热闹,玉九歌索性推开窗子,隔着窗外的合欢花看外面。
齐姑姑见了试探的说:“公主可是烦了,这帮丫头越来越没规矩了,奴婢去瞧瞧。”
玉九歌摆摆手,拦住了齐姑姑,“不碍的,是我自己个儿心里烦,这几个小的叽叽喳喳的看着也让人欢喜,姑姑也瞧瞧,她们干什么呢?”
齐姑姑抻了脖子向外面张望,看了一会儿就笑开了,“这几个丫头在用盒子装喜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