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节刚过,我便和父亲同行,来到了位于福建南安市水头镇的宏发 【中国】集团,拜访林移来先生。到宏发时,恰巧赶上午饭时间。我曾听朋友 说,林移来先生有个习惯,只要没在外地出差,他的中午饭几乎都在公司食堂 吃。这一次,我也入乡随俗,主动向林移来先生提出去食堂吃饭。其实我是好 奇,很想知道这个大食品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每天的午餐都是什么样的菜谱。林移 来先生似乎看透了我的小心思,微笑着引着我,直奔公司食堂而去。
我们在饭桌上坐定后不久,工作人员便开始上菜了:白菜豆腐汤、小炒肉 ……这些菜完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菜。林先生微笑着跟我说,虽说自己 一 做食品行业,但是对吃的东西一点都不挑剔,只要卫生、清淡就行。
其实,不论是吃饭还是做人,林移来先生的原则就是“简单就好”,这个原 则他一直坚持了很多年。吃过饭之后,我们来到林移来先生的办公室。
走进林先生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幅照片,是林先生参加会议 时与很多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然后就是一大堆的宏发【中国】集团的一些项目 宣传板。我随手翻看了一下这些宣传板,发现原来林先生不仅只涉足食品一个行 业,他所做的还包括房地产、化妆品等很多行业。
坐下来,我们开始了交谈。我注意到林先生总是认真地倾听别人说话,自己却很少谈。言谈中,我发现林先生虽然对待生活秉承“简单就好”的原则,但对待工作却非常地认真,对自己产品的要求也异常严格。采访那天,恰好他一个很好的朋友也在他公司,告诉他广东有家食品厂的酱油味道独特鲜美,很受消费者欢迎,相比之下宏发的酱油则味道太成,需要改进。听到这个消息,林先生马上上网查询那家厂家的酱油品种,并吩咐工作人员将那家厂家的酱油每个品种挑一瓶给那位朋友试味道再作比较。事情处理完后,林先生转而告诉我们:别家好的地方要学习,自身不足的地方要改进。
也许正是由于林移来先生这种敬业、这种认真、这种执著,才成就了今日的宏发。以心牧天下的九牧王者
--九牧王服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聪颖
说到九牧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九牧王西裤素有“中国西裤第一品牌”的美誉,影响力远达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欧洲、美国、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当然,九牧王集团公司并非只生产西裤,它有两个生产基地,共7个工厂,分别生产西裤、休闲裤、夹克和西服等全系列男装,年产量达数百万件。目前,九牧王共有生产线60多条,5000多台【套】国际先进的全自动电脑生产设备,占地面积近60000平方米,相关从业人员近万人,年销售额数亿元。
因此可以说,在当今中国的服装业,就九牧王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而言,它都是当之无愧的业中翘楚。然而,不知友几个人能够想到,这个中外驰名的中国服装的领军企业的老板,不是一个精明干练、为商而商的“纯商人”,而是一位历尽磨难,却一直执著于信念、执著于人性温暖的哲思者。他信奉“牧心者牧天下”,他崇尚人性化管理,他以高尚的人文主义精神感动了很多的人。这位哲思者,就是林聪颖。
进取心为源:突破舒适圈,创业伊始遭磨难
林聪颖生于1960年,是位港籍晋江人。20多岁的时候,他进入泉州市粮食系统工作。在当时,这份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稳定而清闲,每天“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薪水虽然不太多,但维持一个小家庭的生活绰绰有余。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份这样的工作,过着舒适悠闲的上班族生活,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是,林聪颖却不这样想。因为,时处20世纪80年代初,在祖国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外面的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林聪颖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崭新的大时代来临了。
自此,林聪颖每天面对着“一杯茶,一支烟,一场报纸”的时候,都如坐针毡。他亲眼目睹改革开放的浪潮一阵高过一阵,有胆识的人都在为追求事业和财富而竞相奔走,相比之下,自己每天的悠闲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终于,林聪颖再也无法忍受在别人风风火火建功立业的时候充当观众,他决定:辞职,“下海”!
当时,林聪颖的决定遭到了妻子的极力反对,但是他义无反顾。因为他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不能再这样浪费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失去这么好的创业机会。辞职之后,林聪颖做起了粮食生意。当时,泉州市每年都要从外地运进大量的粮食,而林聪颖在粮食系统工作的几年时间内结下了不少关系,全国几个主要产粮大省的情况也都熟悉,正好可以用来做生意。
年轻的林聪颖雄心勃勃,他找到两个关系极铁的朋友做合伙人,用自己的积蓄加上向亲戚朋友借来的4万元钱,向晋江市粮食局承包了一个议价部门。几个人在粮食局内一个没人用的小房间里安上一张桌子,算是有了间办公室;在当地招了几个农民,简单交代几句,算是有了工人;几个人再简单做了一下分工,林聪颖跑进货,其他两人管销售,生意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做起来了。
凭着在粮食系统工作几年间结下的关系,林聪颖的生意做得非常顺利。在林聪颖的努力下,粮食一车皮一车皮地从山西、河南等地运进来,林聪颖交给两位合伙人去销售。那两位合伙人也不辱使命,运来的粮食很快就销售一空。年轻的林聪颖什么都没有多想,给予两位合伙人无条件的信任,他跟他们说:“照这么干下去,咱们过不了几年就发了!”可是,他没有察觉,那两位合伙人眼里,却闪动着心虚的光芒。
转眼到了年底,林聪颖做结算,这一算把他吓了一大跳。原来,除去所有的费用,他们不但一分钱没有挣到,将投进去的4万多元也都赔了个精光不说,还欠了2万多元的债。林聪颖一下子蒙了:怎么会这样呢?他们的生意明明一直很好,每一笔都是有钱可赚的啊!直到这时,他才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两位合伙人--他一直深信不疑的两个铁哥们。那两个人支吾半天,也没有给林聪颖一个明白的解释。林聪颖什么都明白了。
这就是朋友,这就是商业!林聪颖愤怒了,绝望了,他想到用法律的武器来为自己讨回公道,但是,由于初次经商,他的公司在管理上漏洞百出,由于对合伙人绝对信任,他甚至没想到让他们做个清楚的进出账单。事已至此,林聪颖结结实实地吃了个哑巴亏。
1985年的春节,林聪颖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大年初一的早晨,他刚打算出门,就被债主堵在了家门口。别人都在欢庆新年,他却对着债主低头请求,说尽了好话。最终,为了早日还清债务,没等过完春节,林聪颖就带着家里仅剩的200元钱,踏上了前往九江推销拉链的路程。
恒心历练平凡:从人生的谷底走出去
林聪颖是个倔强的人,粮食生意的失败并没有打击他做生意的热情。他明白,在奔向成功的路上,失败和磨难在所难免,而只有经受住失败的人,才能够跨过灾难的洪水,迎来美好的明天。这个信念,从他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支撑着他。
到了九江,林聪颖背起一个装满拉链的大包,开始了穿街过巷上门推销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并不好过,林聪颖赔着笑脸好话说尽,得到的回报却是一杯接一杯的“闭门羹”。当时,林聪颖的心情简直灰暗到了极点,想起曾经悠闲的机关生活,想起背负的几万元债务,想起出门时妻子眼中隐忍的泪光,林聪颖百感交集。人生最深的谷底莫过于此,但是他林聪颖,不能一直待在这个谷底,他必须奋起,必须走出去。
途穷则思变。林聪颖在困顿中思考着周围的环境,他认识到拉链在九江之所以推销不出去,是因为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量,而山东的服装业当时很发达,到那里应该更好卖一些。于是,他带上几个从晋江一起来的“拉链客”直扑青岛。
事实证明,林聪颖的决定是正确的。到青岛之后,他们的拉链生意开始走上正路,青岛和大连的很多服装企业都从他那里进货。渐渐地,林聪颖的客户越来越多,拉链的销量越来越大。可是这时,林聪颖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停止做拉链推销。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林聪颖销售的都是晋江的拉链,生产这些拉链的都是一些小工厂,质量不过硬,常常遭到消费者的投诉。而且,拉链的销售利润实在太低。要想走出人生的谷底,他必须另寻出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同青岛等地的服装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林聪颖发现了一个商机--服装零售很有市场,而且利润丰厚。林聪颖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机会总是垂青于用心守候的人。很快,林聪颖的机会就来了。他的父亲在福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主要做外销生意,当时正好有一批服装尺寸偏小,不能出口。林聪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把这批货接过来,在青岛开了一家服装零售店。
由此,林聪颖正式介入服装业。从那时起到1989年,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做着服装零售,中间赚了一些钱,虽然不多,但已足够他还请债务。就这样,林聪颖凭借着智慧和努力,顽强地走出了人生的最低谷。但是走出低谷之后,林聪颖再一次向自己发出挑战:服装零售的利润微薄,他不能停留在此处,他必须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坚持走自己的路:九牧王现身江湖
1989年4月,林聪颖回到了老家--晋江磁灶镇。磁灶是全国有名的瓷都,当地有很多人都靠做瓷砖发了家,有的还在全国打出了名气。也正因如此,这座远近闻名的瓷都周围,到处是泥土和粉尘。时年29岁的林聪颖回到这里,几经考量,决定开办一家服装厂。
就像当初辞去公职下海经商,林聪颖的决定再一次引来了包括妻子在内的亲戚朋友的一致反对。其实,亲朋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谁会去买从一个充满泥土和粉尘的地方生产出来的衣服?再说,你林聪颖虽然做过服装零售,但在服装行业的经验也仅限于此,从选择布料到制成衣服销售,这之间有多少道你完全不懂的工序?你凭什么去办服装厂?
在一片反对声中,林聪颖再一次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依据多年做服装零售的经验,他认为当时的服装业是一个旭日东升的行业。在他看来,服装是生活必需品,人人都要消费,有钱可以买贵一点,钱少可以买便宜一点,市场根本不是问题。自己虽然不是服装专家,但是可以学嘛,有几个人是天生的专家呢?
于是,林聪颖又一次向亲戚朋友伸出了手,这一次他一共借到了1.8万元钱,和其他5个朋友一起,共凑了7.2万元,这就是对服装厂所有的投资了。没有厂房,他们向磁灶镇政府租了一处500平方米的房子;没有工人,就动员亲戚朋友;没有设备,就买了几台二手锁边机和裁床,缝纫机、剪刀、凳子则全由工人自己带来;没有技术人员,就到附近的城镇请来老裁缝。虽是土法上马,林聪颖也没忘对工人进行一个多月的培训。就这样,磁灶镇的第一家服装厂,也是九牧王的前身,终于正式诞生了。
服装厂办起来了,可是究竟要生产什么呢?在这一点上,林聪颖颇费了一场思量。服装是个很大的门类,要想各个品种齐头并进,对于他这个刚刚起步的小厂来说,没有设计师,缺少专业人员,那样做显然是试图一口吃个胖子,根本不现实。而在所有的服装门类里,只有男式西裤样式变化较小,社会需求量又很大,容易打开市场,从这里人手最合适。就这样,林聪颖率领老少工人们制作出了第一批产品,清一色的男式西裤。它们就是今日风靡大江南北的“九牧王西裤”的鼻祖。
诚心铸造金字招牌:“火烧西裤’’事件
命运总是垂青坚持信念的人。无疑,林聪颖就属于这一类人。
1989年10月,在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之后,林聪颖终于迎来了笑逐颜开的一天。他的九牧王西裤在青岛、大连正式面市,让他始料不及的是,产品上柜后,由于性价比高,很快被消费者购买一空,商场要求补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服装厂的产品一炮打响,林聪颖似乎离成功越来越近。可是,就在他们的西裤供不应求之际,林聪颖再一次做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
当时,由于市场需求量很大,林聪颖的服装厂面临着产能紧缺的局面。为满足市场需求,工厂上下纷纷加班加点,提高产量。有一次,林聪颖到车间检查,发现一条“赶制”出来的裤子口袋被工人钉歪了,针脚也是长短不一,很是影响美观。这在其他人看来也许算不了什么,而口袋是在裤子里面的,消费者也不会注意到。然而,这对事事追求完美的林聪颖来说,却像是在一盘精致的菜肴里发现了一只苍蝇,这样的质量缺陷让他难以容忍。林聪颖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不能让这钉歪的口袋葬送了九牧王西裤的质优声誉。于是,他立即对其他成品裤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三分之一存在类似的问题。
这一现象引起了林聪颖的高度重视,为了强化质量意识,他马上集合全体员工开了一次现场会,把几百条次品裤子当众焚毁。工人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林聪颖会将销售商紧紧催着的西裤就这样付之一炬,从此之后,大家彻底了解了林聪颖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谁也不敢再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马虎了事。
就是这把火,为九牧王换来了“西裤大王”的金字招牌。从那之后,九牧王西裤声名鹊起,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到了1989年年底,一结算,林聪颖和他的创业伙伴吓了一跳,短短四五个月时间,九牧王西裤就创下了20多万元的销售额,而他们此前的预期是每年能赚2万元。为此,他们特意举行了一次庆功会。
也许是因为幸福来得太突然,林聪颖在人生的谷底时还尚未明确自己的目标,而在这短短半年就取得不菲的成绩,他反而有些手足无措。庆功会一完,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放声大哭,哭完了,又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产品卖得好,除了本身质量过硬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采用了正确的销售渠道。那时,大部分服装企业都是通过批发市场往外销产品,很少直接做终端,也就是基本上不和商场打交道。而九牧王一开始就从终端发力,牢牢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其他厂家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将产品铺向全国各地,抢占市场份额。当然,质量监控和产品创新也得抓紧……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倒霉的时候,无论你怎样左躲右藏都无济于事;一旦低谷过去,好运就像洪水一样奔泻而下,挡都挡不住。林聪颖就像一个幸运的农夫,在春天不经意撒下几粒种子,到了秋天却长出了成片的庄稼。九牧王西裤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产品基本上是有多少卖多少。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新的矛盾摆在了林聪颖的面前。
无心插柳:个人小聚会引来公司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