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17年到1123年之间,宋朝向金廷遣使共计七次,金朝向开封遣使也达六次,这还没算上持续不断的信件往来。所有这些外交接触和谈判都集中于三个要点:宋金联合对摇摇欲坠的辽朝的进攻;领土(将燕云十六州退还给宋);从前交纳给辽的岁币。但是就在这一期间,宋在这场交易中的地位急剧地恶化了。因为阿骨打很快就发现,尽管宋朝也多少做了些准备,但金军并不非得依靠宋军的援助,仅凭自己就能攻取辽朝的南部,包括它作为中心的燕京(今北京)。而从宋朝方面来说,却以为只要加入这个军事同盟,它为自己所提的那些领土要求就能够让金接受。不久,金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他们应该取辽而代之,成为宋过去交纳给辽的岁币的合法接受者。
到1123年,当宋金之间终于缔结了一份正式和约的时候(这是两国间最早的一个和约)军事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宋朝收复燕地的企图宣告失败,而金军则不仅将辽赶出了西京与中京,而且到1122年底,还攻克了辽的南京——燕京。辽帝国已沦为遥远西部的一个流亡政权,它的覆亡指日可待。随着金国占有燕都,阿骨打的地位变得无懈可击,宋却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他们不得不接受阿骨打关于将燕地退还给宋的条件,不仅交还给宋的燕地并非六州的全部,而且金还以退还燕地导致税收减少为由,在宋过去交纳给辽的岁币上,又额外要宋添加上一笔巨额补偿。
阿骨打的军事地位既然已如此坚固,他又何必还要与宋缔结这样一个正式和约呢?他其实是想通过和议这一形式,使他的皇帝地位被郑重地承认。和议的条文,就像汉人早期的外交通例,是以一式两份平等的誓约来表示的,从双方各执一份的文件行文中丝毫看不出地位的区别。阿骨打被称为“大金大圣皇帝”,而宋朝的统治者也与之相仿。这意味着金朝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与宋平等的国家,而此时距金正式建国称帝仅过去10年。
1123年的三四月间,两国互换了誓约的条文。可是,对于如何将这六州移交给宋的具体做法,在这些条文中却没有涉及。其他细节,诸如边界如何划定,也被留给此后想当然的推论来规划了。大环境的普遍不稳,加上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使中国北方边境始终呈现为不安定的态势。1123年的这个和约,标志着一个漫长的战争时期(几乎长达20年)的开始,这场残酷的、蹂躏性的战争所几度威胁到的,正是宋统治的中国的生存。
1122年,金兵攻陷辽中京。辽朝天祚帝向西逃窜。在南京(今北京)另一位契丹皇族成员被拥立为帝,旋即病死。金兵直抵南京。面对突然而至的金兵,尽管当地有人企图抗击,但契丹人却无力组织这些力量。1125年,辽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天祚帝被俘,降封为王。这标志着辽朝(这个曾让宋朝闻风丧胆的对手)统治的正式结束。但是,就在它的灭亡之处,作为宋的北方邻居,现在又兴起一个与它作对的国家,至少与从前的辽一样危险。阿骨打没能活着看到辽的灭亡和宋的受辱,他死于1123年和议缔结的数月之后。但是,他所开创的事业,为金朝日后的辉煌打下了根基。
天辅七年(1123年),完颜阿骨打八月,领兵返回上京,行经部堵泺西行宫病死。葬于上京宫城西南。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名铁木真。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1206年,他被蒙古贵族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他将蒙古游牧民族统一为大汗直接掌握的精锐军队。先后征服了金、西夏,占领了今中亚到欧洲东部和伊朗北部,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同时其野蛮侵略和征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苦难童年
在12世纪50年代,俺巴孩被俘获和被处死的时候,也速该把他后来的新娘,即弘吉剌部的诃额仑,从同她订婚的一个篾儿乞人那里绑架走。娶了这位美丽贤惠的诃额仑后,也速该参加了针对塔塔儿人的袭击行动,这些行动也许就是由他的叔叔忽图剌发动的。
后来,也速该被泰赤乌人毒死,铁木真他们被孤立了五六年光阴,在别克帖儿死后不久出乎意料地暂时结束了。正如诃额仑预见,泰赤乌人害怕报复,就又回来查看也速该的儿女。当发现六个孩子中的五个活下来并已长大成人时,泰赤乌人包围了他们,要求他们交出长子铁木真,也许是作为人质以担保其他人的行为。铁木真当时已经15岁了,他逃离母亲的营地,在一片密林中隐藏了九天。饥饿最后驱使他走出森林,等候已久的泰赤乌人立即扑向了他。被带上了枷具后,他作为一名囚犯在泰赤乌人中待了一段时间,每晚上由不同的阿寅勒轮流看守。当铁木真在泰赤乌的一个属民,好心的逊都思部人锁儿罕失剌的帮助下成功地逃走后,这种羞厚和难熬的境遇才结束。
铁木真回到家里重新团聚后,在不儿罕合勒敦南面的群山中避难。这里的生活依然艰难(他们的食物主要由土拨鼠和田鼠构成)而且不太安全。尽管他们很贫穷,但他们的财产不久还是引起了某些过往强盗的注意,他们偷走了几匹阉割的公马。铁木真出发去追寻歹徒,在经过各种磨难之后,带着失窃的马匹胜利地返回了对他十分感激的家中。这次历险特别值得一提,因为在追寻过程中,铁木真得到了他第一个追随者和战友博尔术,从而开始了建立私人扈从的历程。
而且,这段插曲似乎极大地增强了铁木真的自信心。不管怎样,不久以后,他到弘吉剌地界去迎娶了几年前与他订婚的未婚妻孛儿帖。德薛禅毫不犹豫地承认了他与死去多年的也速该的誓约,把女儿嫁给了这个意志坚定的求婚者。通过这次联姻,铁木真不仅得到了一位妻子,而且又重新建立起了与老盟友弘吉剌的联系。他的家族被孤立与被抛弃时代终于结束了。
由于父亲被杀,部众离散,铁木真在血族复仇和饥饿中挣扎。那时他十分孤独,“除影子外无伴当,尾子外无鞭子”。据《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母亲说五个孩子“如恰才五支箭杆一般”。她“将五个儿子唤来跟前列坐着,每人与一文箭杆教折折,各人都折折了。箭杆束在一处教折折,五人轮着都折不断”。后来,铁木真也常用这些话教训他的子孙,只有团结才有力量。
终成可汗
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的战争主要是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展开的,铁木真把呼伦贝尔草原作为他日后发展壮大的“练兵场、粮仓和后援基地”。著名的帖尼河之战和十三翼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在呼伦湖旁,至今还保留着相传是铁木真打仗时用过的饮马石和拴马椿。
铁木真崛起之前,北方的统治权掌握在女真人手中。当金朝发现铁木真的势力日益壮大时,在草原上构筑了很长的金界壕。但是,金界壕并没有挡住强悍的蒙古军队,他们以锐不可当之势给了金王朝致命的打击!
公元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历时十八年的统一战。在斡难河(今鄂嫩河)召开大会,竖起了象征和平的九旒白旗,被各部推举为大汗,号“成吉思汗”,创立了蒙古汗国。蒙古高原从此结束了“星空团团旋转,各部纷纷作乱”的混乱局面。从1206年铁木真成为大汗到1227年他逝世为止,史称“蒙古汗国时期”。正是这段时间里,成吉思汗创立了蒙古文字,改良了军械设备,为以后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公元1204年乃蛮战争的前夜,成吉思汗按十进制组建了他的军队,他还建立了一支私人卫队(怯薛)。最初组建时,这支卫队包括70人的白天护卫(秃鲁华)、80人的夜间护卫(客卜帖兀勒)和1000名勇士(把阿秃)组成的特殊队伍。卫队作为一个机构,直接出自于成吉思汗在12世纪80年代晚期最初组建的家族统治体制。它的全体成员,像家族体系的成员一样,从他的那可儿中征募。从编制方面而言,他们既作为护卫(怯薛歹)兼可汗私人的保卫者,同时又作为照顾他个人需要与照看他财产的家庭管理者而效力。要区分二者,就算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很困难的。在后者的职能中,护卫履行的职务有管家(扯儿必)、厨师(宝儿赤)、箭筒士(火儿赤)、门卫(玉典赤)和牧军马者(阿塔赤)。此外,护卫们还兼管女性随从与小执事诸如牧骆驼者与牧牛者的行为,照管可汗的帐篷、马车、武器、乐器和府库,预备可汗的饮食。
随着成吉思汗权力与财富的继续增长,卫队的行政与经济职权也自然随之增长。卫队从最初1150人到1206年1万人的大幅度扩充,不仅是出于安全和威信考虑,更主要是用来满足新生蒙古帝国不断增长的行政需要。而且,由于卫队世家体制既提供了个人服务,又提供了运转机构,通过它们,成吉思汗管理着他迅速增长的属民、领土和经济收益。故而无论他去哪里——去战斗或围猎,这一体制总是伴随着他。这样,早期蒙古国家的“中央政府”,实际上是帝国护卫军,处于其统治者选择落脚的任何地方。这时,成吉思汗还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即大断事官(也可札鲁忽赤),来监督与协调新扩大的行政体制的活动。他选择了被他家所收养的塔塔儿弃婴失吉忽秃忽来担任这一职务。大断事官的职责多种多样,根据成吉思汗发布的命令,他将划分并分配属民,即决定怎样把属民分配给各军事单位与汗室。正如他的头衔所显示的那样,失吉忽秃忽具有帝国最高的法律权威;与卫队中挑选出的成员合作,他将审判所有的恶人,而且被授予掌握犯人生杀的大权。同时,他被指令制定并维护一部“青册”(阔阔·迭卜帖儿)。在那里面,所有的司法决议,包括成吉思汗本人的法律训言(札撒)都被保存起来以备用作将来司法判决时的判例。所有有关部众分配的事例也记载在里面。由此可见,青册是一个法典与人口登记的混合物。
1206年定期进行登记的方法的采用,很有可能是由于成吉思汗具有远见的决定所产生的,这一把其本族语言写成书面文字的决定产生于数年之前。在1204年,当乃蛮人被击败时,一名服务于乃蛮宫廷的畏兀儿人官员塔塔统阿落入蒙古人之手,在与这位有学识的俘虏进行长谈后,成吉思汗命令他用回鹘字母书写蒙古语,然后教他的儿子们认识新字母。被收养的成吉思汗的“第五子”失吉忽秃忽肯定是最初掌握字母和用它来写本民族语言的人之一。塔塔统阿还介绍了印章在官方事务活动中的用法,这也很快被蒙古人采用。
军事制度
成吉思汗在1204年引进蒙古军队的十进位制遵循了已有的草原传统。然而,它被采用的规模则是空前的。在1204年所形成的军事单位方面并没有多少数字可提供。而在1206年却有一个完整的蒙古军队战斗序列保存在《秘史》中,1227年的一个类似名单也保存在拉施特的《史集》中。根据前者的材料,1205年至1206年乃蛮人被打败和所有其他部落随之投降之后,成吉思汗以他可利用的极度扩充的有生力量组建了95个千户(敏罕)。在此之上还要加上10个千户组成他的私人护卫军。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时的数目则表明从蒙古诸部征调的千户的数量已经增加到129个。这些军队几乎不可能长期维持名义上的兵力,但至少在理论上来说,成吉思汗军队的纯蒙古成分的兵力在10.5万与12.9万之间。随着蒙古人的领土扩张,同一制度又被强加于属民(草原游牧部落和定居民)身上。到13世纪中叶,蒙古军队的数量,虽然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被记载,但肯定是1206年或1227年数量的好几倍。
千户,而不是更有名的万户(土绵),是成吉思汗时代的基本军事单位。当需要增加时,10个千户会联合组成一个临时的万户。其中一个下级千户的指挥官被任命为这一更大组织的指挥官,而同时,他又继续指挥他自己的千户。看起来,成吉思汗所有的将领都永久地作为千户长(那颜)而效力,甚至被委任掌管更多军队时,也还是如此。大部分指挥官是成吉思汗的伴当和其家族成员。由于这个原因,军队许多最高级长官都拥有诸如牧羊者(火你赤)、管家和箭筒士之类似乎不太重要的头衔。作为一支军事力量,蒙古军队的成功依赖于它的机动灵活、纪律严明和听从调遣。他们没有超人的技术优势,也没有秘密武器。所有的游牧军队都天生机动灵活,但没有一个像成吉思汗的军队那样纪律严明。据我们所知,成吉思汗的训言似乎主要是关于军队纪律方面的。残存下来的片断表明,对不服从命令的处罚是严厉的,而且军事单位共同对其单个成员的行为负责。指挥官在战场上有效地协调大兵团运动的能力是蒙古军事机器的另一个明显证明。这一听从调遣的特性得自和平时期经常性的训练,通常以各军事单位加入的大规模狩猎为形式。这也有纪律方面的因素。蒙古战地指挥官被要求严格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行动计划行事。如果一支军队没有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出现,它的指挥官就会立刻被处罚,不管提供什么借口也无济于事。
蒙古军队除了它的首要任务之外,还有重要的行政职能。在1204年和1206年产生的千户的全体成员包括服兵役的战士以及他们的家属与奴隶,每一个千户既是一个军事单位,又是同一官员千户长控制下的地方政府的一个组织。十进位的建置给成吉思汗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暗中破坏部落的权力与忠贞,并在一定程度上用军队纪律和团结一致来取代它。以前的对手诸如塔塔儿、克烈或乃蛮之类作为部落群体被有计划地破坏了,并被零散地分配给混合千户或者是分散成为由其他人组成的千户的属民。只有表现忠诚的旧有的同盟部落被允许组成他们自己的同一种族的千户。例如,弘吉刺人被允许以一个部落组成千户,以他们自己的首领为长官。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的部落,不论他忠诚的纪录如何,也只是被束缚在一个新的制度框架下并服从于严格的军事纪律。千户,既是军事动员的一种手段,也是社会控制的手段。
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