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叫卜式,河南人,早年以种田和畜牧为生。分家的时候他将家里所有的田地都给了他唯一的弟弟,而他只赶着一百只羊去了山里。可谁知,十多年过去后,他这些羊得天然精华的滋养,居然呈几何形繁殖,不知不觉就有了一千余只。而卜式自然也就成了发家致富的富翁。
现在卜式看国家有难,就想将一半的羊卖了,捐钱给国家。可谁知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人家卜式的行为是有企图的,结果汉武帝硬是拒绝了卜式的好意。但卜式捐钱确实是出于品质高尚而不是故意作秀,于是第二次将钱捐给了捉襟见肘的汉武帝。汉武帝当时确实着急用钱,就接受了卜式的好意,给了卜式一个中郎的职务。
汉武帝同时号召天下为富不仁的富豪们向中郎学习,学习他这种热心于国家公益的行为,但响应的还是不多。汉武帝急了:不给你们点颜色看看,你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厉害。于是让专人出来管理盐铁事务,这样一来,军费问题就真的得以解决了。而很快,一场大战也即将开始了!
漠北大战
公元前119年的夏天,西北的天空又出现了扫帚星,这预示着这一年将有大事发生,果然这年夏天,汉武帝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匈奴发动总进攻的问题。
汉武帝认为匈奴伊稚斜单于因为听了赵信的话,断定汉军绝不敢进入大沙漠,所以就会放松对汉军的防备,如果这时候深入漠北,出其不意地攻击匈奴绝对会收获颇丰。于是汉武帝对众将说,按照那个名副其实的汉奸赵信的说法,只要匈奴搬家到漠北,咱们就奈何不了他们了,我现在就想让他知道,他虽然搬到了漠北,我照样治得了他!现在我们就打到匈奴的漠北老巢去!而这个建议,也得到了众多与会将军的一致同意。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这次出战,汉武帝派出了两个军团,一个由卫青率领,另一个由霍去病统领,还替他们准备了十万匹战马,一人一半。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这次出征的战马和以往的不同,这次的马叫栗马,所谓的栗马也就是吃小米的马。这种马吃的虽然是米,但浑身却有使不完的劲,比吃草的马还要强壮。
除了这十万匹战马,官员们的私马也全交出来充公了,大概有四万匹。后勤有数十万人,负责向前方运输粮食。
所需物资安排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作战方面的问题了。霍去病率领的仍然是汉朝的特种部队,他计划从定襄出发,攻击匈奴单于主力;而卫青的部队,则计划从代郡出发,目标是匈奴的左贤王。
对于这次出击,汉武帝的目标是力求决战!
事情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两军出发后,从匈奴俘虏的嘴里得知匈奴单于的兵不在北方,而是远在东方。这个消息是很可靠的,因为匈奴单于再次听了赵信的话,说汉军既然是来决战的,那我们就陈兵列阵,等他们吧。不过,汉武帝已经知道这个招数了,而且适时做了战略调整。让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出定襄,让卫青的主力部队来出击匈奴单于。这就从事实上否定了赵信的看法,并且从行动上进行了二次否定。
就在卫青准备出发的时候,有一个人死活要去参战,这个人,就是是飞将军李广。
本来开始的时候,李广并不在参战名单内,不派他出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老了。但是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将军哪一个是服老的?李广从十六岁参军,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人生最黄金的年华,几乎都献给了抗击匈奴的事业。而这四十多年里,又有多少次死里逃生?现在还有什么是他不能跨过的吗?
而且,这次出战是汉朝对匈奴的决战,一个以战争为生命的将军,他的一生能经历几次决战?李广是怎么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所以,他要参加战斗,因为这不仅是对匈奴的决战,也是对他自己的决战。
后来卫青禁不起李广的死缠烂打,终于决定让他出战。但是有一个条件是不能让李广打前锋,这样做是为李广的安全考虑。因为李广最大的特点就是冒险,如果他打前锋,很可能就会坏了已经定好的作战计划。于是,卫青最终决定让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一起,从东边出发,约期会合。
对于卫青的安排,李广却十分不满。为什么?因为李广征战这么多年,一直是做前锋的,现在让他去做后卫,叫他的面子往哪儿摆呢?再说一个前锋去打后卫,他也不能很快地适应啊。另外,李广这次死乞白赖地要出战,就是为了建功立业,但是一个后卫建功立业的机会太小了。球场上的后卫一般就是给人家传球的,射门的则是前锋,人们往往能记住射门的人,很少见过垫背的后卫被人记住的。这机率相当于在街上遇见绑匪。
所以李广这次不但要出战,还要一个前锋的位置,因为这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于是,李广就对卫青说:“我参战,就是为了打前锋。你现在突然把我调到后卫的位置,我真的很不适应。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就是为了能跟匈奴决一死战,所以请派我充当前锋,我一定全力以赴,把单于抓回来见将军。”
对于李广的心情,卫青明白。这次出战,不光对李广重要,对整个汉朝也非常重要。他做这样的决定就是因为太了解李广的性格,如果把他放在前锋的位置,可能误了大事。所以,以大局为重,卫青还是拒绝了李广的请求。
李广被卫青拒绝后,却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祁连山一战迷路后、被贬为庶人的公孙敖被卫青安排到了前锋的位置上。原来不是没有前锋的位置了,而是你卫青将这个位置留给自己的发小公孙敖了。这样一来,李广就更加郁闷了,最后气呼呼地离开了卫青的营帐。
很快大军就出发了,卫青带领着自己的部队,长途跋涉,在茫茫的大漠上搜索着匈奴的身影。而匈奴单于这时候在干吗?正如汉武帝得到的情报所言,他们正在心急火燎地等待着汉军的到来。这些不耐烦的匈奴兵怎么知道,自己不光是在等待汉军,更是在等待一场绝对的惨败。因为他们听信赵信的计策,只是一味地等待,而不是准备正面攻击长途奔波、疲惫不堪的汉军,怕造成更大的损失。然而匈奴军不知道,汉军长线作战,即使到了自己眼前,也已经疲惫不堪,如果这时候匈奴对汉军发起冲锋,很可能会让汉军全线崩溃,这就是军家不愿意长线作战的原因。但他们这时候却按兵不动,表面是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实际上却是给了汉军以喘息的机会。
此时卫青最担心的不是匈奴的突击,而是李广和赵食其。在出发的时候,卫青就命令李广的部队与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担任大军右翼护卫,并定下期限会合,合击匈奴主力。但现在等了一会儿了,他们却一直没有露面,看样子,他们又一次迟到了。
战争不是约会,非要等到所有人来才开始,卫青在等待一段时间后,果断地决定出击。针对匈奴的策略,卫青决定诱敌出战,只要他们出了自己的窝,就好办了。于是卫青下令士兵们用顶上有帷布的武刚车围成阵营,叫五千个骑兵抵挡住匈奴人的正面进攻,其余军队在武刚车阵后面和两翼埋伏起来。这就给匈奴人制造了一种假象,汉朝只有正面进攻的这些部队。
果然,急于求胜的伊稚斜单于看到汉军用五千人防守正面,以为大部分汉军还在因为长途奔波的劳累而休息,只有正面的军队来跟自己决战。于是他高兴地下令,用一万骑兵来对付汉军的武刚车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