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700000039

第39章 奖罚分明的管理(6)

二是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讲政治、顾大局的意识日益淡漠。在一些人眼里看来,严格执行党纪政令“是战争年代的事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现在“谁老实谁吃亏”。拿走私来说,这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部署过打击走私的斗争。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

三是施行的政令有相互矛盾或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使下边无所适从或难以执行。近十几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和出台了许多政令和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奠定了法制基础。但是,由于一些法律、政令不够缜密。下边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易经》告诫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我们国家统一、人民团结、政局稳定的今天,关注政令不畅这股潜流,这个不谐之音,无论如何不能说是杞人忧天。

严格地管理久乱之地

曾国藩指出,治理将要混乱的国家,要用严厉的法令;治理乱久了的地方,则应该给那里的人开辟一条生路。

司马迁在《史记》中讲到秦时酷吏的大局盛行,是由于社会太乱的原因。曾国藩在这里也提出了一样的观点,那就是“治乱世,用重典。”国家只有整治法令,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严加打击,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曾国藩的观点在今天依然有其重要的意义。

曾国藩鉴于以往的地方官过于怠惰畏事,往往积案不办,甚至良莠不分,罪犯逍遥法外,横行无忌。于是主张“治乱世,用重典”,以严刑峻罚来痛惩不法分子,绝不容忍私欲膨胀。

曾国藩早就对清朝地方官吏腐败无能深怀不满,更不信任承办案件的胥隶、书役人员,决心于司法机关之外设置新的机构。曾国藩峻法的刚挺之气也曾令某些大奸之徒胆战,大小贪官为之忐忑,这种作风一直到他任直隶总督时还如此。我们来看曾国藩这份陈折便可略知一二:

直隶风气的败坏,竟是各省所未听说过的。我到任以后,不得不大力整顿,把清理积案,停止任意摊派作为头等大事。严明法纪,违者严惩。我自认自己不是铁腕人物,就在近期的江南之治也是很宽容的,但是如今在直隶却严厉起来。那些贪官污吏有的致信来保全自己,有的坦白所为希望得到宽恕,这些都在我意料之中。我随时亲自察问,找出问题的要害以图直隶之吏治得到整肃的成效。假使一年半载风气能够稍稍好转,也就不难达到民安世平的目的。我初任直隶,就认为这里如果不采取刚猛措施就不能惩除贪官,这也是应该预先说明的。

为了峻法,曾国藩敢于冒杀头死罪,犯颜上陈,这是众所局知的事。上面那道有关惩治贪官的折子,是在同治八年(1869)正月十七上奏的,而后两个月整,曾国藩又上了这样的一折,参劾直隶劣等官吏:

一个多月来,我所见的官员有很多,从他们那里所听到还是令人鼓舞的。希望从此风气能有所好转。现在我把所察罪极的十一人列单呈上。恭请圣上一看。虽说不十分确实,但是臣确实多方察问,不敢轻信旁人,不敢稍带个人成见。另外还有十几个未曾察明,等两三个月后,详细察清再据实上奏圣上。严重的仍罢官斥责,不能犯同一罪过而惩罚有所不同,案轻的令其改过自新,对他们应该重在劝诫而不在严惩,藩臬两司所开贤官与我调查相符的,我也分作两次呈圣上一看。

峻法一度使曾国藩声名重创,受到朝野抨击,一时有“曾剃头”、“曾屠户”之绰号流传,无非是说他“滥杀无辜”而已。但是曾国藩没有退却,他相信只有“挺”下去,坚持峻法治世,才能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他在给弟弟的家信中也直书自己的看法:

吏治最忌讳的,是不分青红皂白,让有德行的人寒心,不贤能的人无所畏惧。如果犯了这个过失,那么百病丛生,不可救药。韫师近日来圣上对他也有些冷淡了,如果更是事事多迁就,那么这些人更加放肆。我近日对待属下改变不明事理的做法。马上派人到三省秘密查询,也只是革去那些特别差的人。

战国晚期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从“法”的角度,对君臣吏等的不同职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作为君主,应该是处势、任法和用术三者并举。

1.处势

韩非十分重视势的威力,他说:“势者,胜众之资也。”“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仞之淫,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韩非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势对于君主的重要性:“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君主失去威势,也就失去了力量,失去了赖以运行的工具,就不免会丧国辱身。因此,韩非告诫君主一定要严守势位,“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要求君主严守势位,意在鼓动他们独揽大权,“威不贰错(通“措”。置立),制(权力)不共门,不给下臣提供取而代之的机会。

2.任法

韩非认为,仁政或暴政,都于国不利,“仁暴者,皆亡国者也”。要想国泰民安,必须推行法治。用他的话说就是“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偏私)。”“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释法术而心治(任凭胸臆处事),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意度(随意估测),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比较)短长,王尔不能半中(半数准确)。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

那么什么是法呢?韩非回答说:“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裁焉。夫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法之谓也。”韩非主张,立法首先应当以普通百姓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根据,“察士(明察之士)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令,夫民不尽察;贤者然后能行之,不可以为法,夫民不尽贤”。其次,还应当将法令制定得详备具体,“明主之法,必详尽事”,因为如同圣人之书写得简约会引起弟子们的歧见和争执一样,法令制定得省略必然要导致人们的争论不休,(“书约而弟子辩,法省而民讼简”)这就不利于法制的实施。法令一旦制定出来,就应当坚决贯彻执行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法莫如一而固”。

3.用术

韩非针对君主“舍常法而从私意”的情况,明确提出君主也应当恪守法令,做到“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法之所外,虽有难行(难能可贵的行为),不以显焉”。韩非的任法主张含有行政规范化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必须肯定;而它更主要的还在于使所有的臣民都变成法的奴仆,由独处于法上的君主通过法来主宰,对这一点更应有足够的认识。

首先,“信赏必罚”:根据法令,下臣有功即予奖赏,有罪予以惩罚,以此约束群臣,使之不敢妄为。

其次,臣的守职之道:韩非从维护君主权威的目的出发,提出了臣的守职之道,主要是:

竭诚事君:韩非主张:“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可见,韩非理想中的人臣品格,就是尽心奉上,一切服从君主的意志。根据韩非的君臣关系理论,君主得到这样的下臣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韩非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又指出:“所谓忠臣,不危其君。”从而把对人臣的品德要求限定在比较现实的竭诚事君上。

告恶谏过:申不害曾说:“治不逾官,虽知弗言。”韩非对此评论说:“治不逾官,谓之守职也可;知而弗言,是不谓过(不告发罪过)也。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今知而言,则人主尚安假借矣?”韩非主张,人臣有揭发罪恶之责,如果知恶不告,则与之同罪。另外,韩非认为,人臣还应当善谏君过,“夫为人臣者,君有过则谏,谏不从,轻爵禄以待之,此人臣之礼也”。

循法遵令:韩非认为,君主制定了法令,下臣就必须恪守,而不得越雷池半步。他说:“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在韩非看来,法是下臣行动的唯一准则,至于道德仁义,皆不可为据。在这里,下臣完全变成了君主和法的工具。

勉力职事:韩非要求,“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镆铘傅体(剑锋将及身体),不敢弗搏”,“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夙兴夜寐,卑身贱体,辣心白意(敬心诚意)……”这就是说,人臣应当不畏劳苦,尽职尽责,为君主排忧解难。

看来,曾国藩作为一个大儒,其“峻法”是与韩非的法家主张大有渊源的。

曾国藩说:“我欲足以自立,则不可使人无以自立;我欲四达不悖,则不可使人一步不行,此立人达人之义也。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曾国藩只有自己身正,才能使“峻法”有效地推行下去。

其实,治理军队的关键,主要在赏罚严明。一味和气的仁慈,会彻底破坏军纪,贻害国家,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古代的军队的风气败坏,法纪大大松弛,赏罚的宽与严常常没有规矩,有时用无原则的宽容来求得大家说好,有时又故意用极其苛刻的处罚来显示自己的威严,以个人的爱和恨作为喜欢和恼怒的标准,又根据这个标准去决定赏罚,这样一来,受赏的不知道感激,受罚的不知道害怕。风气败坏到如此地步的原因,其中人心的败坏占一半,赏罚措施没有规矩也占一半。在这种军队疲沓软弱毫无责任感的情况下,不用猛烈的办法去振作一番,就不能改变败坏的风气。与其宽容过度,还不如严厉过度。建立起严格的法令,宽容时大家才知道是恩德;树立了真正的威严,施行恩惠大家才知道感激。用慈悲的菩萨心肠,去实行雷电一般厉害的办法,现在正是时候呵!希望各位勇敢的人毅然使用这个办法,不要有一点点气馁,这样一来,军事上的大问题就能够解决了。

同类推荐
  • 心态的锻炼(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心态的锻炼(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参加争论的哲学家们,称自己为唯心论者或唯物论者,而各执一辞。他们提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据,可是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个体心理学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肉体和心灵的动态相互关系。亟待治疗的病人都具有肉体及心灵,如果我们治疗的理论基础错误,我们便无法帮助他。
  • 求职者的圣经.职场篇

    求职者的圣经.职场篇

    《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是当代知名作家段谦倾心所写的一本关于职业的学术著作,而后又针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做了更加详细、有针对性的文字补充,是一本难得的职场求职、生存攻略等经典学术著作。让找工作的人知道如何找到工作;让不找工作的人知道如何为自己工作;让正工作中的人知道如何工作可以更好;让不满意现在工作的人知道如何创造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正是《求职者的圣经》的核心内容。
  •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心态的锻炼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心态的锻炼

    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参加争论的哲学家们,称自己为唯心论者或唯物论者,而各执一辞。他们提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据,可是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个体心理学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肉体和心灵的动态相互关系。亟待治疗的病人都具有肉体及心灵,如果我们治疗的理论基础错误,我们便无法帮助他。
  • 走完一生,就这么点儿感悟

    走完一生,就这么点儿感悟

    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幸福的真谛、成功的智慧、感恩的心、智慧箴言、人性的弱点、历史的智慧、名人的感悟、快乐的源泉等。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思维模式(Mbook随身读)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思维模式(Mbook随身读)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异常,只有具备超强实力,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思维模式》带领读者近距离接触这些世界上最优秀企业员工的阳光思维,对每一个渴望成功的职场人士都将大有裨益。读者只要认真领悟、切实运用书中的工作思维,就会提升竞争力,成为一个真正出类拔萃的员工。
热门推荐
  • 现实世界的作弊码

    现实世界的作弊码

    平凡的高中生杨哲被告知自己是个异能者,并由此接触到神秘的异能界。在阴差阳错之下杨哲觉醒了他的异能,空中飘浮着一个只有他能够看见的虚拟键盘。然而他的异能却不同于异能界所有的异能者。输入作弊码,这竟然成为了现实中的能力。另一方面,异能界的巅峰会议上,透露出一个恐怖的预言——人类文明将会在一年之内遭遇前所未有的浩劫。神秘组织,上古生物,接下来又会遭遇什么呢……
  • 青爱的,你是我的

    青爱的,你是我的

    “叮铃铃……”林青青无奈的从床上爬起来,关掉闹钟。“嚯!是谁把闹钟开开的,不知道今天是周末吗!”“呃,青青你确定?”“妈,我确定”林青青脸正义的点点头。“不信,你看看日历。喏”唉,等等。不对啊!林青青不相信的瞪着眼睛,随后………
  • 天使的守护

    天使的守护

    也许我注定是个爱情的盲人,在这浩淼的世界中盲然行走;也许我注定要孑然一身,在这世界独立行走,也许我本身就没有幸福,也不该拥有幸福。
  • 初恋点点酸

    初恋点点酸

    初恋是一场冒险。冒险的勇士们总是斗志昂扬。在寻找爱的路上,风光有一百种模样。但是在离开的时候,会有人欢笑,会有人悲伤。乐笑笑的初恋多灾又多难,不是她自己表错情,就是被别人陷害栽赃。为什么别人的恋情甜如蜜糖,而乐笑笑的初恋却有点儿酸?没关系,酸过之后,糖会更甜,酸味和甜味本来就是一对伙伴。就在前方,初恋之神已经张开了翅膀。
  • 大唐第二皇

    大唐第二皇

    穿越回隋末的第一天,便被告知自己父亲造反了,李智云死里逃生,一路奔回太原,本打算划水坐等天下太平,却没想到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害自己。裴寂阴谋划策,李建成笑面藏刀……庶子怎么了?待我打下天下割据一方!出身不够?看不到我身后百万雄师?
  • 穿越之是凤是凰

    穿越之是凤是凰

    一朝胎穿,她成了最受宠信的王爷之女。为了七个未知的任务,她决定女扮男装离家出走。她究竟该怎么做?只要时间的车辙仍旧转动,她就无法确定自己下一秒会身处哪个世界。她无法许诺,因为这样缥缈的她能许下什么呢?
  • 久梦不觉

    久梦不觉

    多少个甲子年她都愿意等,只要林易笙可以回来。他的笑,他的人,都是她的追求。几百年前,他说,不要哭。她便找了巫师抽出她七情六欲里的悲伤,这辈子她也许只会为他一人而难过了。
  • 超凡武尊

    超凡武尊

    杂役弟子凌云,融合一颗水晶之心,觉醒无上天赋!自此傲笑天地,修武道,战天骄,睡美人,傲世穹宇,成就超凡武尊!
  • 天敌传奇

    天敌传奇

    取名天敌,意指天之敌。修炼本是逆天之事,要成为绝世强者,就要与天为敌,与地为敌,与人为敌,其乐无穷。天意使然,让十六岁的华天敌,成为父母双亡的孤儿,却成就了一段强者之路。
  • 纪念那时期的恋爱

    纪念那时期的恋爱

    上学时候,由于男主早熟很小就懂得了爱,与女主发生了周折起伏的爱情故事。作品为纪念作者本人的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