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在殿内来回踱着步,身边的太监和宫女都在一旁屏气凝神,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他们都在周主身边多年,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气,知道他现在正在聚精会神的想事情,要是有人在这个时候突然打断了他的思路,这个平时看上去还有点慈祥的皇帝就会勃然大怒,不由分说的开始惩罚这个搅扰了思路的人。以前曾经有一个太监,平时最善于察言观色,也最受柴荣的宠爱,可是就是在一次柴荣想问题的时候,憋不住打了个喷嚏,被柴荣立刻喝令将士们把他拖出去打四十御棍,这太监平时由于有柴荣撑腰,所以对其他人都有点看不过眼,总是压在别人身上作威作福,这次被宫里那些受他欺压的人抓住机会,不到二十五棍就打得皮开肉绽,一命呜呼了。等到事情过后,柴荣才想起来,问周围的人说那个太监哪里去了,这才知道事情的结果,可是人已经死了,命令也是自己下的,自然怨不着其他人;若说太监是宫内的人还则罢了,可是柴荣这种脾气有时候已经有点控制不住了,有一次还是在他思考问题的时候,宫中的卫士长石守信看到其他兵士有点懈怠,就在殿外大声呵斥起来,被柴荣听到以后大怒,赶出去叫人把石守信捆绑起来,立即关押了起来。幸亏这个石守信原来上阵打仗的时候,和禁军赵匡胤生死与共,有不少交情。家人听到消息,连忙去告诉赵匡胤,由赵匡胤出面求情,这才把石守信保了下来,只是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在宫里当差,便由赵匡胤安排到了禁军中担任将领,这才算保住一条性命。
其实宫中的这些人,也都非常理解柴荣的烦恼从什么地方来,也知道这个本来好脾气的人,为什么近几年来逐步变得让人有些害怕,甚至有点深深的畏惧。别看柴荣年轻的时候只是个游走江湖的商人,可是他秉性聪明,爱好学习,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都算拿的起放的下,而且非常善于和人交流,总能够揣摩清楚别人的心思,要不是这样,为什么最后郭威能将自己的帝位传给他?哪个皇帝临死的时候,不是有一堆人在虎视眈眈,为什么偏偏就他柴荣,轻轻松松就当上了皇帝。都是因为他早期做好的准备,郭威病重的时候,柴荣几乎天天在床榻便伺候,端屎倒尿都自己亲自来做;而且他年轻时候结交的那些好友,那个时候都在朝中担任着重要官职,比如韩通、赵匡胤这些,其他人就算看不上柴荣,可是面对他的这两个结义兄弟,怎么着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份儿呀。而且说实话,柴荣也算是一个好皇帝,勤政爱民,而且在民族大义上毫不含糊。以前那么多年,契丹人都一直在北方骚扰中原的边境,可是无论是朱温还是李存勖,对待这件事情上都比较含糊。朱温虽然说是因为在国内的动乱太多,而且大部分的精力都消耗在和李克用的战争上,可是从实际上来讲,他也根本没有想把契丹怎么着,反正北方的那些州县都被其他节度使占领着,而且那些节度使也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他可不愿意去帮助这些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李存勖就更不用说了,他本来就不是汉族而是沙陀,和契丹之间的关系总是有些暧昧。到了后晋石敬瑭,干脆就投降了契丹,给契丹称臣还不算,还要认契丹皇帝为干爹,可算是把脸丢到家了。最为可恨的是,他干脆把幽云十六州都割让给了契丹,你平时骚扰边境是为什么,不就是抢点粮食,抢点牲畜,抢点女人嘛。好,我把整个城都给你,你总不会抢自己的东西吧。这么一来害的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后汉的刘知远倒是对契丹不太感冒,可是在位没有几年就死了,他儿子又太不争气,被郭威轻轻松松就取了汉家江山。只有这个柴荣,不要看人还是挺忠厚,可是在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非常能站得稳立场。他刚刚即位的时候,北汉联合契丹几次来犯,当时国内也不太平,西面有蜀国出兵、南边有南唐作梗,东边还有个叛将慕容彦超,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仍旧毫不犹豫的派出大军,去和契丹作战,而且两次都取得了胜利。‘
柴荣的杰出还不止于此,他的雄才伟略根本不会满足于安安稳稳的守住中原,他的眼光早就把目标定在了统一中原上,在和南唐你来我往的交战了多年之后,南唐终于打不过去,愿意归顺后周。消息传来,柴荣非常高兴,等到南征的将士们回到都城时,他亲自设宴为众人接风庆功,当着一桌子的文武大臣,柴荣第一次透露了自己的伟大理想:“假如从现在开始,我还能活三十年,能够再当三十年的皇帝,一定要用十年时间来统一天下,将周围的那些割据政权全部灭掉,将契丹人远远的赶出北方边境,将华夏大地统一为我后周的天下;等到天下统一以后,我就再也不领兵打仗,而是专心的去扶助人民来休养生息,我要让我的国土上每一寸土地,都开满鲜花,让我华夏的子民都不再饿肚子,每天都吃饱饭;我还要大力发展农桑,鼓励人民进行商业交流,让东南西北的货物都在天下流通;等到这十年过去,我再致力于天下太平,以前乱世的纷争都是由于什么而起的?是由于利益,是由于每个人所得到的东西是不同的,我就是要让天下大同,让天下人都成为一体,让天下太平。”柴荣说到后来,已经有些激动,可是这一番雄伟的规划,却把在座的众位臣子们都激励的全身发烫,他们毫不怀疑的相信,柴荣能够实现这一切,因为迄今为止,他所做的这些事情,已经远远比以前的那些统治者要优秀多了。
可是自从柴荣即位以来,也是纷争不断,几乎天天都在和外面打仗,柴荣又是个好亲力亲为的人,多少次,他为了激励士气,不顾个人安危御驾亲征;又有多少次,当普通的百姓都已经酣然进入梦乡的时候,他还手持蜡烛,仔细的观看着前面的作战图。前方将士在拼命杀敌的时候,他在后方也没有睡过一个好觉。长期的这么劳累下来,加上战事有时候不顺利,他的脾气也一天比一天坏起来,以前常常在他脸上浮现的笑容,现在已经被紧绷的嘴唇所代替。更为让人担心的是,他的身体状况也一天天的在恶化,他本来正是年富力强的年华,到今年为止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可以大干一番事业,实现他伟大梦想的时间。可是看上去已经如六旬老人一般苍老,脑后和鬓角的白发也一天多似一天,好几次身边的太监悄悄的告诉赵匡胤说,从柴荣咳出的痰中发现了斑斑血迹。赵匡胤也曾经劝过柴荣说,统一天下不是一件小事,要慢慢的来酝酿,不能着急。可是柴荣已经陶醉在自己的梦想中,即便是赵匡胤,这个在他没有发迹时就和他结义,在他称帝的路途上扫清了一切障碍,在他当上皇帝后无怨无悔的帮他实现梦想的功臣,也不能让他从狂热中稍稍清醒过来。
而且自从柴荣当上皇帝,时间一长,他便也不可避免的有了一切皇帝都有的毛病,也是最要命的一个毛病,就是疑心。他对任何一个人的信任都越来越低,似乎人人都在觊觎着他的位置,经常无故的就把他认为可疑的人加以惩罚,或者干脆流放到遥远的地方。所以,他在位时间越长,和大臣们的裂痕反而越深,这反过来又更加让他怀疑身边的人。越是有功,他越是怀疑,渐渐的便有点独断专行,再也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他甚至准备把兵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地方上即使是调动一两千人马,也必须要和他来禀报,你想那军情如火,若是将领们不能调动军队,遇到突发情况,还要层层上报,效率自然是快不了,所以经常无功而返,而柴荣不想自己这方面的原因,反而固执的认为是这些将领们不肯卖命,长此以往,除非出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普通的事情地方的武装根本就不愿意上奏。可就苦了老百姓,老百姓们怨声载道,自然是埋怨皇帝。可这些柴荣一概不管,依然我行我素。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沉寂了多年的北方边境,突然又燃起了战火。那北汉的皇帝刘承钧,几年前求来了契丹军队帮助,围困潞州,可是被赵匡胤领兵击退,从此以后便在自己境内修养生息养精蓄锐。就在前一段时间,他看到柴荣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到南方监督和南唐的战斗,便集合起自己的三万大军,突然发兵攻打后周的隰州,隰州刺史连忙固守城池,同时向朝廷告急。可是柴荣当时还在南方,朝中没有人敢调动大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隰州刺史的告急文书一封封飞来,堆满了案头。隰州刺史被北汉兵围困,势单力孤,许久又不见朝廷的援兵到来,惊慌交错之下,竟然得了急病去世了。这一下子群龙无首,城里面就乱成了一锅粥。北汉兵又每天不停的攻城,百姓们都惊慌万分。幸亏城中的都监李谦溥,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自己暂且代理了刺史一职,加固城防,修建战备,从严治兵,处置的井井有条,才不至于让北汉兵攻下了隰州。
当时正好是酷暑时节,北汉的兵士们在非常炎热的天气中攻城,李都监领着两个小官吏登上城楼,效仿三国时候的诸葛孔明,非常从容的指挥军士们防御,而且身上穿着很随便的衣服,手里面还摇着扇子,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一点压力。弄得城下的北汉士兵也摸不透这城里面究竟有多少实力,所以不敢尽全力攻打。李都监又暗中和健雄军节度使约好,虽然不能调动上前军队,但是两方各自抽调了五百敢死队,到了晚上主动出击,却攻打北汉的兵营。北汉的士兵本来看隰州城多日都坚守不出,所以根本没有防备,被这千名军士杀的大败,仓惶四处逃散。这个时候,城里面接应的队伍也冲出城来,四处追杀那些已经分散开的北汉兵,刘承钧没有想到有这么一出,也不知道对方究竟有多少人,于是领兵向北撤退,李都监领人一直追出十几里地方才肯罢休,隰州凭借自己的力量终于解围。
这时候终于不用再向朝廷发告急文书,而是发了一封告捷文书。柴荣接到这封信又犯了怀疑的老毛病,心想莫非是隰州谎报军情,然后虚领战功,心中疑惑,便托言了许久才给隰州回信,任命李都监为隰州刺史。同时又命令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与健雄军节度使杨廷璋两个人联合起来,向北去讨伐北汉。两个人于是合兵一处,进攻石会关,接连攻破了北汉兵的六座营寨,那隰州刺史李都监也随军出战,一举便夺下了孝义县城。可笑这个刘承钧也真是个窝囊废,你敢乘着人家实力空虚去偷袭人家,可是看到对方夺取了自己一个小地方就着急害怕的不行,立即就派使者到契丹,又向对方请求援兵。契丹人几次随他出战,最后都是铩羽而归,也知道这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于是就有点支吾,想出种种原因来推托。把刘承钧急得上窜下跳,又是连发几封文书哀求契丹皇帝,契丹人一看对方也实在不容易,于是派了自己国中的大将萧思温为兵部都总管,带领契丹骑兵南下,又来帮助北汉侵略后周。这个时候后周和南唐的战争已经以后周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柴荣也回到了京城,听说北汉和契丹又联合前来侵略,决心自己带兵前去讨伐。柴荣看事情看得比较准,他想北汉之所以几次前来挑衅,只不过仗着背后有契丹人给自己撑腰。既然如此,倒不如来一招釜底抽薪,直接统兵去攻打辽国便是。只要能把辽国打败,那北汉势单力孤,自然容易剿平,还怕他能玩出什么花活来?
既然已经定好了方略,于是立即任命宣徽南苑使吴延祚为东京留守,掌管京城事务,然后让其他的将领,包括赵匡胤、赵匡义、高怀德、高怀亮等一干人等,都各自领上自己的兵马,以及大小战船,迅速开拔向沧州进发。自己率领着禁军在后面跟随,以作为内应。韩通这个时候已经是殿前都虞侯,便从沧州统帅水兵,节节前进,在乾宁军的驻地开设了码头,可直接从水路进发到瀛州莫州等地。柴荣也亲自来到乾宁军驻地,探查情况,规划地形地势,指示军机。他在和南唐的战斗中,已经能够熟练的操纵水军,于是下令立即攻打宁州。宁州刺史王洪,自从听说后周军队开过来,早就惶惶不可终日,一接到柴荣派人送来的战书,立刻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降书,随着使者回来见柴荣,情愿归顺后周。柴荣大喜,当即任命韩通为陆路都督,赵匡胤为水路都督,水军和陆军两条战线拉开,同时向北方进发,自己也坐上龙舟,跟随在大军后面,慢慢向前行走。
北方的这些州县,自从石敬瑭在多年前割让给了契丹,人民四处逃散,契丹人也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在这里,所以中原虽然战乱纷争不断,这些地方反而意外的没有受到牵连。只是现在突然听说后周派了浩浩荡荡水陆两路大军,已经开了境内,统统吓得魂飞魄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几乎所有的州县刺史,都是望风而逃,连百姓人民也长年不和内地交往,不知道后周军队是什么德行,也是十室九空。后周军队几乎没有碰到什么抵抗,就已经到了益津关。守着关卡的将领名叫终廷辉,登上城楼向南望去,见河路上后周的战舰,一字儿排开,不见首尾,岸上的士兵们,都是衣甲鲜明,长枪林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吓得腿肚子直转,大热的天气反而连连哆嗦。正在不知道该打还是该投降的时候,就看见周军阵营中远远跑过来一匹马,到了关口下,连声呼喊让终廷辉打开关口。终廷辉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熟人宁州刺史王洪,于是便问他说你来做什么。王洪说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你赶快先打开关口让我进去吧。终廷辉见王洪只不过一人一马,也没有什么害怕的,于是就让兵士们打开关口,放王洪进来。王洪倒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就告诉终廷辉说,虽然我宁州的兵士比你多,可是我一看后周军队的威势,就知道我不是对手,所以已经投降后周了。现在来找你,也不是别的事,只不过后周皇帝要打你益津关,我说你和我是熟人,我先来劝你也和我一样投降后周,这样的话,可以保证关内的百姓们不受伤害。终廷辉还是有点迟疑,王洪便和他说道:“你还犹豫什么,你这益津关本来就是中原的地方,你和我也都是中原的子孙,以前石敬瑭割让了幽云十六州,我们是没有办法,只得归属契丹管辖。现在既然中原王师已经来到,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回归祖国,不是挺好的么?你干嘛还这么畏首畏尾呢?”终廷辉恍然大悟,于是立刻开关放后周的军队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