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追!”,就带头追了出去,先是追上落尾的两个,几刀过去,两个契丹兵被劈成几半,前面的几个兵骑得更快了,史彦超是一个血性汉子,杀敌拼功夫从来没有轻易认输,追出几里地了也不觉得,只是越追越开心,没有意识到什么时候该回头了。
这边在城内外僵持的符彦卿的队伍和忻州守军也鸣鼓开战,符彦卿记挂着出去追杀契丹兵的史彦超,见他还未回来,于是命令李筠带五百兵力前去接应。
李筠沿着史彦超追赶出去的方向行军而去,然而六七里地的路程也过去了,都没有见着史将军的身影,四下里张望过去,路途已经延伸进了山谷,山谷里郁郁葱葱的长着许多高大的树木,因此显得有些黑瓮瓮而不见清亮,山谷里还有一些深深浅浅沟崖,几声鸟鸣几声回声,都让人觉得背起凉意,李筠命几名士兵在前探路,自己走在队伍中间,一边速度放慢的往前走,一边注意附近的情况,准备再往前找一二里地,没有就返回来。突然,林子里惊起一群飞鸟,直愣愣的飞上天,“注意周围!”李筠低声与周围人示意,又是一片静寂,突然,从天而降般出现一阵马蹄声,四下里都有,李筠和士兵们分不清哪里来的声音,纷纷四下张望,拔剑相向;右手崖上一声“杀不进的南蛮子,快来送死!”,只见右手矮崖上立着一匹黝黑的马,马上一员大将,面相黑中发油,一身更加奇怪的胡服,手里拿的一柄亮闪闪的大刀在阳光下发光,说是迟那是快,这批黝黑大员已经冲了过来,那马仿佛特别熟悉地形,三下两下就要落到了李筠面前了,同时,周围也冒出十几二十个契丹大兵,个个眼似铜铃,面如黑锅。李筠心中一慌,急忙命队伍收紧,返身准备往后撤,这些契丹兵哪里只是吓吓,挥舞着大刀一阵风似的飘了过来,李筠连忙拔刀与之搏斗,那些契丹大兵个个勇猛无比而且气力大,不到几个回合,李筠连忙叫所有的随行士兵撤退,落在后面的十余个来不及回身,没有两声哭喊已经没了气息,李筠也来不及回来营救,和剩下的十余个人急忙骑马冲出山谷地带,在平原上忙向自家阵营前奔过来,后面约四十个骑兵对十余个人紧追不舍,李筠和所有的人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只有急急的赶着马快速奔跑。
在高处了望的哨兵发现了被追杀的李筠等部下,马上禀告符彦卿,符彦卿大惊,知道史彦超可能中了契丹的埋伏计,已经凶多吉少,于是连忙亲自带着一百人迎上去解救,契丹大兵也没有被吓回去,正好和符彦卿这一百余人大战几十回合,双方各有些人员伤亡,契丹兵毕竟人少,竟不住符彦卿随时来兵增援,杀伤了二十几个人后撤退回山谷了。
在李筠等部下追杀契丹兵而去的时候,这边主要部队也拉开了战斗,一个时辰的厮杀,双方各有损兵,还未有明显的胜负。这时符彦卿又抽身去营救撤逃回来的李筠等部下,阵前没有什么特别优势,再加上史彦超生死不明,契丹又有埋伏,符彦卿知道自身兵力不足,于是早早的鸣金收兵回营,未能一直战斗下去。
晚上,指挥营内符彦卿与李筠等部下围坐在一起,李筠正在讲述今天去进山谷接应史彦超的情景,说道重要处,连连说契丹兵如何善打,又连连哀叹,要不是自己奔得快已经命陨了,可怜那十几个与自己生死与共的士兵已经枉死了。符彦卿等人虽然不知道史彦超是死是活,但是一直不见那几十个人有人返回营地,都觉得是凶多吉少,说到动情处,符彦卿也不由得长叹道:“我原来就对皇上说出兵忻州没有直接回应,皇上又不偏偏要进攻,害得我营大将和约千人平白无故的送了死!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啊!”。史彦超毕竟跟随自己多年,符彦卿趁着夜色,命令五人组成的侦察小组,去访问史彦超的下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第二天早上,昨夜出发去侦察的小组成员回来了,向符彦卿汇报了情况,原来昨天史彦超追契丹兵入山谷以后,被契丹兵故意带到地形复杂的一处地方,当史彦超知道自己上当时已经没有办法突围后退了,于是带领跟随的几十个士兵,豁出了与契丹兵展开厮杀,杀了有五六十个契丹兵,最后被契丹放箭而亡,身中十几只箭。听完侦报,符彦卿在香案上插上几只香,心里默念着彦超,不由得掉下几滴眼泪,两人不仅是多年莫逆好友也是多年征战的弟兄,此刻心中格外伤感。符彦卿想到事以至此,只能立即禀明皇上,尽快撤退,于是回到书桌前,拟了一份奏疏,向柴荣报明目前这边的战事情况,以及目前史彦超阵亡的消息,并自请处分,同时,也向柴荣写明了目前无致胜把握,希望皇上能早日班师回都,以图后算。
在太原城外的柴荣这几日没有出兵打算,一方面因为这几日连着下大雨有时候还是暴雨,随军的营帐虽然都是油毡等做成,仍然无法长时间受雨淋,所以将士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很少有干着着的地方;另一方面,最近二十天一直是各地不时的运的粮草过来,但是数量和质量都有递减,有的将士受凉发烧生病,有的将士没有熟菜等补充维生素就拉肚子全身乏力,所以柴荣一面观察着太原城的动静,一面也就没有贸然出兵。
又是一天的大雨,这一下雨,天气就像发了霉一样,没有一点鲜亮舒坦的感觉,柴荣正在帐内看一些公文,帐外禀告说在营地外三里地抓着了北汉的使臣王得中,这王得中因为下雨,回太原的时间晚了些,再加上不明前方阵营部署,无意见被周军护卫兵发现,押回了营地。在皇帐外,柴荣见王得中虽已年纪已届五十,但一身儒雅,两眼雪亮,知道也是位善者。柴荣命人给王得中松绑,并好久好肉的伺候,帐内,柴荣和颜悦色的问他契丹军队什么时候到来?王得中态度坚决的说道:“我只是个使臣,受皇上之命送杨衮北返,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柴荣见自己问不出个所以然来,退到外帐另一侧,命一大臣前去盘诘。大臣也是个与王得中年纪相仿之人,进入帐中与王得中对饮聊天,谈话中,大臣把话题引了过来,说道:“我家皇上待公不薄,公也是个能看清情势之人,如今两军对垒,如果哪天契丹兵一过来,公到时候恐怕难得全身啊?”
王得中叹息着说道:“你不用再说了,我既然是吃刘氏的俸禄就应该为刘氏尽忠,我家中老母妻儿都在城内,我现在若说以实情,一则误了我皇上之大事,二则等于害了自家老小,到时候国破家也亡,只留下我一个孤魂野鬼,我怎么还能独自活在世上呢?”大臣见王得中有如此意志,也对对方有些敬佩,两人遂无话,喝酒碰杯而已。
晚上,大臣将王得中的话转述给柴荣,柴荣对这样的臣子能够对王朝尽忠多少心有敬佩,但事实上王得中也没有可利用的价值,第二天,柴荣找了个理由就赐死了王得中。不多时,符彦卿发出的紧急文书到了。当柴荣接到符彦卿发过来的奏疏,不仅大惊,原本以为只是一座孤城的忻州非常容易拿下,哪知不仅没有胜仗,还损失了一员大将,都是自己太轻敌的缘故,而且也太想取胜,一时没有估量好自身的形式,致使军队有这么大的损失。当柴荣将消息告诉帐内其他大将文臣后,大家纷纷唏嘘不已,“可惜了,史彦超文武双全是位难得的将才,不应有之一仗,折损我大将,实在是我的过失啊!”,大家见柴荣已是伤感之态,知道皇上此刻是真心的悲痛,也都不好多说话,纷纷的劝慰几句,柴荣征求大家对是否现在攻打太原还是回开封的意见的时候,大家都纷纷表示目前回开封比较好,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意思。柴荣心里也很清楚现在的不利因素,再加上爱将阵亡,回去的决心也就下了。柴荣随后追封史彦超为太师,命人修书给符彦卿,让符彦卿一定要寻找到史彦超的遗骸,以便回乡厚葬等,同时命符彦卿立即拔营返回御营。
两日后,符彦卿等率领余部从忻州返回御营,与柴荣见了面。皇帐内,君臣行了礼,符彦卿面奏柴荣说道:“皇上,臣接到旨意再派人去寻找彦超尸首,已经寻觅不到了,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被山中野兽所吃了,还是被契丹兵收拾了去!请皇上赎罪!”
柴荣听后也很无奈,只得点点头说道:“也罢,回都后在寻彦超衣衫等,再行入棺入奠吧。”
“皇上,此次我率部攻打忻州,不仅未能取胜,还损兵折将,实在该死,请皇上赐罪吧!”符彦卿说罢就要跪地,被柴荣扶住,惭愧的说道:“符卿,请起,此番朕派你们出兵忻州也是朕未能好好分析敌情所致,朕也有愧啊!此次战斗不仅不治罪回都后还要赏赐,大家辛苦了!”符彦卿起后又行大礼:“谢主隆恩!”。
“我军何时拔营回都呢?”符彦卿问到,柴荣说明日就动身,于是当即令各部将传话下去,今晚各部收拾行装,明日一早就开拔。在旁边的同州节度使药元福奏道:“进军容易退军难,皇上须慎重!”柴荣说“朕一概委托卿来处理。”当夜,全营官兵晚饭后各自捆扎物品,营内存集的十万石粮食因为没有运输工具也不得不在第二天要烧毁掉,还有一些随军资械,也只有看明天动身的情况,能带多少带多少,不能带的也只有扔在这里了。
第二天,刘崇的侦察兵向得到了消息一样,早早的就在对面的坡上观察柴荣阵营的动静,看到柴荣的士兵都在拆帐搬运,于是飞马回城禀告刘崇去了。
一切整装完毕,队伍浩浩荡荡的往西而去,前方为探路部队,中间为柴荣的御驾,后方为元福率领的部署士兵殿后做保障。行军不到五里地,果然不出意料,刘崇的追兵就出得城门,向柴荣部队离去的方向追了过来。元福部下领兵约一万人,他精细调配阵营,防止刘军取近道追击,随时密切与刘军保持距离,不得已不派兵去厮杀。那刘军冲突了几次,看队伍防守严密,没有机会突围进去,于是一直尾随后面,找机会厮杀一番。刘军刘军数千人追了大部队十多里地没有攻打主帅的机会,意志有些松懈,元福立即遣兵变换阵型,从半圆形,变成了利器型,把刘军部队打得东一小队,西一小队,然后又各自包围刘军小队,在包围圈里杀敌无数,一时间刘军得数千人队伍被杀了一千多,大部队后面血流成和,哀尸遍地。受到重创得刘军失去了主力,见周军已经远去,也不会对都城有威胁,于是也就无功而返了。
其实周军在开拔的时候,除了头天晚上捆扎好的东西,很多器械物资都没有带走,烧的烧,丢的丢,队伍行进的时候又加上后有刘军追兵,行进的队伍都没有了原来的整齐,懒懒散散,拖拖沓沓。
大军回到潞州,修整了几天,官兵们恢复了身体状态,柴荣重新上路到新郑县。新郑县是嵩陵所在的地方,嵩陵即周太祖郭威的陵寝。柴荣筹备着去拜谒皇陵。清明节这天,柴荣大规模的组织了人马去祭扫皇陵。经藩漫天,桃符飘飞,柴荣着素服步步进入陵区,亦步亦趋,神情肃穆悲伤,在陵内,数百白烛被点亮,柴荣不禁伏在柩前哀泣,直到祭奠典礼全部完毕,柴荣才从内陵步出。在旁边的歇殿,柴荣略作休息,同时追封早年监督陵寝修建的老太师冯道为瀛王,赐谥文懿,同时令人赏赐周围守陵的民众。祭拜后不就,柴荣就继续前行到了洛阳。在洛阳册封了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这个符氏就是符彦卿的女儿,父以子贵,国丈应该加封,符彦卿为封为太傅,改封魏王。柴荣也对此次出兵打仗的领将都做了加封赏赐,郭从义加兼中书令,刘词移镇长安,王彦超移镇许州,与潞州节度使李筠,并加兼侍中;李重进移镇宋州,加同平章事衔,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张永德加检校太傅,兼滑州节度使;药元福移镇陕州,白重赞移镇河阳,并加检校太尉;韩通移镇曹州,加检校太傅。柴荣本来还想调将去驻守新夺到的属地,但是这些原来的北汉属地见柴荣大军回朝,也都纷纷继续归入了北汉,柴荣已经是鞭长莫及,无奈的接受了事实,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州县,耗费了这么多人力军饷,最后等于还是一城不得,可见不能轻率用兵啊!
柴荣大军回到开封,第二日既开始上朝主事,柴荣心细,事事都愿意亲自过问并主持,朝堂上一时百官都不可置否,任由柴荣主事。后来当看到有官进言要择贤任能,毋亲细事,柴荣才细细思量。一日,上朝之时,柴荣与百官说道用兵之道和治国之道,柴荣向百官说道:“用兵贵在于精,而不是人多就可以致胜,如果都是一群懒惰怯弱之徒,不分优良而都纷纷采用,到真正打仗的时候,不仅禁不起大仗,而且很容易不是走就是投降,这样我军如何能取胜?不仅用兵如此,用人也是如此,如果不分能力不分强弱,国家如何称雄?都这么坐享民脂民膏,民众如何信服?如今每朝更替不过数年,想想是什么原因?所以,我决定,开始检阅军队,进行测试和选拔,留强汰弱!”此言一出,群臣都一致赞同,此举正是新国需要的政策,于是柴荣乃令殿前都虞侯赵匡胤负责此次大阅军士,好从中间挑选精锐的人选,充作为卫兵。又从民间甄选勇士,凡遇有材艺之人就可以令其补入殿前的诸班。经过几个月严谨的选拔任用,淘汰了以前在军队中的骄兵惰卒,任用了一批从民间从军中精选出来的有能力的优良之士,国之军务各事情均有了很大的起色。其实,现在来看,柴荣此番重用赵匡胤来负责此事,也是为以后赵匡胤入主朝堂奠定了一个基础,试想,面对一个看重自己选拔自己的伯乐,新近提拔的各路将士有哪个不卖赵匡胤的面子呢?
赵匡胤尽心尽力为柴荣整备军务,自然也需要些信得过的人,于是把罗彦威和张光远都调到自己身边,担任自己的左右手,但是最令他高兴的还是高怀德也来到了自己麾下。原来高行周已经病逝,高怀德便离开了天平军,听说这边是赵匡胤在负责打造禁军,于是过来投靠。赵匡胤见了高怀德大喜,知道他武艺超群,当即留在身边,简直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