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她病了,住进了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她得了肝癌,是晚期,已经没有任何抢救希望了,最多只能用药物维持3个月的生命。这个不幸的消息,对他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自她生病以来,他衣不解带,一刻不离地陪伴在她身旁。以前,他曾经拼命地用工作来麻醉自己,常常回家很晚。很多时候,都是在她熟睡之后才悄然睡下。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10年。
躺在病床上的她一开始感动极了,后来便起了疑,好像觉察到了什么,问起了自己的病。他告诉她,没什么大病,住上几天就可以回家了。然而从丈夫对自己关切的眼神和充满从未有过的爱意的举动中,她最终猜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在躺了一个多月后,她提出了回家的要求,每一天都念叨无数遍。他敷衍她说,明天就办手续回家。但是,这么重的病,怎么能放弃治疗呢?只要有一丝希望,能多维持一天,他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最后,她昏迷不醒了。弥留阶段,她突然有些清醒,他俯下身子,轻声问她: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她费力地吐出了两个字:回家。
他感动极了。因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依然想着念着这个家。但是她没有回到自己的家。她死在了病床上,至死都睁着大大的眼睛,那眼睛中满含着哀怨和不安。看到那个眼神,他心中的愧疚又增添了几分。确实,他对不起她。10年来,不知道她是怎么度过漫漫长夜的。尽管从她表面上看不出多少痛苦她从来也没有抱怨过什么。但是,他能够体会到妻子深埋在心里的痛苦。他知道,她是一个在各个方面要求都很高的女人,在夫妻生活方面也是如此。然而为了他,她,
跪在她的灵像前,他不停地忏悔和感动。他满含着热泪,来整理她的遗物。除了衣服,她还留下了一大堆日记和书信。当他翻开这些日记,却发现了一个秘密,是关于她的。原来,她有一个情人,他们暗地里交往了9年。整个过程和所有的细节都记载在她的日记中,作为证明的还有他们之间互通往来的一大摞厚厚的书信。
他终于明白,她最终放心不下的是什么了。显然,她急着回家,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丈夫发现这个秘密,为此,她死不瞑目。
她为他守护了一个秘密。现在呢?轮到他了。所有的愤怒过去后,冷静下来的他将妻子的这些东西都烧了。
他对他们唯一的孩子充满感情地说:请你记住,孩子,你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一辈子,她都爱着我们这个家。
心灵札记
当我们看完故事,会心一笑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苦守寒窑的王宝钏?“她”好像不是,可好像又是。其实,这个故事无关于忠贞,有的是牺牲与包容,他们是为了维护对方,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为了他们的孩子心中永远有一个好爸爸有一个好妈妈。谁说他们不是相爱的呢,他们爱的很深,以至于不忍心互相伤害,只能以牺牲自己来包容对方。也许,这就是爱的真谛。
不做那只章鱼
流沙
谁能不羡慕她呢?她有青春,有美貌,有不算太俗气的气质和交际能力,有高大英俊的事业有成的丈夫,有一个刚满四岁的儿子,有近百万元的家产。
她还缺什么呢?她想要什么还会得不到呢?只是她自己知道,她的生活有缺陷,并且这不是一般的问题,她觉得她的生活甚至婚姻中有重大的危机。
其实他们以前很穷,住的是平房,还是租的。丈夫靠建筑发家,有车有钱,但不像其他包工头那样,醉醺醺地出入歌厅舞厅。她的丈夫很忠实,很正派,可是她发现丈夫不像以前那样温柔了,有时回家,坐在一起看电视或者报纸,她就苦恼,就和他无缘无故地吵架。他也不烦,任她吵,然后帮她做饭,把饭也端到她手上。她还是恼,甚至有次把饭碗也摔了。丈夫还是不恼,对她谦让着。这样的男人似乎不可能,她有时也感到奇怪。有时她会产生一个奇怪的想法,丈夫是不是做了对不起她的事,然后又否定。
不到一年,她的风韵容颜被悠悠的怨恨销蚀,而且得了可怕的胃溃疡。有时才爬到二楼,就开始气喘吁吁了。
有一天,丈夫的朋友带着女儿来玩,小女孩正在看一本绘画书,小女孩走了,书却忘记带走了。她也只是随便翻翻,就看到了一则关于章鱼的故事。她当时只是觉得好奇,书上说有海洋中的章鱼,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寻找食物,欣赏海底的景致,但它却往往会找到一块珊瑚礁,伸出八只强大的手牢牢攀住,不肯离开,最后慢慢失去生命活力,被渔人轻易捕获。
后来,她就发生了改变,变得乐观开朗起来。丈夫当然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丈夫问她,以前我花了很多努力想让你高兴,都没有成功,现在你怎么这么开心?她只能对丈夫歉意地笑笑,她实在不好意思说,是因为自己看了一本学龄前儿童的书。
心灵札记
世人多烦恼,而烦恼大多是自找的。自己恼自己,就像不断触礁的大章鱼,最后被渔人轻而易举地活捉。章鱼的致命点在于明知不应该还是铆足了劲向前冲,人烦恼的致命点不也正是捕风捉影、无端妄想、猜疑嫉妒等等所致吗?扰乱了心绪,危害了身体,何苦来哉?“她”明白了这点,不愿做章鱼,自信、乐观、豁达,与以前判若两人。同样的生活,哪个更令人向往,你应该知道。(朱朝敏)
便条上的爱情
博客
很早,他就和她同厂,他是三班倒的工作,她也是,一个月里,只有几天能轮在一个时间段上休息。刚结婚,厂里没房,住的是集体宿舍一间极小的房子,卫生间、厨房都是公用。
他早上8点半下班,她8点已去上班,回到家,桌上有一张便条:馒头在锅里,趁热吃,抓紧时间休息。下面落的是她的大名,他看了,去外面已封了火的灶台上把锅端下来,揭开锅盖,馒头还热着。
下午6点半,她下班,他已走了,桌上的老地方,又有张便条:晚餐是大饼和粥,还有一碟腐乳,一定要吃完,我去菜场买菜。后面是他的姓名。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手里拎着焉焉的蔬菜,“很便宜。”他说完,急匆匆穿上那件靛蓝色的劳动布工作服去上班了,这一天,见面只有两分钟。
添了三个孩子,终于分到一套带厨房的一室一厅,卫生间和水龙头、洗衣池仍是公用的,不过,很满足了。仍是三班倒的工作,孩子是大的带着小的,她早上8点半下班,他怕孩子们扯了折纸飞机,于是把便条留在碗柜顶上:锅里有煮好的甜酒粑,吃了就休息,我已给大娃说好,让他带弟弟妹妹出去玩。大娃是他们的大孩子。她吃完,屋里很安静,她很快就入睡了。
下午6点半,他下班,饭桌上只有二娃、三娃在等他。他知道,她一定是趁菜市收摊去买廉价的菜。果真,一会儿大娃抱着一堆蔬菜,还有几只小鸡回来,说妈妈上班去了,大娃拿出他妈妈用一张报纸边匆匆写就的便条:这是几只母鸡娃,养大后,就可以少买鸡蛋了。落款仍是她的大名。很快母鸡长大,每天轮着抱窝下蛋,鸡蛋成了三个孩子最好的营养品。
一晃,孩子们都长大成家了,他和她几十年的三班倒,也终于到了尽头,退休后的生活,倒是天天见面,但却更忙了,因为添了三个孙子。一早,她去锻炼身体,回来后做早餐,把孙子送往学校去上课,接着去赶早市买最新鲜的蔬菜;他醒来,冰箱上有张便条:高压锅里有鸡血粥,听说可以治肺病,你多吃点。他很听话地喝完了鸡血粥,然后留张便条,就慢慢逛到花鸟市场。她回来,习惯地看一眼冰箱上,上面有张条:我逛花市去,中午晚点回来,你先吃,别等我。下午一点,他才逛回来,从乡下郎中那里买了些治她关节炎的草根药,她把饭菜一直热在电饭煲里,淡淡地说些家里事,他吃完便午睡去了。醒来,他仍习惯地去菜市逛一圈,买了菠菜和几斤孙子们特爱吃的鸡翅回来,到家,却看见冰箱上有便条:我去买把菠菜,你若先回来就赶紧蒸碗鸡蛋肉沫羹。落款已不是她的大名,而是一个很奇怪的符号。他却知道,那是她写的“妻”字,天长日久,竟简化到一笔画完,他不满地咳了一声。
她买菠菜回来,一开门就遭到他的火力攻击:我才买了菠菜,怎么你又买,尽浪费钱!她被抢白一番,当然委屈:你这个死老头子,谁叫你买了不打个招呼?我怎么知道你买了?两个人当着儿媳和孙子面,又开始了鸡毛蒜皮的拌嘴。其实,两个人都是有重要事情才打电话,一般小事,也就习惯了便条传递。上次,他在外面买了两袋打折的白糖,特地打电话回来请示,她在电话上说他:你个老头子,这种事情还要花电话费?买了就买了呗。所以,两个人经常会在同天买了同样的菜撞在一起,每逢这时,总免不了为多花了几文冤枉钱而争几句。
终究是年岁已高,秋冬之际,他去菜市时脑溢血而逝,非常突然,她极悲恸地哭诉,仍一口一个死老头子,夫妻做了一辈子,他走到哪里都要留张便条,这一次,是走了再不回来,他却没有先告诉她一声。四天四夜她都想不通,第五天,家里人来喊她吃饭,却发现,她睡在床上已仙逝了。怪不得他不留条,这一次,是两个人一起走,没有留条的必要了。
几个月后,子女们收拾他们的用具,在他们老式的衣柜里,发现了满满一大袋的便条,什么样的纸张、什么样的形状都有。
心灵札记
一张张便条,没有亲昵的称呼,也没有思念,因为那个时代的婚姻已被生存挤得平淡平淡到可以模糊爱情。
一张张便条,白纸黑字,写了那么长的岁月,几个字的姓名,融化的全是情感。
那个年代的爱情,尽管没有花前月下,却都是用心灵去沟通,默契到老。(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