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1月,国会首次召开会议。会议中各方争论的焦点,是国债的解决办法。
在独立战争中,美国的贷款高达八千万美金之巨,其中一千二百万是向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同盟国贷来的外债,后来为了增加军费,又发行了四千二百万的公债。此外,各州所负担的贷款,也达两千五百万美金之多。因此,年轻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开始着手大规模地整顿财政,计划提高关税以偿还债务。
“国家向外国或人民所借贷的款项,应按时偿付,这关系到国家的信用问题。”
最后终于决定一个方针,就是外债需马上偿清;内债则改为长期公债,按面额偿付。至于州债则转为国家债务,由国家按面额予以承担。
全场一致通过这项外债偿付办法;但关于内债,却掀起了激烈的辩论。
因为,当时的货币已贬值六分之一,如果依照债面金额偿付,实在是毫无道理,因此南部地方的民权派人士群起反对,以致整顿财政案最终功亏一篑。
阁员每天召开会议,研商解决之策,华盛顿更是忧心忡忡。就在此时,有位满头褐发、下颚突出、身材瘦瘦高高的中年绅士前来拜望总统。他衣着朴素、毫不显眼,看上去是步行来到这里的。
“事先有没有约定?”守卫上前询问。
“有,请通知总统,汤玛斯·杰弗逊前来报到。”
新任外交部长的杰弗逊从国外回来得正是时候,华盛顿欣喜若狂,因为杰弗逊出身弗吉尼亚州,在南部政治圈中很有势力,被尊为民权派的领袖。如果和杰弗逊商量,说不定事情就可迎刃而解。
即将入阁的外交部长杰弗逊对华盛顿说:“我刚回国不久,还不明白事情的始末,不过我会尽力说服同伴的。”杰弗逊如此保证。
和财政问题一样被争论不休的,就是首都将设于何处的问题。目前最有希望的是费城和纽约,但是南方人士却坚持主张首都应设于南部地方。
杰弗逊以十年后将把新首都设于波多马克河畔作为交换条件,终于通过了汉密尔顿的国债处理案。
以汉密尔顿为首的国权派,主张加强政府的力量以巩固国家团结;而以杰弗逊为首的民权派,则主张应该维护各州的权利和人民的自由。两派为此争执不下,难以解决。
此一事件的导火线,是因为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意欲成立一所国立银行作为美国经济中心。当他向国会提出此案时,民权派马上以宪法上中央政府无此权限,提出反对意见,结果两派又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辩。
当时的内阁会议也分为两派,国防部长诺古士支持汉密尔顿的见解,而司法部长蓝道夫则和杰弗逊站在同一阵线。
这是2∶2平分秋色的局面,最后只得请总统来裁决。华盛顿考虑再三,仍决定要设立国立银行。
当时美国最优秀的两大政治家,汉密尔顿和杰弗逊常因政策上见解不同而发生激烈的争执。
“如果内阁是间鸡舍的话,那么汉密尔顿和我就好比是两只剑拔弩张彼此瞪视着的公鸡。”杰弗逊曾自我解嘲时说道。
其实与其比喻为“两只公鸡”倒不如称为“两头猛虎”来得恰当。他俩刚入阁时交谊甚笃,后来则常有摩擦或意见相左的情形发生。有位阁员曾说“切勿纵虎归山”,意思是说倘若这两头猛虎都归山的话,那么美国政治立时就会陷于混乱的局面。
幸亏总统是德高望重、深得人心的华盛顿,这两头猛虎虽时常争论不已,但仍能相安无事地发挥其所长,继续留在内阁任职。
刚毅的华盛顿在四年任期快终了的时候,已经感觉身心俱疲,因而有了辞去公职归隐田园的打算。他在言语之间常流露出这种愿望。
听到这种风声,最感惊讶的是玛奇逊。
“继续留任固然对您是个重大的牺牲,这是大家都了解的。可是除您之外,再没有人能化解这纠纷迭起的政局了。”
杰弗逊也极力挽留道:“全体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您身上,唯有您才能将南北部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汉密尔顿亦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力劝华盛顿留任。
华盛顿为了促进人民的团结,避免国家的分裂,不得不再度承诺继续竞选总统。
1793年,华盛顿继任第二届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