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成功,
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人一生追求的三大自由
我写过一条微博,被很多人转发,包括一些百万粉丝的大V,然后这条微博也在各大论坛以及百度贴吧上被四处引用,一些著名的杂志也选摘进去,甚至有的人还专门为此展开了更多的心声共鸣。随便在百度上输入“三大自由”,都能出来。这条微博是这么写的:
任何人努力奋斗一生或一阵,都是为了实现三大自由:(1)财务自由:有足够金钱养活自己和家人,需要用钱时不发愁;(2)时间自由:有可支配时间灵活安排工作、休息和娱乐;(3)心灵自由:跟随自己的内心,不让梦想憋屈,身随心动,锁身不锁心。实现自由最容易的时间段,不是未来的某天,而是可触摸的现在!
客观地说,我写的这条微博并不是文采飞扬那种,也不是哲理很深那种,但能得到这么多人捧场,我想,主要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也击中了大家心中的渴求。
先说“财务自由”。其实,除了那些亿万富翁,钱在他们的概念中就是一个数字,我们大部分人从来就没有过“不差钱”的时候,而“差钱”或者说财务不自由的原因,有的时候,真的是我们自己对金钱的观念造成的。
我前段时间读过洛克菲勒写给他儿子的信,其中一封这样写道:
很多悲剧都是因偏执和骄傲而引发的,穷人也是一样。
许多年前,我在第五大道浸礼会教堂,曾偶遇一个叫汉森的年轻人,一个在节衣缩食中悲惨度日的小花匠。也许汉森先生自以为坚守贫穷是种美德,他摆出一副品格高尚的样子对我说:“洛克菲勒先生,我觉得我有责任同你讨论一个问题——金钱是万恶之源,这是《圣经》上说的。”
就在那一瞬间,我知道汉森先生为什么与财富无缘了,他是在从对《圣经》的误解中获取人生教诲,自己却浑然不觉。
我不希望让这个可怜的年轻人在他心胸狭窄的沼泽中越陷越深,我告诉他:“年轻人,我从小就不断接受基督教各种格言的熏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我想你也一样。但我的记忆力似乎要比你好一些,你忘了,在那句话的前边还有一个词——喜爱,‘喜爱金钱是万恶之源’。”
“你说什么?”汉森嘴巴大张着,好像要吞下一头鲸。真希望他赚钱的胃口能有那么大。
“是的,年轻人,”我拍拍他的肩头,说,“《圣经》根源于人类的尊严与爱,是对宇宙至高无上心灵的敬重,你可以毫不畏惧地引用里面的话,并将生命托付给它。所以,当你直接引用《圣经》的智慧时,你所引用的就是真理。‘喜爱金钱是万恶之源’。哦,正是如此。喜爱金钱只是崇拜的手段,并不是目的。如果你没有手段,就无法达到目标。也就是说,他只知道当个守财奴,那么金钱就是万恶之源。”
“想想看,年轻人,”我提醒汉森,“如果你有钱,你就可以惠及你的家人、朋友,给他们快乐、幸福的生活,更可惠及社会,拯救那些孤苦无助的穷人,那么金钱就成了幸福之源。”
“年轻人,手里每多一分钱,就增加了一分决定未来命运的力量,去赚钱吧。”我劝导他,“你不该让那些偏执的观念锁住你有力的双手,你应该花时间让自己富裕起来,因为有了钱就有了力量。纽约充满了致富的机会,你应该致富,而且能够致富。记住,小伙子,你虽是尘世间的匆匆过客,却也要划出一道人生的光亮。”
我不知道汉森能否接受我的规劝,如果不能,我会为他感到遗憾的,他看上去很结实,脑袋也不笨。
确实,对于金钱的理解,从古到今,莫衷一是。有人对它恨之入骨,说它是罪恶、肮脏、不仁不义的根源;有人赞美它,说它是成功的标志、幸福的源泉。“钱”真是个怪东西!“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钱”,一句简单至极的话,道出了天下所有人的心声。
其实,金钱是一个很美好的工具,是一种交换的工具,如果没有钱,就不可能有发达的文化、社会或文明。如果反对金钱,那么所有舒适的、能给你方便的东西都将会随着它一起消失。如果反对金钱,我们就会陷入绝对的贫穷。钱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一个人必须珍视它,因此我们强调的是不要放弃金钱,要放弃只想金钱的头脑。解决了观念和思维的伤的问题,我们才能去用正确的方式与手段获取财富,实现“财务自由”。
再说说“时间自由”。2014年上半年,最火的话之一可能是“时间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歌手王铮亮自弹自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朴实细腻、深情震撼,触动着观众的心。歌曲充满感染力的“走心”演绎令不少观众当场感动落泪。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媒采访也称,春晚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而他的个人时间都被工作占去了。
我们在感慨与深思时间的流逝的同时,大多是惆怅之情甚至是惋惜、遗憾,悲叹时光的匆匆,可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我们是否真的拥有时间,我们的时间都给了谁。总觉得自己忙碌,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刚进入社会的小年轻,这个缓缓打开的世界有太多的精彩。我们花在工作,交友的时间太多,留给自己的太少。我们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在和朋友聚会上,花在孩子身上,但是很少花在父母身上,也很少花在自己身上。这样的话,肯定没有实现真正的“时间自由”。
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不重要了。唯愿时光将我们温柔相待,许我们岁月安好。
最后说说“心灵自由”。这个层次是最难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充裕已满足不了人们心灵的需求。富裕的物质和丰富的生活也让人们的心灵不再平和与安宁。整天忙忙碌碌、东跑西颠,无休止的繁忙充斥大脑,紧张的竞争和压抑使人们喘不过气来。于是,向往心灵的自由、挣脱世俗的桎梏和束缚,人们在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渴望有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梳理心绪,在烦琐中寻求自由,在复杂中感受轻松。
生活中,我们欠缺的是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自由地主宰自己的感情世界,这是心灵的不自由,也是精神文化的贫乏。
《时尚》客座总编辑翁菱说过:“心灵的自由不是逃避,也不是为所欲为。它是真诚、坦荡、纯净、追求梦想的心,需要极大的智慧。生命在世注定要面对灵魂的孤独,但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在黑暗中寻找坚持,在繁华中享受寂寞。”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未必真正懂得,或者说,没法做到。在当今这个压力重重的竞争社会里,没有几个人是身心自由的,没有几人能放开一切,做一个自由人。
世界上自由的人有两大特点:一是思想豁达,内心平和,具有深厚的爱心,深深懂得自由对于朋友和对于自己同样珍贵。二是能够主宰自己,坚定地维护自己的自由。
生活中有两类人做错事,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会去怪他们,一类是傻子,另一类是疯子。这就是我常说的“傻子哲学与疯子法则”:傻子拥有一颗简单的心,这样的人很纯粹,在他的眼里和心里一切并没有那么复杂,淡定。疯子拥有一颗偏狂的心,这样的人很用心,在他的眼里和心里一切并没有那么困难,激情。傻子最有幸福感,疯子最有执行力。像傻子一样从容,像疯子一样行动。
心灵的自由在自己,不是别人给的。虽然实现很难,但是我们仍要希望。
还记得许巍的那首《蓝莲花》吗?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地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地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地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地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财务自由也好,时间自由也好,心灵自由也好,实现起来并不是说的这么简单,但,这是我们要花一辈子去追求的目标,甚至也可以把它们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不抱以全部期望,但也不放弃希望。
当世界冷落你、遗忘你
在一些朋友、同学的聚会上,别人胡侃海吹、推杯换盏,甚至起来跳舞唱歌,而你是否经常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无人搭讪,完全自助餐,自己默默地吃着菜、喝着饮料?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班、一个人睡觉,甚至,一个人生病?当一个人在一个黑暗的夜晚躺在床上,艰难地爬起四处找药吃、烧水喝,你的孤单感是否袭遍全身?
在职场中,你是否遭受职场冷暴力,被当成空气。开会时,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或是坐在最不显眼的位置。老板向下属征求工作意见,从不主动发言,更不会辩驳别人的意见,哪怕认为同事的方案不对。
这些表现,就是流行说法里的“隐形人”。
我们常以“你当我是空气呀!”来埋怨别人不重视自己。这里说的隐形人,就是这个意思。空气是看不见的,当你是空气,就是当你是隐形人,当你不存在。
有位工作一年的90后女孩咨询我:
我最近因为同事关系而感到苦恼。记得刚进公司时,周围的同事们都对我很好,那是一段让我非常快乐难忘的日子,可是随着了解的逐渐加深,我发现很多人慢慢开始不喜欢我,不那么照顾我了。甚至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同事,我俩一直以兄妹相称,现在也逐渐疏远我了,想想以前和他总是有说有笑,每次不开心他都会过来安慰我,就因为一次我发了点小脾气,他便开始疏远我,也不开玩笑了。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感觉自己成了一个不受欢迎、不被关注的人,只想离开这里。请老师帮帮我。
不少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一进单位就表现出超常的热情,有些如鱼得水,有些适得其反;还有一些新人甚至会很享受这种备受关注的氛围,很害怕被冷落,久而久之产生害怕、失望、沮丧的心理落差。
对于这个女孩的困扰,我给了一些建议。
一、适应角色转变。
之前,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你都是备受关注与照顾的。但进入社会后,身边不再是爸爸妈妈或是老师的角色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且合作的基础是你在性格或能力等方面能否与之合作,此时的你必须做的是调整对自我角色的认知。通常,刚入行的年轻人刚开始阶段会被关注与呵护,但一定时间后,如果你还不能很好地融入这种合作平等关系的角色,便很容易被边缘化或作为辅助的角色存在于这种关系中。这种从过去被宠爱、被照顾的角色一下子沦落到去支持他人、被边缘化的角色,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如果你能清晰地认识到这样的心理落差的存在,你一定会慢慢适应并努力让自己进入到合作伙伴的角色关系中去。
二、提高沟通技巧。
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你充满朝气、理想可爱,有憧憬有冲劲,这是许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所缺乏的特质。但是,也要注意与人沟通的技巧,特别是对于彼此不太熟悉的人来说,他们不可能像家人同学般理解你包容你,因而循序渐进的温和沟通方式远比横冲直撞、单刀直入的方式好。比如你的同事“哥哥”,或许正是你那次的“无意”的小脾气造成了隔阂。你可以先找个空闲时间对之前的行为道个歉,从他的角度了解一下是不是自己的一些行为做法不得当或是否有可能改进;也可以更进一步的与之聊聊自己的心事,向前辈虚心的寻求帮助。这种真诚、循序渐进的沟通可以让你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前行方向。
三、拓展业务技能。
不断充实个人能力是你立身职场的基础,保持一颗学习的心,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无论你的人际关系或是职场地位怎样,都不要忽视自身能力的提升。刚开始要多多向同辈长辈学习,通过公司的资料、各种沟通的场合、网络上的相关资料等不断汲取你目前工作以及将来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并将之应用到现在的工作中来。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工作的技能,当你的能量积蓄得越来越高时,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和事围绕在你周边,那个时候也许你就明白,“人们围在一起”是在做事情,同时也是在交朋友这样一个相互印证的关系。
在职场,谁都希望得到领导重视,同事拥护,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成为领导者中的一员。毕竟,人始终是社会性的,群居,追求安全感,也追求价值体现。因此,其实人本质上是害怕孤独的,不喜欢被冷落,害怕被遗忘。
这里,我分享一下英国《心理学杂志》教给我们如何被关注、被重视的一些技巧:
参加聚会前一定不要迟到。当你提前到达,在人们陆陆续续地进来的时候,你才可以认识更多的人,而且不妨给互不相识的人做个介绍。
在会场向熟人靠拢。害羞诊所的心理治疗师沃尔特·弗里德曼说,很多人感觉自己“隐形”,是因为他们只顾傻站着。靠近别人才能融进别人谈话。
警惕说话方式。避免用消极、否定词句“我不能”、“我只不过是”等,自信的人才会引起别人的兴趣。
要适时赞美别人。这样不但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也更愿意同你交流,助你驱散“隐形人”的心理阴影。
当然,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被拥簇。有时候,难免要自己睡一张床;有时候,难免要自己奔波在路上。可是,当世界把你冷落、把你遗忘,也要记得,在黑暗中绽放;也要记得,出发时的梦想。你永远不孤单,因为有人把你记心上,有人默默地为你鼓掌。
人生路很长,做什么都不要慌。幸福是有人陪你身旁,更是有人记你心上。人生就是华丽的演出一场,谁先上,不代表主角就是他当;人生更是绚丽的花开一趟,谁先绽放,不代表谁就最香。晚开的花晚败,就倚靠那墙,开心笑尽情唱。
正如《谁的青春不迷茫》作者刘同说的:“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然而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很多人离开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就算全世界冷落了你、遗忘了你,你也不能冷落和遗忘最亲爱的你自己。
年轻,就是要勇敢一点
有个山东的小伙子给我来信讲了他的很多苦恼,他讲述了关于创业、考研和报公务员等几方面的打算。我给他回信了。内容我截取了一段:
我的书能让你的观念有所改变,我很高兴。这是一个作者最大的乐趣与被认可的价值。其实人生很奇妙,有些事情是必须经历的、不可逾越的过程。把你吃的苦、折的腾当成人生旅程中的经历吧,都是一种风景。我们不可能在旅途中看到的全部是鸟语花香,也有可能是穷山恶水,既然选择,就得容纳它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