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2700000051

第51章 邓小平与科教兴国(2)

战后,一些国家利用相对和平的环境,开放的经济、技术、市场和领先的科技实力,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重大战略之一,顺应科技革命和国际分工的要求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进入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空前提高,在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日益显著。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进一步缩短,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就总结到:“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更值得提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悄然兴起,并日益蓬勃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此,邓小平敏锐地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带动下,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层出不穷,并迅速地产业化、商品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带来了新的经济繁荣。

世界进入20世纪80年代,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效果更加显著。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0%~80%。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发展,发展科学技术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热点,世界范围内以科技为支柱的竞争日益激烈。正如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说:“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1983年,美国率先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紧随其后,西欧的“尤里卡”计划、经互会的《科技进步综合纲要》、日本的《振兴科技政策大纲》等相继出台。这些计划有些虽表现为军备竞争,但都是将“科学技术领先权”列为竞争的重点,企图从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入手,进而执世界经济政治之牛耳。现实已向人们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因素。

再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本应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然而,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楚,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由于长期受到“左”的错误的影响,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期间,科学技术及其载体——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被搞得混乱不堪,科学技术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的热情空前高涨。从中国当时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从哪里入手呢?要从科技、教育入手。他重新工作后,主动提出抓科技、教育工作,把科技、教育作为拨乱反正的一个突破口,解除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在实现现代化中的战略作用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可以看出,邓小平正是抓住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大大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认识到依靠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所以越来越重视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重视科技投入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这些年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大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结合。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互相促进,既加速了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轮。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我们过去的基础差、起点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处于落后的状况。当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加速发展时,我们的许多行业和企业,都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不高而暴露出许多问题。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管理,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表明,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1986年10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李政道等人时强调指出:“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他反复告诫人们,要将科技和教育放在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与行动也要随之而变。正是从这种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趋势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出发,邓小平以其深邃的战略目光和卓越的科学胆识,用全新的视角,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及时、果断地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突破了以往传统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学说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986年4月19日,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在这里会见了在内地捐资助学的香港知名人士包玉刚、王宽诚、霍英东、李兆基等,赞扬他们为国家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

邓小平在会见时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容易纠正过来,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然而,要发展科学技术,又有赖于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邓小平明确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由此,他提出了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础的思想。

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社会活动,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代经济生活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之上的,社会越进步,对科学技术,归根到底对教育的依赖性就越明显。

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凡是文明程度高、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教育状况,特别是全民受教育的程度,也都大大领先于落后国家和地区。所以,一个国家的教育状况,是其社会经济发达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发展程度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面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就急切地说,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他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由此,他提出,科学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他率先垂范,亲自抓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1977年,他恢复工作后主持召开的一个大的会议就是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并对科学和教育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亲自指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工作,推倒了“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受歧视、受迫害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知识分子;他提出改革招生制度,在全国恢复高考,激发了全社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随后,他又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时代精神的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

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只有被有文化知识的劳动者所掌握,并通过劳动者的能动作用,使其物化于生产过程之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而劳动者要掌握科学技术,就离不开教育。所以,抓好教育,是出人才、出成果,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正是认识到了教育的巨大作用,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就提出,教育要狠狠抓一下,并表示他是要一直抓下去的。重要的政策、措施,也是方针性的东西,这些他是要管的。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讲话中,他说:“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各类技术人才、各种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需要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而且要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1985年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充分的论述。他说:“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他还说:“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由此,他提出,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国庆前夕,刚刚度过79岁生日不久的邓小平在北京欣然提笔挥毫:“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写完这16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之后,邓小平又写下了以下几个字:“书赠景山学校。”

消息传来,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教育改革的试点学校北京景山学校的全体师生,也鼓舞了全国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如今,不仅景山学校,包括全国许多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内,都可以在最醒目的地方看到邓小平的题词。“三个面向”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指针和方向,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面向现代化,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搞好经济建设,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和现实要求。邓小平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他强调,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提高教育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通过改革使教育在面向现代化的事业中蓬勃发展。

面向世界,体现了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制定政策和策略、争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气魄和胆略,也反映了开放的世界中各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客观要求。早在1977年,邓小平在两次会见外宾时就提出,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引进来,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他多次指示: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先进教材、先进方法,使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还要利用外国智力搞建设、办教育;与此同时,要派人出国留学、进修,培养我国建设所急需的人才。

面向未来,就是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民族的腾飞,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不仅要培养一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人才,更要着眼于将来,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以确保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所以,邓小平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他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他说:“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邓小平十分重视素质教育问题,早在1984年,他就指出:我们现在教学上“满堂灌”的现象还存在,要多多鼓励学生自己的发展。他在讲到要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时指出,先要学会它们,在这个基础上创新,一开始就启发学生,向着更广更深走,这就有希望了。教育要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还要预测科技、经济、社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前景,不断提出新对策,瞄准新起点,探索新路子。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基本指导方针。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问题

同类推荐
  • 高原上的背影

    高原上的背影

    对于大科学家,人们难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书中关于科学家们业余爱好的描写,十分有趣和亲切,使人看到科学家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侧面,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热门推荐
  • 极地胭脂

    极地胭脂

    城市女人唐英三十几岁,正是最成熟的季节,胸部、臀部丰满不说,就连步态也带着弹性。像唐英这种有七八分姿色的女人为什么选择了草原的这个配种站苦守?
  • 新逝界

    新逝界

    奈何桥下,幽幽河水,黑如墨汁,内有玉色,却是数万轻轻吃笑的骷髅,狩猎着奈何桥上经过的人龙,这不像是地狱,更像是一家饭店,一家以桥为桌,以魂为餐的饭店。往河水深处去,那竟有一抹佛光。。。冥河里的佛光,由玄奘转世的吴承恩,不叫孙悟空的猴行者,持三尺青峰的白衣剑客,这到底是怎样一场骗局?漫天神佛到底是如何修得的正果,现在的他们又在何处?
  • 醉生梦不死

    醉生梦不死

    少年入学,青年离开。四年时间,同学室友,点滴渗透。告别学校,在进入社会时,谁或是谁会选择什么?有些人执着,有些人迷茫,而有些终究选择活在别人的期望里。这是五个男生的毕业剪影。每年七月份,高校生如同水坝开闸般倾泻而出。而事实上,有些人没做好准备。将头蒙起来还是睁开眼睛,这是个问题。年轻的岁月挥洒的是激情,最后曲终人不散。(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殿下哪里逃

    殿下哪里逃

    我欧阳雪上得了厅堂,呃,虽说下不了厨房!但我好歹也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跑车、买得起洋房、斗得过情敌、打得过流氓!你,舍我其谁!
  • 郑氏史料初编

    郑氏史料初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神级大富翁系统

    我的神级大富翁系统

    林羽当了3年的上门女婿,在被迫离婚的那一日,意外激发了超级大富翁系统。什么?玩大富翁能得钱?还有好多好多?而且,这大富翁的骰子,好像来路有点。。。
  • 通天古域

    通天古域

    流尽最后一滴血,战守最后一座城。上古恩怨终消散,荒洪仙剑何从去。独步天下的剑客,撕裂星宇的神灵。无法无天的古域,藕断丝连的未知。不可知,不可测,一个落魄的人族少年,杀到天哭地泣、先民祭祀流泪、古道洪钟再响,到头来尸骨无存,却问天下何人能葬?
  • 七国斗之易凡尼

    七国斗之易凡尼

    茫茫宇宙中另一个星球,也有着像地球一样的生活,让我带你们去那边看看。
  • 后院

    后院

    海阳市常委大院的门口有武警站岗,看似戒备森严的表面下却暗潮涌动,发生了一系列的“奇怪事”。市委书记赵宽的小舅子只是一名小记者,为何对副市长孙国强的绯闻紧追不舍?政协主席周文魁的儿子怎么会被市委书记的独生子抓到了警局里?市长钱向阳的妻子又如何让常委大院的武警官兵下了岗?当真相被一层层揭开,幕后的黑手终于现出了庐山真面目,常委大院的改革之路又将何去何从……
  • 世界悬案之谜

    世界悬案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