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按摩
拍打有活血化淤,增加肌肤弹性,使肌肤更紧实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刺激毛孔收缩,达到改善肌肤通透性的作用。经由拍打所产生的振动刺激使肌肤细胞运动更加活跃,就像是肌肤的健身运动。每天洗脸后,亦可轻轻拍打面部,能有效改善肌肤疲劳的症状。
轻拍脸部,拍走脸部皱纹
有台湾美容界教父之称的牛尔老师曾说他认识一个60岁的老妇人,脖子上愣是没有颈纹,其窍门是每天用化妆棉沾上滋润爽肤水轻轻拍打至少300下,坚持一段时间,把脖子上的角质层给拍没了。
什么样的方法既简单,又可以去除鱼尾纹?很简单轻轻拍打眼部,就可以减缓鱼尾纹。
同样的道理亦可以用在脸上有皱纹的部位,比如对付鱼尾纹,就用两根手指撑开侧脸,用眼部活肤眼霜每天至少轻拍200下,过半个月,就会发现鱼尾纹也被擦掉了。
拍打脸部不要很重的拍,要轻轻地拍。
颈部
拍颈可以早期发现头颈部异常,预防颈椎病或落枕等;还可减轻或消除头部不适的症状。
(1)全身放松,自然站立或坐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肩膀稍向右倾,两臂如要拥抱人一样,稍微用力地同时拍向颈部,使左手打在颈部时,左手中指正好打在大椎穴上,而右手叩打在左肩上。这个动作连续打两个八拍。
(2)肩膀稍向左倾,两手稍微用力地拍向颈部,使右手打在颈部时,右手中指正好打在大椎穴上,而左手叩打在右肩上。亦连续打两个八拍。
若不能顺利完成这个动作,表示可能有肩周炎或肩部不适等症状,最好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每天做几次,可舒解肩颈部肌肉疲劳、紧绷感,改善颈肩不适。
按摩颈部
坐位或站位均可,先将两手搓热,再用两手在颈部的前后左右按摩、揉搓,直到颈部发红发热为止。
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大椎为督脉经穴,主治头项强痛、咳嗽、气喘之症。由于寒气大多是从大椎处侵入的,因此经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够防止风寒感冒的发生。
防治感冒:在大椎处刮痧(要刮出痧点)或拔火罐(留罐10分钟,如有咳嗽可在双侧肺俞加拔火罐);淋浴时也可用水柱冲击大椎处,水温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
治落枕及颈肩不适:在大椎处涂上红花油类具治疗跌打损伤作用的按摩油,然后拔罐并留罐10分钟即可。肩部也可加拔几只火罐则效果更好。
治粉刺:采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随即加拔火罐,以出血为度,10分钟左右起罐。3~5天进行一次治疗,可活血通络、排毒养颜。
以指压法治疗颈椎病,具体顺序和手法如下:首先按揉风池和颈椎两侧,然后从上而下擦抹颈椎,两掌相对按摩颈项两侧,接下来按压大椎,按揉肩井,最后按揉合谷。在施行上法时,可以配合做颈部锻炼:两手握住颈部,向前后左右方向做伸屈及旋转运动。
双手
拍击手掌脑清爽
手心为阴,手背为阳,且为全身的反射区,常练拍手功有助于调节阴阳,改善精神不振、火气大以及关节酸痛、手脚冰冷、手指酸麻、颤抖或感冒、头晕等症状,消除醉酒,也能改善低血压、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等。
手掌有心经、肺经和心包经三大经络通过,因此常拍打手掌有助于活络五脏功能,增强心肺活力及免疫力。
而手背有大肠、小肠和三焦经经过,常敲打手背有助于促进呼吸、血液、消化和排泄系统顺畅。
指尖的末梢神经极为丰富,也是全身经脉的交会处,经常拍打可促进全身经脉通畅,增强手、脑联系,延缓脑部衰退。
手掌中央存在着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开发大脑潜力的重要部位。只要对此进行强烈刺激,大脑潜力就能得到开发,原来早上懒得起床或白天要打瞌睡的人,头脑就会变得清爽。要达到这个目的,只要强烈地拍击双手手掌就行。
把手掌合起来拍击时会发出“嘭嘭”的声音,这个声音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可以增强大脑功能。如果早上爱睡懒觉,白天昏昏沉沉,记忆力不佳,注意力也不集中,就应该进行拍击手掌的锻炼。
这种锻炼方法很简单。早上,如果想睡懒觉时,可以把双手向上方伸展,强烈地拍击手掌3次。接着,把向上方伸展的双手放在胸前,再拍击3次。应该注意,手腕要用力伸展,尽量使左右手的中指牢牢地靠拢。
这样一来,头脑的模糊和心中的烦躁就可以完全消除。早上头脑清醒,是一天最重要的起点。通过拍击手掌,就可以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并能提高效率。
拍掌的特点就是不管躺着、走路、坐着、站立,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甚至堵车时、坐轮椅的病人或行动不便的老者,只要能空出两手就可以做。敲打地点一般以山上林木茂密的少人之处最适宜,因为拍掌的声音很大,如果拍个不停也相当扰人;其次是空气清新的公园或自家的客厅、书房、卧室等,只要空气流通,又不会严重影响到周围的人就可以练习。
一般建议:①一人独处或开车出门时,随时随地都可以坐着拍手。②在公园的树下乘凉,或旁边没有太多外人时,可以站着一边运动一边敲打。③爬山或散步时可以一边走路一边敲打。④在家中、户外等空间有限无法走来走去时,可原地踏步拍手。其中以第③、④种能同时活动全身的效果较好。
拍手掌包括两手掌对拍(即鼓掌),以及两手掌正拍、反拍(手背相击)、正反拍(手掌拍手背)、以手刀敲击各指缝等。
要领:
(1)采站姿或坐姿均可。张开手掌,双手掌心、手指相对,以类似鼓掌的方式拍打掌心5分钟。
(2)用左手掌拍右手背2分钟,再用右手掌拍左手背2分钟,各3次。
(3)两手五指张开略弯曲,对准拍打手指3~5分钟。
注意事项:
(1)拍击时要将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刚开始两手可轻拍,再逐渐加重,至能承受为度;但不能太轻,否则无法达到刺激手部反射区的作用。
(2)初练习时每次拍5~15分钟,速度可快可慢,以后慢慢增加到一次拍手半个小时左右,一直拍到全身发热,甚至出汗为止。
(3)最好在早饭前或吃过晚饭半小时后进行。
手指交叉能提神
当感到大脑迟钝、精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扭在一起。可能有的人把右手拇指放在上面,有的人则把左手拇指放在上面。哪只手的拇指放在上面,产生的效果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某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一会儿后,要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交叉。如果这样感觉不舒服,这是由于采取了与平时不同的动作,会给大脑一种刺激,由此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提高。
然后,使手指朝向自己,某只手拇指在上,从手指根部把双手交叉在一起,并使双手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一起。紧靠一会儿后,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交叉。这也同样会给大脑以刺激。一般交叉3秒钟左右就要松开,然后再用力地紧靠在一起,反复进行几次。
四肢
可先用右手掌或握拳敲打左上肢四面,从上而下,前后左右,每面分5次敲打,每次敲打5下。再换左手掌敲打右上肢。这样经常反复拍打可以预防和改善上肢肌肉发育不良,肢端紫绀症及上肢麻木感,半身瘫痪等症状。
敲打下肢
站立,先抬起左腿(或右腿),让大小腿成直角形,用手掌或拳头交替敲打大腿和小腿的上、下、内、外各面,每天敲打5~10次,每次20下。长此以往,可以防治腿部发育不良、下肢麻木无力、肢端紫绀症等疾病。
加重力度拍四肢
四肢最容易因为活动频繁或长时间固定同一种动作而感觉酸痛,经常敲打有改善之效。因四肢都是筋肉与骨头,可以稍微用力敲打。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保持弹性,有助于防治肢体麻木。尤其偏瘫患者每天都应请人做几次。
(1)以左手敲打右臂,右手敲打左臂,由上到下,还可由下到上,双臂四周都要敲打,至少拍100~200下。
(2)采坐姿,面前准备一张小矮凳。先将左脚掌轻踏在小凳上,左脚尽量放松,然后以两手掌由上往下,从里向外,再从下往上敲打。拍完左腿之后,再以同样的方式敲打右腿,两腿各敲打200次。
敲打四肢,打通十二经脉
要领:
(1)轻松站立,肩膀与手臂放松,然后一边开步走,一边敲打手臂。首先以右掌敲打左臂内侧,从左肩开始一直拍到左掌掌面;再用左掌敲打右臂内侧,拍完后再改用右掌拍左臂外侧、左掌拍右臂外侧;双手一左一右交替敲打,每走一步敲打一下,至少要走100步,多多益善。
(2)做完后,轻松坐下来敲打下肢。即以双手手掌由上而下同时敲打双腿前、外、后三侧,直至脚掌,再从内侧由下至上敲打至大腿根部,有节奏地反复敲打100下。
(3)也可先拍腿再拍手,重点是要多走路。
功效:
有助于打通十二经脉,增强抵抗力;还能预防四肢风湿劳损、筋骨疼痛不适及末梢神经炎等。
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足三里是个保健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此穴主治: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消化系统疾病等。
点穴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肚点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艾灸法:取中草药“艾”为燃料,将艾绒点燃,直接或间接温热感穿透肌肤入穴。此法有时出现烫伤甚至化脓不干,难以结痂。中医讲“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此而言。此法属“自讨苦吃”类,但效果优于点穴法和针灸。
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3寸处,胫骨后缘。三阴交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
女性朋友对于这个穴位应该充分注意。对它进行经常按摩刺激,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常见病,对子宫、卵巢及皮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虽然不用担心会发生什么病变,但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倦怠无力,情志异常等表现却使人难以忍受。目前来说,对于更年期综合征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而指压法在这方面却可以一试身手。虽说按揉相关穴位有相应的功效,但是需要注意按揉的时间、轻重度、穴位准确度等,一般按揉穴位推荐时间10~15分钟。
血海穴
血海穴在膝关节内侧,位于膝盖髌骨上方两寸。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血海穴属于脾经,是养血的经络,女人养血很重要,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按摩的时间最好选在每天上午9~11点,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段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呈上升趋势,所以按揉此穴就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委中穴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按摩方法如下: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双肩
经常用双手轮换敲打两肩四周各50~100下,可以起到防治肩周炎等作用。可以防治上班族和计算机族引起的肩痛、肩酸、肩麻等综合征,还可有效改善老年人因筋骨退化所引发的酸痛症状。
采站姿或坐姿,全身放松,双手环抱肩头,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肩,以右手掌敲打左肩,各打100下。先敲打肩上再敲打两侧,亦各100下。
点打肩井穴
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左臂从体前上举过头,肘关节弯曲,用左手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打右侧的肩井穴。先点八拍后放下,改右臂从体前上举过头,肘关节弯曲,用右手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打左侧的肩井穴,一样点按八拍后回复原姿势。左右各做两次。如果无法完成此一动作,表示上臂或肩颈部可能有问题,必要时应去看医生。
按摩方法
按摩手法,常用和手法以拿捏、按揉等为好。
可用手掌的大鱼际,来按摩缺盆穴;同时,用手指按摩肩井穴。按摩时一定要轻柔,力量要适中,以舒适为主,不要用力过猛,否则可能会损伤到肌肉组织。
操作时间,每天只需做一次,一般选在晚上比较好;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在操作前,配合一些法,效果会更好。如用热毛巾敷,对肩部进行淋浴、泡浴等。时间也不要过长,20分钟足矣。
可以配合进行一些肩臂的活动,如扩胸运动、上举或托举动作、头部上昂轻转、牵抖肩臂(需家人配合)等,但动作一定要轻柔,三五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