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抵达新战场
上午九点十分,飞机准时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
走出候机大厅,徐少校带着胡博士和依祎直接来到停车场,在一辆深蓝色别克商务车前停住。
徐少校打开后备车箱,放进行李。
从停车场出来,不一会儿便进入高楼林立人潮涌动的繁华商业街。徐少校戴着墨镜稳稳地驾驶着别克。
依祎紧贴着车窗,睁大眼睛望着车外的全新世界——三层的立交桥纵横交错,把头抬着直到后脑勺贴到车座也望不见顶的高楼鳞次栉比,高楼身上巨大的显示屏播放着色彩鲜艳的视频广告,底层橱窗内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陈列商品,橱窗前走过的穿着露脐装的时尚年轻女子,印着各种奇形图案文字的T恤男孩,还有不少各色肌肤的外国人。这些都是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现代大都市的画面,这也是依祎将来大学毕业后所向往的地方。
这之前,依祎还曾担心自己毕业后能否有机会在这样的大都市生活。可是现在,由于某些突发事件,她已经身在以前所向往的地方却还没一下子弄明白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现在如果有人突然问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她肯定马上答不上来,必须在脑海里整理一番后才能找到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胡博士则一直直直地望着前方。从上飞机,他就一直在心里琢磨着研制那个特殊眼镜理论的可行性。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任何真正可行的入口。
“胡博士,你们现在已经有了新名字和新身份,”徐少校从副驾驶席上的公文包里抽出一个塑料文夹袋,递给后面的胡博士说,“这是你们的身份证和户口本。”
现在,胡博士叫杨槐,身份是大学退休教师。依祎叫杨菲,身份是古董店老板。
“你们俩现在的关系仍然是爷孙关系。依祎的父母半年前在一场空难中丧身。我是依祎的舅舅,叫尚文明,在上海做古董生意。你们平时最好尽量少与陌生人接触,万不得已接触时,千万别忘记自己的新身份。”
一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蓝天小区。到小区大门口时,徐少校按了一下喇叭,然后摘下墨镜对看门大伯点下头。看门大伯微笑回礼,打开滑门放行。
别克绕过一个大花坛后,在一栋十层的灰色住宅楼前停住。楼的侧身上写着:106。
“到了。”
徐少校下车打开后备箱取出行李,然后带着胡博士和依祎走进一楼大厅。
在大厅楼主的值班室窗口前停住。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正戴着老花镜坐在值班室里看前天的晚报。她就是106楼的楼主,姓鲍。
“鲍大姐!”徐少校轻轻敲了一下窗户玻璃招呼道。
老太摘下老花镜,看清是徐少校。然后满脸笑容地从侧门出来,好像跟徐少校很熟的样子。
“小尚呀,把他们接过来了?”鲍老太是位圆鼓鼓身材的慈祥老太。
“是的,这是杨叔,这是菲菲,以后还请多关照。”徐少校依次指着胡博士和依祎向鲍老太介绍说。
“不用客气,住进这栋楼,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鲍老太看了一眼胡博士,微微点头,然后盯着依祎,上下打量了一遍后说:“菲菲可真漂亮哟!”
依祎有些害羞地笑笑,以前听说上海人比较排斥外地人,对外地人都很冷淡,可鲍老太却让她感觉很亲切。
徐少校一行三人乘电梯上到五楼。
这栋住宅楼每层楼只有门对门两户人家。徐少校打开502室的门。
“这就是你们的住所,刚重新装修过。”
草绿色地毯,雪白色天花板。两侧墙上各挂着一副草原木版画。朱红色古色古香的茶几,围在它周围的罩着毛茸茸棉巾的沙发。大大的落地窗户,大大的阳台。看着这么漂亮的新家,依祎心里划过一阵短暂的高兴。
整套房子三室一厅,一厨两卫。家具电器一样不少。跟宾馆一样。厨房里的厨具也一应俱全。只是让依祎有些不解的是,屋子里什么都是崭新的,可几件大电器却显出历史的痕迹。
“这间是胡博士的工作室,其余那两间是你们的卧室,”徐少校说着推开工作室的门。里面就一张书桌和一把转椅。“这间房的空间比较大,将来可以放实验设备。四面墙和门都加装了隔音材料,可以完全阻隔住一百二十分贝以下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