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课鲜活(生成性)——是否有效利用新的生成资源。“好课”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探奇览胜的一段精彩旅程。舞台上常常有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旅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这样的课上,屏弃了呆板与僵死,凸显出开放性与挑战性;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自然会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四)好课平实(常态性)——是否真正体现为学生而教。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这其实是存在一个:“为什么教”的问题?如果是为听课的人在表演,那带给人的是花拳绣腿和表演作秀,如果是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那课上就会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那就会自觉做到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你都要旁若无人,所以即使是参赛课、公开课、观摩课或考评课都应该是“常态课”,平实的课。
(五)好课真实(有待完善)——是否一切从实际出发
基于以上的认识,“好课”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是质朴无华的课。好课拒绝花拳绣腿,无需过多的标新立异;要有创新,但不必过于去刻意求新、也不必过于去追赶创新的时髦或非要贴上改革的标签。真正求真、求实上见功夫的课才有可能是一堂好课。
四、好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正心态,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不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
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的状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牢牢吸引住学生,要叫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心悦诚服。
要做到情绪饱满,文才飞扬,讲课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不要搞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语言最好是本着幽默、风趣的路子走,内容要切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叫人厌烦。
语气要温和,不要生硬,课堂气氛要活跃,不要死板。
应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们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师的每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就意味着课成功了一半。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我们教师来说,每一节必须煞费苦心,精心准备(这其中包括个人的衣着服饰,体态语言等)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醉于你的学识、风度之中,沉醉于学科的魅力之中,并热切地盼望着你的每一节课。
如何让三个月的中考复习更“给力”
梁红雯
中考复习有别于新知识的教学,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解题经验的基础上的复习课教学;也是在学生基本认识了各种数学基本方法、思维方法及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的复习课教学。实际上,中考这三个月数学复习工作概括起来就三句话:澄清概念;归纳方法;学会思考。
一、夯实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
没有基础谈不上能力;复习要真正地回到重视基础的轨道上来,搞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特别是第一轮复习,要扎扎实实重视概念、公式、定理之间的内涵,重视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条件,重视规律性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延伸、拓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同时注重用数学语言理解、表达数学的概念、公式、定理及因果关系,使用数学语言要规范、准确、简洁。
二、复习中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上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数学复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适时进行探究式、开放式题目的研究和学习,深刻领悟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自觉的应用,力求做到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切实的提高。
让学生学好数学要抓住“四个三”:①内容上要充分领悟三个方面:理论、方法、思维;②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③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自如转化;④学习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结构是明线,方法能力是暗线,思维训练是主线。因为知识结构要清晰,方法能力要领悟提炼,而思维能力是数学诸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最强大的创新动力,是检验自己大脑潜能开发好坏的试金石。
三、讲究复习策略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不要盲目地做题,不要急于攻难度大的“综合题、探究题”,复习要以中档题为主,选题要典型,要深刻理解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中考题大多数都很常规,只不过问题的情景、设问的角度改变了一下,因此,在首轮复习中,不要让学生盲目地自己找题,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做题。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搞题海战术的方式、方法固然是不对的,但离开解题来学习数学同样也是错误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对待题目的态度和处理解题的方式上。
要精选做题,做到少而精。
只有解决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中考题的形式、难度。
要分析题目。
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强调做题的规范性及学会反思
学习数学必须要做题,做题一定要独立而精细,只有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才谈得上精做。习题课前学生要把老师上课时复习的知识再回顾一下,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的清楚的认识,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对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要深刻领会、做题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保持最佳状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中考。做题后,一定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通过做几道相关的变式题来掌握一类题的解法,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总结,及时解决,重点一定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我想,注意了以上几点,你的复习课一定“给力”。
让英语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杜世英
几年前听过济南五中谭国辉老师的一节英语课,至今记忆犹新。
他的课题是:Howtomakeabananamilkshake(如何做香蕉奶昔)?是新目标英语教材的一堂展示课(那时济南市还未使用新教材)。谭老师带来了包括香蕉在内的好几种水果,还有酸奶、糖、蜂蜜,一个自动搅拌器(榨汁机)。一上课这些东西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谭老师趁此机会向学生用英语一一介绍各种物品(学生词),学生的兴致很高,一会儿就把生词记熟了。接着谭老师导入课题:Howtomakeabananamilkshake?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最后让一个学生对如何做香蕉奶昔的顺序进行总结,答案一目了然:First,peelthebananas.Then,cutupthebananas.Putthebananasintotheblender.Andthen,poursomeyogurtintotheblender.Turnontheblender.Finally,pourthemilkshakeintotheglassanddrinkit.接下来按顺序分几个小组进行实际操作。要求:组内的两个学生按其他学生的英语指令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分享自己做的奶昔。几个过程下来,学生已把Howtomakeabananamilkshake?的顺序熟记于心并朗朗上口。趁学生余兴未消,谭老师又教给学生Howtomakeafruitsalad(如何让做水果沙拉)?
教师精心的指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整节课教师没有讲一点语法,学生却对祈使句及叙述如何做一件事情时的衔接词如:First,……Then,……Andthen,……Finally,……./Firstly,……Secondly,……Thirdly,……Atlast,……运用得相当好。听课的老师也不禁感叹:“这才是我们应追求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这堂课之所以如此精彩,就是因为教师把生活带进了课堂。试想假如谭老师不用这些物品和实际操作设置生活情境,教学效果又会如何?
我们已使用新目标英语数年了,也听到不少老师怨声载道:“这批学生真是笨死了,连这个都不会!”在抱怨的同时,我们是否也想过我们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
“课堂小社会,生活大社会,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这才是我们英语教学新的教学理念。语言来自生活,是丰富的、活的生活的体现。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课堂,让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活”起来。让课堂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融入生活!
自使用新教材以来,谭老师的课一直激励着我实践着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英语贴近生活
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也着重强调了英语生活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即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倡学生参加、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行的新目标英语教材“Goforit!”所提供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为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觉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其中的英语内容只不过是在完成这件事情所必须使用的语言,而且使用这些语言是自然而然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育素质化。
如,我在教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8“Whenisyourbirthday?”时,事先查阅了学生的成长档案,得知讲授此课的那天是朱梅的生日。一上课,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生日蛋糕和蜡烛带进了教室,为本节课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TodayisZhuMei’sbirthday.Let’scelebratetogether!接着大家一阵欢呼。我们把课桌拉好,围坐在一起,唱起了“Happybirthdaytoyou!”的英文歌……本节课的Groupwork非常成功,对“Whenisyourbirthday?Whenishisherbirthday?”的问答以及年月日的表达方式练习得非常到位。
然而仅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其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我收集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VIP,WC……搜集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还有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电脑英语:Windows,Myfiles,Email……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学习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英语走进生活
课堂40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当今英语教学普遍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student-centeredclass)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尽量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
(一)创设情境,模拟生活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擅于发现或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8的教学内容是Seeingthedoctor,于是我带来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体温表和一些药品,把讲台当成是医务室,真实地创设了一个病人看医生的生活场景。轮到扮演医生的同学穿上白大褂,带上听诊器,耐心地询问病情;扮演病人的同学愁眉苦脸,语气微弱。由于看医生是同学们生活中的事,他们觉得很容易进入角色,兴致也就特别高,同时又很好地巩固了看病的日常用语。
(二)让课堂活动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