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家的花可真幸福!设想一下,如果你就是一朵小花,生活在主人的悉心照料中,你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你与主人老舍先生之间会发生哪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孩子们先是一愣,但紧接着便来了兴致:
“老舍先生天天给我浇水,定期为我施肥,看到我和兄弟姐妹们茁壮成长,他可高兴了!”
“每次天气突变,主人都会动员全家,把我们搬到屋子里,生怕我们被大雨淋坏了。主人有腿病,可是每次下大雨前,他都为了我们跑进跑出,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
“一次,主人家那只淘气的大坏猫又来欺负我们了。它锋利的爪子一挥,我美丽的花瓣就落到地上了,我的腰都差点儿被它打断了。主人可心疼了,就把那只大坏猫罚到屋顶上去晒着太阳‘思过’了。”
……
我并没有做过多指导,孩子们的发言却一个比一个具体,一个比一个有趣。见时机成熟,我提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次习作的题目——《我是老舍先生家的一枝花》。很快,一篇篇充盈着融融温情的小文章诞生了。摘录几个温馨的小片断吧:
“我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菊秧,可对于老舍先生来说,我和我的兄弟就是他最好的朋友。每天,老舍先生早早地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拎着那个绿色的小水壶,为我们送来甘露,滋润我们快快成长……”
“‘我是一枝小小花,生活乐悠悠……’我有滋有味地唱着,又看见主人提着一壶清甜可口的‘甘露’朝我走来,我可高兴了!主人微笑着拎起水壶,把喷头往下一斜,我便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咕咚、咕咚……啊,真甜呀,管叫你咬去舌头根儿!‘咯……’我喝饱了,抖抖花瓣上的小水珠,我显得更精神了!”
“天要下雨了,我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头,主人看见了,心疼地跑出屋子,轻轻把我搬起来,急匆匆地放进了屋里。他直起腰,气喘吁吁地对家人说:‘快,快……帮我把院子里的菊秧搬进来,天要下雨了!’主人一声令下,全家人一齐奔出屋子。雷声轰隆隆地响起来了,闪电打破了天空的沉寂,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害怕,因为有主人陪在我身旁……”
“某日,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无云。我,一朵娇小而美丽的蝴蝶花,在微风中拂拭着自己柔嫩的花瓣。我要为主人跳一支春之舞,歌颂这春夏之交的美好风光!”
……
【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而将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联,恰是对这一点的尝试。通过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习作,又是对阅读教学的巩固和深化。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通过此次尝试,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从教学环节入手,激发习作情感。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对于那些句式整齐,意境优美的文章,如《匆匆》,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并且仿照文章句式写句子。对于那些很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如《难忘的启蒙》,可以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有哪些难忘的启蒙。对于那些配有插图,课文中又没有进行细致描述的文章,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仔细观察人物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对于小学课文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古诗,教师可把抽象难懂的诗句变成学生喜欢的图画内容,以画教诗,领会诗意,让学生再把看到的、领悟到的写下来。
2.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激发习作情感,还可以提供写法指导。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可以让学生明确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学习了《一夜的工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平凡的小事表现人物高贵的品质;学习了《开国大典》,会为学生进行场面描写提供参考……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总结、仿写等多种方法,使每篇课文“物尽其用”。“读写例话”是总结每一个单元写作方法的,学好读写例话,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掌握了“如何分清文章的条理”,就可能把“参观访问记”写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3.仅是充分利用课内阅读所得还不够,应该把我们的阅读课好好利用起来。古人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见解,把写作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比如上学期,学生们都在读《淘气宝马小跳》系列读物,他们被书中有趣的情节所吸引,捧起书来如痴如醉。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也许只能看到马小跳的顽劣,而看不到他的可爱。对此,我们班在阅读课上对这个人物进行了一番“分析点评”,一方面为了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也是为了帮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效果很好。
4.讲评作文时,教师应让学生读背相关的材料,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方法。推荐的内容可以是名家名篇、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学生习作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的细节描写。这样把“过眼云烟”变为学生心目中的“佳作”和范文,就会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用师爱燃起希望
牛新清
那一年,我初次担任班主任。缺乏经验的我只有一个念头:用我的热情、诚心去感动自己,打动学生,踏实工作,认真做人,搞好班级各项工作。
想总比做要容易得多。班级里琐碎的事情忙得我整天晕头转向,使我的耐心越来越差,经常因小事而大发雷霆。
一天,班里的墙上又被跺上了脚印,簸箕的提手也断了,一位女生哭着来找我,说有人把她的书往吊扇上扔,现在已面目全非了。我的火气立刻涌了上来,真想把肇事者叫来狠狠地训一顿。我已经很多次这样处理问题了。询问了几个学生,得知又是那几位学生干的,先是生气,而后是泄气和无奈。怎么又是这几个人?带头的又是他——小李,一个很不服管理的学生。经过冷静思考后,我决定不再暴风骤雨似的批评他,而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平静地走进教室,检查卫生情况,督促学生午休,唯独不提这件事。小李和那几位同学都带着奇怪并有些挑衅的眼光看着我。我却装作没看见,若无其事地写着教案。就这样平静地度过了一天。
第二天在班会课上,我一改往日的处理方法,和颜悦色地说:“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班的墙又踢脏了,卫生工具也遭到了破坏,给做值日的同学带来了不方便,影响了班级卫生,这跟我们班级部第一的学习成绩太不相称了。如果我们能把这点儿缺点改掉,会成为更好的班集体,每位同学也将从中受益。”很多同学都赞同我的观点,点点头又看着我,于是我又说,“那么这些事情是谁做的?我不希望等别人说出他的名字,只希望他能自觉勇敢地站起来,因为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说完后,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大家,那两三个同学面面相觑,犹豫了一下站起来了。过了一会儿,小李也慢慢地站了起来,却带着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但我却很满足,比起以往打死也不承认的时候,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我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接着响起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教室里洋溢着和谐与团结……
渐渐地他改变了,虽然有时还会调皮欺负女生,搞些小破坏,但频率已经低多了。我抓住一切时机赞赏他、肯定他的表现,向他的家长汇报他的转变,还安排了一些班级的工作给他,他也渐渐地融入了整个班集体中。可是他真正的改变却是因为另一件事情。
他和同班同学孙雨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有一天,别班的几个男生找孙的茬,向孙要钱花,孙当然不肯,就被那些男生痛打了一顿。孙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只告诉了他。于是两人在筹划报复。这时候我得知了事情,就喊来了打人的学生家长,陪孙去了医院治疗并赔偿医药费。我还叮嘱那些家长教育好孩子,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可万万想不到,那几个孩子每天放学都在学校门口等孙,想伺机报复孙。他和孙俩人的力量毕竟薄弱。我知道了这事后,主动承担起天天送他们出校门的任务。我想,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我也及时向学校报告了此事,以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后来,这件事平息了。在一次聊天中,他向我提到了这件事。他推心置腹地跟我说:“老师,我以前特别跟您作对,因为我不适应您的严格管理,总想给您找些麻烦。可现在我发现,您真的是最好和最值得我尊敬的老师。我爸也这样认为。”他说得很诚恳,还特别强调了“您”字。要知道他以前可是从来不讲文明语言的啊!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让一位教育者欣慰的事吗?还有什么语言比这更珍贵?孩子是不会讲空话大话的,我终于用自己的爱赢得了一个孩子的心!
我们之间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喜欢跟我谈些成长中的迷惑和烦恼,话语中经常流露出他的不成熟和偏执,这时我就耐心地开导他,教育他全面地看问题,乐观地对待生活,以及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交谈成为我们之间的一大乐趣。现在,他逐渐成了一位善良文明、待人诚恳的大男孩,为班级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我由衷为他感到高兴。
教育活动是复杂多样的,但是我们应该积极去面对,去寻求最恰当的解决方法,而不能退缩和服输。我坚信,付出爱和智慧的地方,就能燃起希望!
做一个既执著又灵活的教师
韩惠建
一位老师上课时,有个男生不停地扮鬼脸逗同学,根本无视老师的制止。那位老师就请他站起来,结果那男生一气之下冲出了教室。老师也随之追出了教室。接下来,师生二人沿着操场跑道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追击赛。整整三圈跑完,那位教师用他最后一把力气抓住了他的学生,就跌坐在地上起不来了。最后还是学生搀扶着老师走回办公室。路上,学生的眼泪夺眶而出——事后,那位老师告诉我,他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育也是很顽强的,当教育充盈着不放弃的毅力时,它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教育也是很顽强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
其实,无论是教育,还是从事其他工作,其成功都取决于两种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俗话说“智力正常,个性成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对工作的态度、兴趣、习惯、执著等。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建筑工人同时在砌墙,有个路人走过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在砌墙。”第二个工人说:“我在盖一座高楼。”第三个工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很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后来,第三个工人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师。为什么同样的工作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原因是第三个工人对工作有一种积极的态度:热情和执著。教育的成功也是如此。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我们的性格和心理时常会存在一些问题,柔而不韧,脆而不坚。往往像一把柴火,呼地一下就烧完了。发生问题风风火火赶到现场,不问清情况,张嘴就大肆进行道德谴责。有很多事情当时发火没有用,需要事后做很多工作。但我们时常把重点放在当时,而只要自己一消了气,好像工作就做完了。问题不能去根,这类事情以后就还要不断重演。
有时我们会说现在的学生比以前难管了,我们的付出似乎不被学生理解,我们只是每天忙于应付学生的问题。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并没有高昂的斗志,并没有上面那位追击学生的教师的坚定信念,也没有多少招数,而且怀着委屈,一副寒心的样子,可他又努着劲在那里干呀、干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我看有点像“挣扎”。
“挣扎”不是顽强,“挣扎“也不是执著。执著和顽强的人是有信心的人,是有信念的人。他们不会急于成功,也不会迅速灰心;他们不爱埋怨别人,也不会可怜自己;他们不会认为自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也不会幻想救星来拯救自己。一个真正顽强的教师在战略上是执著的,目标始终如一,百折不回。但是在战术上,他肯定是灵活的,这种办法不行,就换另一种办法,他办法很多。用某种办法多次碰钉子仍然拒不改变思路和方法,那就不是执著,而是死板了。真正的执著是顽强和灵活的统一,让我们做一个既执著又灵活的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