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8300000021

第21章 《金瓶梅》助动词研究(4)

(2)昨晚被房下聒絮了一夜,耐不的。(第五十六回,第1099页)

(3)这银子原是早上耐你不的。(第五十六回,第1102页)

以上“耐”都有“容忍”义。

3.Adv+耐+VP

(1)叵耐李三这厮短命,见姐夫没了几日,就这等坏心。(第七十九回,第1703页)

(2)叵耐王婆那老猪狗,不放我去房里寻他。(第五回,第151页)

(3)那个春梅,又不是十分耐烦的。(第十一回,第250页)

叵,“不可”义,副词,修饰助动词“耐”。例(1)是说不能许可李三在见了姐夫没几天后就这等坏心,“VP”实际上是“这等坏心”。例(2)是说不能许可王婆那老猪狗,已经给了三五十文钱使,还不放我去房里寻他,“VP”实际上是“不放我去房里寻他”。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对“耐”助动词的用法概括如下:1.“耐”有肯否两种句式,但没有“不耐不”“耐不”“耐不耐”这样的句式,后跟动词或体词性宾语,VP通常无法省略。2. 前能被副词“叵”、“十分”等修饰。3.“[NP]+Neg+耐+VP”句式中,“Neg”只能由“不”来充当。

【禁】

“禁”在《金瓶梅》中出现了78例,其中“禁”助动词用法27例,占“禁”总用法的34.62%。助动词“禁”的语义也大体表示能够、可以,与“耐”同,在此不详述,在《红楼梦》也常用作助动词用法,如“这石榴红绫最不禁染”。《金瓶梅》中用例略举如下:

1.[NP]+[Neg]+禁+VP

(1)小女迎儿又吃妇人禁住。(第五回,第154页)

(2)奈西门庆钱大,禁他不得。(第十回,第239页)

(3)花嫩不禁柔,春风卒未休。(第六十八回,第1388页)

2.怎/难+禁+VP

(1)怎禁这伙人死拖活拽。(第十五回,第341页)

(2)欲火难禁一丈高。(第十二回,第268页)

(3)放在户中难禁受。(第三十八回,第776页)

3.[NP]+禁+Neg+VP

(1)你敢笑话我就禁不开他?(第三十三回,第678页)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得出“禁”助动词的用法和“耐”同,其共同含有“可能”“许可”义,将其归入“可能类助动词”中为宜。

(三)意愿类

《金瓶梅》中出现的助动词有“欲、愿、敢、肯、会、要、忍、愿意、情愿”等,这类助动词用来表达施事者的主观愿望。“愿意”我们在组合形式一章详论,在此我们主要通过分析“欲、愿、敢、肯”,来探求意愿类助动词在明末时期所展现出的语言概貌。另外,书中“会”493例,助动词用法209例,占42.39%,其他基本上是名词用法,如“会期、会中”;“要”1945例,助动词用法用例1475例,占75.84%;“忍”68例,助动词用法13例,占19.12%,其他用作固定词组,如“忍声吞气、忍不住”等。

【欲】

“欲” 在《金瓶梅》中出现了93例 ,其中用于助动词的59例,占“欲”总用法的63.44%。“‘欲’是古代汉语的词,从中古到近古,多用来构成复音词,作助动词用。例如:‘欲得’‘欲要’‘欲待’‘欲拟’‘意欲’等,有好多。”太田辰夫在此书中还认为:“欲”也表示与意志无关,只表示单纯的未来的用法,这种用法最早出现在西汉,如《汉书·东方朔传》“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金瓶梅》中助动词“欲”的语义大体表示“想要、意欲”义。“欲”用在说话人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境中,暗含了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意志,通常表达积极主动地想要达成某种目标或得到某种东西时。

其具体用法如下:

1.[NP]+欲+VP

(1)各姓追维而欲同其志。(第一回,第72页)

(2)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功夫。(第五回,第155页)

(3)欲回家,留了几两散碎银子与妇人做盘缠。(第六回,第172页)

“欲”表意上与和“能”“可”等助动词不同。“能”“可”等词一般是从主观角度对“NP”可不可以实行“VP”的动作行为进行判断与推理,但“欲”则是同其后的“VP”共同表明“NP”怎么样。

2.[NP]+Adv+欲+VP

共15例,Adv是语气副词“便、正、还、必”及总括副词“皆”,如:

(1)私心便欲成欢会,暗把邪言钓武松。(第一回,第83页)

(2)当下二人云雨才罢,正欲各整衣襟。(第四回,第139页)

(3)学生还欲到察院中处分些公事。(第四十九回,第963页)

(4)必欲唬死其子,使李瓶儿宠衰。(第五十九回,第1169页)

(5)三度托生,皆欲杀汝。(第五十九回,第1176页)

3.[NP]+欲+介宾短语+VP

(1)漫吐芳心说向谁?欲于何处寄相思?(第二十八回,第594页)

(2)欲使春心醉,先教玉友来。(第三十一回,第636页)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对“欲”的助动词用法概括如下:1.“欲”后通常跟动词或动词性成分,组成“[NP]+欲+VP”句式,“VP”一般不省略。2.《金瓶梅》中“欲”没有出现“不X不”的双重否定格式,前也不能被“不”“无”“勿”等否定词修饰;但受语气副词“便、正、还、必”及总括副词“皆”等副词的修饰,这也是助动词区别于副词的重要标志之一。未见与疑问词“怎”“岂”“焉”等的结合。3.与后面的动词性成分之间有时会有介宾短语等成分来修饰,如“欲于何处寄相思”。

【愿】

“愿” 在《金瓶梅》中出现了92例 ,其中用于助动词的20例,占“愿”总用法的21.74%。“‘愿’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中古、近古多用‘愿得’‘情愿’,现在多用‘愿意’。”《金瓶梅》中助动词“愿”的语义大体表示施事者的主观愿望。主要用于肯定陈述句中,较少用于否定陈述句中。

其具体用法如下:

1.[NP]+愿+VP

(1)愿得侍儿为道意,后堂罗帐一相亲。(第四回,第136页)

(2)愿游广漠乡,举手谢时辈。(第三十二回,第656页)

(3)有大道力?愿听其说。(第五十一回,第1018页)

例(1)中,VP成分比较复杂,是连动短语。

2.[NP]+[Adv1]+愿+[Adv2]+VP

(1)汝二人若能谋之,愿将此物均分。(第四十七回,第926页)

(2)奴凡事依你,只愿你休忘了心肠。(第十二回,第284页)

(3)又愿将男官哥儿寄于三宝殿下,赐名吴应元。(第三十九回,第792页)

例(1)“Adv2”是时间副词“将”,例(2)“Adv1”是限定副词“只”,例(3)是“Adv1+愿+Adv2+VP”格式,“Adv1”是累加副词“又”, “Adv2”是时间副词“将”。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对“愿”的助动词用法概括如下:1.“愿”后通常跟动词或动词性成分,组成“[NP]+能+VP”句式。2.“愿”前后均可被副词修饰。3.“愿”的助动词否定形式不常见,说明“愿”的助动词用法已经不常用,中古、近古出现的“愿得”没有了,“情愿”很多,这在组合形式一章中会做详细分析。

【敢】

“敢”在《金瓶梅》中出现了550例 ,其中“敢”助动词用法534例,占“敢”总用法的97.09%。“‘敢’在古代汉语中就用。从五代到近古有用于推量的,但现代不这样用了,较早的例子如:“虽是后生,敢有雕琢之分。”(《祖堂集》六),意为:虽然年轻,但是会有出息。”《金瓶梅》中助动词“能”的语义大体表示有胆量敢于或能够做某事。“敢”也用在说话人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境中,暗含了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意志力。

其具体用法如下:

1.[NP]+敢+[VP]

(1)我还要抚按告状,谁敢烧化尸首!(第二十六回,第557页)

(2)谁人七个头八个胆,敢进我这房里来!(第二十九回,第612页)

(3)哥说的是,敢是永福寺和尚倒和谢家嫂子相好?(第一回,第66页)

例(3)表主观判断“应该”义,例(1)、(2)表有胆量做某事。助动词“敢”到了近代,在“胆量做某事的词义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有把握对动作或事理结果作出某种判断”的义项,例如:“我不敢说他是个好人”。

2.[NP]+Neg+敢+[VP]

(1)贲四躬着身说道:“小人不敢。”(第五十八回,第1149页)

(2)再不敢留你了。(第五十一回,第1008页)

(3)如今我写了一纸文书在此,也没敢下数儿。(第三十一回,第636页)

(4)西门庆还未敢闯进,交翟管家先进去了。(第五十五回,第1086页)

(5)那街上来往围看的人,莫敢仰视。(第四十六回,第902页)

共计281例,占“敢”助动词用例数最多,是52.62%。“Neg”可以是“不”“没”“未”“莫”等,其中,“不敢”271例,其“VP”多数省略,如例(1)“小人不敢”,是说贲四对李瓶儿要让他把剩下的钱做盘缠一事表示不敢,是没有胆量做这个事儿,多用于回答句中。当然也有不省略的,如例(2),是表示今日叩谢后,往后可能没有机会再来求见,“敢”是“能够”义。就整本书来看,“敢”用于肯定式的次数低于用于否定式。

3.[NP]+[焉/怎]+敢+Neg+[VP]

(1)头里娘分付若是叫小的去,小的敢不去?(第四十六回,第906页)

(2)贫僧焉敢不预先说知!(第四十七回,第924页)

(3)你我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第七十六回,第1582页)

共30例,“Neg”由“不”来充当,位于敢后构成反问句,其前还加附加疑问代词“焉、怎”等,加强肯定语气,说明能够做到某事,如例(1)是说“如果是头里娘分付叫我去做的事,我一定会去完成”,是“小的”自称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时,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也暗含“小的”的地位低下,没有胆量违抗。“焉敢不”1例,“怎敢不”4例。

4.[NP]+Neg1+敢+Neg2+[VP]

共8例。“Neg1”“Neg2”均由“不”来充当,例如:

(1)傅伙计不敢不出来。(第九回,第228页)

(2)那妇人不敢不脱。(第十二回,第283页)

“NP”能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句子来充当,但“VP”一般是动词。

5.[NP]+Neg1+Neg2+敢+[VP]

(1)怕是非,莫不敢来抓寻你不成!(第九十二回,第1928页)

(2)莫不俺做媒,敢这等捣谎!(第七回,第189页)

6.[NP]+岂+敢+[VP]

(1)王三官道:“岂敢!蒙老伯不弃小侄。”(第六十九回,第1415页)

(2)岂敢有见厚爱矣。(第七十二回,第1472页)

共24例。和“可”一样,“敢”在一定的语境下,有时把“敢”后的“VP”省去,单独作谓语,如例(1)。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将“敢”助动词的用法概括如下:1.其后通常是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很少省略中心谓语,起辅助谓语作用。2.能被“不”“没”“未”“莫”等否定副词修饰。3.有“不X不”的双重否定句式,也有“[NP]+Neg+Neg+敢+VP”双重否定句式。4.助动词和谓语成分之间未见介宾短语等成分的介入。5.能单独作谓语,构成“[NP]+[Neg]+敢”句式,且多出现问答句中。6.主要用于“敢不、焉敢、怎敢”等疑问句及“不敢”等否定句中,较少用在肯定句和陈述句中。7.语法意义表示有胆量、敢于或能够做某事。

【肯】

“肯” 在《金瓶梅》中出现了311例 ,其助动词用法307例,占“肯”总用法的98.71%。“‘肯’当然是古代汉语中就有的。在清初的北京话中有用作‘容易……’之意,如:春天凡有残疾的人肯犯病。(《红楼梦》第57回)”但《金瓶梅》还没有这样用。《金瓶梅》中助动词“肯”的语义大体表示说话人或施事者愿意或有意愿或者拒绝去完成某事,含有消极被动义。“肯”在《诗经》《尚书》中已有助动词用例,如:“终风且霆,惠然肯来。”(《诗经·邺风·终风》)。

1.NP+肯+VP

(1)端的谁肯与我?(第二十五回,第526页)

(2)官人肯使钱时,老身有一条妙计。(第三回,第118页)

“肯”用来陈述“NP”,表示说话人或施事者愿意或有意愿有能力去完成 “VP”的动作行为。

2.[NP]+Neg+肯+[介宾短语]+VP。

用于这一格式的否定词是“不”“未”,有163例,“不肯”就有160例。例如:

(1)拣了日期,不肯与我来做时,此事便休了。(第三回,第119页)

(2)他不肯和你同桌吃。(第三回,第120页)

(3)只推生活忙,不肯来做。(第三回,第122页)

(4)今日一旦见了情人,未肯一次即休。(第九十九回,第2055页)

否定词是“不”时,“肯”后有时接介宾语短语,如例(1)(2)。另外,《金瓶梅》中,“肯”没有用于“不X不”的双重否定格式。

3.NP+肯仅1例,出现在否定式中,说明“肯”后“VP”一般不省略:

(1)这月娘却拒阻不肯。(第一百回,第2086页)

此时,“肯”的语义和“可、能、能”一样,例(1)表示月娘想要拒阻云理守和她云雨,含有消极被动义。

4.[NP]+怎/岂+肯+VP

共17例,例如:

(1)做成的熟饭儿怎肯搭上老身一份?(第三回,第126页)

(2)若夫正室之妻,光明正大,岂肯为也是夜?(第七十二回,第1471页)

在反问句中表示说话人或施事者非常不愿意或很不情愿去做某事,加强主观意志上的消极被动,有否定意义。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对“肯”的助动词用法概括如下:1.“肯”后通常跟动词或动词性成分,组成“NP+能+VP”句式,“VP”一般不省略。2.“肯”前可被“不”“未”等否定词修饰,也受介宾短语修饰,其前还能与疑问词“怎”“岂”结合。3.没有“不肯不”及“肯不”的否定句式,也未见其他的双重否定形式,这和“可”的助动词用法有异。4.能单独作谓语,出现在“[NP]+肯”句式中,但很少。另外,意愿类助动词还有“会、要、忍”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详细论述。

(四)应当类

《金瓶梅》中出现的此类助动词有“要、应、须、当、宜、合、消、该、容、待”等,这类助动词用来表达说话者认为有必要、应当或需要实施某种行为。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应、须、宜、消、待”,来探求应当类助动词在该时期所具有的特征。另外,书中“当”1031例,助动词用法152例,占14.74%;“合”280例,助动词用法用例66例,占23.57%;“该”183例,助动词用法175例,占95.63%。

【应】

“应” 在《金瓶梅》中出现了861例 ,其中“应”助动词用法28例,占“应”总用法的32.52%,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文中“应”多处用于人的姓。“这个词比‘当’用得稍晚,原先很少,后汉用得多起来。”[日]太田辰夫:《中国历史文法》,第184页。《金瓶梅》中助动词“应”的语义大体表示主观或客观情理上推测某种情况理应如此,相当于“应该”“会”。

其具体用法如下:

1.NP+应+VP

(1)纵新人胜旧,也应须一别。(第六回,第164页)

(2)三杯酩酊破愁城,醒时愁绪应还又。(第十回,第236页)

2.NP+Neg+应+VP

(1)到官也只是后丈母通奸,论个不应罪名。(第八十六回,第1813页)

仅1例,“VP”实际被省略,意思是即使去报官,也只会判个不应该有的罪名。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对“应”的助动词用法概括如下:1.“应”后也跟动词或动词性成分,组成“NP+应+VP”句式。2.“应”前能被否定词“不”修饰。3.能单独作谓语。

【须】

《金瓶梅》中 “须”的主要用法有281例14类,助动词用法121例,占43.06%,释为“应当”“必要”“须要”等,其他用法有“须臾”作“片刻,一会儿”,或“些须”,作“稍许,稍微”讲,或“与须”,作“等待”讲,或作名词,作“胡须”、“触须”、“植物及其他物体上像须的东西”讲。其句法环境有多种格式,但仍以“须+VP”为主。“‘须’在古代很少(用作助动词)从魏晋开始才用得较多。‘须’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了,而用‘须得’‘须要’等。‘须要’是唐开始用的。”《金瓶梅》中助动词“须”的语义都是表示必须义。“须”在必要条件或客观情理中都含有一定的强制性。

其具体用法如下:

1.[NP]+须+VP

共67例:

(1)王婆道:“大官人,先头娘子须也好?”(第三回,第128页)

(2)你家武大郎知,须连累我。(第四回,第139页)

2.[NP]+Neg+须+VP

共7例:

(1)其中缘故,那却是不须提起的了。(第六回,第166页)

(2)各人冤有头,债有主,你也不须焦愁如此。(第十七回,第374页)

3.[NP]+何+须+VP

共5例:

(1)到如今空嗟前事,功名富贵何须慕。(第七十九回,第1676页)

4.[NP]+也/终/定/必+须+VP

共16例,其中“必须”7例:

(1)便大官人知道,也须断我不是。(第五十六回,第1102页)

(2)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第十四回,第317页)

(3)照人之鬓,坤道定须秀气。(第二十九回,第606页)

(4)好生难走,必须要成群结伙而过。(第一回,第71页)

“也、终、定、必”都是副词,例(4)“必须”已经凝结成固定词组,表示“必要、应当”,有7例。

5.[NP]+须+得/要+VP

共22例,其中“须得”12例,“须要”10例,都表“必须”义: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召唤乱战天下

    三国之召唤乱战天下

    武有天宝无双宇文成都、飞虎神将李存孝、恶来典韦、武神龙胆赵子龙、武悼天王冉闵、盖世神勇高宠,帅有军神李靖、杀神白起、精忠岳飞、兵仙韩信文有鬼才郭奉孝、谋圣张子房,奇才陈平谁人可敌,吾秦天当为帝!本书书裙:331670854
  • 当古代遇见未来

    当古代遇见未来

    排兵布阵,泡妞把妹,移形换容,魔法传奇,商商对决......看他们如何颠覆历史长河......
  • 如果这是宋史2

    如果这是宋史2

    本书讲述太宗、真宗父子一一朝。兄终弟及,赵光义成了帝国的统治者。他没有太祖的高超武艺和军中资历,却一样做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对外武力征服北汉,谋略灭亡吴越,并多次打败契丹;对内开科取士,确立文官政治,定下了帝国的基调……
  • 废柴公子闯大明

    废柴公子闯大明

    现代人的火药利用知识和古代火药技术相结合,提高科技力量后的军队战斗力;柴宝臣的三位夫人有两位比柴宝臣小四岁,有一位比柴宝臣大五岁,三位夫人身份各异,既有大家闺秀,又有官宦女子,还有乡野少女,这些女子甚至还兼有学生、犯人、人妻等身份;会有很多现代元素融入故事,比如真人CS、植物大战僵尸等等;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让你目不暇接;美丽的中华古诗文在小说里穿插呈现;细腻的心里描写,鲜明的性格塑造,原汁原味的古代场景摹写,快来发现你心中的柴宝臣,一起加入闯大明之旅吧!
  • 资治通鉴:皇帝们的奇葩事

    资治通鉴:皇帝们的奇葩事

    写的是历史,读的是人性。资治通鉴,必读的奇书。
热门推荐
  • 我会在这里一直等着你

    我会在这里一直等着你

    诺惋惜和他在一起的时光虽美好,但不知道结果会是如何,一些人的坏和好,都很难辨别。在每个谎言中度过的她,直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现了。。。ta在等ta
  • 昭昭其月

    昭昭其月

    近年来,江湖上兴起了众多势力,其中以玄月教为甚。其新上任教主前身虽为正派门徒,却生性暴虐,手段狠戾,迫害同门,杀百姓,刃恩师,弑前教主夺得教主之位,连尚未成年的玄月教少主也被他残忍杀害.......遂名门正派将其称之为魔教,一时间玄月教众人如过街鼠,人人喊打。其教新上任护法昭静,身份只道是前教主的私生女,从前低调如斯,现在不仅成为众矢之的,就连教中众人也与她针锋相对。每次出任务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就罢了,什么“抢王二狗裤腰带上的钱袋.......缝儿里的线头?”等等,我们不是魔教吗?再比如说.......“昭静,你这次的任务,要杀一个人。”噢太好了,教主你什么时候良心发现了?“本教主还没说完,而左护法你要做的是,救人.......嗯?昭静,你刚刚说什么,来人.....”这算什么?疯子,赤裸裸的疯子.......昭静自暴自弃地.......跪在某种长了很多尖尖的刺的水果上想。然而,在一次执行任务,阴差阳错中,昭静得知自己真正的身世,竟是.......这要从三十年前的那场武林浩劫说起.......
  • 圣哲忆殇

    圣哲忆殇

    诸国之战后,十五年的休战条约将至。。。。。。圣贤国内忧外患,一个计划就此实施,圣哲学院就此成立。数百名少年受邀聚集,围绕这些少年的故事就此展开。乱世之下,他们又将如何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 机敏谐趣(中华美德)

    机敏谐趣(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小青梅悦竹马

    小青梅悦竹马

    软萌小青梅PK腹黑霸道竹马看似男主厉害但还是敌不过我们软甜软甜的女主啊女主重生的,重生前害怕男主『有可能因为男主爱的表达方式不对吧』信渣男渣女,被渣男夺了家产。男主贺渊为救女主而死。
  • 卿言子衿不归来

    卿言子衿不归来

    初遇时,她盯着他看了足足一刻钟。起初,他说“她吗,不过是一个可以好好利用的玩具罢了。”后来,俊秀的男子被推倒在高台之上,青丝散落,紫色的衣领也被揉皱,他一脸错愕-她说“你天天算计这算计那不累吗?对于我,你不用算计,你想要的,只要开口,我定会给你。”他以为她的示好不过是别有目的,他一直以为他只是她眼中某个人的替身。后来的后来,她告诉他:“柳卿言,就是云子衿的转世。”“曾经我以为柳卿言就是云子衿,所以拼了命想要证明这一点,可惜我最终才发现,你柳卿言是你,而云子衿是云子衿,你们终究不是同一个人,我可以继续喜欢你,但是同样地,你也可以选择不喜欢我。”“这世上,也没有这种转世一定要在一起的道理啊。”当身后的女子终于转身离开,丢了心的,又是谁呢。
  • 缘系你

    缘系你

    海滨城下,绿树成萌的校园,四季如旧,而在高中入学的九月之后却又不同以往。故事的男主角在告别过往后,开始了新的生活,前路茫茫,未知的道路,秘密与命运,终是有缘于有缘人,他与她,终将如何?
  • 混乱的异世界

    混乱的异世界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儿,有一天到了异世界,开始了一段特别的生活
  • 快穿之正在崩坏男神中

    快穿之正在崩坏男神中

    系统:请问你是如何从高冷男神变逗逼的呢?君墨然:。。。系统:咳咳,那么你能谈谈被压的感受吗?君墨然:。。。系统你过来,2我保证不会打死你!
  • 我只是想活

    我只是想活

    自那一天起,人类跌下了食物链的顶端。。。在断壁残垣之中重建我们的家,这不是英雄的赞歌,这只是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