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事件
纽约法官克雷恩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为了能生存,他10岁那年就到一个私人公司去做工。雇主一点也不怜惜他,总让他干繁重的工作,却付给他极少的工钱。
有一天,克雷恩一整天没吃东西,拿着2500美元的现金为公司办事。他当时闪过一个念头:携款逃走。可是,他又想:我的妈妈一直教育我做人要诚实守信,而且也认为我是绝对诚实的,我不能为了这点钱,让我的母亲伤心。
后来他回忆这件事时说:“我和许多人一样,曾经站到了悬崖的边缘。是我母亲平时的教育让我克制住了欲望,做一个好人。”
专家如是说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作为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与支持的桥梁,是一个人对正义和公理,对他人和对自身负责的完美体现,它是一个人立身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维系与发展的前提。
时至今天,诚信越来越成为人们公认的做人准则。大凡诚信之人,都有良好的口碑。诚信之人,更能取信于人。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能让孩子立身做人公正无私,正直诚实,还能给孩子以智慧和力量。
培养孩子诚信的质量,妈妈可用实际行动来规范约束孩子。教育孩子诚实,只讲道理行不通,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都希望孩子养成诚信的好习惯,但是,诚信行为的养成需要妈妈后天的教育和引导,从小就注意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孩子就会拥有诚信这种好质量的。那么,妈妈应该怎么办?
方法一:培养孩子诚信的质量
高尔基曾经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诚信是为人处世的第一原则,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如今,诚信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诚信让良心感到踏实,诫信之人没有良心上的负荷。因为讲诚信,一个人才能问心无愧,同时也让世人了解自己宝贵的质量。当今社会,讲诚信越来越重要。诚信不是一种买卖关系,我们不能因环境的变化和个别人的不诚信而放弃了自己对诚信的追求。
小威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天,他在打扫卫生时捡到20元钱。虽然没有其他同学看到,小威还是主动地把钱交给了老师,老师表扬他做得好。
回家后,小威跟爸爸妈妈说了这件事,爸爸妈妈都夸奖小威做得对,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几天后,小威的妈妈偶尔跟一位同事唠嗑时说起了小威捡了钱主动交给了老师,自己表扬孩子的事,没想到小威妈妈的同事却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俗话说,有掉有捡,有偷有撵。你干吗这样教育孩子,你这样的妈妈还不得把孩子教育傻了?”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小威是个有诚实质量的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诚实是很赞赏的。与小威的妈妈相反,小威妈妈的同事则对培养孩子的诚实质量不那么看重。当然不同的妈妈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还是要强调:妈妈教育孩子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导向。
诚实的质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妈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给孩子讲这个道理。讲这个道理时要让孩子明白,诚信的质量必须从小培养,只有从小做一个诚实的人,敢于接受批评或自我批评,长大了才能光明磊落地做人。
方法二:妈妈要做诚信的榜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诚信,妈妈首先必须是一个守诚信的人。如果妈妈是一个诚实、正直、守信、正派的人,那么,你的孩子也同样会具有这些质量。这段话道出了妈妈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星期天,6岁的婷婷跟妈妈一起出去购物。妈妈看上了一件不错的夹克衫,觉得挺适合婷婷爸爸的。于是就想打个电话让婷婷爸过来试一试。不料没带手机,只好到商场附近的一个公用电话亭打电话。打完了电话,电话亭的老太太却找不开100元的钞票。老太太也很通情达理,对婷婷妈说:“找不开钱。这钱就不要了!”婷婷妈当即说:“那怎么行,等会儿我就把钱给你送来。”当婷婷妈在商场逛了半天,提了一大堆东西回家后,总觉得还有一件事没办,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她只好问女儿忘了做什么事了。婷婷想了一会儿说:“妈妈,我们好像忘了给那位老奶奶电话费了。”女儿提醒了婷婷妈妈,婷婷妈马上对婷婷说:“和妈妈一块去付这电话费好吗?”女儿爽快地答应了。
这当然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考验了妈妈的诚信,也影响着孩子对妈妈的看法。妈妈言行一致、履行承诺,孩子也会慢慢养成好习惯。
身为妈妈,必须知晓这样一个基本的常识:在孩子7岁以前,通常是只认行为而不认语言的。并且,孩子一些习惯的养成也是模仿学习而不是说教学习。在家庭生活中,妈妈的行为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妈妈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件事,总是轻易地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是事后却没有兑现。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会发现妈妈在欺骗自己,他就会学习妈妈的言而无信的行为,不遵守自己的诺言,肆意撒谎。
有些妈妈往往只喜欢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但自己却没有这么做。其结果只能让孩子觉得妈妈言而无信。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孩子们往往会以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作为学习、模仿的典范。
因此,妈妈应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谎话连篇,更不能欺骗孩子,不守诺言。要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只有这样,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才会行之有效。
方法三:及时纠正孩子不诚信的行为
斯宾塞曾说:要想使孩子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些规矩必先学会遵守:要教育孩子讲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无论怎样都要做到诚实。
如果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没有及时地纠正,而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这只能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
一天,妈妈给浩浩带回些核桃仁,保姆告诉年幼的浩浩将核桃仁外苦涩的薄皮用水泡开就很容易剥掉。
浩浩的姐姐看到后,问是谁教的。浩浩得意地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姐姐连夸他聪明。
妈妈听到了姐弟俩的对话,知道浩浩在说谎,不由得紧皱眉头。她走到浩浩面前,严肃地问浩浩:“浩浩,用水泡开核桃皮的法子是你想出来的吗?”
浩浩在妈妈的严厉追问下慌了神。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妈妈对姐弟俩说:“一个人聪明当然很好,但是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如果不诚实,别人就不会相信你。失信于人当然就没有威信,也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妈妈可不喜欢说谎的孩子。”
浩浩知道自己错了,他低下头小声地说:“我错了。我一定改!”从此,浩浩再也没有说过谎话。
浩浩的妈妈重视对儿子的诚实教育,她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说假话的危害,而且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浩浩从中明白做人需要诚实的道理。
当孩子出现不诚实的行为时,妈妈一定要及时指出来,严肃地向孩子说明道理,并督促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此外妈妈可以运用其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让孩子写一篇关于诚实的文章,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诚实的行为等,这样既可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会使孩子养成不诚实的习惯。
总之,妈妈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或者觉得事情无关紧要就放纵他们,这只能让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不良的品格。
另外,妈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常见的一些不诚信的行为:诸如考试作弊;用他人的名称做某件不该做的事情;对妈妈撒谎以逃避惩罚等。妈妈最好在孩子还没有出现这些不良情况时就提早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得与失,从而避免孩子为小利而做出不诚信的事情来。
2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事件
一位妈妈下班的时候发现已经放学的儿子在大门口使劲地开门。原来,门锁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而很难打开。
见到妈妈回来,急得满头大汗的儿子赶紧把钥匙递给妈妈,说:“这锁可真难开。还是您来开吧!”
这位明智的妈妈并没有去接儿子的钥匙,而是对儿子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我帮忙吗?如果我不回来你会怎么办?”说着,这位妈妈做了个无能为力的表情。
儿子起先觉得有点委屈,刚想使小性子,妈妈又说:“你想想看,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
儿子想了想说:“滴两滴油在上面吧!”可是,儿子马上又说,“现在不是没有油吗?”
妈妈不哼声,又过了一会儿,只见儿子高兴地一拍脑袋。只见,他放下书包,拿出文具盒,用小刀削了一点铅笔芯的末儿,然后把这些碳芯末儿倒进了钥匙孔里。门顺利地打开了。
这时,妈妈对儿子说:“我就知道你能够依靠自己来处理问题的,这才是个男子汉!”
专家如是说
自立是一种不依靠别人、只依靠自己的优秀质量。中国有句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倒,只有靠自己不会倒。不管是妈妈也好,别人也好,没有一个人可以帮自己一辈子,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就像上面事件中的小男孩,依靠自己,最终打开了锁。
英国历史学家费劳德说过:“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根。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出成就。”
自立是对孩子终身发展非常重要的性格。当孩子跨入校门时,随之而来的是需要独立面对校园里的人和事。如果他无法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孩子就会在校园中受到他人的取笑和排挤。正如美国权威儿童教育博士詹姆斯告诫妈妈一样:“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给妈妈的建议
要想让孩子自立于世,妈妈就要从孩子小时做起,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方法一: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
林明已经11岁了,每天仍然是妈妈帮他收拾书包,送他去学校。
一天,雨下得很大,妈妈用自行车推着林明艰难地走着,突然,林明叫起来:“妈妈,你怎么没给我戴红领巾,老师今天要检查的,快给我回去拿。都怪你,迟到了你要负责!”
林明的妈妈连忙掉转车子,一边擦着满脸的雨水,一边自言自语:“唉,我怎么就给忘了呢?”而林明依然不依不饶,好像做错事的是妈妈。
许多妈妈习惯性地认为,妈妈应该是孩子的依靠,于是,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做着一切事情。以至于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处事的想法和能力。
明智的妈妈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依靠自己的习惯,不要让孩子养成遇到困难就找妈妈的坏习惯。
方法二: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NBA选手乔丹的妈妈说:“当孩子们小的时候,我就要求他们自己打扫屋子、收拾床铺、做饭、洗衣服,完成家务劳动中自己应当承担的部分。”这让乔丹在成名后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有一次,一位记者到乔丹的家中采访。看到乔丹正用吸尘器打扫客厅的卫生。对此,乔丹的解释是这样的:“晚些时候母亲要来,让母亲看到屋里一切井井有条,能让母亲舒心些。”
孩子自立能力的养成,关键要看妈妈的引导。妈妈如果能为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机会,让孩子去干力所能及的事,去考虑自己应该独自解决的问题,这就能锻炼孩子对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一方面能造就孩子的自立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孩子的敏捷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先让孩子从洗自己的小毛巾开始,逐渐学会洗自己的袜子、小衣服,然后过渡到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从帮妈妈拿筷子、拿碗,逐渐学会洗米、煮饭、洗菜;从与小朋友游戏开始,逐渐学会与小朋友交往,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学会招待小朋友,有客人来时,迎接客人拿食品招待客人,主动地与客人交谈,求教、讨论,等等。通过这些小事,可以使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能够进行及时鼓励,积极支持孩子独立自觉地完成各种事情,那么,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孩子主动地去发展自己的自立能力。
如果孩子自愿要求帮助妈妈干事,妈妈应该鼓励并指导孩子去干。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不让孩子动手,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孩子做事的热情。如果孩子做得好,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孩子以后就会很乐意地主动去做这些事情;如果孩子做得不理想,妈妈也不要随便发火,要赞同孩子的行为,并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会在以后做事时更加耐心细致。这当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事件
有一天清早,由于公务,梅需要外出约一个小时,四岁的儿子乐乐尚在酣睡中。当她匆忙赶回家时,乐乐已穿戴整齐,站在家门口迎接梅。看到儿子不仅穿上了棉衣、棉裤,而且外面还套上了外套,梅非常惊喜,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呀!虽然乐乐的小棉裤穿反了,但梅还是一把抱着乐乐真心赞道:“孩子,你真行,穿得很不错呀!”从此,乐乐的自理能力突飞猛进,穿、吃饭等生活琐事基本不用梅代劳。可以说这是梅的鼓励带给了乐乐莫大的信心,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专家如是说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为基本的内在质量之一。它是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发掘的精神源泉,是一个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它也是任何时代伟大奇迹的制造者。
美国最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正如人需要空气、阳光,人也需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自信正是挖掘内在潜力的法宝。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非常自信,那么,他就会奋力去追求他的目标,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自信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巨大的影响。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就会积极乐观、主动进取、大胆尝试,勇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味退缩,不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结果就会失去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影响到孩子自身的发展。而且,如果孩子长期缺乏自信心,会产生“无能”的心理,自暴自弃。
给妈妈的建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信心也需要通过后天的磨炼,因此妈妈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自信,让每个孩子都挺起自信的胸膛做人、做事。
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呢?
方法一:引导孩子认清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