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了斯特娜夫人的担心后,她一语道破了问题之所在:“尽管你女儿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但绝不是片面发展,这是你的教法不对头。因为你不能有趣味地教数学,所以她也就无兴趣去学它了。你自己喜好语言学、音乐、文学和历史,所以能有趣地教这些知识,女儿也能学得好。可是数学,由于你自己不喜欢它,因而就不能很有兴趣地教,女儿也就厌恶它。”接着,这位杰出的女士十分热情地教给她一套教数学的方法。她用这些方法教女儿数学后,效果果然很好。
这位女士的建议首先是让孩子对数字产生兴趣,例如把豆子和纽扣等装入纸盒里,母女二人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或者在吃葡萄等水果时,数数它们的种子;或者在帮助女佣人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不同形状的豆荚中各有几粒。
母女俩还经常做掷骰子的游戏,最初是用两个骰子玩。玩法是把两个骰子一起抛出,如果出现3和4,就把3和4加起来得7分。如果出现2和4、3和3,就得6分,这时就有再玩一次的权利。把这些分数分别记在纸上,玩3次或5次之后计算一下,决定胜负。
女儿非常喜欢这类游戏。在女儿投入到这种游戏的乐趣之后,斯特娜夫人仍按洪尔鲁克女士的建议,每次玩游戏不超过一刻钟。理由是所有数学游戏都很费脑力,一次超过一刻钟后就会感到疲劳。在这一游戏玩了两三周以后,她们又把骰子改为3个、4个,最后达到了6个。
接着,她们把豆和纽扣分成两个一组的两组或三组、三个一组的三组或四组,把它们排列起来,数数各是多少,并把结果写在纸上,然后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表挂在墙上。这样一来,维尼夫雷特就懂得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更复杂的游戏可以依此类推地继续做下去。
为了使女儿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做妈妈的还经常同她做模仿商店买卖情景的游戏。所卖的物品有用长短计算的,也有用数量计算的,还有用分量计算的。价格是按着实际的价格,钱也是真正的货币。妈妈常常到女儿开办的“商店”买各种物品,用货币支付,女儿也按价格表进行运算,并找给妈妈零钱。
当维尼夫雷特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或帮助家里干活时,妈妈就付给她钱。她还不断地从杂志社和报社领取稿费。她把这些钱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银行里,并计算利息。
不久,维尼夫雷特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她从算术开始一直到顺利地学会了代数和几何。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兴趣,孩子在学习上就不可能有好成绩,学习就会变成没有尽头的出路的牢狱,孩子就会成为牢狱中的囚犯,终日饱受折磨。所以,如果爱孩子,作为父母,你就应该想方设法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作为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参考:
第一,与孩子分享学习的乐趣。
要想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父母要先有兴趣,然后再带领孩子一起寻找学习的快乐。
第二,和孩子一起克服学习困难。
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应该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引导,最好是先表扬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再引导孩子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帮助孩子寻找学习的快乐。
每一科目都不可能是完全枯燥的,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布置任务,并帮助孩子从各个科目中找到快乐。
第四,别人的兴趣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同样一个科目,别的孩子就有那么大的兴趣呢?这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探询、去请教的一个问题,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一道难题并不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是,如果能从从别人那里找到学习乐趣,那将受益一生。
教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在学习上,很多独生子女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独立思考是每个孩子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孩子可能在平时靠父母,让老师、同学去替自己思考,那么在考试时,又该如何是好呢?所以,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一定要在平时就好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美国学者黄全愈博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小学教师达琳在昆明进行教学交流时,因为看到中国孩子们的画技十分高,有一次就出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的命题,让中国孩子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同一样的东西——圣诞树!
她觉得十分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到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日”画成圣诞节。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的呢?
结果她发现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去,她顺着孩子们的视线看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
于是,达琳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
令她更感吃惊的是,把那墙上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画技超群的孩子们竟然抓耳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瞪眼睛的瞪眼睛,你望我,我望你,就是无从下笔。
达琳不得不又把墙上那幅圣诞树揭开……
是的,达琳面对的这群小“绘画天才”,只能够模仿,不知道怎样创造,不会独立思考:“快乐的节日”应该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应该放上什么景物、什么人?如何安排画面的布局?
例子虽小,却十分具有普遍性,指出了国内学生普遍存在的痼疾:不会独立思考!他们面对考试,总是尽可能多地做题,记住各种题型的解法和标准答案,而不是在用自己的脑子分析、思考。
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培养,它的成长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
在美国,小孩上绘画课,常常是老师给一个题目,让孩子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说——好哇!好哇!
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没有规矩的孩子到了大学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美国大学的VLSI设计课程上到深处时,学生就可以做出实实在在的ASIC芯片,然后拿着自己的设计去硅谷或者别的地方面试,说:“这是我做的东西。”
念到硕士博士,考核内容就更加“离谱”了。美国教授一般会让自己的学生多参加研究工作,而不是做重复性项目。美国的博士生一般有一个资格考试,在硕士期将近结束时进行。考试时提出一个新兴课题,摆出方案,由5人评议小组审核课题的新颖程度、意义和方案可行性等。通过资格考试,你才可以在这个课题上开始你的论文研究。如果评议期间有人就同一课题发表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你就必须修改课题甚至从头再来。
UCLA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系博士资格考试有这么一项:几个教授从某篇新发表的文章中提取课题,让博士生在两三天内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测验学生对前沿研究的敏锐程度。这种考试有时一个通过的也没有。
看出来了吧,博士生就应该挑战学术最前沿的尖端课题,读博士是为了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这就是独立思考!
国内的独生子女往往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家长更应该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毕竟,在高考时,孩子是要自己独立面对的。
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无论是读书、思考、演讲、写作、科学研究、文艺创作、总结汇报、交涉洽谈,乃至处理日常事务等等,都离不开记忆能力。记忆能力越强,从事上述活动的效率就会越高。可以说,记忆力是智慧的基础,效率的前提。
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是孩子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假如一个人没有记忆能力,今天记的事明天就忘了,那他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更别提获得智慧了,人们通过观察获得的知识,依靠记忆力把它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拿出来使用。记忆的知识越多,反应就会越快,处理事情的能力就越强。遇到问题就可出现“眉头一动,计上心来”的灵感。所以说,孩子记得知识越多,其智能也就越多,也就会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