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是5·12地震的震央。汶川,是岷江河谷的明珠。汶川有茂密的森林,汶川有绿茵的草甸,汶川有蜿蜒的岷江,汶川有怒吼的风口,汶川有滚烫的地泉,汶川有萧萧的箭竹,汶川有憨态的熊猫。汶川,是人类迁移,寻找家园的乐土。
汶川是灌松茶马古道的一段,又称“茂松”茶马古道。它从灌县(都江堰)至汶川向西,沿杂谷脑河到松潘、马尔康,再经若尔盖草原进入甘南,也有一条茶马古道进入小金、丹巴、藏北。沿岷江两岸的崎岖鸟道,羌碉古堡之间,飞石坠江,猛兽盘桓,无穷无尽的马帮,依傍崖壁,衔枚疾行,铃铛摇响,驮着一包包蜀竹包裹的蜀茶、蜀锦从这里走向藏区,又从那里运回马匹、香料、珠宝、银器等。明朝大作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这里的“羌马”,就是指的汶川羌族的马;这黄茶,就是蜀茶。史书记载,灌县(都江堰)的砖茶,特别受到藏族地区人民的欢迎,因为用它熬制的酥油茶,香气浓厚,可口诱人。
汶川,是我沿着茶马古道多次采访,依依留恋的地方。今天将我在大地震之前对汶川的美丽印象告诉你们,虽然汶川美景已经成为永远的痛楚追忆。让我们共同记住在中国西南的茶马古道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片壮丽山川,锦绣家园。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悍然从地球硬盘上抹去了地球芯片记忆了上亿年的汶川。但是我保留了地震抹不去的美丽证据。这是地震之后的空谷回音。美丽,因为消失而更加美丽。
山岳,因为破碎而更加挺拔。河流,因为扭曲而更加奔放。人类,因为毁灭而更加凝聚。
但愿我眼睛的观察和我用文字摄下的小品镜头,能够使你领略到我们共同的、曾经的——汶川。
中国山河:消失的已经永逝,留存的但愿永爱!
神女之殇
这是汶川大地震中央地区一座无名的貌似仙女的山峰。在大地神情恬静之时,用亿万年养育了自己美丽的女儿。
当时在采访途中,神女的风采吸引我停车驻足瞻仰其风采。淡淡的雾霭中,神女一般柔媚丰腴的大山,身高万丈的女神的一双丰乳隐约可见。
宋玉流传千古的美文,一定是有原形的。曹植笔下的洛神,也绝非杜撰,只是一般人无缘见识而已。
此地在汶川到卧龙的途中,距离映秀大约20公里。地震之后的破碎、颓废、毁灭,大家从5·12之后的报道中可以想见,汶川神女秀发斑秃,衣衫凌乱,肌肤裸露,是为之殇。
汶川箭竹
汶川的映秀镇至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40多公里之间,有着大片这样的大熊猫的庄稼地,一年四季常青,这就是箭竹。
地球活化石——大熊猫就靠吃这种细嫩的竹子生活。
卧龙还有丰富的水源,这里的水干净、清冽,奔腾不息,水质超过了所有的人类饮用水。
汶川是大熊猫最大的种群基地,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就坐落在汶川的卧龙自然保护特区。汶川的大熊猫是吃生态食品,喝矿泉水长大的。中国送到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国外的大熊猫,都是从卧龙故乡出发的。
汶川地震后,卧龙的一切都已面目全非,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大熊猫被转移到四川雅安碧峰峡等地。每当看见此地山河破碎,物是人非,情不自禁,扼腕叹息。
静雅湖波
这里是汶川卧龙野生大熊猫出没喝水的地方,碧绿而静谧,四周柳垂湖面,竹映蓝天,与传说中神仙居住的瑶池没有两样。
静谧、安宁、神秘、深邃,难怪汶川是养育世界级宝贝的地方。2008年5月12日,山摇地动之后,岷江巨浪滔天,河湖改道,树木肃杀,美境顿消,我辈唯有仰天长啸。重建家园易,重建自然环境难。地球芯片的诗意被消磁失忆,是一种惨痛的难复之劫。
幸好,还有美丽的追忆,哪怕在我的文字里,哪怕在我的心底。
大熊猫研究中心
汶川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着名的大熊猫栖息地,这里又是中国大熊猫保护和研究中心。
现在正在宝岛享尽荣华恩宠的“团团”、“圆圆”,就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
在这期间由于采访的原因,我去了好几次卧龙,有时是自己驾驶着桑塔纳采访车穿越岷江峡谷,从成都出发经过都江堰到映秀下九环线,离开通往九寨沟的公路,再行40多公里经耿达乡到卧龙。有一次在采访了大熊猫保护中心之后,径直穿过汶川地界,经过小金县,翻过5000多米的巴郎山,抵达四姑娘山采访。
在地震前,映秀到卧龙的等级公路刚修好,开车很写意,风吹耳畔,河水喧哗,山花烂漫,空气甜蜜,阳光迷人。
我们先后在《香港文汇报》发表了好几个版的卧龙大熊猫报道。我虽然不是摄影记者,也拍摄了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的这座建筑——大熊猫基地的心脏,发表在报纸上。此地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由于地处震央,遭到惨烈重创,现在这张照片已经成了历史见证。
雪水鳟鱼
汶川不仅出大熊猫,还出产鳟鱼,黄黑两色,黄的喜欢上浮,黑的善于潜底。它们是来自外国的鱼,在汶川没有亲戚,只有已经居住了上亿年的土着大熊猫是好朋友。
鳟鱼,生活在汶川已经非常习惯了,在阳光下轻盈地优游。由于卧龙的河水是雪山上流下来的,冰凉冰凉,适合这种冷水鱼生长,有海外的投资商看好这里的鳟鱼养殖条件,便拦河存蓄雪水,养这种鳟鱼。
鳟鱼好看的色彩和游动的轻灵,恰好和大熊猫迟钝的憨态构成奇妙的组合。
但我见过野生环境里自由奔跑的大熊猫,它们在树林里的灵活与迅捷,一闪即逝,和鳟鱼在雪水里稍纵即逝很相似。
天造万物,汶川不仅盛产山珍,而且还有海味,真是地灵之冠。不过,地下深层纹理几十秒钟的震动错位,使汶川万物包括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千年一遇的惊天巨变。
“汶川绅士”
在5·12灾难降临之前,汶川万物祥和。这个汶川卧龙的大宝贝,仿佛是个绅士,坐有坐相,神闲气定,器宇轩昂。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家伙中了百万彩票呢!
其实这宝贝就是在法律的保护下,在亿万人的宠爱下,在汶川天然大氧吧呼吸得干净些,吃得生态些,玩得开心些。精气神挺足!
后来的5月,山摇地动,绅士的山间别墅倒塌了,“汶川绅士”逃进了深山。汶川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冒着山上还在滚石头的危险,进山去把这些大熊猫“绅士”请了回来,又怕余震不安全,接着将他们送到了茶马古道的另一段——雅安碧峰峡。看来,大熊猫这“绅士”,这辈子是离不开茶马古道了。
心泉
汶川在地震之前,有许多这样的山泉,滴滴答答,浸润大地,也浸润每一个来到汶川的人的心田。
这是我在去汶川采访的路上,随手拾得的镜头,曾经用来放在电脑屏幕里下降夏天的暑气,“望泉止热”,效果奇佳。
现在想来,汶川地震之后,山,还是那些山,但干枯了许多。水还是那些水,但浑浊了许多。唯有,人还是那些人,强悍了许多。只要心里有眼泉,哪怕天崩地裂,海枯石烂。
汶川妹子
这是地震之前我在汶川采访途中随意抓拍的镜头。不料,现在具有了崭新的意义。
当时,一辆油罐车在急弯处翻车了,有一模一样的兄弟车来救它。一堆人显然在盼望大吊车,其中最热心、最着急的并不是几个大老爷们儿,而是一个汶川妹子。
你看她站在高高的车顶上,焦急地了望着远方的救兵,彰显出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5·12地震之后,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强悍的汶川汉羌妹子,汶川人民才得以在自救的艰辛当中跋涉过来。
汶川劳动妇女,是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瓜瓜菜菜
汶川羌族,最喜欢种蔬菜,这里是成都等大城市的菜园子。由于岷江河谷的气候原因,这里盛产反季节蔬菜。除了开阔的地方,在山脚土埂上,都会见缝插针种上一点豆角、黄瓜之类。
从这里的地势可以看出,后面是深山老林,气象氤氲,是大熊猫下山的通道,曾经发生过大熊猫到老乡院子里偷吃腊肉、土豆的事情。
山民用巨大的豆子一般的山石砌起石坎,保持水土。细小的豆角在巨大的豆子的护卫下成长,也是一个田园小景。陶渊明见了一定会吟咏“种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汶川菜农
汶川盛产胡瓜,清香细嫩,营养丰富。每到夏季,在汶川通往都江堰和成都的山间公路上,就可以看见菜农在运输胡瓜。
我们有一次去汶川采访的途中,在一个乡村小饭馆吃了饭,看见公路上有几个正在运胡瓜的菜农,他们劳作的形象和丰收的喜悦感染了我,我随手用相机抓下了这个瞬间。
当他们知道我是记者时,还高兴地希望把照片给他们,当时就让他们在显示屏上看了一眼,他们显得很兴奋,说我们菜农也上了记者的照片!可爱淳朴的汶川菜农。
熊猫广场
这就是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广场,熊猫雕塑和山水园林,颇有些气派。
一般人并不知道,这里也是一个国家级的特区——卧龙自然生态保护特区,地处汶川境内,在这里建立了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自然生态保护制度。这里还是中国特殊外交使者的诞生地——大熊猫出使他国,没有不受到国宾待遇的。
外国人到中国,也几乎没有人不专门到各种有大熊猫的场所去一睹芳颜。但是真正有机会能够到汶川卧龙大熊猫故乡的人并不多。所以,在欧美人眼中,汶川的卧龙是一个圣地。
永忆汶川
汶川不愧是岷江河谷的一颗明珠,不愧是天府之国的一块宝地,不愧是中国版图上的一个绝无仅有的物种基因库。5·12不仅减损了这里的美丽,而且夭折了这里的物种,令人叹息,令人辛酸。这一组随笔文字,但愿能够留给我们一点点思念的情怀,一滴滴热爱的眼泪。
美丽的汶川,美丽的河山,汶川永远成追忆!
山间春暖
漫山春暖花开时,山泉轻柔滴下。
鹧鸪穿天飞翔时,沙滩弥漫红霞。
箭竹丛丛碧绿时,樱桃晶莹缀挂。
卧龙熊猫
像猫似熊又非熊,眼圈黑白描画。
汶川美景成追忆憨态乐坏地球人,毛毛茸茸披挂。
家居山间竹笼里,五洲四海溜达。
山巅远眺
金瓜绿豆栽山坡,菜园大地花布。
碉楼石砌在山崖,卷起雨帘云雾。
望断天涯是碧树,核桃沧桑野渡。
动物乐园
突闻呼啸来忽去,猴子攀援大树。
狐狸悄悄巡逻过,瓜田又现野猪。
野鸭深秋斜雁阵,马鸡雪痕留步。
三江森林
森林藏在迷雾中,绿剑可裁天河。
春有嫩绿秋有红,冬季白雪恋歌。
岷江镶上绿宝石,梦魂萦松萝。
羌寨樱桃
红如玛瑙圆似珠,秀眼招人迷恋。
蜜汁含酸山乡味,枝叶垂在窗前。
千株万株羌寨里,能不忆家园?
汶川野花
黄色小花绕石井,白菊独自狂放。
高崖紫气从东来,只缘繁花轩昂。
十步之内皆花园,万朵佩胸膛。
金色雪山
千秋雪山万丈高,七彩光影魔幻。
一座雪山一朵莲,朵朵开在人间。
纯洁雪花善良人,冰心雪意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