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品味教师职业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在缔造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的同时,也在品味这种幸福感。作为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在行动中,教师随时可以感受到自己在教育学生,教授知识以及自己的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带来的一种无形的快乐。因为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品尝到了成功,也品尝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说,教师职业就像一个播种的农夫,在自己的辛苦劳动下,在对种子精心的培育下,到了秋天,种子变成了丰硕的果实。这种果实,作为教师来说,就是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之下变成了一个个全面发展的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获得职业的成功,品尝职业的幸福,就要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奉献自我,同时也收获自我,获得成长。教师追求的一种幸福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而应该有自己的成功: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拥有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深情呼唤,成为教师职业幸福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一、在合作中品味教师职业幸福感
“背靠背,竞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面对面,沟通的竞争,都获得了成功,双方得利。”“摩托罗拉”有一个培训高级经理的游戏叫“拍卖游戏”,它告诉人们,要学会沟通,懂得“双赢”或“全赢”。合作具有令人吃惊的潜能,集体可以做到比个人更有洞察力,更为聪明;团体智商可以远远大于个人的智商。
以往的教师习惯于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上的所有问题,即使是相邻的教室,老师们也不知道彼此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进步完全来自于自省,而非集体意识的改变。新课程综合化的特征需要教师改变“单兵作战”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发挥合作精神。可以说,新课程增加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发了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团队精神不再是企业的专利。我们认为如果每个教师都在孤立的状态下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改进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我们主张除了以“集体备课”“课题合作”等做法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外,更重要的是要“打开教室的门”,老师们彼此观摩教学,互相介入,以开放的心态交流意见,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如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是指几个平行班的教师为完成一个相同的教学任务,彼此进入其他班级,在他人的“自留地”里耕耘的一种模式。如某一单元四篇课文,可让同年级两位教师分别选择其中两篇课文潜心钻研,然后让这位老师带着其中两篇课文分别走入两个平行班级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相互走班,来共同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并提供回馈。
“我的问题出在哪儿?”某校的马老师和陈老师是同教六年级的语文老师,自从开展走班教学后,都表示从对方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马老师说,她在上完《景阳冈》一课后,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资料,打算在班级里组织一次关于武松打虎的辩论会,作为课后延伸,结果每个班只有四五个同学去找了资料,导致不了了之。在听了陈老师上《军神》后,感悟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问题。陈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上《军神》之前两天,布置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刘伯承的资料。怎么找呢?陈老师说:“可以去请教你家里的长辈,他们一般会了解刘伯承;可以去图书馆、书店找;也可以上网搜索,关键词就输‘刘伯承’好了,……下星期语文课上,我们作交流。”上课前,陈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搜集情况,将学生拿来的文字资料张挂在教室四周墙上,吸引同学们观看。语文课上,同学们踊跃交流自己的收获。教师拿出课外资料分发给每位学生,学生速读后,以“我对刘伯承说……”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结果学生说得很好。同样是为引导学生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搜集多种信息,却产生了如此不同的教学实效。马老师感到自己处理得太粗放了,理念还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而陈老师将这一理念在实践中进行了创新,巧妙地将“教”的活动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
这种方法不仅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使他们通过接触不同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也能使学生领略来自不同个性气质的教师传授的信息,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教师从中品尝到了合作的方式给这个职业带来的特有的幸福。
再如益友活动,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性情爱好,自愿报名参加一个益友组的活动,由师德修养好、教学经验丰富、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教学骨干、优秀教师担任组长,组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工作到生活,从教学到做人。学校中有一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自信,缺少主动,也失去了各种锻炼的机会。自从开展了益友活动后,在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热情帮助和指导下,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重新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进步很大。由于是小范围内的交流,又由于交流的对象是相对比较要好的朋友,往往比较容易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组长有意识关照一些性格内向或近期心中抑郁的教师,打开心扉,鼓励倾吐,有意识给这些教师更多表达的机会。
案例12-13
某校的张老师是一位参加工作仅两年的新教师,几次的校内公开课均不理想,她本人的情绪也比较低落。为了帮助她,组长徐老师认真分析了她的基本情况、优势及薄弱环节,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措施,并在其教学实践中对其不断加以指导与帮助。本学期,张老师在益友组同伴的大力鼓舞与鼎力帮助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取得了语文组的一等奖,找回了自信,恢复了朝气。
在合作中,教师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隔阂消除了,大家共享经验、理念和知识,在享有他人教育幸福感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的认同。
二、在交流中品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交流在于拥有一个公共性的话语空间,这个空间与“透明开放、兼容并包”的精神相联系,其精髓正在于超越狭隘的一己之见,通过相互的沟通达成共识,通过广泛的融合形成舆论,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公共认同,激发交流者的参与感和实践意向,这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种品味方式。这种交流能够开辟一个公共性的实践空间和心理空间,让自己和他人以一种真正开放的心态参与其中,得以被展示、被评价、被改进。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没有统一的方式。
案例12-14
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从2011年开始,在全区学校的范围内开展了“科研论坛”的平台。旨在通过这个平台让广大教师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一种作为教师的幸福感的交流。论坛的主题都是围绕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中彰显的优势而展开。比如第一期开设的主题为“教师职业追求与内驱激发”的科研论坛,每一个学校的科研主任带头发言,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不仅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后面开展的论坛中,吸引了更多的教师参与这个平台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在自然而然地表现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在追求中品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譬如参加社会活动的人,必须有真正的意愿和对这些活动真正的投入,活动的意义及功效才能彰显。对学校来说,建立一个超越和统整教师个人愿景的共同愿景,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追求卓越的本性,从而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自觉地将自己与学校融为一体,投入到学校的共同愿景中,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从而把教师卷入一个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超越的过程。如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激发教师的发展需要,适应教师的需要,全面促进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激情,定会成为教师改变教育价值观、超越自我的助推器。
(一)提升需要层次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成为期望的人物。它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可以促成主体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超越。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规范化、机械化、一刀切,传统的管理方式也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很多学校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培养规划与评定方法为本校教师“量身定做”,充分尊重教师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值得追求的、可以作出成绩的方面,找到自己的侧重点。学校尊重教师的教学意向,每学期初都发放教学意向书,征求教师们的意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才干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寻找到最切合自己的最佳工作意愿,以品味教师的幸福感。
案例12-15
某校的葛老师原先从事的是低段语数教学,一天到晚待在教室里,备课、上课、批改、订正与辅导,忙忙碌碌,没时间钻研教材,搞教研,教学质量不是很好。通过意向选择,毛老师改教英语,这可发挥了她的特长,不但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其撰写的论文、教案多次获奖,还成为区英语骨干教师、教坛新秀。
每位教师在确立个人愿景的同时,也要改变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认识自身的潜能和不足,谋取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树立起认真从教,踏踏实实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的信心和动力。这一切,都需要每一个教师个体主宰自我精神、自我行为、自我信念,既有自我超越的意愿,又有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我超越的能量,并向着自我超越的目标坚韧不拔地努力。
(二)创造成功体验
每一位教师都有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渴望,都想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出不凡的成绩,都想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与认可。他们都希望学校能给他们创造各种机会,展示他们的个人风采。比如很多学校每学年都要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每学期都要为教师搭建许多教学、技能、才艺、基本功等方面的各种评比和竞赛。同时学校领导特别关注每个教师的进步,及时肯定,及时表扬,如哪位教师的教研课上出了新意,哪位教师的班级管理有特色,哪位教师的批改富有人文关怀,等等,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就感,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而这个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品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过程。
案例12-16
2002年刚刚毕业的我到了这个小学任教,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两年来,我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帮助下,潜心工作,真心关注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常反思,多与其他教师交流。在同伴们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心里很紧张。这是我任教以来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却意外获得了一等奖。我真的很感谢益友组的老师,他们在我试教时真诚地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正所谓“旁观者清”。我也很感谢学校领导的重视,两年来,不断为我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一直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让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动走入课堂,让大语文教学的观念牢牢地扎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今天取得的成绩与他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且我相信,对我今后的教学大有裨益,我开始尝到教学的甜头了。
——摘自一位新教师的笔记
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让所有的教师都有职业幸福感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仍需要做很多实际工作。一位教师说:“谁来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指数?靠政府、靠社会、靠自己。我们教师也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追求幸福。”
四、在实践中品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教育需要幸福,幸福需要教育。但是,在教育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教育幸福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主动去追求教育幸福、创造教育幸福的教师则更少。因此,要提高教师对幸福的认识,提升教师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却是一个以别人的成功作为自己成绩的职业,是幸福的。教师的工作成败是以学生成人成才的情况来衡量的,没有哪一个老师不以自己曾经教过某一在事业上成功的学生感到自豪。作为一个教师,深刻体会到,学生取得成绩之日就是老师幸福之时。并且学生的成绩愈大,老师的幸福感愈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研究者、开发者、学生的朋友等多种角色,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为了每个学生能够早日成才,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虽然岁月夺走了他们的青春,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劳累染白了他们的双鬓……但他们仍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课堂,热爱自己的职业。
案例12-17
2012年5月23日,细雨蒙蒙的日子,西湖区某校园处处显现一片绿色盎然的美丽景象。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来自瑞典布鲁威克小学的英语老师与我校全体英语老师,齐聚一堂,聚焦高段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共同探讨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各自在语言教学上的所思所想。
本次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我校的叶毓美老师和布鲁威克小学的Birgitta老师、Susanne老师分别执教了Friends和Letters。叶老师以一首轻松愉悦的英文歌曲Shinning Friends很自然地导入本课的主题“朋友”。这对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以身边的同学、朋友为谈话内容,带着回忆、带着情感来体验朋友的珍贵。接着,欣赏和诵读美文Friends are in good and bad times,让孩子们在情真意切的朗读中感悟友谊。最后写下给朋友的话,赠送给即将临别的好友,场面温馨自然。在这堂课中,叶老师张弛有度的教学风格、巧妙的设计思路、地道流畅的口语发音,给在座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irgitta老师和Susanne老师两位老师共同执教的课堂,更像是随意轻松的谈话沙龙。五年级的孩子们,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两位教师的默契配合,娓娓道来的说话方式,很顺利地导出本节课Letters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佩服的是,所有这些交流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学生真实的想法和已知的生活经验。接下来,大量充足的时间留给孩子们,老师则进行充分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书写和表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体现在点滴细节中。
徐特立老师曾经说过:“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是啊,教师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当学生学业取得进步、道德得以成长、个性得到发展,以及今后为社会献计献策时,教师就体验到了职业的最大幸福。一个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师,会通过给学生以快乐而得到快乐的回报而感到幸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过自己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光荣,更是教师的幸福。
新的职业观要求将工作与生命信仰的实现完全融为一体,在工作中体验爱、美、意义与永恒,转换到意念上说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当教师在工作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那么也就找到了幸福感。让我们安心地在这儿享受做教师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