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西起岳阳乡坳,东至洞庭。
我出生在江畔,父亲五十余岁得独子,但并不疼爱,因为我是弱智儿。我的幼年并不幸福,父亲很严格,往往因为背不出诗句,遭到父亲的责备和手板。
偶尔会有厚重的车辇成队,碾着泥土停在草庐门前,全家人整齐地跪拜。母亲抱着我附倒在父亲身后。很不舒服,我想站起来。母亲的手压住我的后背,紧张地告诉我,要臣服于楚王的喝斥。车辇中有冷冷的官员走出来,尖细地声音切割着我的耳膜,空气中有看不见的黑森威压。我偷偷撇向父亲,他工整地跪着,脊背挺得很直。
父亲有几位朋友。每当朋友到家中,父亲会有难得的兴致,换上洁白的华服,带上高高的峨冠。峨冠束在头上,像父亲的脊背一样笔直。
我很盼望有客人造访,对于我相当于节日。
来得最多的是一个英俊的年轻人,母亲说他叫宋玉。每次他来,家中的婢女们会抑制不住的雀跃,格外殷勤,我也未曾见过如此温润如玉的男子。父亲会喝很多酒,和宋玉谈诗论道。平时父亲也喝酒,让我背诵诗经,往往我记不住,被父亲狠狠地打手板。宋玉来了就不一样,父亲边饮边作赋,还像小孩子一样逗弄我:“爸爸喝多了,痴儿喂我一口黍米吧”。
除了文人,父亲还有些侠士朋友。有一位高高壮壮,很魁梧的青年人。每次他来,父亲会拿出他最喜欢的短剑一起赏玩。剑很细很锋利,父亲会轻弹剑铗,与侠士一起放声高歌。
有一次,来了位特殊的客人。他很老,好像百余岁,老到不能和父亲一起饮酒,一同放歌。两人只是轻声交谈什么。父亲引我拜见,称其为鬼谷先生。
“我这痴儿,怕是无出息的。我已报国无门,更可惜无后人可继我平生之志。”父亲轻叹道。
“未必。”老人从核桃皮似的嘴中吐出两个字,从黑袍中探出干瘪的双手,像枯蝶般摸索我的头骨。
“咦!此子有趣。”老人浑浊的双眼现出两道精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老人声音虽弱,父亲却闻言震惊。
是夜,鬼谷先生不知所踪。父亲从此破例地让我与他同榻入睡。我问他,什么是楚虽三户?父亲说,楚国有屈、景、昭三大氏族。我知道,我家这一支曾是屈氏望族,可我这个连父亲的诗都背不下来的痴呆儿,怎么能有什么出息?我认为鬼谷先生太老了,老糊涂了。
每在睡前,父亲为我讲很多古人的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造人和补天,从三皇五帝,到夏商西周。父亲谈兴很浓,我听得津津有味。
“刑天掉了脑袋仍然能够战斗,后羿真的射掉了九日,望帝真的化成了杜鹃吗?”我更痴迷于这些神话故事,但又怕父亲认为我只关心这些,小心翼翼地问。父亲是一个铮直的人,稍有不满意就会呵斥,无论是谁。母亲说正是因为父亲的性格,得罪了一些得罪不起的人,我们家才会沦落如此窘迫。
“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父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兴致勃然地吟诗。“远古的事情,谁又能够将真相传告给后世呢?我们不必拘泥于历史故事的真实,那些离我们远去的伟大君王和不世英雄,他们的事迹能够被人们世世代代口口传颂,甚至演化为神话,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功劳值得后人牢记。”
“英雄为人称颂,那么不被称颂的其他人呢?比如夏启和伯益之间的纷争。启能开创一个朝代,他真的如后人传述那么不堪么?”看到父亲不再像以往严厉,我也越发大胆地发问。
“吾儿之见呢?”父亲笑吟吟地反问。
“大禹治水三入家门而不进,想必对启有所亏欠,有所私心的。而伯益若真为贤者,为何主动打破禅让,宣告让位与启呢?”我试着回答也是继续发问。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父亲诗兴更高。“天有九重高,有谁能够测量呢?举世之功,有几人能作为呢?启能平定扈氏之乱,创立夏朝,又有几个人有资格评判他呢?但是,王侯将相也为凡人,但为凡人,总有两件堪不破,一件是生与死,一件是权与名。为父也不认为伯益是真心隐退,历史往往被王成者篡改,寇败者冤担。”
“鬼谷先生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父亲略有沉思。“痴儿虽然天资不高,诗文不成。但能有今日之问,也将是至情至善之人。唯有至情至善,方可勘破俗念,洞察世事。”
“痴儿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父亲望向我,眼中满是期许。
“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挺直脊梁的人。”我昂起小脸回答。
“哈哈,”父亲仰天长笑。“英华不淖于奸佞,节气不屈于强权,不因馋言见疏而苟从,不以贫窘不达而泯志,乱我国者必讨,犯我民者必诛,此为浩然正气,挺直脊梁!”
从此,父亲的睡前故事浸入我的梦乡。有时,我化身夸父追日,一往无前;有时,我披黄金战甲,乘白驹战车,与妖魔浴血奋战。
然而,真正的战争就在身边。不久,秦將白起率虎狼之师,攻占楚国郢都。
这天,父亲喝了一些酒,写好几封信,差人送出去,并把我叫到身前。“痴儿,为父一生放荡不羁,还未给你起个好的名字。”
“痴儿就想叫痴儿。”痴儿是我的小名,我喜欢父亲叫我这个名字。
“哈哈,也好。痴儿作痴事,痴儿继我志。”父亲拍拍我的头,穿着洁白的华服,带上高高的峨冠,走出门去。
少刻,在乡邻的喧嚣中,在家人的哭号中,我知道父亲投江自尽了。我赶到江边。父亲的华服宽大,被江水浸泡鼓衬着,托起父亲瘦瘦的身躯。父亲的脊背依然挺直,像一朵高洁的白莲花,沿着江心缓缓漂去。
“父亲,你不要痴儿了么?痴儿做错什么了么?”我哭泣,沿江追着父亲。“父亲,你又喝多了么?让痴儿再喂你一口黍米吧。”我将黍米洒向江中,在江水中飘散,被鱼儿衔走了。我在江边采了些菰叶,包好黍米,抛在水中。
我背诵父亲的诗句,第一次从头到尾连续背诵完: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敛右祍兮执珍圭,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临阆苑兮饮琼浆。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狂不必仕兮,隐不避世。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江。后人对父亲有许多评价,也有人说父亲露才扬己,显暴君过,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现代的我也看过一部话剧,屈子投江前蓬头跣足,醉酒放歌,疯疯癫癫,悲苦绝望。看到一半,我就摇头退场了。
只有我知道,父亲是很平静的赴死。他想放下许多,却又放不下许多。
我投放在江中用菰叶包好的黍米,最先被一些流浪乞儿拾到,觉得很好吃,传送开来。父亲去世后,我魔障般地痴迷制作这种食品,也显现了烹饪方面的天赋,莲蓉枣香的、桂花豆沙的、香菇笋肉的、花生鲜豆的、润香嫩藕的,各种花样层出不穷,无论寻常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喜欢食用。乡俗村野称之为粽子,文人雅士名之为角黍。这成为我赖以为生的第一个技能,世人知道有个弱智儿,制作的粽子很好吃,“傻儿粽”的名号在十里八村不胫而走。
不久,那位魁梧的青年侠士来到我家,对我说:“我叫田光,你父亲信中把你托付给我,从今以后,我是你的师父。”
辞别了母亲家人,师父带走了我,还有父亲的那把短剑。
【章后语】:
1、宋玉,著名诗人,传说是屈原弟子。古云宋玉潘安,形容俊美男子。
2、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说楚有屈、景、昭三大氏族,最终推翻秦朝的是楚人。《史记》载,此言为楚南公所曰。楚南公和鬼谷子都是历史传说中神叨叨的高人隐士,我妄自移给了鬼谷子。
3、“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两句,引自屈原的《天问》。
4、文中有对夏启与伯益的讨论。夏朝之前鲜有史料记载,夏启和伯益之间的纷争,后人口口相传有无数个版本。有无聊网客发问质疑夏朝是否真的存在,并讽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国人自诩。历史是后人任意装扮的小姑娘,我们只需坚信华夏五千年文明不容置疑,夏启的确开创了中华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英华不淖于奸佞,节气不屈于强权,不因馋言见疏而苟从,不以贫窘不达而泯志,乱我国者必讨,犯我民者必诛,此为浩然正气,挺直脊梁!”这段文字创作我很自满,是我对屈原的评价。
6、屈原赴死的情景,我的确非常反感现代文人的一些描述,如此气节高洁的智士,怎会疯疯癫癫的去死?所以我笔下的屈原,如老舍先生一般,平静地赴水而尽。“他想放下许多,却又放不下许多。”是我对屈原投江的注解,两个许多,各具深意。
7、《涉江》这首长诗,高中课本时我就非常喜欢,但总是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现在重读,发觉少了三句。楚辞虽然不比唐诗宋词更讲究对偶,但起码的对仗还是应该有的。在对仗不齐的地方,妄自补了三句,贻笑大方了。
第一句,“敛右祍兮执珍圭”。右衽,是汉服特点;左祍,意指被异族奴役。珍圭,为天子朝使之符节。我补此句,是为了映衬屈原的爱国忠君气节。屈原先生即好奇服,“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敛右祍兮执珍圭,被明月兮佩宝璐。”从剑到冠,由衣到佩,才显完整。
第二句,“临阆苑兮饮琼浆”。屈原先生是不逊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人,“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临阆苑兮饮琼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补这一句也是为了完整。
第三句,“狂不必仕兮,隐不避世。”,下面原文是“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忠不必用是对伍子的注解,贤不必以是对比干的注解。诗人怎么会忘了给接舆、桑扈注解呢?一定是后人传世遗失了。接舆为狂放之士,曾以歌讽刺孔丘周游列国,欲求那一官半职,所以用”狂不必仕兮“注解接舆。桑扈为隐士,曾裸身闹市,所以用“隐不避世”来注解桑扈。
补的不一定恰当,权当文字游戏。。家长们带领小朋友阅读,需要告诉他们,不要因为我的唐突,贻误了小朋友。
8、粽子的传说,给小朋友们补一下常识。古人用菰叶包黍米,称之为“角黍”。现代人用粽叶包糯米,所以叫“粽子”。角黍早在春秋时就有,肯定不是“我”发明的,祭奠屈原也仅是一种传说。
9、田光,史称“节侠”,是一位有气节的侠士。他将是后面故事的主要人物之一。至于父亲那把剑,是个伏笔,后面会亮剑。此剑一旦出鞘,必是浩然万丈,气吞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