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3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致亲爱的读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我国儒家经典文化的启蒙教材,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取材于《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七个部分,共计1080个字,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的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尽管《弟子规》年代久远,对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人来说,它仍具有非常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教育意义,是启蒙儿童养正开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思想行为规范的最优秀的教材。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原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本书主要就《弟子规》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进行解析,具体讲解《弟子规》经文背后隐含的深刻道理,就人们生活中言谈举止、行住坐卧、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方面如何受到他人的认可和欢迎加以阐述。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习国学文化首先要精准地从中加以选择。针对学生思想单纯、品性善良,我们从养成习惯的角度,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内容简单明了、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的篇章《弟子规》作为诵读教材的第一篇章,从浅入深形成教材。国学经典对于现代人来说,年代久远,读音不能准确掌握,因此在版本上使用汉语拼音为经典注音,从而让学生正确读诵。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经典,我们按照《弟子规》所阐述的内容,按原文体现的事例分节,从原文、译文、注释、拓展故事、评析、思考及名言欣赏等几个方面准确、合理解析经文,便于读者理解经典,给读者搭建一座全面了解《弟子规》的桥梁。

“原文”尊崇原文。

“译文”按照《弟子规》本身原意解读原文。

“注释”对于原文中的字、词及引申的含义予以解释。

“拓展故事”结合原文,讲述经典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义。

“评析”对经典原文和故事内涵予以剖析,传递《弟子规》潜藏哲理及其现实意义,帮助读者理解经典。

“思考”与现代工作、生活相结合,理性思考当下人们应该具有的品德和行为意识,并对理解原文中可能存在的困惑加以引申并解读,力求让读者更深刻理解经典。

“名言欣赏”对本节内容的补充,拓展读者视野,有助理解经典。

本书面向学生及国学教育的教师,当然也非常适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家长和企业员工,完全可以运用于企业早训、亲子教育等方面。因此,我们不仅采用注音版,而且将《弟子规》做成按自然体例体现的事件来编写,可操作性极强,对背诵经典、理解经典、落实经典及培养国学素养都大有裨益。《弟子规》列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教材的第一本,诵读仍是理解和厉行的基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读者要想学好,必须每天至少读一遍,读时要不急不缓,时间在8—10分钟左右为宜,“凡道字,重且舒,勿疾急,勿模糊”,太慢太快都不足以领会原文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背诵、理解和落实。

本书由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组老师编写,具体分工如下:

本书由何秀丽担任主编,张维军担任副主编。其中,第一、二、三章由何秀丽负责编写,并负责全书策划、大纲编制。第四章由洪丽编写1~11节初稿,王玲改写1~5节,张维军改写6~10节,宋晓敏编写11~23节。第五章由孙洋编写1~7节,王玲编写8~15节。第六章由李晓勇编写。第七章由赵艳华编写。第八章由马玮编写1~6节,张维军编写7~2节。全书插图由杨海燕绘制。全书由何秀丽和张维军统稿和校对。另外,陈丽君、刘宝华、唐宇、王旸兴等同志参与了本书的策划和整理工作。

以上老师都是辛苦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们利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参与本书的编撰和统理的过程中,笔耕不辍,乐在其中,在此,对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表示由衷地感谢,对各位老师家属的鼎力支持也表示感谢。

在此,感谢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理解,他们为本书的编著和出版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故事。

本书在编写和整理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弟子规就是一件照澈心灵的宝鉴,它鞭策行为,激励成长,直击心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目光深遂、表情慈爱、体态庄严的儒家大哲,穿越时空,从古老走来,它与时俱进,在现代生根,它洞悉世间万物规律,考量世态人情,看破人心思想。穆穆儒者,於缉熙敬止。它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毕恭毕敬,细细品读,切磋琢磨。但愿流淌于笔尖的文字,如新鲜的血液注入身体,给每一根筋脉和细胞以活力。但愿我们的努力也能带给同样怀古论今、同样寻求发展、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您一些启示。传承文化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责任,进步发展是当代儿女的担当,如何在传承中寻求发展,在进步中蕴含文化,是走在当下时代的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话题。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是我们在传承文化八年来的一点感悟和思考,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书中观点也仅是一家之言,期待和大德学者共同商榷。书中拓展故事参考了大量儒者和传统文化推广者及网上流传的资料,在此要特别感谢,正所谓道不远人,志同道合可以横亘千里,纵行八方而不孤独,感谢在传承经典文化、厉行传统美德路上的每一位师长。当然,本书中如有引用不当之处,敬请交流告之,以期修正,以飨读者。

何秀丽于沈阳

2013年8月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和谐处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和谐处世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 孤独大多数

    孤独大多数

    孤独,是为了保持精神的独立。本书为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关于当下中国文化反思的结集,话题兼及文化、文学、电影、建筑、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热门推荐
  • 天上所有的星不及她眼里的光

    天上所有的星不及她眼里的光

    软甜女主和冷酷男主的校园轻小说,在高中的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从赘婿小说反派开始

    从赘婿小说反派开始

    急诊科医生穿越赘婿小说中成为反派,面对无脑开挂的主角究竟是死是从,强者为王的世界里能否成功活过全文成功吃鸡?
  •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这是一本没有多少故事的回忆录,其中大多是历史记载,我将它看作电视系的教学辅导读物。当然,如果读者对于中国的体育电视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有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阅读的乐趣。
  • 漫游书

    漫游书

    本书男主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 锦瑟无端记流年

    锦瑟无端记流年

    什么!堂堂大明星居然穿越了?!喂!还没好好地和小鲜肉调情就莫名其妙成了叫花子?!这叫苏映雪颜面何在?!还有那个莫名其妙出现的男人,别以为叫花子就没有尊严啊,给个铜板算什么?姐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啊?!好歹要给黄金啊!!!
  • 临界风云

    临界风云

    虽然我是一个仙二代,但大家对我的实力,要以理解为主,欣赏为辅。东方煜然:“这...这是...是我写给你的情书,请你务必收下。”“这里面的两百元是什么意思。”东方煜然:“女神,这是审核费。”
  • 等下一辆车吧

    等下一辆车吧

    颜江总是说“等等他吧,他只是比较慢。”不是他慢,只是他心不在这里了,过去了,终究是过去了。最终,到站了,她遇见那个他了。果然,等等是没错的。
  • 沐秋传

    沐秋传

    遇见是错,爱就是罪恶。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负心人,可是自始至终他爱的只是一个人呀!
  • 因为无敌所以成了前台

    因为无敌所以成了前台

    你无敌了,来当我的手下吧!——这是我和他见面的第一句话。当然,这之后的一系列事情证明了……这家伙果然坑了我!【这本书算是个大杂烩,各种元素都会出现在这本书里,所以……请多看看,说不定就看对眼了呢(笑)】
  • 小软糖后续

    小软糖后续

    一牵起她的手啊就想和她到白头——陈琛许大圆,你是我的宝贝,是我心上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