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到黎明平旦之时,卫气在阴分已行尽二十五周次,出于目,眼睛张开,卫气开始从目内眦上行于头部,沿项后足太阳经的通路下行,沿背部向下到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
本篇要点
一、说明卫气在人体昼夜运行的概况和循行于经脉的次序。
二、指出针刺治疗掌握卫气运行规律的重要性,提出了“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的观点。
三、具体说明人气(卫气)在一日一夜水下百刻时间内,卫气在人体三阳、三阴经的时刻。
黄帝问岐伯说:我希望听你谈谈卫气的运行,是怎样出入于阴阳表里,怎样相会的?岐伯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子午分别位居南北,成直线为经;卯酉分别位居东西,成横线为纬。天周有二十八个星宿,分布在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各有七个星宿,四方共合二十八个星宿。房宿居东方,昴宿居西方,所以房昴为纬;虚宿居北方,张宿居南方,所以虚张为经。从东方的房宿,经过南方再向西方的毕宿,其位在十二地支中为卯、辰、巳、午、未、申六个时辰,这六个时辰是白昼,属阳,所以房至毕为阳;从西方的昴宿,经过北方再向东方的心宿,其位在十二地支中为酉、戌、亥、子、丑、寅六个时辰,这六个时辰是夜晚,属阴,所以昴至心为阴。卫气的运行,在一日一夜之中,要循行于全身五十周次,白天行于阳分二十五周次,夜间行于阴分二十五周次,并周行于五脏之间。
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到黎明平旦之时,卫气在阴分已行尽二十五周次,出于目,眼睛张开,卫气开始从目内眦(睛明穴)上行于头部,沿项后足太阳经的通路下行,再沿着背部向下,到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其散行的,从目锐眦别出,向下沿手太阳经,下行至手小指外侧端(少泽穴)。另一条散行的,亦从目锐眦别出,沿着足少阳经,向下行至足小趾、第四趾之间(窍阴穴)。再向上循手少阳经之分,下行到小指,无名指之间(关冲穴)。从手少阳别行的行至耳前,合于颔部经脉,注于足阳明经,向下行至足背,入五趾间(厉兑穴)。又一条散行的,从耳下向下,沿手阳明经,入手大指次指端(商阳穴),再络入掌中。至于卫气从足阳明经抵达足部的,进入足心,出内踝,入足少阴经,由足少阴经行于阴分,循少阴之别足乔脉,上行复合于目,交会于足太阳经(睛明穴),这是卫气运行一周的顺序。
在白昼当日行一舍时,卫气行身一又十分之八周;运行二舍时,卫气行身三又十分之六周;运行三舍时,卫气行身五又十分之四周;运行四舍时,卫气行身七又十分之二周;运行五舍时,卫气行身九周;运行六舍时,卫气行身十又十分之八周;运行七舍时,卫气行身十二又十分之六周;运行十四舍时,卫气行身二十五又十分之二周,这时卫气行于阳的部分就结束,而进入阴的部分,阴的部分开始承受卫气。开始进入阴分时,通常是由足少阴肾经传注于肾脏,由肾脏注入心脏,由心脏注入肺脏,由肺脏注入肝脏,由肝脏注入脾脏,由脾脏再传到肾脏,为一周。夜间运行一舍的时间,卫气行于阴分也是一又十分之八周,也和行于阳分的二十五周一样,在目部会合。阴分阳分一日一夜,本应运行五十周,可是按每宿卫气运行一又十分之八周来计算,行于阳分的多出十分之二周,行于阴分的也多出十分之二周,所以人睡和醒的时间,在或早或晚的不同,就是这些余数造成的。
黄帝说:卫气在人体内的循行,上下往来的时间不固定,怎样候气而针刺呢?伯高说:昼夜阴阳的多少不同,有时天长,有时天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不同的节气,因而昼夜长短都有一定的规律,可根据太阳初出的时候为准,此时标志着夜尽昼出,为卫气行于阳分的开始。一昼夜之中,计时的水漏下百刻,所以二十五刻恰是半天的度数,卫气就是依着时间的推移而环周不止,到了日入,白昼结束,根据日出日入来确定昼与夜的分野,再根据昼夜长短来判断卫气的出入情况,以作为针刺候气的标准。针刺时,要候其气至再下针,才可如期而愈,若失去时机,违反了候气的原则,则任何疾病都不能治愈。所以,候气而刺的方法,对于实证,是迎其气之来而刺,属于泻法;对于虚证,是随其气之去而刺,属于补法。这是针对邪气的盛衰留去,诊候疾病的虚实而进行针刺的。所以,谨慎地候察气的所在而进行针刺,就叫做逢时。病在三阳经,必候气在阳分时针刺;病在三阴经,必候气在阴分时针刺。
从平旦开始,水下一刻的时间,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二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三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四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五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六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七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八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九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十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十一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十二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十三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十四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十五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十六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十七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十八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十九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二十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二十一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水下二十二刻,卫气行于手足少阳经;水下二十三刻,卫气行于手足阳明经;水下二十四刻,卫气行于足少阴肾经。水下二十五刻,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这是半日中卫气运行的度数。从房宿到毕宿运转一十四舍,经过整个白昼,水下五十刻,日行半个周天,每当日行周列一宿,需时水下三刻又七分之四刻。《大要》上说:通常是以日行环周二十八宿的每一宿之时,卫气也恰恰运行在手足太阳经。所以日行一宿的时间,卫气也恰恰运行过三阳分与三阴分,经常这样周行不已,它同自然界的变化是同一规律,卫气在人体内的运行,虽然纷繁,但却是有条不紊的,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的时间,卫气在体内完成了五十周的运行。
专家点评水谷入口,经脾胃腐熟运化成为精微,而散布全身,古人运用阴阳离合的观点对此精微加以认识:其合则为一,即水谷化生之精微;其离则可分为阴阳,即所谓营卫二气。
由于精微物质布散全身是以经脉为道路的,因此也才有了所谓脉内、脉外的差别。阴主内,阳主外,故行于经脉内者当属阴,行于经脉外的当属于阳。而其之所以能行于脉内,说明它能被脉所约束,其性质当属柔顺,而行于脉外,则说明该气不受脉之约束,故其性质当属刚悍。因此,“清”、“浊”当指其气性能特点而言,即以能否被约束来言其柔顺、刚悍。正如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所说:“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和为清,阳气刚悍为浊。”故营为清行脉中,卫为浊行脉外。但由于其阴阳是对待而言,因而二者又密不可分,故营卫二者又是互根互用,相反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