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浊之气受邪干犯乱于心,可见心中烦扰,沉默不言,低头静伏而不欲动;乱于肺,可见俯仰不安,喘息喝喝有声,两手按于胸前而呼吸;乱于头,就会见厥气上逆,头重眩晕,甚至仆倒。
本篇要点
一、说明十二经脉之气和四时、五行的变化相应,次序分明,经气和顺,营卫相随。
二、经脉营卫之气受到病邪的干扰,发生逆乱,从而便产生疾病。由于扰乱的部位不同,反映的病症亦有所区别。
三、文中分述了“五乱”的发病症状和刺治方法。
黄帝说:人身的十二经脉,其属性分别与五行相合,又与四时相应,但不知因何失调而引起脉气运行的逆乱?又是什么缘故保证了它的正常运行?岐伯说:五行的内在联系是有一定顺序的,四时气候的变化是有季节之分别的,大凡经脉的运行,与四时五行的规律相适应,就可保持正常的活动,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引起运行的逆乱。
黄帝说:什么才是相互顺应的呢?岐伯说:十二经脉,与十二个月相应。十二个月分为四时,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其气候各不相同。人体营气与卫气,是内外相随,阴阳互相协调的,清气与浊气不致互相干犯,这样就能顺应四时而保持健康。
黄帝说:什么是逆乱的反常情况呢?岐伯说:清之营气本在阴分,浊之卫气本在阳分,营气在脉内顺脉而行,卫气在脉外与脉逆行。如果清浊之气受邪干犯而乱于胸中的,就叫做“大悗”。乱于心,可见心中烦扰,沉默不言,低头静伏而不欲动;乱于肺,可见俯仰不安,喘息喝喝有声,两手按于胸前而呼吸;乱于肠胃,则发为霍乱;乱于手臂与足胫,就会见四肢厥冷;乱于头,就会见厥气上逆,头重眩晕,甚至仆倒。
黄帝说:上述五种逆乱的病证,刺治时有一定的原则吗?
岐伯说:营卫之气的往来运行,都有一定的规律,能掌握这种规律,实是养生的要点。
黄帝道:对。请你讲讲治疗的原则。岐伯说:气乱于心,取治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络经的“输”穴神门、大陵。气乱于肺,取手太阴经的“荥”穴鱼际和足少阴经的“输”穴太溪。气乱于肠胃,取足太阴、足阳明的经穴太白、陷谷;如果不能见效的,可以取用足三里穴。气乱于头,取天柱、大杼二穴;如果病仍不减,再取足太阳经的“荥”穴通谷与“输”穴束骨。气乱于手臂与足胫,应先刺瘀结不通的血脉,然后再取阳明、少阳两经的“荥”穴与“输”穴:凡是气乱在臂,取手少阳、阳明的液门、中渚、二间、三间;气乱在足,取足少阳、阳明的侠溪、临泣、内庭、陷谷。
黄帝说:补泻的手法怎样呢?岐伯说:慢进针,慢出针,以导引逆乱的经气,使其恢复正常,这叫做“导气”。这种补和泻,手法轻巧无形,其总的目的都在调和精气。因为这些病证,并不属于有余的实证和不足的虚证,而仅是气机一时的混乱而致违逆。黄帝说:这是很恰当的道理!论证也很明白!让我把它著在珍贵的版上,命名为“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