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以后,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党内迅速统一了认识,在全国人民中得到广泛的拥护,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新的纲领。
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中央提出,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虽然我国的工业已经恢复并且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1956年,中央进一步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方针。国家工业化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工人阶级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运动逐步发展成为以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全国范围的技术革新运动,涌现了孟泰、马恒昌、王崇伦等一大批劳动英雄。农民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并出现了李顺达这样的劳动模范。工程科学技术人员在工业化中大显身手。大批高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服从国家分配,不惧艰苦,奔赴祖国各地工业建设的最前线。
1956年,中国第一家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家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大批量生产电子管的北京电子管厂正式投产。1957年,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青藏、康藏、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不胜枚举。
“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实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大力向前推进。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七节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
1.《论十大关系》
1956年2月至4月间,****中央政治局分别约集三十多个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座谈,讨论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集中大家的意见,在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十大关系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提出的许多重要方针和观点,对于后来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说,前几年搞建设主要是照搬外国经验,《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
2.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党员。******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作政治报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等100多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或书面发言。
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
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大会还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要求更加重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警惕执政党脱离群众和实际;强调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大会选举产生党的第八届**********,97人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在八届一中全会上,选出14名政治局委员,选举******为**********主席,刘少奇、******、朱德、****为副主席,******为总书记,由上述6人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和全党整风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苏共二十大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相继发生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波匈事件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一些社会矛盾突出起来。因此,借鉴斯大林的错误和波匈事件的历史教训,总结自己的经验,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就成为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着重思考的重大课题。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绝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的这篇讲话,总结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研究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
2.整风运动
1957年4月下旬,****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随后,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文化艺术单位的党组织纷纷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在整风运动中,群众提出的意见绝大部分是正确的、有益的,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
但是,随着整风运动的迅猛展开,极少数资产阶级****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他们要求“轮流坐庄”,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极力抹煞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绩,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异常现象,不能不引起党的高度警觉。6月8日,党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大规模的反****斗争开始进行。
整风运动是正确的。但是,敌视社会主义的人在国内毕竟只是极少数。由于当时党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和判断,导致反****斗争严重扩大化,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特别是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和社会阶级关系状况的分析,使党的指导思想开始出现“左”的偏差。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反****斗争之后,党中央认为,人民群众的热情高涨,经济建设可以搞得更快一些。于是,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确认的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决定在农村开展关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以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这年冬季,全国范围掀起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实际上拉开了“******”运动的序幕。
1958年1月和3月,中央先后在南宁和成都召开会议,对“******”作了进一步准备。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八大二次会议以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在工业方面首先表现在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
1958年8月,**********把“******”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会后,在全国城乡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没有经过认真试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较早地觉察到运动中出现严重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以后,经过八九个月的紧张努力,“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和瞎指挥等“左”的错误得到初步遏制,形势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但是,由于对错误的严重性还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纠“左”的努力,还局限在坚持“******”和人民公社的“左”的指导思想的大框架内,因而形势并没有根本好转。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央召开了庐山会议。******提出,总的形势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根本问题是经济工作中的平衡问题。他要求大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动员全党完成1959年的******任务。7月14日,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彭德怀给******写信陈述意见。他在肯定1958年成绩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以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及其原因。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等分别在小组会上发言,明确表示支持彭德怀信中的基本观点。7月23日,******在大会讲话中对彭德怀等人的不同意见进行了批驳,认为是****的表现。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通过决议,认定彭、黄、张、周犯了“具有****、反人民、******主义性质的****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随即在全党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反****”斗争。“反****”斗争造成严重后果,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中断了纠正“左”的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
四、“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和政治上“左”的错误的发展
1.八届九中全会
在严重困难面前,全党上下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表明,“******”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
2.七千人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