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
宋锡善——时为国民政府军正部直属炮10团的士兵
陈海峰——时为江抗情报站副站长
郭宗凯——时为八路军冀鲁边区运河支队东光县大队战士
王亮——时为八路军山东纵队连级指导员
阎启志——时任军政部直属炮10团2营5连副连长
编导手记
在战争中,对于一个战士来说,武器就是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战士对自己的武器都是有感情的。在制作本片的过程中,我也试图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士兵对武器的一种有意思的情感差异。
美国一位军事专家曾对一位日本军事专家说过:二战期间,如果八路军有跟日军同样的武器装备,三个月内就可以将日军赶回日本。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抗战期间,一个八路军士兵一把土枪、三发子弹,便要奔赴战场,这是需要勇气的,但也是无奈之举。
我们也许看过许多关于八路军赤手空拳缴获鬼子的武器的电影。对于小八路郭宗凯来说,他也有电影中八路军战士对拥有一件好武器的渴望,但他获得武器的过程,并没有电影中那么浪漫传奇。为了缴获一把三八大盖,郭宗凯头部负伤、脚筋被打断,排长也因此而牺牲。对于郭宗凯来说,赤手空拳缴获敌人的武器的过程,是残酷而血腥的。据了解,由于武器装备太差,八路军战士为了缴获一件武器,往往要以一两个战士的生命为代价。
但对于国民党士兵而言,无论是宋锡善还是阎启志,在他们对武器的表述中,除了战争还是战争。他们并没有像八路军战士那样,能够很直接的表达出对自己的武器那种喜爱。这一点,是我的疑问所在。
剪辑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宋锡善、阎启志等人在讲述“三十二倍十五榴”时,不知不觉的都会表现出一种傲气,即使在讲述“三十二倍十五榴”在战争中受挫时,也没有悲伤和气馁的感觉。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想在煽情的时候不知所措,但却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
正因为缺少,所以更加珍惜,也正因为得到的代价太大,所以情感也更加浓厚。我认为这也许就是八路军战士对武器的情感更深的原因,而这也正是国军士兵对武器的感情淡薄的原因。
“三十二倍十五榴”虽然不像倚天剑、屠龙刀那样可以号令天下,但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来说,也算得上是最尖端的武器。武器就是因战争而生,更何况是为了阻止日军入侵而特意制造的“三十二倍十五榴”,只有战争才能彰显它的价值。如果把郭宗凯、王亮和他们自己喜爱的武器,比作恋人之间的情感。宋锡善、阎启志等人与“三十二倍十五榴”,则是父子之情。
恋人的情感,常常表露于言语动作之间,父子之情,并不外露却感情至深。我们常常喜欢讲述追求恋人的经历,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但父亲很少会直接说出对自己子女的深爱之情。当子女非常优秀的时候,父亲对外人讲得最多的,是子女的成功案例。哪怕是在讲到不如意的地方时,那种发自内心的骄傲,依然如旧。
无论上述比喻是否恰当,但我相信,对于一个合格的战士来说,都会对自己的武器充满感情。只是有些情感会表露于外,有些情感需要用心体会!
——编导伍安生
陇海线上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应付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国民政府展开了一系列国防建设,1934年春,国民政府花费2088万元,向德国莱茵金属厂订购了二十四门十五公分重榴炮。
根据“1934年德国军火输华数值统计表”显示,当时的国民政府在这一年向德国订购了总价值为3507万元的军火,这也就意味着订购这批重武器的金额约占年总额的近60%,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对这批超级大炮非常重视。
由于中国提出炮弹的射程要达到十五公里,所以莱茵金属厂在十五公分重榴炮的基础上,设计使用了三十二倍径炮管,因此这批炮又被称为三十二倍十五公分重榴炮,简称“三十二倍十五榴”。[十五公分重榴炮:即sFH18,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1926-1930年期间联合研制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该炮最大拖曳速度为60千米/小时,射速约为每分钟4发,是二战德军的主力重型野战炮,德军昵称其为“常青树”。]
在20世纪30年代,“三十二倍十五榴”称得上是最新型的现代化武器。它的最大射程为两万米(四十里),有效射程为一万五千米(三十里),弹头重一百斤,弹头上边有引信,引爆后几乎能够逢坚必摧。
1936年,二十四门大炮运抵南京,军政部直属炮10团随即成立。对于这批花了大价钱的重武器,蒋介石十分喜爱,各方军政要员们也陆续专程到重炮团参观考察。
1937年8月12日,淞沪会战爆发的前一天,十六门被寄予厚望的“三十二倍十五榴”秘密运往上海。
8月14日傍晚,上海虹口一带的枪炮声一直没有停歇,国民政府军正部直属炮10团的士兵宋锡善正站在远离战场的某个角落,观察着前方的一栋大楼,那里是上海日本海军司令部。
大楼里的人正在开会,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临近,宋锡善和战友们此行的任务就是摧毁这一目标,而他们所依仗的武器,就是“三十二倍十五榴”。
宋锡善回忆炮轰日本海军司令部时的情景说:“在虹口那个方向试射了一下,很准确,马上转移过来了,转移过来以后,五连一起开炮,一回四发一回四发,打得极准。”
确认命中目标后,我军一个加强排的步兵立即发起冲锋。此时,日本海军司令部的院墙大门已经被炸开,战士们很顺利地冲了进去,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隐藏在暗堡里的机枪突然打响,最终这一个排的战士全部牺牲。
战争结束后,宋锡善才知道,“三十二倍十五榴”早已威名远扬,战争还没有开始,日军就已经对海军司令部大楼进行了层层加固。而中国军队发射出的炮弹虽然对目标命中甚多,但因为没有燃烧弹[燃烧弹:又称纵火弹,主要用于烧伤敌方有生力量,烧毁建筑物和工事,因其且具有较强的黏附性,所以对易燃目标造成的破坏效能比爆破炸弹高十几倍。],而难以达到毁坏的目的。
被寄予厚望的超级大炮首次征战不仅没有摧毁敌人的工事,反而使一个加强排的战士因此丧命,这让指挥官们大为失望。但这个消息只在部队上层流传,没有对外宣传。宋锡善说:“那个时候,指挥部知道这些情况,也不说,一说的话影响士气。”
这次战役结束后,日军已经知道“三十二倍十五榴”出现在了淞沪战场上,于是开始用海军舰炮火力和空中优势对这些超级大炮进行打击,最终,十六门本可以抵近目标瞬间急射的“三十二倍十五榴”却始终未敢向前沿阵地推进,到最后炮10团竟不得不被分割成连、排使用,以两门炮甚至一门炮去完成一些带有游击色彩的任务。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宋锡善所属的炮10团3营被迫在8日开始撤退。
回忆起撤退时的情景,宋锡善唯一的感觉就是“急”:“(撤退时)我们大部分都是夜间行动,由无锡到江阴,到江阴后再到南京,在南京也只停了一两天,把营房里的东西收拾了一下,就直接到了武汉。”
3营顺利地撤退了,但团长彭孟缉[彭孟缉(1908–1997):字明熙,湖北武昌人,著名军事将领。毕业于中山大学,后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日本野战炮兵学校。1931年起,历任炮校主任教官、观测教学组组长、炮兵第1团营长、炮校干部训练班主任等职。]亲自率领的2营却在撤退中遇到了麻烦。他们撤到方家窑附近的一座公路桥时发现:为了阻止日军追击,先头部队已经在桥上埋了许多地雷,大炮根本无法通过。彭孟缉得知情况后失声痛哭,大声喊道:“中国就只有这一个像样的炮团,怎么办呀?”但为了能够顺利撤退,他最终忍痛下令,将2营的八门大炮推入河中。
因为首次失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三十二倍十五榴”都备受冷落,直到1938年,这些超级大炮才再一次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
1938年3月,因为徐州战事吃紧,参谋总长白崇禧[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广西临桂县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素有“小诸葛”之称,在国民党“桂系“中,他的地位仅次于李宗仁。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即为其子。]想到了这些被遗忘已久的超级大炮,于是急调四门星夜赶往台儿庄,增强那里的防御力量。也是在3月,宋锡善所属的3营四门大炮由团长彭孟缉亲自率领增援潼关。
对于当时的情景,宋锡善回忆说:“咱们去的时候,他们(敌人)正在黄河对面那个风陵渡构筑工事,作过河准备。”风陵渡位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先头部队)没有炮,机关枪打他(敌人),他也不怕,等到我们(增援部队)去了,一切射击准备都作好了,他还不知道,直到我们对他开炮了,他们才知道我们的大炮来了。”宋锡善说。
“三十二倍十五榴”的突然到来,让渡河的日军猝不及防,撤退后的日军立即用大炮进行疯狂的还击,但他们的大炮的威力和射程远远不够,最终只能放弃,这一次,超级大炮们找回了尊严。
1939年11月,为了对付“三十二倍十五榴”,日军向风陵渡增派了十六门重炮,其中两门是二百八十毫米的重型榴弹炮。这种大炮的炮身自重就达三十吨,每颗炮弹重达二百公斤以上,是“三十二倍十五榴”炮弹的四倍。由于威力太大,二百八十毫米的重型榴弹炮每发射一次,地基就会松弛,炮座也会逐渐下沉,据说当发射到四十至五十发的时候,地基就需要重新整修。
11月3日,日军连续两天向潼关发射了4434发炮弹,潼关几乎被炸平,而经过潼关的陇海铁路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陇海线是连通西北和中原的惟一一条铁路线,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二百八十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虽然不如“三十二倍十五榴”,但强大的火力足以摧毁陇海线。每当有中国军队的火车途径陇海线时,敌人就会发射炮弹攻击,火车被击中后,立刻遭到摧毁。如果没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就算是侥幸“闯关”。所以,当时中国军人把途经陇海线的火车称为“闯关车”。
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要保证陇海线的安全畅通,唯一的办法就是智取。
据宋锡善回忆,当时他们是这样做的:途经陇海线的火车要经过一个山洞,火车将要出洞的时候就停下放气,由于放气的声音很响,日寇一听到声音就以为途径的火车来了,就会发射炮弹攻击,而敌人的大炮一射击就会发出火光。所以,只要敌人一开炮,中国军队的炮弹马上反击回去。“三十二倍十五榴”发射的炮弹在敌人的碉堡前面一爆炸,立刻尘土飞扬,敌人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再加上弹片的威胁,根本无暇炮击途经陇海线的火车,陇海线的火车这时就可以飞驰冲过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