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32000000018

第18章 勇敢地面对困境(6)

有人希望依赖别人得到快乐与满足,这无疑会为他人增添负担,并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增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不要盲从因袭

最有独立性格的拉尔夫·瓦多·爱默生有一句名言:“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要做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你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你便有可能产生错误。”

这段话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将产生强大震撼。

爱默生的话也可以这样理解:“要尽可能由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假如成熟能带给你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无论遇到什么因素,都能发现自己的信念以及增强实现这些信念的勇气。

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常常会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穿着、行动、言谈或思考模式,都尽量与自己所属的圈子认同。家里有青少年的父母,最害怕听到这样的话:

“莎莉的妈妈都让她搽口红。”

“别的女孩像我这样的年纪,都和男孩出去约会了。”

“老天爷,你们要我当个老怪物吗?没有人会在11点钟以前赶回家的。”

……

小孩子一般都喜欢与同年龄的人做相同的事,他们很在乎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接受——这是他存在的最重要证据。假如同伴之间的标准与父母的标准发生冲突,对他们也会造成极大伤害。对身为父母的人来说,这也正是最让他们束束手的事。

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又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参考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便是顺应一般人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的经验和信心足以给我们力量,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信念和标准去做。若是还不清楚自己反对的对象或理由便贸然从事改革,那么等待你的必然是失败。

随着见识的增长,时间会让我们归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来。举例来说,我们会发现诚实是最好的行事方针。这不仅是因为许多人这么教导我们,我们自己的观察、经历和思索的结果也这样告诉我们,认为犯罪的代价是不值得的。令人高兴的是,对整个社会来说,大部分人都对某些生活上的重要基本原则表示同意,否则,这个世界就是另外一种面目了。

当然,大众准则也有受到考验的时候,它会随时被一些不随波逐流的人挑战——这便是文明进步的动力。比如,人们一向对行之有年的奴隶制度不敢贸然表示反对,直到有少部分前卫人士起来大声疾呼,最后才逐渐得到响应。还有,酷刑逼供、剥削童工、不人道的刑罚、产品误示等等。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一度为大部分人所接受、承认,直到有少部分人起来反对,并坚持到底,才被权力机构逐渐废除。

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非易事,至少不是件愉快的事。有时,甚至还有危险性。所以,大部分的人宁愿顺应环境,躲在人群当中接受保护,对各种统治者的领导毫不质疑或提出反对——我们不敢做与众不同的事。我们并没有体会到,这种安全其实是虚伪的。大众心理都是随波逐流,只有那些不合情理的事落到自己头上时,才会有所触动。

像追求安全感一样,人们顺应环境,往往最后变成了环境的奴隶。人的真正自由,是在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是要不断奋斗,并经历各种争议。著名的战地特派员爱特加·莫勒曾说过:“一般男女并不因追求消极性的德行——如顺应环境、安全或一般所谓的幸福——而达到人格的完整性,而是凭借承受重担以达到卓越的境地(这也是最大的幸福)。健康的人从不逃避困难,我们的祖先因为了解这一点,才使人类有了今天的发展。”

前面曾讨论过接受责任的必要,并认为这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由这个观点来看,成长应解释成:在父母的保护荫庇之下,逐渐走向自我发展的广阔世界。

成熟了的人们,不应再后退躲进怯懦者的避难所里,而是应该去顺应环境;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锋芒,盲从别人的思想,而要凡事有自己的观点。

有一种有坚强性格的人,并不需要你向他们发表什么有关人性价值的长篇大论。这种人通常为热诚的使命感所驱使,因此变得义无反顾——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们能不顾一切地去面对各种困难。

但大部分的芸芸众生——像你和我,或隔壁的邻居——却常常摇摆于各种团体的压力之间。因为我们认为,假如有那么多人反对,想必是我们错了。我们的信念常常被绝对多数所压倒。当大多数人反对我们的时候,我们才会对自己坚持的信念产生动摇。

有人有这样的想法,认为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通常是一些古怪、喜欢哗众取宠或喜欢标榜“与众不同”的人。我们不会以为一个留胡子的人,或一个在大街上打赤脚的人,或穿着T恤参加正式宴会的人,或在剧院内抽雪茄的女士,是一些喜好自由的独立人士,反而会以为他们像动物园里的猴子一般,是还没有进化的非文明人。

成熟的性格能增进我们的信念,也能驱使我们去遵行这些信仰。每个人对自己、对全人类、对神都负有一种责任——就是好好运用自身所具备的种种能力,以增进全人类的幸福。

在这方面,爱默生不随波逐流的坚定立场令人敬佩。他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从事反奴隶或其他种种改革运动的人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都被他拒绝。爱默生当然同情这些运动,也都希望他们能做得很好。但他却不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精神与能力放到这些运动上面,因为那并不是他的专长。他非常坚持这个原则,虽然因此遭人误解,也没有改变。

坚持一项并不获人支持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需要有坚韧的性格。当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愿意在受攻击的时候把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的确需要极大勇的气。

在一个商业年会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话题正转入最近发生的某个议题。在场的人均赞成某个观点,只有一位男士表示异议。他先是客气地不表示意见,后来因为有人单刀直入地问他的看法,他才微笑着说:“我本来希望你们不要问我,因为我与各位的意见不同,而这又是一个愉快的社交聚会。但既然你们问了我,我只好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接着,他便把看法简要地说明一下,立即遭到大家的围攻。他坚定不移地固守自己的立场,毫不让步。结果,他虽然没有说服别人同意他的看法,却赢得大家的尊重。因为他坚守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仅仅在两三个世纪以前,美国人还必须靠个人的决断以求取生存。那些驾着马车向西部开发的拓荒者,碰到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机会找专家来帮忙解决困难。无论遇见多大的危机,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生病的时候,没有医师,他们便依靠常识或家庭秘方;印第安人来攻击的时候,没有警察,他们便依靠自己的智慧或力量战胜他们;要想安顿家庭,那时还没有什么建筑公司,完全得靠自己的双手;想要食物,更是得靠自己去耕种或猎捕。这些人,每次碰到生活上的任何问题,都得立刻下判断、作决定。因为他们没有可依靠的对象。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专家的时代。由于我们已十分习惯于依赖这些专家权威性的看法,因此便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以致不能对许多事情提出意见或坚持信念。这些专家如此轻易地取代我们的地位,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渐渐变得懒惰起来。

我们现今的教育框架,是针对一种既定的性格模式来设计,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训练出什么领导人才。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是跟从者,不是领导者,所以我们虽然很需要领袖人才的训练,但同时也很需要训练一般人如何有意识、有智慧地去遵从领导。如此,才不会像被送上屠宰场的牛群一样,盲目地任人宰割。

教育学家华德·巴比告诉我们:我国的孩童是依照国家所需要的人格特性来施与训练,因此都养成了如下的特性——能社交、平易近人、能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群体生活等——每个小孩都是如此。畏缩性格被认为是不能适应环境的表现,孩子们都必须参与游戏,都轮流当领导人;每个小孩都必须针对每个题目发表意见,都必须讨取别人的认可和高兴。

要使这些国家未来的主人翁,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愉快地接受训练,我们必须要让这些有独立个性的小孩也有独立的空间。比如说假若小孩喜欢阅读,而不喜欢玩棒球;或是喜欢音乐,而不喜欢踢足球,我们都应该允许他们能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不应把他们看成是与群体格格不入的人去加以限制或阻挠。

有一些家长,敢于在公立学校为自己子女的教育方式提出异议,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因为通常别人会告诉他们,最好把这些教育上的问题留给那些具有资格的专家去处理。我认识一位住在城郊的年轻人,便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儿女的教育方式向学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是个具有独立思考的人,并对自己的信念极具信心。他不断提出问题,而且独自与世俗的旧习奋战。一年之后,有不少人受他的影响,选他出来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委员。如今,不但他自己的子女蒙受其益,更有数百名孩子因他所提出的意见而得到了好处。

在如今的市场上,泛滥着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儿科医师告诉我们要如何喂养、抚育和照顾子女;幼儿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该如何教导子女;成功的生意专家告诉我们要如何使生意成交;在政治上,我们投票很少是出于个人的选择,大部分是跟从某些特定团体的意见;甚至我们的私生活,也常常受某些专家意见的影响。这些专家观察、制作图表,然后把意见销售给大众,让大众去消化、吸收,并奉之为行动的准则。

我们绝大多数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专家——在他们自己本身、家庭或事业的世界里,他们做某些事,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专家”这么说,或因为那是一种流行,就跟着去凑个热闹。

爱德加·莫勒非常幸福地用“群体状况”这个词来警告我们——他认为这种东西会扼杀人类个体的珍贵价值。

“这种扼杀,正如同令人痛恨的纳粹政权一样。”莫勒在《周末文艺评论》中写道,“它鼓舞了人性中的残暴和专制成分,这是与美国社会的理想背道而驰的。”

“美国的立国精神除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外,另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人民在国家中受到尊重。假如美国人因受威胁、贿赂,或被教育成不具独立人格的族群,他们就有权力起来反对政府。”

莫勒在文章最后辛辣地指出:“虽然人类还无法达到天使的境界,但这也并不是他们必须变成蚂蚁的理由。”

难以讳言的是,我们今日最难要求自己达到的诫命便是:“保持自己的真面目。”在这充满了大众产品、大众传播及装配线教育的发达社会,了解自己很难,要维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更难。比方说,我们便常以一个人所属的团体或阶层来区分他们的属性,如“他是工会的人”、“她是上班的已婚妇女”、“他是自由派”、“他是反动分子”等等。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被别人贴有标签,也毫不留情地为别人贴上标签,这很像是小孩玩的“官兵捉强盗”的游戏。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哈洛·达斯,对顺应群体与否的问题曾做过专题研究。他在1955年的学生毕业典礼上,以《成为独立个体的重要性》的题目发表了即席演讲:

“无论你受到的压力有多大,使你不得不改变自己去顺应环境,但只要你是个具有独立个性气质的人,便会发现,不管你如何尽力想用理性的方法向环境投降,你仍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资产——自尊。想要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可以说是人类具有的神圣需求,是不愿当别人屈尊附就的尊严表现。随波逐流虽可一时得到某种情绪上的满足,却也会使自己的心情难以宁静。”

达斯校长最后做了一个很深刻的结论。他指出:“人们只有在找到自我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到这个世界上来、要做些什么事、以后又要到什么地方去等这些基本的问题。”

1955年6月,澳大利亚驻美大使波西·史班德爵士,在受任为纽约联合大学的名誉校长时,曾经指出:

“生命对我们的意义,是要把我们所具有的各种才能发挥出来。我们对自己的国家、社会、家庭,都具有责任。这是我们来到这世上的理由,也能使我们活得更有用处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去履行这些义务,社会便不会有秩序,我们的天赋和独立性也不能发挥——我们有权利也应有一个神圣的机会去培养自己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家人、朋友,甚至全人类达到永远的快乐和幸福。”

同类推荐
  • 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引导。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奋起直追,更要在精神文化上焕发出自己的精气神。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顺应世情民意,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用24个字提炼出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圣经的大智慧

    圣经的大智慧

    《圣经》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正式经典,通常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到目前为止,《圣经》被译成2000多种文字,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一本书。本书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向上的力量: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向上的力量: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人生的程序或许无法更改,但心灵的视窗却可以更新。只要你愿意激活那些潜藏在心灵中的能力,并加以运用、实践,就能朝着美好的人生前进。《向上的力量: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从乐观、自省、包容、感恩、珍惜、诚信、责任等心灵的修炼所需要塑造的八个方面入手,通过深入浅出的人生哲理、精彩生动的人物故事,帮助读者磨炼自我意志,感悟生存智慧,获得心灵上的成长。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有很多很多钱,就是幸福了吗?人生的意义,究竟是要追寻什么?不幸福的怪圈跳得出去吗?……幸福不是被上帝藏起来了,是因为它一直像尾巴一样跟随着你才没有引起你的注意!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肯定自己的能力,承认不完美,走出无法幸福的瓶颈,享受美丽人生。
  • 菜根谭叫我们从容点

    菜根谭叫我们从容点

    本书糅合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进行有机地结合,使之成为一部集做人、修身、处世于一体的经典著作。
热门推荐
  • 六十年笔记

    六十年笔记

    中华民族盛世,处处充满生机与希望。祖国太伟大了,家乡太可爱了。尤其多年在外地工作的本村村民,回到出生的这片沃土,谁都会产生一种流连忘返的眷恋。不把过去悠悠岁月,当今的蓬勃灿烂记载下来,有负于历史责任感。只有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才会在百年后,到另一个世界不会留下遗憾。
  • 网王:降落凡间为爱你

    网王:降落凡间为爱你

    这里是网球王子的世界……原本不该跟我有任何交接的世界……不知道是否是老天开了一个玩笑,把我送到了这里……
  • 一念执念

    一念执念

    佛说,前世今生,因果轮回,只不过是一场命与命的救赎。神说,乱世浮沉,情深缘浅,只不过是一种放不下的执念。其实,又哪有什么救赎?哪有什么执念?放不下的家仇、丢不掉的爱恋、盼望着的、幽怨着的,只因这红尘有情,只因这爱恨嗔痴。忘不掉的伤汇聚成河,经历过的痛刻骨铭心。人这一世,终归是梦一场。那些所经历的,爱的、恨的、念的、怨的,梦归过后,一切都将尘归尘、土归土。
  • 谁把青春言

    谁把青春言

    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谢谢你还在。
  • 民间真实鬼事

    民间真实鬼事

    虽说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们一再强调世界没有鬼,但却又给不出任何证实的解释。但相信有鬼的并不少,而且还不泛有遇到过的,所以,下面就由我来带大家去认识一下鬼,当然,这都是我从老一辈人以及工作认识的朋友说的,文中也有一些是我胡乱编的,能不能看得出来就靠大家眼力了
  • 腹黑帝王呆萌乖乖女

    腹黑帝王呆萌乖乖女

    为了还报恩情,她以血立誓:余此生定不负你!为了偿还旧事,他用命抵债:朕用命护你余世周全!“皇上,听说外来使节都很傻逼,我们去讹他一笔怎么样?”他微微一笑,捧起她的脸,“貌似妃妃很美味,先让朕尝一口怎么样?”混蛋的狗屁皇帝!还不如我用来暖床的狗狗呢!
  • 追梦梦成

    追梦梦成

    一个追求梦想的女孩,她有着不平凡的梦想,正因为她的不平凡,她有了一些奇遇,也终于,她实现了梦想,赢得了她之前所想要的,但这一切,都没结束
  • 三国天下乱

    三国天下乱

    以后在说!!!!!!!!!!!!!!!!
  • 无名之花

    无名之花

    天地玄黄,日月洪荒,无名袅剑劈开世间混沌,大陆一分为二为寻神剑,她与他漂泊江湖,逆血直上,斩尽妖魔!七大宗门,五大派系之争,铁马冰河,终不及红颜泪千行这一切,关乎上古,关乎天神,关乎整个世界!两大陆的雌雄之战,神之继承者的决斗,邀你赴战!
  • 璃书妖缘传

    璃书妖缘传

    她,外貌甜美,性格温柔,却被亲姐妹敌对相待。为了掌控命运,她冒险修炼,大战恶女,大闹婚礼!离乡后,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女皇之路,如此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