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暗香浮动月黄昏
护国寺街9号
无量大人胡同
一
梅兰芳,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0月22日生于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的一座老屋里。这年,大清国和日本的军舰在黄海上激烈对阵,他出生的当天,李鸿章的顶戴花翎被端走。
1900年,七岁的梅兰芳亲眼看着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
庚子年底,伯父梅雨田已经欠下很多债,家里几乎入不敷出,万般无奈之下,梅雨田卖掉了李铁拐斜街的老宅,全家搬到了宣武门外的百顺胡同,租了宋家的几间屋住,邻居是已经很有名气的老生杨小楼和梅兰芳的姨父徐宝芬。
梅兰芳八岁的时候,梅雨田为他找来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也是梅巧玲的弟子朱小霞教他戏,朱小霞把四句老腔反复教他,可梅兰芳,就是不开窍,朱小霞一气之下甩下一句:"祖师爷(唐明皇)没给你这口饭吃",走了人。梅兰芳成名后,有一次在后台遇到了朱小霞,朱小霞面露愧色地说:"我那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梅兰芳笑笑说:"您快别说了,我受您的益处太大了,要不挨您这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发奋苦学呢"。
当时认为梅兰芳不是块唱戏的好材料的人并不只朱小霞一人,看着梅兰芳长大的姑母在他成名后曾对人说道:"就说他幼年相貌,也很平常。两只眼睛,因为眼皮老是下垂,眼神当然不能外露。见了人又不会说话。他那时的外形,我很率直地下他八个字的批语:'言不出众,貌不惊人!'"
梅兰芳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梅雨田后来又为梅兰芳找了一位师傅吴菱仙。这位师傅同一般教戏的先生不一样,他对梅兰芳格外有耐心,一遍学不会,就再教一次,总之直到学熟练为止,而且放在手边的戒方,从没对梅兰芳用过。梅兰芳在吴菱仙严格而很有分寸的调教下,进步日益明显,在梅兰芳12岁的时候,师傅吴菱仙把他抱上了广和楼戏台上的鹊桥,一株娇弱的梅自此绽开了花苞。
吴菱仙并不是吴半仙,白眼一翻捋捋痣上的三根毛掐着中、食指一算,就知道梅兰芳日后必定大展宏图,所以才对梅兰芳份外照顾。
距今100多年前,如日中天的的慈禧太后在宫里一次看戏时,被戏里扮演萧太后的演员所吸引,慈禧对他生动的表演啧啧称赞,这个因为体型稍胖而被慈禧戏称为"胖巧玲"的演员,就是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梨园里面的"活萧太后",后来梅巧玲成为"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班主。在同治、光绪年间,有位画家把自己欣赏的13个京剧演员的肖像画在了一个卷轴上,梅巧玲也位列其中,这些人被称为"同光十三绝"。
有一次,吴菱仙家里出了意外,班主梅巧玲碰巧知道了,他冷不丁扔给吴菱仙一个小纸团,说"菱仙,给你个槟榔吃",吴菱仙打开一看,发现是张银票。吴菱仙之所以如此尽心尽力地教授和提拔梅兰芳,正是为了报答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的仗义相助。
梅兰芳的成长受到了祖宗这棵大树的荫蔽。
二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戏子的后代只能靠唱戏谋生,梅兰芳的父亲梅竹芬自然而然地也唱起了戏,被称为再生的梅巧玲,并和父亲梅巧玲一起成为名噪一时的应工花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