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圣人的角色
米市胡同43号
一
北京菜市口附近有一条长约一公里的米市胡同,胡同的南口汇于菜市口大街,胡同与大街之间,仅隔着一片民宅,胡同的北口紧挨着旧时候砍头的刑场。
现在的米市胡同内店铺、摊位一家挨着一家,抖落出世俗的烟呛味儿。老人坐在院门口,皱缩在一起的嘴巴像没有谜底的历史,张开来便只见一个黑洞。猫儿蹲在屋顶的瓦片上,眼睛大大睁开,梦着历史匪夷所思的情节。
推着三轮车左右摇晃的商贩,蒙头拐进历史的后台,再次出场已身处100多年前车水马龙、京官士子来来往往的喧闹之地,不用抬脚便能看见戊戌维新变法的营地--南海会馆,那个坐落在胡同中段一片低洼地带里的院落。
没有主人的老宅院是安插在历史身上的一枚坏掉的琴键,躲过任何一个时代精美巧妙地哄骗,将永远对过去坚贞地守口如瓶。
康有为故居南海会馆,始创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是由粤籍在京供职的官员和道光二年中举的进士,共同筹资购得京官董邦达的故宅,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发展起来的。会馆由十三个小院组成,各院自成格局,院与院之间由木质的走廊串联、相通。会馆的设立,解决了南海籍进京赶考的举子食宿无着的难题。
当时的南海会馆像一艘漂亮的画舫,飘浮在时代弥蒙的烟波中。作为舵手的康有为,就住在会馆北端那进长着七棵老槐树的小院里。从光绪八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八月,在前后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康有为每次进京都住在此地。在这里,他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每一次上书都是一级从南海会馆迈向金銮殿的阶梯,尔后,时间持大槌将皇椅背后的墙壁捅穿,康有为踏过封建宫殿崩塌之后的碎石烂瓦,接过毛泽东"先进中国人"的钦点,在1999年走进了中华世纪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