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
正在瞿煜秋踌躇满志时,《中国新闻周刊》以《一个报社的新闻勒索食物链》为题披露了《都灵报》新闻腐败问题。
一花引来万花开,多家媒体转载,引起各级领导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层层签字,级级批转,最后落到李同生手里。
李同生马上召见瞿煜秋,狠狠地训了他一顿。最后追问是谁捅的娄子。
"《中国新闻周刊》。"瞿煜秋说。
李同生又好急又好笑:"糊涂,《中国新闻周刊》是怎么知道的,这里面有叛徒。"
茅塞顿开。
"一定是丁山。"他脱口而出。本想把程翔也搭上,怕李同生说他不能团结大多数。
"这个丁山……"李同生没有说完,而是转移话题,"先给你交一个底,这一次很危险,恐怕你的职务难保……当然,我会尽力保你,不能保也别怪我……你还是作好下课的准备。"
"有这么严重?"他还以为作个检讨就完事。
"你看看,各级的批示很严厉……"李同生递上文件。
乖乖,国家领导人都有意见;这次死定了。他说:"怎么能一边倒?我们也不是全错……有利也有弊。尽管方法不对,但是起到了震慑作用,至少刹住了教育乱收费歪风。"
"胡闹,坏人该杀也只能由公安枪毙,你有什么资格?"李同生说。
"比喻不当,"瞿煜秋抗议,"坏人做坏事每个人都可以管。"
"你……算了,你是我老师,我不便多说,反正此事影响很大,上面追究下来谁也保不了你,多保重。"说完上了小车。
奶奶的,我收钱又不是为了自己,何况所收的钱还是违法所得,处分我想不通。"同生……不,李书记,我还有话要说。"瞿煜秋追了几步,没有追上。
只能望着小车从眼前消失。
翌日,《都灵报》发表声明,称《新闻周刊》所反映的问题早已解决。同版还刊载《致读者》公开信,承诺将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新闻采编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