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赵匡胤把孟昶封为秦国公,官拜校太师兼中书令,并加以重赏,连他的侍从家眷也赏了个遍。果然孟昶感激涕零,带着家人来拜谢了。赵匡胤接见孟昶及其家眷,那跟在孟昶母亲李夫人之后的就是花蕊夫人。人还未走近,就有一阵香泽扑面而来,赵匡胤鼻子一动,心猿意马。待看清了,只见花蕊夫人果然是千娇百媚,不可方物。她纳头折腰时,杨柳生姿;她的娇音柔腔,仿佛莺啼燕语。她叩首道:“臣妾费氏见驾,愿皇上圣寿无疆!”赵匡胤听在耳朵里,觉得骨头都要酥了。
花蕊夫人也察觉到赵匡胤的异样目光,离开时朝殿上抛了个好奇的回眸。就是这无意的一瞥,刹那芳华,差点把赵匡胤的魂勾去。赵匡胤只觉得天旋地转,魂不守舍。这一见面非但没有了却赵匡胤的心思,反倒让他欲罢不能:他下定决心要把花蕊夫人据为己有了。
收服花蕊夫人也不是件容易事。孟昶还活着,花蕊夫人心有挂念,恐怕不会从了赵匡胤。砍了孟昶脑袋?那一定会惹恼花蕊夫人,蜀地女子素性泼辣,她一怒之下自寻短见可不是闹着玩的。思谋良久,赵匡胤决定让孟昶不明不白地死去。
这天晚上,赵匡胤就在大明殿设宴款待孟昶,一直豪饮到半夜。孟昶只觉得饮酒过度,浑身难受,第二天就卧病不起。赵匡胤声称要尽君臣之道,特派御医为孟昶诊治。结果是,七天之后,孟昶一命归西。
赵匡胤假装悲痛,把孟昶追封为楚王,并下令废朝五日,为孟昶举办隆重的葬礼。孟昶的母亲李氏已经把真相猜出八九分,老太太不哭也不闹,只在儿子灵前诉道:“你不能以死殉国,如今却不明不白地死在汴梁,这就是你贪生怕死的报应!为娘的以前为你而苟活,不忍离去,现在你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久,李氏就绝食而死。赵匡胤不厌其烦地又给李氏办了场丧事,把她与儿子合葬。
花蕊夫人可没有婆婆那么刚烈。亲人相继死去,她失去了靠山,心里固然慌乱,但她很快冷静下来,思索着今后如何保全自己。以死明志真的值得吗?她花蕊夫人风华正茂,才色俱佳,有多少流光溢彩的人生还没有享受?她隐约也明白赵匡胤的意图,现在回想起来,这个中原霸主看着她的眼神的确不寻常……委身于他又有何不可?孟昶给她的东西,赵匡胤一样能给,而且或许给得更多!
赵匡胤厚葬了孟昶母子,按照礼节,孟昶家属又要前来谢恩。这次花蕊夫人一身缟素,愈发显得清丽脱俗;面带泪痕有如芙蓉泣露,楚楚动人。赵匡胤色心大动,把花蕊夫人强留在宫里,晚上赐宴招待。花蕊夫人明知是怎么回事,也不推脱。饮了几杯,花蕊夫人已现醉态,脸颊浮起桃花红,一双媚眼蒙胧多情。赵匡胤越看越爱,更不舍得放人,于是借酒生胆,拉着花蕊夫人进了寝宫。花蕊夫人假意矜持一番,然后就顺水推舟地从了这个好色皇帝。第二天,赵匡胤马上下诏册立花蕊夫人为皇妃,并保留花蕊夫人的名号。
心机狡黠的宋皇妃
赵匡胤自从得了花蕊夫人,把她当宝贝一样宠,下朝就要往花蕊夫人寝宫跑。他最喜欢跟花蕊夫人调情取乐,听她吟诗作对。花蕊夫人媚功一流,总能把赵匡胤哄得笑逐颜开。她在蜀地享惯了清福,酿熟了一腔才情,愈发显得娇柔细腻慵懒风骚。赵匡胤是个铁血汉子,读书再多也没见过这阵势,几下就没了抗拒之力,心荡神驰起来。
有一次,赵匡胤得意忘形,竟要花蕊夫人以后蜀亡国为题材作诗。花蕊夫人不慌不忙,当即吟出七绝诗一首: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赵匡胤连声叫好!这诗初读起来慷慨激昂,豪气干云,很合他这天下霸主的胃口。“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话骂得痛快,赵匡胤想起后蜀君臣官兵齐齐拜伏在他脚下的情景,很有成就感。再把诗句细细品来,更觉得花蕊夫人聪明绝顶,锦心绣口: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这是花蕊夫人在为自己辩解,说男人在外打仗,她在宫里并不知情。古人总说女色亡国,此言差矣,女人其实手无缚鸡之力,最是无辜!至少,她花蕊夫人就不是红颜祸水,宋太祖不该因为这事对她有什么成见。
“十四万人齐解甲”有意提出蜀军的数量——要知道,当时宋军人数不过五六万,所以这句话是在暗指宋军以少胜多!
“更无一个是男儿”,对应那句“妾在深宫哪得知”,意思就是:男人无用,莫怪女人。他们十四万男人都贪生怕死,我一个女人就不必再守节了吧?再推论下去,谁是真男儿,谁才能让女人服气。此话意有所指,再明显不过了。
综上所述,难怪有人说花蕊夫人作的是媚诗。以讨好赵匡胤为主,顺带为自己开脱,后世众多文人墨客不但没能挑出她的错,反倒也赞赏她的豪气,尊她为巾帼英雄了。
花蕊夫人邀宠有道,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心中却经常想起前夫孟昶。英雄好汉逐鹿天下,会写诗的固然不如会用兵的,但看在女人眼里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孟昶不是个好皇帝,可他是个好丈夫啊!他知道怎么宠女人,懂得怎么玩乐,与花蕊夫人的小日子特别甜蜜。现在这个赵匡胤呢,粗手大脚,一门心思只想打仗,虽然也宠着她,可就是少了些情趣。而且赵匡胤高高在上,总要人臣服,花蕊夫人一直单方面地讨他欢心,很是乏味。时间长了,花蕊夫人就又想起孟昶的种种好处,追思起从前的惬意时光。她贪图富贵未能守节,实在是有违于妇道,也对不住孟昶与她夫妻一场。花蕊夫人越想越觉得良心难安,就亲手画了幅孟昶肖像,每天拿出来供奉、跪拜,祈求孟昶在九泉之下能够原谅她。
有一天,花蕊夫人正对着孟昶像焚香默祷。恰逢赵匡胤路过此处,看见画像,觉得纳闷:这是谁呀?不是神仙不是佛,却是个白面书生,手里还拿着弓,夫人又为何拜他呢?于是他忍不住问:“爱妃,供的是哪路神仙?你在这里拜他,是求福,还是求寿?”
花蕊夫人故作镇定,后背却顿生凉意:她现在是赵匡胤的妃子,内室却还供奉着孟昶的画像,这件事如果给人知道,那是要丢命的!她听赵匡胤提到“神仙”,就灵机一动,顺口编了个谎:“臣妾该死,没有启奏陛下。这供的是张生,是送子神仙,妇人想生儿育女,虔诚祈拜于他,他就会给你送来。臣妾也不能免俗,侍奉在陛下身边,也想生个儿子以续皇家的烟火,盼得个母以子贵呢!”
赵匡胤闻言大喜,原来爱妃想给他添个皇子!他又和颜悦色地问:“既然如此,为何以往不见爱妃供奉呢?”
花蕊夫人继续狡辩:“臣妾日常都是供奉的,担心陛下斥为异端,故此,都是在陛下上朝的时候才取出张生像,拜过之后,便收了起来。故此陛下未曾见过。”
赵匡胤信以为真,笑道:“爱妃一片热诚,朕赏你还来不及,以后不要遮遮掩掩的了,就把东间厢房改为静室,将张生像供在里面,爱妃可以朝夕虔诚礼拜,免得一收一挂的,亵渎了神灵。”
花蕊夫人连忙称谢。
这件事被赵匡胤夸赞,很快传遍了后宫,嫔妃们个个都想神仙保佑自己生儿子,于是全到花蕊夫人这里描摹一份“张仙”画像,拿回去顶礼膜拜。后来,连民间也有了这个风俗。画像传来传去,传得走了样,孟昶的原貌就更认不出了。“张仙送子”的传说纯粹由花蕊夫人捏造而来,赵匡胤如果知道事情真相,定要气得半死。
花蕊夫人得宠于赵匡胤,有一个人看在眼里很不高兴,他就是赵匡胤的胞弟——赵光义。至于这不高兴的原因,史上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赵光义跟哥哥一样,也对花蕊夫人十分中意,但赵匡胤近水楼台先得月,赵光义因妒生恨;还有一说,赵光义有意争夺皇位,而花蕊夫人卷入权力纷争,对赵光义不利。不管哪个是真的,结果都是赵光义起了杀心,要除掉这个令他烦乱的女人。
有一天,赵匡胤与赵光义、花蕊夫人一起在御花园射猎游玩,赵光义借调弓弄矢之机,冷不防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可叹花蕊夫人一直小心谨慎,却怎么也算不到自己是这种下场!
赵匡胤惊怒不已,痛悼爱妃,赵光义则解释说:这女人导致后蜀亡国,是红颜祸水,为了大宋江山,留不得。赵匡胤无从追究,只好把花蕊夫人厚葬了完事。恰在此时,有重要军机消息传来,于是宋太祖提起雄心,又去用兵了。
人物点评
有个赵匡胤早年的典故,叫“千里送京娘”,说他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弱女子赵京娘拔刀相助,帮她击退劫匪,并把她千里迢迢地护送回家。赵京娘感恩,提出以身相许,赵匡胤却不为所动,急匆匆又去从军了。赵匡胤果真是一个坐怀不乱的君子吗?结合花蕊夫人一事,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赵匡胤前后行为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
从宋太祖的雄心壮志来分析,答案就很明白:早年他大事未成,一心争战,心里没有女人的位置。身边多个女人,不但是一种累赘,还有可能消磨斗志。而登基之后,战果累累,天下归降,他终于可以安心享福。这就是成大事者的眼光和智慧!赵匡胤的一条为政纲略也能作为佐证,他曾说过:治世要用文才,乱世要用武略。乱世,指的就是“千里送京娘”的时候;而宋朝建立之后,中原形势逐渐平稳,赵匡胤不仅要文治天下,也要开始花下风流了。
此外,赵京娘一个良家小女子,可能是有些姿色,但比起天府之国精挑细选出来的贵妃还是差多了。何况这贵妃文才出众,心机聪敏,擅长媚惑之道。当年赵京娘羞羞答答,带着几分青涩,热血青年赵匡胤只把她当成妹妹。花蕊夫人则是一个上天打造的尤物,从头到脚都为了取悦男人而展现,一般男人对她是没有抵抗力的,赵匡胤也不例外。花蕊夫人与赵匡胤之事,是两个人的特质共同促成的。
花蕊夫人固然美貌绝伦,但真正令人意犹未尽的还是她的才情。孟昶生性风流,花蕊夫人就作艳词,推崇风雅,取悦孟昶。赵匡胤尚武,花蕊夫人也能改变文风,写出豪情的诗来。赵匡胤爱才,可从没见过美貌女子如此有才,遇到花蕊夫人就觉得格外新鲜,当宝贝一样捧了起来。他不单赏诗,还能从字里行间听出这女人能说会道,机灵得很!一般所说的谄媚,就是甜言蜜语,笼络人心,花蕊夫人做得天衣无缝。
国破家亡,改朝换代,花蕊夫人身在君王之侧却保持安然。她因为太狡猾而超脱了——那又不同于无耻。享乐至上的人生,就是要争取活得有滋有味,而死总是不得已才考虑的。花蕊夫人铭记孟昶的爱情,受用着赵匡胤的恩宠,想想是这两个男人给她带来眼下的命运,也就心安理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