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6200000006

第6章 发明简史(5)

印刷术简史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印刷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印刷术,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传播,就不会有人类的教育、科技及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就不会有整个人类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正因为印刷术的至关重要性,人们曾把它称为人类的“文明之母”。惟其如此,16~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看到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后所发挥的巨大历史作用时,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包括指南针在内的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从那里接着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是这样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颗星星能比它们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现在回过头来看,培根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直到今天,我们仍不能低估印刷术的历史作用。而就印刷术自身来说,却不是一开始就是今天这个样子的:电脑输入和排版,激光照排和印刷……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先是在中国,后来又在欧洲逐渐地演化过来。

印刷术前史

真正的印刷术即雕版印刷术,是在唐朝出现的。因此,这里讲的只是印刷术的“前史”,或者说真正的印刷术产生的技术和文化条件。

印刷术来源于中国很早就延续下来的刻字和拓印的传统。相关的工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刻字技术、印章技术和刷印技术。

中国的刻字技术有悠久的历史。上古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殷商留下来的有的甲骨文字刀法已经楚楚可观。此后,刻在青铜彝器上的金文、石刻铭文等,有很多都是相当精美的艺术品。中国古代的石刻最有特色。唐朝初年,在陕西凤翔就发现了10块石鼓,每块上面都刻着一首四言诗,就是著名的“石鼓文”。经研究证明,这是春秋初期秦襄王时所刻,现在还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就巡游各地,并留下了许多石刻。后来,就有人想把整本书的文字都刻在石头上,当做读本——这或许就是最早的“书本”。再后来,又有人在石碑上摹拓,古人又叫墨拓、捶拓,实际是一种复制方法,大概也是最原始的印刷了。

同时,作为印刷术的其他物质条件,如纸、笔、墨等都相继问世。笔和墨在先秦时期已经使用,商代已有原始的笔,春秋时已能制造毛笔。汉代时发明了纸和人造松墨。公元3世纪时,韦诞造的墨达到了“一点如漆”的程度。松墨既是优良的书写原料,也是印刷技术方面上好的着色原料。而纸从汉代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已被普遍作为书写材料了。

另一方面,由刻字技术演化来的反文印刷原理和技术也不断发展起来。“摹拓”就是这种反文印刷。到南北朝时,刻字技术则独辟蹊径,创造出新的意境。如北魏太和22年(498)洛阳老君洞始平公造像石刻的阳文楷书,北齐马天礻芙等造像碑的阳文隶书,梁萧景神道石柱的反刻字等。这些都说明,中国古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阳文、反刻的刻凿技术,为雕版印刷术准备了较高水平的刻字工艺技术条件。

与刻字相仿佛的还有印章。印章究竟起于何时,现在还难以考定,以现有的材料看,在战国时期,印章就已开始流行。随后,汉玺兴盛起来。道教发展后又有符印产生。按照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的记载,古人入山要佩戴“黄神越章之印”,以躲避山鬼猛兽,宽约4寸,上面刻有102字;若是阳文反刻,就俨然是一块雕版了。

在刻有文字的木版或石版上刷黑印物就叫刷印。刷印之前的印物有两种形式:一是用印章刊印文字,即用蘸墨印章向下刊在诸如封泥、帛、纸之类的印物上,这样出现的是白底黑(或其他颜色)字。二是拓印,即摹拓。至今,人们,主要是成年人,都还在广泛使用印章,甚至众多的机关、单位的“公章”也都还是这种印章。而拓印在雕版印刷出现以前曾被广泛使用。

我们现在知道,拓印、刊印都不是印刷术,但如果没有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印刷术的诞生。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又叫做刻板印刷。它被发明的具体时间,最早有人推到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因为在这一年,山阳高平县人张俭由于得罪了宦官侯览,亡命出走,朝廷“刊章讨捕”,用加盖印信(“公章”)的政府文件传达到各个外府追捕张俭。元代人王幼学注释,“刊章”就是“印行之文,如今板榜”,印刷发行的文章就像今天排版印刷的文章一样。于是,清朝人郑机首先倡议,我国的雕版印刷始于汉代。

较可信的说法就是雕版印刷发明于隋朝。隋朝人费长房在《历代三宝纪》中写道,开皇十三年(593)十二月八日,隋文帝杨坚下令崇佛,诏书中有“废像遗经,悉令雕撰”等语。明代人陆深在《河汾燕闲录》上卷称,这就是“印书之始”,为雕版印刷术发明之日。后来,胡应麟、方以智、阮葵生等大家也都同样主张。当然,这种说法是有争议的,清代王士祯就认为“雕者乃像,撰者为经”,即雕刻佛像,撰著佛经,而不是雕版印刷。但在《隋书》和《北史》等史书中,也有关于隋代出现雕版印刷的记载,何况那时已经具备了印刷术产生的各种条件。

雕版印刷是这样一个过程:先找一些质地较好的木板,如梨木或枣木做成的板,再把字写到纸上,把纸贴在板上,用刀把字刻出来,这样印板就出来了。在印板上刷上墨汁,再把纸张盖在印板上,用刷子轻刷,然后揭下印纸,就成了带字的印刷品。

在唐朝,雕版印刷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了。它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宗教印刷。在隋唐时期,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佛教和道教的传布,尤其是佛像、佛经得以大量印行。在唐初,在印度取经的著名高僧玄奘带回了许多佛教经典,在唐玄宗的授意下,翻译、印刷工作得到巨大支持和发展。尽管当时的印刷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印出的书籍字迹常常模糊不清,质量很差。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精美的印刷品。1966年,学者们考证了一本在朝鲜发现的刻本《陀罗尼经》,大致刻于公元704~751年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品,应是在唐都长安翻译和印刷出来的。最为精美的当属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一本《金刚经》,在公元868年由王出资刻印,为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标有年代而又最为完整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的扉页上画着一幅释迦牟尼佛对须菩提说法像,画面布局严谨,繁而不乱,线条流畅,笔法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全书共七页,粘成一幅,长16尺,保存完好。唐代人冯贽在《方仙散录》中写道:“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方,每岁五驮无余。”说初唐时期,玄奘大量印刷发行佛像佛经。

二是文学印刷。唐代著名诗人的诗作已印刷成书,广为流传。如大诗人白居易的诗集就经常被人拿去印刷,然后卖了,换酒茶饮用。雕版印制的《唐韵》五卷和《玉篇》30卷,说明多卷本的书籍已大量印刷,并被由日本来华的名僧宗睿带回日本。唐末,在成都还印有一些教学用书。而在唐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宫司呈上她所写的10篇《女则》,皇帝阅后大为惊叹,认为这书“足垂后代,令梓行之”,就大量印行这本内容严肃、具有较高道德教育价值的书。

三是科技印刷。大多是农书、历书和医书。唐中期,都城长安的市场上就有类似今天“新华书店”的铺子,公开出售这些书籍。甚至有些商人就自己组织力量,印刷历书、医书等。在官府正式颁布新历以前,就有商人提前印出新历,并在市场上出售。到唐后期,这种非经政府许可的民间印刷行为引起了皇帝的重视,以致于屡遭禁止。但科技书籍的大量印刷极大地推动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到五代时,雕版印刷在全国已相当普及。当时有毋昭裔印行《文选》,冯道印刷六经,儒家经典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几乎没有什么书不可以版印了。这为宋代印刷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进入宋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进入了完善发展的阶段。

这时刻印的书籍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七八百种,印制得都非常精美,现在都已成为珍贵无比的善本书。我们把每一本流传到现在的宋版书籍都当做极其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在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张徒信在成都刻印了全部《大藏经》,共5048卷,雕版达十三余万块,费时12年才完成。这在古代印刷史上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标志着宋代雕印技术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因为当时的雕版大多是用梨木或枣木做成,所以当时流行着“灾及梨枣”的成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印书风气之盛。

1132年,宋代人还在湖州刻印佛经5400卷,一年内即告完工。宋朝技艺高超的雕版工匠主要集中在浙江的杭州,他们在这里刻印了大量的经书、史书、子书、医书、算书及文集等,为宋代的科技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元时期,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也广泛流行雕版印刷。近代人们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陆续发现的许多雕版印刷品,不仅有汉文,也有蒙文、藏文、梵文、西夏文、回鹘文等,有的印件还有成吉思汗的署名。金代的雕版印刷中心在平水(今山西临汾),元代主要在杭州和福建的建阳,雕印事业经久不衰。

宋以后,木版雕印开始发展为铜版印刷。它的工序和木版一样,只是铜版印刷的质量更高,多用来印制钱钞,使一般人们难以模仿。但是,铜版印刷始终未能取代木版印刷,直至明代以前,仍以木版雕印为主。

在雕印事业发展中,另一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它一经产生,就开始传入邻近的亚洲各国,后又传入非洲和欧洲等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约在公元10世纪末,雕印术传入朝鲜,11世纪初,朝鲜人用了六七十年时间雕成一部《大藏经》。稍晚些时,又传入日本。朝、日两国主要因为输入中国的印本佛经的刺激,才模仿中国自己的刻印书籍。另外,还有不少中国工匠飘洋过海,到朝鲜和日本传授印刷术。印刷术往南还传到越南。13世纪中叶,越南开始以木版印刷户口帖子。15世纪时,正式版印儒学典籍。13世纪末,通过印制纸钞传入伊朗,又从伊朗传到非洲的埃及。14世纪末,通过中国印制的纸牌传入欧洲。欧洲现在保存的最早的雕印实物是公元1423年的《圣克利斯道夫像》。16世纪时,印刷术传入菲律宾。

但是,雕版印刷业的繁荣和广泛传播,并没有掩盖它的缺点,如刻版费时费工,印大部头的书往往需花好几年的时间,刻版时如出现错字,很难修补,也常常因几个错字而把整个版毁掉重刻。另外,大量刻印书籍,木版体积过大,难以保存,时间长了,易被老鼠等破坏,而且木版还容易变形。这些缺点要求人们去发明更高级的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现在,我们的印刷厂都使用机器了,其中不少还在使用活字印刷术,不过不是古代的泥活字或木活字,而是铅活字。可见,宋代平民毕升日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已经连续使用近1000年了。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日发明活字印刷术进行了描述。毕升日用胶泥刻字,一个泥活字就是一印,用火烧硬。在一块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在框内排满泥活字,再放上蜡和松香之类的东西,然后放在火上加热,蜡和松香等遇热熔化,把泥活字连在一起,再用一块平板将活字压平,冷却后就成了活字印版。印完后,印版一加热,活字就可以取下来,以备再用。像“之”、“也”之类最常用的字,就烧制上几个或几十个,保证一版中没有缺字。有的偏僻生字可以随时烧制。为提高效率,准备两块铁板,交替使用,一版印刷,另一版排字。第一版印完,第二版已排好,从而提高了印刷速度。

毕升日是在杭州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因为杭州是当时著名的刻书中心,人人都对刻板印书的困难深有感触,毕升日创意烧制活字是很有现实条件的。显然,活字印刷是雕版印刷术发展的结果。但据沈括的记载,毕升日之所以用泥而不用木制作活字,是因为“木理有疏密,沾水后高下不平,且与药相黏不可取”,这说明当时已有人尝试过木活字印刷。无论如何,活字印刷比起雕版印刷来无疑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活字可以重复使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现了错误,可以随时更换,印刷质量较高;制版也快,印刷速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大部书籍的印刷。

但是,活字印刷术毕竟刚刚诞生。在宋代,它还处于试验阶段,当然也会有不少缺点。有些人就以此否定活版的优势,致使这一技术未能很快推广开来。宋元时期,雕版印刷仍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在南宋时,姚枢曾教弟子杨古用活字版印书,并印成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等书。但是,今天人们很少见到流传下来的宋代活字印本实物,这使一些史学家认为这一技术因印书质量较差而“失传”了。

同类推荐
  • 探究式科普丛书-无处不在的纤维

    探究式科普丛书-无处不在的纤维

    本书介绍了各种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质、用途、制作工艺和发展前景,以及麻纤维、棉纤维、丝纤维、化学纤维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纤维新材料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保护我们共生的故土(科普知识大博览)

    保护我们共生的故土(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下)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下)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共有五册,分别是《拨开宇宙的迷雾——天文大发现》《精彩地球——地理大发现》《自然世界的奇迹——考古大发现》《地下深处的秘密——考古大发现》《神奇分界线——北纬30度的秘密》。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
  • 激光聚焦

    激光聚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科学我知道-Why海洋

    科学我知道-Why海洋

    本书主要讲述是:海洋的概念、海洋的形成、世界大洋如何划分、海洋中各岛屿的形成等。
热门推荐
  • 先婚后爱江诗吟

    先婚后爱江诗吟

    [腹黑男主×傲娇女主]我真的没有杀她啊,你到底怎样才能信我……“果然喜欢过的人再见多少面都会心动啊!”
  • 九劫不灭

    九劫不灭

    一人一枪,独战九天星辰。一人一枪,踏破冥府地狱。天若欺我,便搅破这天。仙若阻我,便弑了这仙。神若拦我,便灭了这神。我若为尊,天不可灭。
  • 这个石头很魔性

    这个石头很魔性

    李平凡,就算生而不凡,可却归于平凡。可有朝一日鹏飞九天,尔等安敢比高。一颗带有魔性的石头,一个神神叨叨不靠谱的主人,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总而言之,有朝一日我必腾飞九天;因为这就是我李平凡心中的平凡。
  • 王的三十六位鬼妃

    王的三十六位鬼妃

    【处女作,看文慎重!】
  • 王俊凯,夏有淙淙溪水

    王俊凯,夏有淙淙溪水

    每次想你时,都是以泪洗面,为什么?明明相爱却不敢说出口?!她爱他,愿意为他不惜一切,可他,有自己的生活,可出口是他却爱她入骨,却不能说。她爱他,他也爱她,可无奈,他与她之间有一个她。或许他与她之间注定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和她注定是最陌生的情侣!
  • 颠覆三界之绝世女帝

    颠覆三界之绝世女帝

    她拥有颠覆三界的力量。奈何认识了他,一个阴阳师。这,正是她的敌对,不过不是特别的敌人。因为,她只不过是一个阳间不容,地府不要的非人非鬼之物。
  • 邪魔逆天

    邪魔逆天

    上古时代,盘古开天辟地,死后神魂受混沌浊气侵蚀,衍化为魔族,自此,魔族一统天地数百万年。千万年后,魔族逐渐没落,魔主界皇与天帝之女相爱,天庭震怒,联合妖族,鬼族群起而攻之,魔族彻底消亡,残余魔族皆东躲西藏,朝不保夕,魔族界皇被天帝所擒,天帝之女被幽禁,神魔混血的界皇之子流落凡尘,被一夫妇领养,他将如何一步一步解开身世之谜,塌上天庭,弑神救父,斩天救母?
  • 约好的以后

    约好的以后

    他是富贵荣华的大少爷,而她,什么也比不上他。有一天,他翻窗认识了这个女孩,女孩对他说:“你赔我的初吻!”某男勾了勾唇,“你也要赔我。”女孩受到了惊吓:“啊?”
  • 华殇传

    华殇传

    大凉末年,朝中大将军被告叛变谋反投敌。皇帝下令,满门抄斩。白家满门,只有一女逃出生天。本是当朝大将军的掌上明珠,却因奸佞小贼的陷害,一夜之间从云端跌入地狱。一边是血海深仇,一边是和杀父仇人之子的旷世爱恋。她该何去何从?直至身世之谜被解,她才幡然醒悟……一边是生身父亲的身死之仇,一边是疼爱她多年的养父一家,她该如何抉择呢?是为白家满门报仇雪恨,放任仇人呢?还是为生身父亲报仇呢?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场阴谋罢了!她,他,他们都是这场阴谋中的牺牲品罢了!那便且看她,他,他们的复仇、逆袭之路吧!让我们拭目以待,看他们是如何挣脱这场阴谋的……
  • 从神奇宝贝开始当反派

    从神奇宝贝开始当反派

    林云意外来到神奇宝贝世界,本想做个好人的他却得到了反派系统,只要干坏事就能有奖励。“我想当个好人啊~”林云无奈的对系统说到“叮,贩卖一只小精灵,奖励一个大师球。“叮,抢走小朋友的棒棒糖,奖励现金五百万。.........看着系统给的奖励,林云丢掉了所有的节操,在坏人的路上越走越远。“艾玛~真香~”林天看着自己打下的江山,不经流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