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5100000031

第31章 航天科技探秘(3)

10时55分,飞船安全地降落在预定地点,载人航天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历时108分钟的太空飞行震撼了世界,从此人类开始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为了纪念在征服宇宙道路上的这一划时代的成就,4月12日被定为“航空航天国际纪念日”。

从此以后,美国和前苏联在航天方面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美国人竭尽全力,开始了登月计划的实施工作。这种竞争客观上推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人类是怎样登上“广寒宫”的

自古以来,月球就是对人类充满吸引力的神秘天体。人类最想登上的天体,第一个就是月球,因为它离地球最近,约384400千米,表面引力只是地球的1/6。传说中,嫦娥奔月,觉得月宫冷寂不堪,那么,真正的月宫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色呢?

1961年5月25日,美国正式批准了登月计划。经过8年的技术准备,美国共发射了9个“徘徊者”探测器、7个“勘探者”探测器、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了解了月球表面情况和着陆的可行性,预选了多个登月点。最后,由“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登月全过程的演练,宇航员已抵达近月面15.2千米处。到此登月计划中的准备工作已完全就绪。

1969年7月16日清晨,在美国西海岸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A发射台上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等待点火起飞。火箭上端的“阿波罗11号”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部分组成。指令舱内,仰卧着3位人类登月的使者——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柯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32分,在震耳欲聋的轰隆声中,“土星5号”火箭腾空而起,直冲天穹。4天多的航行以后,到达了月球轨道,柯林斯驾驶指令舱绕月球轨道飞行,等待接应。

宇航员在月球迈出标志着人类巨大飞跃的一步7月20日16时17分,与指令舱和服务舱分离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轨道附近的静海上。着陆后约65小时,阿姆斯特朗身穿宇航服,首先走出登月舱。他在5米高的平台上呆了好几分钟,使自己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才慢慢爬下9级扶梯。

历史性的时候到来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踏上月球,在月球上印上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他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是对人类来说,却迈出了伟大的一步!”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朝思暮想的“广寒宫”。

18分钟以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面,和阿姆斯特朗一起,采取了22千克土壤、岩石样品,拍摄了照片,安设了月震仪、太阳能电池阵和激光反射器,最后将一面美国国旗插在了这个万籁俱寂、荒凉无比的星球上。

7月21日13时54分,两人离开月球与柯林斯会合,经2天多的飞行,载着三名宇航员的指令舱平安溅落在夏威夷西南的太平洋洋面上。至此,历时8天零3小时18分钟的人类首次登月计划圆满结束。

在探索宇宙的大事业中,人类迈出了历史性的伟大一步。

为什么火箭没有机翼也能改变方向

飞机上面都装有机翼,包括尾部的升降舵和方向舵。它利用升降舵的上下或方向舵的左右运动,来改变飞机的飞行姿态,这是因为迎面吹来的气流对这些舵面产生了作用力的结果。但是火箭大多数时间是飞行在大气层以外,那里没有空气,那么改变火箭的飞行方向靠什么办法呢?

靠的就是火箭内部的“驾驶员”——飞行控制系统。这个系统有两大作用,一是控制火箭向前飞行(由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二是控制火箭的姿态(使火箭俯仰、偏航或滚动)。火箭的飞行控制系统靠敏感元件(类似人的眼睛),去“观察”火箭的飞行状态是否正常(与预定的路线作比较),如发生偏差,立即报告“大脑”(箭上计算机),经过分析思考(计算机进行各种计算),最后向执行机构(类似人的手和脚)发出修正指令,控制火箭沿正确的方向飞行。

火箭在真空环境里飞行时,如果用类似飞机的空气舵,自然就不起作用了,需改用燃气舵和摇摆发动机。燃气舵安装在发动机喷管的尾部,用石墨或耐高温的合金制成,当发动机燃烧室喷射出来的高速气流作用在舵面上时,就会产生控制力以改变火箭的姿态。摇摆发动机是将发动机安装在可变动推力方向的支架上,用改变推力的方向来达到改变火箭姿态的目的。因此,火箭的外形多是圆柱体,光秃秃的,它虽然没有机翼,但同样也能随心所欲地改变飞行方向。

火箭发射采用倒数计时是怎么回事

1927年,一批早期的宇航爱好者在德国成立了宇宙航行协会。不久,他们接受了为一部科幻电影《月里嫦娥》制造一枚真实火箭的任务。但由于缺乏经验,这枚真实的火箭始终未能制造出来,反而是制片商把一枚模型火箭先制造出来了。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为了发射模型火箭,导演弗里茨·兰首创了倒数计时的发射程序。这种计时程序,既符合火箭发射规律和人们习惯,又能清楚地表示火箭发射的准备时间在逐渐减少。

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直到发射前10秒钟,而后是10、9、8……3、2、1,起飞!这种倒数计时,会使人产生准备时间即将完结,发射将要开始的紧迫感觉。

电影成为这种发射模式的先导。之后,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制成第一枚试验火箭,以及40年代初研制“V-2”火箭时,都采用这种倒数计时的发射程序。40年代后,美国和前苏联研制的火箭和导弹,发射时也都采用了这种程序。它把火箭在起飞前的各种动作按时间程序化,既严格又科学,真是“万无一失”。

目前,世界各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飞机的发射,自然就一直沿用这种倒数计时程序了。

怎么知道人造卫星在按预定的轨道运行

在太空工作的人造卫星和各种各样的航天器,都能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它们就像地面上的行人和车辆各走各的路一样,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尽管它们的轨道各不相同,但是,也像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也必须“遵纪守法”,那就是它运行轨道的平面,必须通过地球的中心。

如果它的轨道呈圆形,地心就是它的圆心;如果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那么,地心就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的位置。

大多数的卫星在发射入轨时,速度往往稍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所以它们的轨道大多是椭圆形的。就像地球和太阳之间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一样,卫星和地球的距离也是有时近有时远。人们把轨道离地面较近的一点叫“近地点高度”,把离地球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高度”。

人造卫星除了具有绕地球运行的固定轨道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数,那就是轨道的倾角。它是指卫星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面之间的一个夹角。

根据这个夹角的大小、轨道的近地点和远地点,世界各国的天文台就可以跟踪和计算出这颗人造卫星的运行,告诉我们这颗卫星什么时候在什么方位,看看它是否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

卫星的轨道倾角越大,它在地球上的投影也越大。比如,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选择了68.5°这个倾角,它的星下观测点可达到南北极圈以内。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它都能观测到。可是,这样一颗轨道倾角大的卫星,发射时所需的能量和费用也大。

所以,人造卫星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是科学家通过精心计算,进行能源配置和轨道选择等一系列的技术设计的结果。

卫星可以从飞机上发射入轨吗

发射卫星,除了主要从地面使用火箭外,近年来也开始利用飞机来发射卫星,就是先把携带卫星的小型火箭用飞机送上一定高度,再启动火箭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从空中发射卫星具有很多优点。首先是发射费用低,至多为地面发射的三分之二。这是因为火箭已在空中从母机获得了一定的初速度和高度,因而节省了许多昂贵的燃料。其次是发射的准备时间短,小型火箭通常只需几名技术人员花上两周时间就够了。再有,空中发射不需要有设备齐全的地面发射基地,也不会受到“发射窗口”、地面设备维修等的制约,随时可以从世界上任何一个机场起飞发射,而用户也可灵活地选择卫星的目标轨道。

1990年4月5日,美国在加州用一架“B-52”大型飞机,携带“飞马座”火箭,在高空把两颗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开了用飞机发射卫星的先河。

当然,在空中发射卫星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卫星不能太重,卫星的轨道不能太高,这是由于受到母机运载能力和飞机飞行高度的限制。如用航天飞机,则可弥补这两点不足。

据科学家预测,在未来的20年内,全世界等待发射的卫星有上千颗,其中大多数是质量仅为几百千克甚至几十千克的近地小卫星。这些卫星性能好、价格低廉,是卫星家族的主力军。很显然,空中发射卫星的方式,必将会在未来航天发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返回式卫星为什么可以返回地面

有的卫星在完成任务后是需要返回地面的,如卫星拍摄的地面胶卷、太空中完成实验的材料、随卫星上天的动物和植物种子等。这种需平安返回地面的卫星称为返回式卫星。卫星的返回,表示了航天任务的最后圆满完成,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跟卫星上天相反,卫星返回是一个减速的过程。为了可靠地回收,通常把需要返回的物品和在返回过程中需要工作的设备,集中在一个称为返回舱的舱体里,而无需返回的部分则在返回过程中提前抛掉,让其在大气中烧毁。

为了确保返回舱从太空轨道上安全返回地面,必须突破以下五大难关。一是调整姿态关,先要把卫星从其在运行轨道的姿态准确地调整为返回姿态,并保持其稳定;二是制动关,按时点燃制动(反推)火箭,使卫星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让返回舱进入预定的返回轨道;三是防热关,卫星在进入地球大气后,空气摩擦使卫星表面温度高达1000℃以上,因此不仅要保证返回舱在高温下不被烧毁,还要让舱内温度保持在仪器能工作的最高温度以下;四是软着陆关,利用降落伞和回收系统,使返回舱在大气层较低高度范围内用很低的速度(约10米/秒)着陆,保证回收物品的完好无损;五是标位及寻找关,要及早准确地预报和测量出返回舱的落点位置,使回收区的工作人员尽快发现返回舱,以尽快开展回收作业。

卫星返回技术是人类征服宇宙的一项重要技术,难度很大。拥有卫星发射技术,并不等于拥有卫星返回技术。我国于1975年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迄今已成功发射17颗,按计划平安返回地面16颗,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这门技术的国家,日本和法国也只是近几年才步入这个领域。

绳系卫星有什么用途

有一种新型人造卫星,名叫绳系卫星。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用绳子系在其他航天器上的卫星。用一根长长的绳索,将卫星系在航天器上,一起绕地球飞行。

绳系卫星有许多特别的用途,如对离地面约100千米的地球上空进行充分的探测。因为在这个高度上,飞机飞不到,气球也很难达到,而卫星的下界一般也在150千米以上,探空火箭所探测空域和时间则非常有限。如果在其他航天器下拴一个卫星,拖着它在离地面约100千米的高度上绕地球运行,就可以收集那里的大气层数据,了解太阳活动如何通过高、中层大气影响地面的气候和天气变化的机理等。

如果绳系卫星的系绳用导电材料制造,它就是一种探测器,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电离层磁场的信息数据。此外,系绳在运动中不断切割地球的磁力线,它就成了一台发电机,这样,就可以为绳系卫星和牵引它的航天器(特别是航天飞机和空间站)提供电力,为长期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提供部分能源。

意大利首先研制出了绳系卫星,并于1992年和1996年两次在美国的航天飞机上进行了试验,取得了部分成功。随着科学家的努力,绳系卫星将会越造越好,成为未来一种大有用途的新型卫星。

电视里的卫星云图是怎样拍摄的

每天电视里都要播送天气预报节目。荧屏上演示的从气象卫星发下来的云图,反映了地球天气正在发生着变化,直观、动感,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这表明气象卫星已走进了千百万寻常百姓之家。

气象卫星按其运行的轨道可分为两大类: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因其运行轨道每绕地球一周都要穿过南北两极而得名。它的轨道近圆形,高度在700~1000千米之间。这种卫星每绕地球一圈,可观测的地面范围东西宽度为2800千米,绕14圈可覆盖地球表面一次。但它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进行两次气象观测,间隔时间为12小时。其优点是可获得全球的气象资料,缺点是因地球自转,云图资料不连续。

静止气象卫星在地球上空36万千米的赤道平面上,因绕地球转动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因而相对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它每半小时就能产生一幅占地球面积近1亿平方千米的天气资料图。其优点是资料可适时送到地面,能连续不断地观测同一地区,不足是一颗卫星只能观测地球的1/3面积,对高纬度地区(大于55°)的气象观测能力较差。

两种气象卫星用途各异,功能不同,各有长短,不能互相替代,但可以互相补充。如把这两种卫星结合起来,就能构成理想的气象卫星体系。

同类推荐
  • 巧夺天工:海洋工程与海港

    巧夺天工:海洋工程与海港

    如此浩瀚的海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最早生物的诞生源地;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对全球气候起着巨大的调控作用;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海洋是国防前哨,海洋环境对海上军事活动有很大影响;海洋还是认识宇宙、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理想试验场。
  • 科技探秘

    科技探秘

    这里有神秘诡异的百科知识等你阅读,这里有扑朔迷离的背后玄机等待你的发现,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惊险内幕等待你的探索,这里有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等待你的追寻。
  • 碧波使者:航海设备与舰只

    碧波使者:航海设备与舰只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渺,奔腾不息,掩藏着多少新奇和奥秘。自古以来,人们迷恋于她那碧波粼粼、鸥鸟盘旋的清丽;钟情于她那风柔水凉、海阔天高的豪爽;陶醉于她那棹声帆影、渔歌互答的神韵;感慨于她那惊涛裂岸、大浪淘沙的气势。面对着这浩瀚莫测、变幻万千的大海,作家妙笔生花,写出千古绝唱;诗人神游八极,为海洋插上幻想的翅膀。万顷波涛尽入画,千里帆影逐畅想。
  • 农村科普知识常识——生物知识

    农村科普知识常识——生物知识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 科学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

    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位于馆前路,健行路、西屯路、三中路交会处,是国内第一座科学博物馆,属十二项建设“文化建设”之一,占地广大。全馆拥有最现代化的科学设备,规模可与其他先进国家比美。馆内可分科学中心、太空剧场、立体剧场、资讯大楼、生命科学厅、中国科学厅、地球环境厅等建筑,馆内的陈设结合科学资讯与声光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太空剧场是一个内部倾斜30度的半球体空间,全天候影片放映,身历其境的感受,是最受游客欢迎的项目之一。
热门推荐
  • 位面穿梭掠夺系统

    位面穿梭掠夺系统

    温逸轩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系统,不仅要他抢夺位面之子的机缘(抢了就抢了,为什么还要拉仇恨)还要动不动就要扬言抹杀他,最可恨的是,他还在与系统君的斗智斗勇中,发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惊天秘密。为了解秘密温逸轩逐渐三观崩裂,变得无节操下限,只为多活一天。(玄幻,系统,悬疑,掠夺,一男多女,爽文)
  • 沉沉以相思

    沉沉以相思

    岌岌可危的感情和婚姻?!不是,不过是多了隔阂和不了解。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对遗忘一切的妻子,重新的相识相知相爱,成为了陆总的日常,可是他的小妻子在自己的圈子混的风生水起。粉丝:偶像,我娶你啊!!他的老婆,只能自己守护!!其他人都走开。终于让她成为自己翅膀下的小可爱。终于可怜的陆总得到了苏大影后的正名:他是原配哦!狠狠的出了一口气!陆总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秀恩爱,狠狠的撒狗粮,尾巴都要翘上天了呢!!
  • 梦让幸福有点沉重

    梦让幸福有点沉重

    一个梦被现实撕裂泪到彷徨;一场殇被寂寞撕裂痛到绝望;一场梦,殇一场。
  • 道及天下

    道及天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有一道可立天地正生,为世间万物生命立意,博轮回,转阴阳,上溯天外天,下坠黄泉九。成大道立万世信仰!
  • 鬼宅代理人

    鬼宅代理人

    天黑不出门,夜半鬼摸人,本书所述,乃是民间禁忌的鬼宅故事。民间自古有个禁忌,阴气重不干净的宅邸都称为鬼宅,一次我无意间撞进了一间鬼宅,然后我渐渐发现,晚上的世界除了人,还有别的东西……交流群号186434118---------二组出品,必属精品!---------
  • 小太监大男人

    小太监大男人

    片酬超千万美元的国际巨星竟穿越到异世沦为最下等的太监!没了颜值,没了财产,没了靠山,没了地位。这对靠脸吃饭的张小伍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当狗腿,耍心机,撩妹子,逗汉子,全凭演技!且看小太监如何重新活出精彩人生!
  • 我在大唐开餐馆

    我在大唐开餐馆

    一个拥有任意门的少年在大唐贞观年间开餐厅的故事……大唐版的异世界食堂
  • 疯道仙人

    疯道仙人

    天地分五界,各界皆有修炼之法。凡人修灵,固本元,通经脉,高修者十米内御灵杀一人如探囊取一般。冥人修魂、双魂叠加,修为翻倍,近战魔法输出无人能敌。魔人修体、非人之修,千锤百炼的身体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妖人修力、活在充满战争的世界,为了生生存和食物不断的强化自己的攻击和力量,速度飞快,近身则死!仙人修神,身不动而神施法,千里外杀人无形。五界各修身体一处,相克相生,天道之下,无人有能耐逆天而行!可是,如果五处同修又会如何?百万分之一的修成几率,如同痴人说梦!但若是熬过那百万分之一的几率,又会如何?五处同修,自然逆天而行!逆天而行?可笑,到那时候,天不容我,灭了便是!读者群:(239816115)
  • 塔拉

    塔拉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真的是现实中的世界吗?那为何会有痛苦和生老病死,这难道不是一座监狱,有了感情的禁锢和折磨,磨灭每个不死的灵魂。每周一至五8点更新两章作者比较懒,偶尔断更。请持续关注。
  • 碎碎芥末

    碎碎芥末

    初中三年,双胞胎姐姐芥末与妹妹芥熙的在校生活的种种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