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白鸽飞跃了山川河流,俯视着无数个树林和原野,俯瞰着喧嚣的江湖和芸芸的众生。
有一片乌云,被疾风追赶着……
疾风的尽头有一条碧绿的小河,老人每天都会到这里来垂钓,这里的风景总能叫人如痴如醉,这里的和风总能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河的对岸每天也会有一个人在那里坐着垂钓,老人觉得河对面那位钓人很奇怪。他奇怪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无论是怎样的天气,那个人都总是穿着一件蓑衣,头上戴着一顶斗笠。第二,不论那个人钓到什么鱼,他都会把鱼又放回到水里。
今天,老人早早地来到了河边,老人望了一眼东南方向,远远天际有一大片乌云,这时候又是刮的东南风,看来今天是免不了一场大雨了……
大雨前夕,正是垂钓的好时候。
对面河岸上,那个奇怪的垂钓者又在那里,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的身边站着一个衣裳华贵的女子,这位女子撑着一把小花伞,由于离得太远,老人看不清这个女子的容貌。
光看轮廓,总觉得应该是一个漂亮姑娘……
打伞的女人,她就是燕子。
她的确是一个漂亮的姑娘,这可惜她的骨子里透着一股邪气,这股邪气与她的外貌格格不入。
燕子在河边看这个怪人钓鱼,看了整整一上午,眼看着这次又有一条鱼上钩,这个人把鱼钓上来却又放生了。嘴里还在轻轻地说:“快走吧,游得越远越好……”
燕子这下实在忍不住,开口说话了,她说:“把鱼钓上来,又放了,钓上来又放,有你这样打发时间的吗?”
钓鱼的人摇头,低声说:“你就是没上过钩的鱼,这些事情你怎么会懂。”
燕子不懂,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这次是真的不耐烦了,她把雨伞随手一扔,说:“蝶雀,阁主要见你。”
这个人听到“阁主”两个字,顿时紧张地手抖了一下,转头向燕子道:“你怎么不早说?”
燕子说:“我看这里风景好,你兴致又高,所以不忍打搅你。”
蝶雀摘下斗笠,脱下蓑衣,连鱼竿都被扔向了一旁。
燕子将她从上到下细看了一遍,在她眼前的人就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她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
“阁主一定等得急了。”
燕子说:“可不是嘛。”
“那赶紧带我去见她……”
河面一群白鹅游过,对岸的老人吆喝几声,把白鹅赶走……
于是这群鹅游着游着,又到了另一个地方,游进了一群文人的眼里。
所谓的“一群文人”,刚好就是三个人,这三个人自称为文才、文伯、文德,并称为“三文”。也不知道他们和三文鱼有没有什么特殊关系。
一个叫做文才的公子哥第一个看见这群鹅,嘴里忍不住念叨;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念完了开始赏析,道:“骆宾王的这首诗可算得上是咏鹅的千古绝唱了,特别是这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项’二字将鹅的风雅姿态表露无遗,而后,‘向天歌’,诗人把鹅的叫声比作了优美的歌唱,这才让写鹅的诗句变得逸趣横生……”
另一个人打断他的话,道:“文才兄说的很好,但还是有一个地方不对……曲项向天歌这一句的确是写得好,但不是全诗最好的一句,全诗写得最好的是第三句,白毛浮绿水。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句白毛一句绿水,不仅写出了鹅毛的纯白,还写出了鹅的所处环境,白鹅加上绿水,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尽显了鹅的静态之美……”
第三个跳出来,说:“文伯兄说的好!只是也没全说对,这首诗的第二和第三句都写得好,但又都不是最好,写得最好的是第四句,红掌拨清波。你看,红掌和清波就写出了这个鹅的动态之美,再看这一个拨字,用得何其绝妙……”
第一个人又站出来,说:“文德兄,你也说得不对,这诗写得最好的还是这句曲项向天歌,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是因为……”
于是,这三个文人就为了争论这首诗究竟哪一句写得最好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曹无双和柳念奴恰好坐船路过,曹无双本来心里烦闷,听到这些书呆子在旁边吵闹更是心烦,于是一步就跳上岸边凉亭。
那三个文人被他吓了一跳,还不知道曹无双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神仙妖怪。
“怎么不吵了?”
曹无双见他们忽然都不吭声,觉得没意思了,拔出剑往桌上一放。
他说:“我觉得你们三个说的都不对,这首咏鹅写得最好的应该是第一句,鹅鹅鹅……对此,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三人纷纷点头说没有。
曹无双又问:“那为什么第一句写得最好,你们给说说理由。”
这三个人想了一阵,实在想不出理由,那个叫文才的人突然灵机一动,说:“我知道了,为什么这句鹅鹅鹅写得最好——你们想想,这首诗是叫咏鹅,这第一句就三次点题,这可算得上是妙不可言呐……”
柳念奴抿嘴一笑,向岸上人说:“可我觉得这第一句也不是写得最好,写得最好的应该是标题……”